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宁  李建华  高伟  吴斌斌  梅浩 《公路》2021,(2):151-155
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为双索塔单吊跨地锚式悬索桥,北锚碇采用重力式嵌岩锚碇。在锚碇的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中,索导管的安装精度关系到锚碇内部的次内力大小和主缆轴力的传递,是施工的关键步骤。基于BIM开展重力式锚碇预应力锚固系统的研究,解决了索导管的安装精度问题;通过BIM模型进行碰撞检查,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研究结果可为同类桥型锚碇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鱼嘴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616m的悬索桥,北锚碇采用明挖扩大基础空腹重力式锚碇,锚固系统采用预应力锚固系统.介绍了锚碇的总体构造、基础下软弱夹层的处治、锚固系统的结构设计及锚碇的耐久性设计.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目前悬索桥锚碇预应力锚固系统存在耐久性差的问题,提出了耐久性好、更加安全可靠的,具有“可检测”、“可更换”特点的新型油脂防腐预应力锚固系统。该系统经过动静载及变形试验,安装、换油、换预应力钢绞线等施工工艺试验,研究成果应用于悬索桥锚碇工程。  相似文献   

4.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锚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虎  徐国平  刘化图 《公路》2004,(12):39-47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1280m悬索桥,北锚碇采用放坡大开挖深埋扩大基础实腹式锚体重力式锚;南锚碇采用支护开挖深埋圆形扩大基础框架式锚体重力式锚,其基坑工程采用圆形地下连续墙加内衬的支护结构型式;在国内首次采用“无粘结可更换”预应力锚固系统。本文概述了锚碇的总体构造、基坑工程、锚体及锚固系统的结构设计及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5.
多股成品索式锚碇锚固系统是一种采用多股成品索为预应力索,运用于悬索桥锚碇工程的新型锚固系统。该新型锚固系统设计采用多股成品索替代现有常用的光面钢绞线+灌浆系统或灌油系统,针对该锚固系统的特点和当前锚固系统存在的施工问题,研究了其关键施工技术。经实际工程应用表明所研究的关键施工技术先进合理,施工方便快捷,施工质量可靠,很好地满足了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厦门海沧大桥是主跨为 6 4 8m的全漂浮体系钢箱梁悬索桥 ,锚碇为反坡框架结构重力式锚 ,采用预应力锚固系统。主要介绍定位钢支架加工及安装施工、锚固系统预应力张拉的工艺等  相似文献   

7.
悬索桥的锚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位,而为提高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南京长江第四大桥锚碇锚固系统设计采用创新的钢筋混凝土榫锚固系统,锚固系统锚固钢板的定位安装精度要求非常高,重点介绍了北锚碇锚固钢板的定位安装施工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公路》2021,66(10):113-117
随着大跨度悬索桥的广泛应用以及海中修建桥梁逐渐增多,对在海中修建的悬索桥的锚碇基础结构稳定性和锚固系统耐久性要求进一步提高。锚碇结构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需考虑海中地基与锚碇的相互作用,可以采用新型沉箱作为锚碇基础和预填骨料升浆基床来保证锚碇与地基更好地结合,提升基础稳定性。海上桥梁的使用环境不利于传统锚固系统的防腐和耐久性,可将预应力更换为直径较大的刚性拉杆形式,很好地解决锚固系统的耐久性。以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为例介绍锚碇沉箱与升浆基床的结构特点和施工要点,以及相应的主缆和刚性拉杆锚固系统的结构特点和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9.
《公路》2015,(10)
清水河大桥北锚碇为重力式锚碇,结合锚碇施工实践,依次介绍了基坑开挖、基坑防护、大体积混凝土与预应力锚固系统的施工,并对关键工序总结了对应的成套施工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17,(4)
索导管是悬索桥预应力锚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装精度将直接影响锚固系统的受力状况,从而影响悬索桥的正常使用寿命。分析驸马长江大桥北岸重力式锚碇索导管定位支架施工方法,其设计合理、安装精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为其他相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该文分析现有的悬索桥锚碇锚固系统,针对无黏结可更换锚固系统存在的缺陷,研制一种新的多股成品索式锚碇锚固系统。通过对其锚索锚固的可靠性、防腐技术、施工工艺研究,证实该锚固系统具有锚固可靠、防腐性能优越、施工简便、全生命周期成本低等优点,能够有效提升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可在同类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悬索桥锚碇预应力钢绞线的可更换,提出一种无粘结、预应力钢束预埋管道设计为蜂窝式的可更换式预应力锚固系统。推导其在设计阶段锚固力满足正常使用及更换操作安全的先决条件,计算锚固力更换预警阀值,并推荐监测索力时采用基于空间均匀抽样的方式布置测点。以四渡河特大桥工程为例,验证该可更换式预应力锚固系统的可行性,实践证明:该系统满足对预应力钢束的各股索进行抽换、张拉时仍然能保证主缆索股锚固的安全性要求。目前,该系统已在国内若干工程中成功实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根据桥址处的气象、水文、地质、地貌等建设条件,鱼嘴长江大桥采用主跨为616 m的悬索桥方案。根据建设条件进行总体设计,桥塔采用门式框架结构;南锚采用重力式锚碇,北锚采用三角框架式锚碇;主缆采用预制平行钢丝股法(PPWS)施工;主桥加劲梁为正交异性板流线型扁平钢箱梁;南引桥采用跨径35 m的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北引桥采用跨径56 m的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体系。北锚碇采用明挖基础施工;桥塔塔柱采用滑模法施工,桥塔横梁采用支架现浇施工;钢箱梁采用分段制造,吊装焊接成桥的方法施工。考虑水位变动因素合理安排工期,完成水下基础及钢箱梁施工。  相似文献   

14.
《公路》2020,(2)
以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北锚碇施工为背景,研究并应用了基于BIM的锚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进度管理。针对该桥锚碇大体积混凝土受力复杂、施工工艺要求高、受气温及水化热影响明显等特点,结合锚碇施工温度实时监测数据,并基于BIM实现锚碇施工进度管理和施工仿真。实现了锚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管理精细化、准确化、信息化及智能化。  相似文献   

15.
润扬大桥悬索桥南锚碇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润扬大桥悬索桥南锚碇预应力锚固系统中的预应力管道的定位测量、控制及安装,并简述了锚固系统的张拉与管道压浆施工工艺等。  相似文献   

16.
张晖 《世界桥梁》2021,49(1):89-94
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北锚碇具有内部异形构件多、施工规模庞大、构件繁多等特点,施工管理工作量极大.为了提高建设管理效率,运用BIM技术,采用Revit软件建立北锚碇三维可视化模型,基于该模型进行碰撞检查、虚拟漫游、施工模拟和工程量统计.通过碰撞检查,可以有效避免锚碇构件之间的碰撞冲突;虚拟漫游可以节省识图时间,提高设计方和...  相似文献   

17.
大连南部滨海大道工程主桥为地锚式悬索桥结构,锚碇依靠自重和其与基础间的摩擦阻力,来承受主缆的竖向和水平拉力,从而使悬索桥整个受力体系稳定。锚碇中设置有锚固系统,负责传递的主缆索股拉力。本工程的锚碇锚固系统为国内首创采用"预埋索管+内穿刚性拉杆+前后锚板锚固"的无粘结、可换式预应力系统:即与索股连接的刚性拉杆,通过预埋在锚块中的索管,锚固于前、后锚板上,形成完整的受力体系,从而将主缆的拉力均匀传递到锚碇上。为保证拉杆方向与相应索股方向一致,需将前、后锚板精确定位安装,从而既方便索管的精准、快速安装,又传递。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前、后锚板的精确定位安装技术,对今后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路》2021,66(7):138-141
锚碇作为悬索桥最主要的受力部位,后期运营过程加劲梁及桥面系等恒载、风及车辆等活载通过主缆传递到锚碇锚塞体,金安金沙江大桥2根主缆恒载缆力为5.37×105 kN,最不利荷载组合下最大缆力为6.215×105 kN,锚塞体采用预应力锚固系统,其中预应力管道安装尤为重要。以金安金沙江大桥隧道锚为依托,重点阐述了预应力管道安装技术及注意事项,通过安装过程中的施工控制,保证后续预应力的安装及张拉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1 700 m的双层公路钢桁梁悬索桥,该桥重力式锚碇由地下连续墙、帽梁、内衬、锚碇混凝土组成,采用型钢锚固系统(由后锚梁和锚杆组成)。锚碇基坑开挖后进行锚碇混凝土及型钢锚固系统施工,锚碇混凝土竖向分14层(每层分3块)浇筑,后锚梁和锚杆在工厂内加工制造,分批次随锚碇混凝土分层安装,通过定位支架(由后端支架、中间支架、前端支架、连接杆组成)进行空间位置调整。在该桥型钢锚固系统施工中,通过设置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宽翼缘型钢定位支架,减小了分层混凝土浇筑对已定位后锚梁及锚杆精度的影响;通过无棱镜空间定位法控制锚杆前端中心位置,确保了锚杆安装精度,提高了锚杆测量速度、效率及安全性;通过对构件进行及时限位,避免了施工振动造成的构件位置偏移,有效减少了重复调整次数;通过两次钻孔成孔工艺确保了精制螺栓成孔精度。该桥型钢锚固系统安装用时120 d,其锚杆纵向偏位在10 mm内、横向偏差在5 mm内、锚固点高程偏差在5 mm内,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沪通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为(140+462+1 092+462+140)m双塔连续钢桁梁斜拉桥,28号桥塔墩沉井顶平面尺寸为86.9m×58.7m,钢沉井高50m。为解决钢沉井快速定位、精确着床的难题,采用"锚桩+重力锚"相结合的锚桩锚碇系统进行钢沉井定位施工。锚桩锚碇系统由锚桩、蛙式重力锚、钢丝绳、液压连续千斤顶及张拉控制系统组成,锚桩采用长53m钢管桩,锚固点位于河床面;收缆系统由大直径钢丝绳+钢绞线组成,设置在沉井顶面;主锚绳采用3.5 m的钢桩下端套入110mm的钢丝绳套进行锚固,并设置限位框架防止上滑;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锚桩锚碇系统模型,得到结构受力及安全满足要求。施工时,采用2台联动APE400振动锤插打锚桩,锚碇抛锚定位后,采用锚桩锚碇系统进行钢沉井过缆、定位及着床施工。实践表明,沉井平面位置和姿态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