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裂缝率、车辙、横向力系数和功能性破损率四个指标衡量沥青路面是否达到预防性养护标准。结合选取的锦阜、锦朝高速公路代表性路段检测数据分析评价,负指数函数y=a.e-bx能够很好地表征路面单值指标性能变化规律。通过分析预测,得到了锦阜、锦朝高速公路最佳的预防性养护年限。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行车道车辙不仅降低了路面的行车舒适性,还可能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车辙超过一定深度,就会在下雨天形成积水,出现汽车“水漂”现象。因车辙造成的路面横向和纵向不平整,还容易导致夜间、雨天快速行驶的小汽车在变换车道时失去方向控制,酿成交通事故。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普遍采用了刚度大的水泥稳定粒料基层,路面结构的车辙变形主要集中在沥青面层内。  相似文献   

3.
智能网联卡车车队有望成为网联自动驾驶率先应用的场景之一,本文针对智能网联卡车车队混合交通流通行能力开展研究。首先,以智能网联卡车车队、人工驾驶卡车及人工驾驶小汽车构成的随机混合交通流为研究对象,考虑智能网联卡车车队规模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混合交通流中10种跟驰行为类型,理论推导其概率表达式,进而构建智能网联卡车车队混合交通流通行能力的通用性分析方法。然后,考虑实际交通流运行中卡车分布的随机性,将智能网联卡车车队混合交通流分为优势流、随机流和劣势流3种态势,以此提升混合交通流通行能力分析方法的普适性。最后,选择实测数据标定的跟驰模型进行案例分析,验证理论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智能网联卡车比例提高或其车队规模增大均有利于3种态势混合交通流中车辆转换系数及相对熵的减小,从而可有效提升混合交通流通行能力。不同智能网联卡车比例条件下,智能网联卡车车队随机分布最优车队规模为2~4辆,同时,优势流、随机流和劣势流3种混合交通流通行能力依次递减。研究结果揭示了智能网联卡车车队混合交通流通行能力提升的内在机理,为未来智能网联卡车车队的运营管理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未来自动驾驶专用车道的规划设计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自动驾驶车与人工驾驶车混合交通流路段阻抗函数模型.首先,分析了自动驾驶专用车道的设置对混合交通流中车辆跟驰模式的影响;其次,在此基础上,引入微观跟驰驾驶模型,推导了不同自动驾驶车辆渗透率条件下的路段通行能力函数,分析了自动驾驶车辆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然后,将混合交通流通行能力引入经典的BPR函数,推导了考虑自动驾驶的混合交通流路段阻抗函数模型;最后,设计了数值实验讨论了自由流速度(自由流行程时间)、自动驾驶车辆的渗透率和安全车头时距对路段阻抗的影响.结果 表明:(1)当路段流量较小时,自动驾驶车辆的引入对路段阻抗行程时间的影响较小;(2)当自动驾驶车的渗透率为30%时,设置自动驾驶专用车道对行程时间的改善最为明显;(3)当流量较小时,自动驾驶车辆渗透率对路段阻抗行程时间的影响较小,而随着路段流量的增大,自由流速度和自动驾驶车辆渗透率将共同决定路段的行程时间.相关成果可为未来自动驾驶专用车道的规划与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阳茂高速公路是国道主干线(沈阳)至(海南)高速公路广东境内的一部分,于2004年年底建成通车。全长79.76 km,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为120 km/h,全线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高速公路使用2年多来,路面综合状况良好,主要的问题是裂缝、唧浆,车辙以及横向力系数偏低未能达到养护规范要求。为了防止路面的进一步损坏,特别是防止由于路面表面功能的损坏引起路面结构性的损坏。计划对于保持和改善阳茂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沥青路面作为我国公路主要的路面结构形式,在高级、次高级路面中占有很高的比例,约为80%。因其具有地质条件适应性强、行车舒适、维护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高速公路。在高速公路通车后,因行车荷载作用、外界环境影响以及设计、施工中存在的不足,沥青路面会逐渐出现多种路面病害,主要有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网(龟)裂);变形(车辙、推移,波浪或搓板、沉陷、拥包);松散(坑槽,磨光。松散、剥落)和泛油及其它四大类。而其中裂缝是最为普遍的。也是养护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预防性养护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沥青路面作为我国公路主要的路面结构形式,在高级、次高级路面中占有很高的比例,约为80%。因其具有地质条件适应性强、行车舒适、维护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高速公路。在高速公路通车后,回行车荷载作用、外界环境影响以及设计、施工中存在的不足,沥青路面会逐渐出现多种路面病害,主要有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网(龟)裂);变形(车辙、推移、波浪或搓板、沉陷、拥包);松散(坑槽、磨光、松散、剥落)和泛油及其它四大类。而其中裂缝是最为普遍的,也是养护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预防性养护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车辙是沥青路面特有的一种损坏现象,也是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损坏的重要病害,而且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中车辙病害的比例达60%左右,"十二五"末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0.8万km,路面车辙指标也是交通运输部组织养护国检的三项主要路况检测指标之一。因此探讨沥青路面车辙出现的原因、解决或缓解车辙的对策等问题日益突出,结合江苏京沪高速公路车辙情况和采取的维修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车辆在高速公路车道保持阶段行驶过程中的轨迹横向摆动行为特征,利用高速公路无人机航拍的车辆轨迹数据集,基于车辆位置坐标提取行驶轨迹和速度,计算车辆在自然驾驶状态下的轨迹摆动特征指标,包括轨迹横向摆动的幅度和在摆动周期内的纵向行驶距离,分析不同车型的速度分布特征,研究行驶速度和车道位置对车辆轨迹横向摆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小型车和大型车的车身尺寸和动力性能存在显著差别,但两者的轨迹摆动幅度在整体上基本相同,两种车型的摆动幅度平均值分别为0.587 m和0.560 m,摆动周期内的行驶距离分别为252.95 m和251.99 m;车辆轨迹的横向摆动幅度对速度变化不敏感,不会随速度增加而增大,在高速条件下趋于平稳甚至下降,同样,摆动周期内的行驶距离与行驶速度之间未见显著相关性;不同的车道位置对轨迹摆动行为有一定影响,对小型车而言,车道位置由内向外变化时,轨迹摆幅有一定的增加趋势,而大型车的轨迹摆幅则是中间车道最小;国内高速公路车辆轨迹摆幅略高于德国HighD数据集的分析结果,但整体上非常接近;根据车辆轨迹的横向摆动幅度特征,可以确定高速公路小客车专用车道(或是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的...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宁宿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在60℃条件下的高温稳定性状况,综合考虑车流量、路面结构层材料和病害分布特征,选择了频繁养护路段、常规路段、深车辙路段三种断面类型,共计9个断面,采用MMLS3试验验证在不同加载条件下最大车辙深度的变化情况,并分析该高速公路高温稳定性状况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频繁养护路段车辙深度略高于其他路段,SMA-13面层高温稳定性较其他材料稍好,同时,该高速公路高温稳定性状况现阶段良好,但车辙深度发展并未进入稳定期,仍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车辆严重超限超载、设计、管理、施工等方面分析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形成的原因,阐述了相应的对策及措施,探讨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问题,提出防治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2.
预防性养护技术是确保高速公路处于良好服务状态和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根据当前江西省高速公路的养护现状,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意义、标准、特点及技术等进行了探讨,可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路面使用性能是评价沥青路面的重要指标,对于道路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内涵的介绍,对影响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在综合考虑养护决策影响因素基础上建立养护决策矩阵,为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维修,特别是高速公路施工提供技术指导,使高速公路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加快和养护管理的深入.如何客观科学的评价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和难题。传统的养护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以及规范大都是从高速公路的现有技术状况角度出发进行考虑的,而实践证明,从高速公路养护工作本身出发,评价养护工作的好坏,有助于集中研究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部分养护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模型。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辽宁省公路沥青路面状况基础上,阐述了辽宁省沥青路面典型病害的特点及成因,研究提出了专门针对辽宁省公路沥青路面的路况评价指标和养护标准,并通过对高速公路路况与养护费用的经济关系的统计分析,建立了一个用于路面养护维修排序的简洁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含人工车的混合交通流下部分智能网联车借道城市公交专用车道的控制问题,以 两个信号交叉口间公交专用车道为研究对象,提出以不妨碍公交车优先通行、满足换道动机和换 道安全条件的智能网联车借道公交车道控制策略。基于公交车道控制预测模块设计智能网联车 进入和离开公交专用道规则,采用改进最小化由换道引起的所有制动模型计算的收益作为智能 网联车换道时激励准则。期望跟随车类型若为人工车时,目标车辆礼让系数取1;妨碍公交优先 必须离开公交道时,满足安全规则即可。通过具体仿真实验予以验证,结果表明:本方法在高交 通需求下,与不允许借道控制方法、基于清空距离公交专用车道控制方法对比,人均延误分别减 少60%和40%,车均延误分别减少65%和32%,渗透率在30%~40%范围内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超薄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组成设计、材料和施工要求。通过评价和分析3种不同超薄沥青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包括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稳定性、构造深度以及渗透系数等试验,以确定超薄沥青混合料在高速公路修复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超薄沥青混合料具有优异的路用性能,适用于高速公路维修与养护。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设施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设施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高速公路专营公司为服务对象、具有两级系统(项目级和网级)的新一代高速公路管理信息系统。它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集成了多种高速公路主要设施,适用于沥青、水泥两种路面类型。介绍了GIS在该系统中的应用,并分析了通用的二级高速公路设施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块划分、结构设计、功能设计和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19.
在高速公路建设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对高速公路路面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不断优化其行车舒适性的同时,对行车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尤其重要。文中以醴潭高速公路中AK-13A抗滑表面层的实际施工为例.通过对混合料级配的设计及调整,研究混合料级配变化对路面抗滑性能所产生的影响。以实例对混合料级配与路面抗滑性能之间的相关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