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隧道安全系统设置的必要性,详细地介绍了国外高速公路隧道安全监控系统的分类和设备组成情况,重点讨论了隧道防实通风排气系统的两种换气控制方式,最后列举了国外典型的隧道安全监控系统的简单情况。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的可靠性,选用ABB的ACS500系列PLC搭建了冗余控制系统。该系统实现了主控PLC的双机热备,对隧道交通监控、隧道通风和隧道照明等子系统进行实时监控,该系统在盘兴高速上进行了应用,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3.
《公路》2019,(8)
隧道建设的质量和内部照明设施以及监控设施的完善与否对交通运输车辆的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随着车辆越来越多,交通事故频发,为了保证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国家在建设隧道中安装监控设备、照明设备以及通风设施。随着我国电气自动化和智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控制技术和组态集成系统在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中得到广泛地应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作为工业控制系统的领军控制器,以其简单、快速、方便、智能和多功能等众多优点逐步被大众所熟知,并在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隧道设计与交通安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高速公路设计中应考虑的交通安全因素,包括隧道结构设计、通风照明系统、电视监控、CO和烟雾浓度检测系统、消防系统、交通标志等各种安全设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湖南邵怀高速公路雪峰山隧道通风系统计算的研究,总结出山岭特长高速公路隧道通风系统设计计算的一般方法,对通风系统的运营控制理论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我国高速公路隧道中电力监控的现状,总结了高速公路隧道电力监控的几种主要设计方案,并结合实际项目设计了一套高速公路隧道电力监控系统.方案终端全部采用ABB公司的智能化配电元件,接线灵活、组网方便、精度高.由于没有采用其他附件组网方式,为隧道电力监控提供了一个兼容性好、运行稳定、运营成本低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锋  赵等层  祝勇 《公路工程》2010,35(3):85-91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是一个隧道监控综合平台,包括对交通、通风、照明、事件检测等进行实时监控,按五级集散式控制模式设计:监控分中心级、隧道监控所级、隧道主控区域控制级、隧道分控区域控制级、现场设备级,其中隧道监控所级是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和资源利用率,采用分布式处理模式;为了提高数据的传输速度,采用实时数据库对数据进行交互处理方法;为了便于系统扩展,采用外挂模式,各模块既能独立运行又能协调处理;为了系统的安全,根据工作性质不同而对操作人员操作模块定义不同的操作权限。  相似文献   

8.
雪峰山隧道通风系统设计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湖南邵怀高速公路雪峰山隧道通风系统计算的研究,总结出山岭特长高速公路隧道通风系统设计计算的一般方法,对通风系统的运营控制理论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
沪蓉国道主干线湖北宜昌至长阳高速公路将于年底建成通车,全线共设置3座上下行分离2车道隧道和1座合建4车道连拱隧道。本文阐述了该路段隧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技术标准,隧道土建主体工程,运营通风、消防、照明、监控系统、通讯系统等附属设施及运营管理设施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隧道是高速公路的咽喉部位,在提高高速公路通行安全和服务质量、运营效益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中主要分析了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发展现状及主要构成、功能,并提出了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发展的建议,以促进我国高速公路隧道安全管理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1.
公路隧道的通风设计是隧道总体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合适的通风方案设计应综合考虑到通风效果、施工难度、设备投入、运营成本等因素。着重介绍美菰林特长隧道通风设计存在的难点,通过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并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理念解决特长隧道通风设计中遇到的困难,较好地把握住通风设计的质量,取得了经济效益、技术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李科  李鹏辉  蔡爽  程亮  姚雪峰 《隧道建设》2022,42(Z1):120-127
针对隧道通风系统控制手段单一、控制滞后、效率低且效果差等问题,改进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多种有害气体综合治理新方法,并采用模糊PID控制技术构建一种综合治理系统。该系统利用采样模块实时监测数据,将信号上传至分析模块进行全局把控,通过模糊控制模块在线校正参数,不断循环控制变频器来提高被控对象的运行频率,调节风量与吸收液喷雾量,最后由治理模块实施通风稀释和喷雾净化,实现对多种有害气体进行治理。该系统应用于青海省某穿煤隧道,结果表明: 该系统能够快速降低放炮后监测断面处有害气体浓度,其中掌子面处瓦斯、硫化氢的平均浓度值分别降低了17.3%、27.3%,衬砌前端处二者的平均浓度降低了12.2%、36.7%,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放炮后浓度降至规范限值的时间也由平均20 min减少至10 min左右,缩短了1~2倍,能有效保障隧道施工安全,提高隧道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隧道通风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明先 《公路》2004,(4):159-162
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理论的公路隧道智能通风控制系统。通过系统的自学习,使知识库内容不断更新,让系统逐渐接近实际运营的隧道环境,经验和计算相结合,实现了智能控制,达到了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4.
自然通风在城市道路隧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远  甘甜 《隧道建设》2012,32(3):350-354
为解决城市道路隧道的污染物排放问题,以昆明东外环中路隧道为例,介绍了自然通风在城市道路隧道通风系统中的应用。采用SES4.1模拟软件对有自然通风口时隧道运营通风进行了计算,并采用CFD模拟软件对洞口污染物扩散范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隧道顶部设自然通风口,采用分散排污方式,可减少隧道洞口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洞口污染物扩散范围和通风系统运行费用。该应用成功解决了隧道洞口污染物集中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建设中的龙潭隧道系沪蓉国道主干线宜昌至恩施公路上的特长隧道,长约2×8.7km,其营运通风系统值得认真研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从通风、防灾救援和施工组织等因素综合考虑,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了技术相对可靠、经济较省的营运通风方式。  相似文献   

16.
蔚艳庆  胡萧越  崔鹏  王明年 《公路》2021,(1):347-352
为了确定四洞公路隧道火灾模式下的烟气控制标准,通过理论公式计算得到火灾隧道内防止烟气逆流的纵向临界通风风速,并采用火灾动力学软件FDS进行对比验证,同时研究阻塞场景下在相邻安全隧道内进行反向通风的控烟模式,得到阻止烟气经火源下游的横通道蔓延到安全隧道的临界风速。结果表明:Kennedy理论公式计算的结果与FDS模拟结果吻合较好,确定三车道隧道火灾模式下临界风速为2.2m/s,双车道为2.3m/s;阻塞场景下,三车道隧道发生火灾时,相邻三车道安全隧道反向通风临界风速不小于3.5m/s,双车道隧道发生火灾时,相邻三车道安全隧道反向通风临界风速不小于5.5m/s。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计算机、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为长大地下道路运营安全和效率提升提供了更多智慧化手段,新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结合,发展智慧地下道路是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通过分析隧道机电系统信息化现状,与传统综合监控系统的关系,针对性地提出一套智慧地下道路系统总体平台,推动隧道运营管理和通行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常规隧道电视监视系统都是将模拟视频图像信号就近集中于管理所或分中心来进行监控,这种监控模式满足不了上级管理部门或相关管理人员异地远程监控的需求。利用具备视频信号压缩和网络链接功能的网络视频服务器,使异地远程监控成为可能。通过在原有的模拟视频集中监控系统中加装网络视频服务器,使管理者不仅可以在自己的内网系统任一终端上在线监控实时图像,还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方便地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监控。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服务水平,为检查、监督、决策及抢险指挥等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肖元平  李云 《隧道建设》2010,30(5):503-507
为了满足在高原环境下,超长隧洞TBM施工通风的需风量以及工作面的散热要求,需要对隧洞的施工通风方式及设备配套进行全面研究。根据各种参数,确定隧洞的通风方式,并对其需风量进行了详细计算,然后利用数值模拟对风机和风管的匹配进行研究,得出适合本隧洞通风需求的风机和风管匹配方案,并对隧洞内的风速分布和热环境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科学、直观的评价隧洞施工环境。  相似文献   

20.
水平隧道火灾通风纵向控制风速的合理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2种等宽度、不等高度的水平隧道模型,借助CFD技术分析了环境温度、火灾热释放强度、断面形状对临界风速的影响。选择断面水力高度为特征尺寸,获得2种隧道模型对应的量纲一的临界风速随热释放强度的变化关系,且其与缩尺模型试验及全尺度试验结果相比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基于CFD模拟结果,分析了Kennedy公式的不足。结果表明,大型隧道火灾通风纵向控制风速的确定过程中应避免使用Kennedy公式计算临界风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