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云南普宣高速公路建设已正式拉开帷幕。云南普(立)宣(威)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骨架网杭州-昆明-瑞丽高速公路入滇的首段,是连接我国东部、西南及通向南亚、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通道。路线起于滇黔边境的普立,止于曲靖宣威市,总里程90 km,计划工期4 a。普宣高速公路的修建,对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云南省路网结构,提高区域路网等级,改善综合运输服务  相似文献   

2.
《公路》2018,(12)
基于全国2 373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2005年~2014年的逐小时风速观测资料和社会性数据信息,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高速公路大风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权重集,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计算综合风险指数,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开展我国高速公路大风灾害风险区划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速公路大风灾害风险分布总体呈现新疆东北部和东部沿海部分地区高、中西部大部地区低的趋势;大风灾害高风险与较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西南部、内蒙古中部、华北中部、山东中东部、长三角、浙闽沿海、珠三角、雷州半岛以及新疆三十里风区和百里风区等地的局部高速公路路段;全国其他地区主要高速公路沿线的大风灾害风险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暴雨、强降雪、大雾等极端天气频发,容易造成道路积水、路面积雪、结冰、公路边坡崩塌等灾害,造成了诸多的交通隐患点,给交通安全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基于现有事故、隐患及诸多监测数据,利用故障树分析、历史案例统计等多种方法尽可能准确地识别极端天气造成的交通隐患点,建立一系列针对极端天气下交通隐患点的保障对策,实现交通应急管理的关口前移,更好地服务于交通保障和百姓出行。  相似文献   

4.
地震触发滑坡,会造成房屋被毁,道路中断,阻塞河流并形成可能溃坝的堰塞湖。本文以茂县为例,震后调查茂县因地震共产生滑坡和滑坡隐患点共191处,经调查分析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滑坡和滑坡隐患点主要沿主干公路和岷江及支流分布,数量达90余处;(2)受主震影响,破坏严重,地质灾害以地表开裂(潜在滑坡)、滑坡和崩滑为主;(3)具有群发性特征,由于区内岩体破碎,风化严重,河流深切,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形成较多的高边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但在地震力的作用下,瞬间形成了大量的滑坡和滑坡群;(4)滞后性特征,主震后在多次佘震和持续强降雨影响下,又发生了多处灾害,而且这种趋势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应做好防灾工作。  相似文献   

5.
《公路》2017,(6)
采用AHP法和专家咨询调查法,对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低能见度、降雨、冰冻雨雪和大风等4种气象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共邀请了24名专家进行打分(南方和北方专家分别为10人和14人,气象专家和交通专家分别为10人和14人),打分结果表明:(1)对不同区域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灾害的风险,北方专家认为致灾因子的危险性高于南方地区,而南方专家则认为环境的脆弱性远远大于北方地区(除了低能见度之外);(2)对不同行业,气象专家认为高影响因子的危险性和暴露性的贡献较大,而交通专家则认为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的贡献较大;(3)相同地区不同行业专家的认知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依托江西九绕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通过分析大雾天气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影响,提出了建立高速公路路况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理系统的解决方案。该系统针对恶劣天气,实时监测其气象和高速公路上的交通状态,自动检测道路大雾、结冰信息,并对交通运行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和预警,优化事故易发路段交通安全设施,形成应急交通管理预案和相应的交通诱导控制方案,从而减少恶劣天气对高速公路行车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气象灾害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气象环境对高速公路运行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上海的气候特征和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讨论 了减少高速公路气象灾害事故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赵小洁  段烨  严世祥  罗苍健 《公路》2023,(12):259-264
以云南16个州市为节点,利用2017年和2021年高速公路网信息,按照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指标,探讨了16个州市高速公路可达性及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2017年至2021年间云南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州市间可达性提高了36.67%;(2)省区域内可达性较高的城市为昆明、楚雄、玉溪;(3)2021年底滇中城市群实现了“4 h通达圈”;(4)后期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议以滇西北地区为重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气象和交通部门的紧密配合,建设高速公路气象监测系统、通信传输系统、气象产品加工系统和公众信息发布系统,为高速公路的管理部门提供及时、有效的气象服务决策依据,可有效地减少由于气象灾害所造成的交通事故,达到保证交通安全运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2010年5月11日,云南省召开2009年度优质工程奖、优质项目经理奖颁奖大会,会上对获得2009年度云南省优质工程的单位和优质项目经理进行了表彰。其中"云南新街至河口高速公路"获得云南省优质工程一等奖。该段高速公路是二(连浩特)河(口)国道主干线云南境内的最后一段。路线起于云南新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高原地区特殊的地质和气象环境对公路交通风险的影响,以2010~2015年云南高原地区发生的6 261起公路交通事故原始数据处理与分析为例,结合云南高原地区公路交通事故分布特征,分析高原地区公路交通风险的内涵及构成要素。通过对高原地质及气象环境下公路交通风险致因耦合的界定并结合公路交通风险指标作用情况,利用N-K模型和改进的耦合度模型构建高原地质及气象环境下公路交通风险致因耦合模型,并分别计算单、双风险因素耦合模型的各构成要素间的耦合度,量化各类耦合的危险程度,最后分析高原地质及气象环境下公路交通风险值与各风险构成要素的关联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强耦合会使风险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最终造成风险量的急剧增大或耦合突变后变成以新的风险形态在系统内部传导和蔓延;云南高原地质环境构成要素中"急弯"与其他要素的耦合通常表现为强耦合,气象环境构成要素中"雨天"和"雾天"与其他要素耦合度较高,应加强高原地区公路最小转弯半径以及雨天与雾天情况下的行车限速、载重与车距保持等方面的地方规范和标准建设;随着时间推移,双因素耦合形式由2012~2014年的10种强耦合降为2015年的7种,各类耦合度明显减小,表明2015年较之前3年因地质与气象风险要素耦合所导致的公路交通事故危险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12.
向波  何云勇  蒋劲松  王东  孙璐 《公路》2020,(3):174-183
自然灾害发生后,公路工程抢通保通是抢险救援工作的关键瓶颈。通过系统调查汶川地震、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极重灾区的所有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及部分典型震害的县乡道路,获取了公路路基震害及次生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提出了公路路基应急调查和评估方法,建立了公路灾害评价分级标准,以通行能力受损程度划分为A轻微、B中度、C严重、D损毁四级,并规定各单项指标中最差的评定等级来确定综合安全等级。按公路抢通阶段“快速、可通”、保通阶段“通而不断”的目标,分别给出了有效快速抢通保通灾损路基段的工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应急交通是城市综合防灾中最重要的设施之一,是应急设施建设的首要任务。在规划确定城市的应急交通系统时,对外交通干道和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对于灾前的人员疏散和灾后进行大规模救援工作意义重大,是避灾和救援活动的"保障线",更不能忽视次干路、支路和居住区级道路的作用。如空袭、地震等灾害发生时,快速路、主干路因立交桥可能损坏倒塌会影响使用,次干路会起到非常重要的替代作用;支路、居住区级道路,则是通往避难场所必不可少的,是受灾群众登上"诺亚方舟"的生命之路。本文提出了宁波市应急交通系统的构成,着重探讨应急通道的分级、选择和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创建中国公路运行速度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提高公路安全设计水平,在连续10年分阶段对中国20个省区35条高速和一级公路、39条二级及以下双车道公路现场数据采集、试验观测与事故调查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中国公路交通特性、运行速度特征与交通安全的关系,针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双车道公路等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室内模拟试验、实体工程观测与实车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中国公路运行速度的特征与规律,提出了符合中国公路交通特点的运行速度代表车型划分标准,系统建立了各级公路及关键路段运行速度模型,创新集成了公路路线安全综合评价、公路路线安全设计、公路速度综合控制等工程应用技术及相关标准、指标体系。结果表明:该系列成果填补了中国公路运行速度应用模型、设计与速度控制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空白,为公路安全设计、评价及科学地进行速度控制提供了成套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创建中国公路运行速度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提高公路安全设计水平,在连续10年分阶段对中国20个省区35条高速和一级公路、39条二级及以下双车道公路现场数据采集、试验观测与事故调查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中国公路交通特性、运行速度特征与交通安全的关系,针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双车道公路等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室内模拟试验、实体工程观测与实车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中国公路运行速度的特征与规律,提出了符合中国公路交通特点的运行速度代表车型划分标准,系统建立了各级公路及关键路段运行速度模型,创新集成了公路路线安全综合评价、公路路线安全设计、公路速度综合控制等工程应用技术及相关标准、指标体系。结果表明:该系列成果填补了中国公路运行速度应用模型、设计与速度控制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空白,为公路安全设计、评价及科学地进行速度控制提供了成套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形、地貌复杂,有94%以上的面积是山地,低等级公路及等外公路在全省公路里程中所占比例较大。通过调研云南省内6条低等级公路的拓宽桥梁,掌握山区公路典型桥梁结构形式和特点,并针对不同桥型的拓宽设计原则及要点进行研究,其结果可供桥梁拓宽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地震灾害下公路网的破坏形式和地震灾害对公路网的损害机理,研究地震烈度、地震等级、震中距和地质条件等影响因素与公路网可靠性的关系,并对其进行量化,计算出地震灾害影响下公路网最易受损的桥梁单元和边坡单元的连通概率。在此基础上,研究地震灾害下区域内任意2点之间的路径可靠度、OD对间的出行可靠度和反映区域路网总体情况的网络可靠度的计算方法,建立地震灾害影响下的公路网可靠度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地震灾区公路网的结构优化,对区域公路网应急救援规划及灾区公路重建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雾天行车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雾天交通安全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目前我国通行的做法是在雾天封闭交通,这样虽然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但是却以完全丧失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为代价。本文通过对2006年全国主要高速公路受雾影响预报的分析,得出全国范围内各地雾发生频率,主要高速公路受雾影响特征及各路段影响频率,总结出雾对高速公路的影响规律。为今后雾天气下全国高速公路交通气象预报提供参考和指导,为驾驶员雾天行车的安全性提供保障,并为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重点监控雾的频发路段,有针对性采取有效地管控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利气象条件对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利气象条件对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机理及规律,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交通事故历史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影响公路交通安全的主要不利气象条件为雾、路面结冰、雪和雨4种。同时从不利气象条件影响能见度和附着系数的角度进行了微观层面的影响机理分析,确立不利气象对交通安全的危害性及影响程度,给出应对不利气象条件的交通安全对策,为公路交通安全事故的预警和对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现有部分一级公路功能与交通需求不相匹配、平面交叉和出入口布设密集、路段和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不甚合理,导致公路通行效率较低、道路安全性较差。以上海市大叶公路为例,对干线一级公路交通组织进行了设计研究,基于公路的功能定位选用相适应的技术指标,通过合理的一般路段与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以及指路标志设计,提升了公路的整体运行效率和交通安全,并为后续干线一级公路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工程经验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