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工格栅在航道驳岸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军  杨忠文 《交通科技》2003,(5):35-35,49
在航道驳岸软基处理中应用土工格栅加筋垫层方式取得良好效益。分析土工格栅的特性,给出加筋垫层设计及施工程序。  相似文献   

2.
土工格栅复合砂垫层的应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工格栅是一种特殊的土工合成材料,在软土地基加固工程中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在前人试验和实际上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土工格栅复合砂垫层加固地基的设计,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土工格栅在新台高速公路软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新台高速公路途经潭江三角洲平原软土区 ,软基采用袋装砂井、砂垫层加土工格栅处理。选用湖北力特公司的SS2 0双向拉伸土工格栅。简要介绍了土工格栅垫层的厚度计算、设计方案与施工工艺等。  相似文献   

4.
依托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将土工格栅应用到该拓宽工程路基中,为研究土工格栅的加固机理,对土工格栅铺设的层位、位置、宽度和类型四个因素开展现场试验,研究土工格栅在不同情况下加筋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桩顶垫层土工格栅拉伸力大;路基填土越高加筋效应越好;2 m宽土工格栅中部拉伸力较4 m宽和6 m宽都大;钢塑格栅较塑料格栅拉伸率小而拉伸力大。试验结果可为路基拼接设计施工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砂石垫层及土工格栅在秦沈铁路客运专线A-14标段软基处理工程的应用及其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6.
CFG桩身外侧套上内径合适的波纹塑料套管形成统一整体,能较好改善耐久性和表面受力特性,采用理想弹塑性荷载传递函数,提出了一种竖向受荷桩顶荷载与位移比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依托某矿区周边CFG桩工程,按照相似理论设计完成天然路基、煤矸石CFG桩复合路基、波纹塑料套管+煤矸石CFG桩复合路基、土工格栅+波纹塑料套管+煤矸石CFG桩复合路基4组模型试验,得到复合路基在加载过程中的沉降、桩土应力比、土工格栅拉应变等变化规律,初步探讨波纹塑料套管和土工格栅对CFG桩复合路基受力特点和变形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波纹塑料套管包裹桩身,能提高复合路基承载能力,降低桩土应力比和桩土荷载分担比,其中桩土应力比峰值降低29.5%,桩土身荷载分担比峰值降低7.8%,桩端阻力比与荷载呈负相关,且荷载越高,相关程度越显著;土工格栅作用于碎石垫层,桩土应力比提升幅度为10.7%~23.5%,桩土荷载分担比提升幅度为2.9%~8.4%,路基整体沉降、桩端阻力比进一步降低;随着荷载不断增加,土工格栅拉应变提升幅度越来越快,其中桩顶土工格栅拉应变最大,四桩区域中心最小,验证了土工格栅的张拉膜效应。  相似文献   

7.
土工格室碎石垫层-碎石桩复合地基相似模型试验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为深入研究土工格室碎石垫层-碎石桩复合地基这一新型多元复合地基加固体系的承载力和沉降变形机理,应用量纲分析法推导了土工格室碎石垫层-碎石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的相似准则,根据相似理论设计和完成了3组具有可比性的模型试验,获得大量荷载-沉降、桩土应力比和应力分布数据。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在土工格室碎石垫层-碎石桩复合地基这一水平向-竖向多元复合地基共同作用的加固体系中,结合了土工格室碎石垫层的水平向增强体作用和碎石桩的竖向增强体作用;土工格室碎石垫层和碎石桩复合地基相互作用,共同工作构成的荷载传递和支撑体系是其提高承载力,减少沉降和差异沉降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8.
以株六复线芷江西站改扩建工程施工实例,介绍在软土地基上帮宽填筑复线路堤时,应用土工格栅及砂垫层等措施整治由于地基承载力不足和原坡面渗水严重造成路堤滑坡病害的施工方法和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玻璃纤维土工格栅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中的应用效果,文章选取4种规格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玻纤格栅),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玻纤格栅的拉伸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2项力学指标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玻纤格栅力学性能受温度影响很小。设计和进行了复合车辙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有玻纤格栅防反措施的复合车辙试件车辙深度很小,动稳定度是没有防反措施复合车辙试件的4倍以上。  相似文献   

10.
土工格栅砂砾垫层在软弱地基路基加宽段的应用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锁平  龚成亮 《公路》2001,(11):20-23
在软弱地基地段既有路基拓宽改造工程中,土工格栅复合砂垫层能够有效地加强新帮填路基与既有路基的整体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解决新旧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效果和进一步推广的价值。鉴于目前应用多基于经验的基础上,没有成套的理论作指导,查阅了有关资料,从理论和以往工作经验两方面归纳总结出一套设计计算方法,为实际工作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