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城市排涝河道设计流量的近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许多城市的防洪规划中,水利部门和市政部门采用的河道流量计算方法均不能满足河道设计流量计算的要求。该文参照等流时线法的原理,提出一种近似的计算城市排涝河道设计流量的方法,可供从事城市河道设计的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雨水流量计算是城市雨水排除管道设计的基础和依据,其标准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执行;城市排涝流量计算是城市内部河渠、河道等设计的基础和依据,其标准按《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动能设计规范》(DL/5015-1996)执行。由于城市排(雨)水与城市排涝的重现期概念、设计标准、流量计算方法不同,导致对城市内部同一河渠按城市雨水公式计算的设计流量与按城市排涝公式计算设计流量不同,造成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中缺乏依据。该文就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两者的使用条件,以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增压柴油机外特性试验数据,将用于计算增压燃气发动机进气流量的经验公式系数进行重新标定,建立增压柴油机进气流量估算模型。通过ESC和ETC试验分别进行增压柴油机稳态工况与动态工况模型预测流量与实测流量的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稳态工况时,模型中两拟合公式结合使用,相对误差在(-10%,+10%)范围内;瞬态工况时,模型预测流量相对于试验流量的跟随性都较好,在瞬态小流量工况时选用一次拟合关系式计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应用GMDH算法,引入与设计流量密切相关的汇流面积、主河床长度与河道平均坡度的比值、24 h最大降雨量等变量,建立与多因素相关的流量的GMDH模型,并且通过调整K-G多项式的系数,得出适合中小流域设计流量计算的GMDH模型.实例结果表明 该模型的拟合能力强,可作为中小流域设计流量计算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河流动力学的角度阐述了微弯河道的水流特征及冲刷机理。接着,以上海市松江区某水闸工程实例,通过对不同排水流量下河道冲刷深度的计算结果分析,从水流结构、水闸总体布置、运行调度等方面阐述了水闸运行后河道冲刷原因,并提出了对微弯河道水闸下游河床冲刷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电动汽车行驶工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武汉市道路交通状况的调查,选择典型路段进行电动汽车行驶工况研究;测试车辆的行驶速度、转速、油耗和制动踏板力,同期进行车辆流量统计。引入主成分分析法,从采集的原始数据中提取微行程并按加权比例进行工况合成,从而建立武汉市电动汽车行驶工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重庆市道路交通状况的调查,选择典型路段进行汽车行驶工况研究;测试车辆的行驶速度、转速、油耗和制动踏板力,同期进行车辆流量统计。引入主成分分析法,从采集的原始数据中提取微行程并按加权比例进行工况合成,从而建立重庆市汽车行驶工况。  相似文献   

8.
廖孝江  王强  文雨松 《公路工程》2008,33(1):59-61,80
通过应用GMDH算法,引入与设计流量密切相关的汇流面积、主河床长度与河道平均坡度的比值、24h最大降雨量等变量,建立与多因素相关的流量的GMDH模型,并且通过调整K—G多项式的系数,得出适合中小流域设计流量计算的GMDH模型。实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拟合能力强,可作为中小流域设计流量计算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镇巴至广安高速公路渠县北互通立交连接线2号大桥为工程实例,借助于MIKE21 FM模型及HEC-RAS模型,通过进行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对河道内的涉水建筑物对河道防洪流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别计算不同洪水频率条件下,河道中建桥前后,桥墩对河道行洪的影响,并将两种数值模拟成果与理论经验公式计算成果进行比较。通过计算比较分析,采用MIKE21 FM模型计算时,建桥后桥位上游水位壅高,流向变化较小,而流速增加值与流量成负相关;采用HEC-RAS模型计算时,水位壅高值小于MIKE21 FM模型,且无法分析整个流场的数值变化。在河道地形复杂或是所在河道防洪标准较高时,建议采用MIKE21 FM模型,并可采用HRC—RAS模型作为验证。经验公式与模型计算成果差距较大,陆浩公式计算得到的壅高值偏大,D’Aubuisson公式偏小。本研究可为实际桥梁工程设计及河道沿岸洪泛区防洪提供指导或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汽油机过渡工况进气流量的神经网络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气流量的精确测量是车用汽油机空燃比精确控制的基础,发动机工作在过渡工况时,因进气状态变化,空气流量传感器的滞后响应影响了过渡工况空燃比的控制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汽油机过渡工况各种参数信息融合的过渡工况进气流量预测方法,分析了影响汽油机过渡工况进气流量的各种工况参数,提取了特征参数并建立了BP神经网络信息融合预测模型。对车用汽油机加减速工况试验数据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实时地预测汽油机过渡工况的进气流量,同时能够消除空气流量传感器的滞后特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桥梁传统养护方式存在的问题,以泸州泰安长江大桥为例,提出了融合人工管养和健康监测系统的新管养方式。采用支持网络的B/S架构、ASP.NET技术、SQL Server数据库、C#语言开发了大跨度斜拉桥管养系统。从开发目标、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功能设计、关键技术方面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经泸州泰安长江大桥的实际管养验证,该系统能很好地辅助桥梁工程师完成检查任务下达、检查数据存储、桥梁技术状况评估等一系列的管养任务。  相似文献   

12.
介绍重庆两江大桥健康监测系统结构体系、总体目标和主要监测内容,同时还介绍仪器设备选型及优化组网、采集处理策略、数据库管理、结构健康评价及用户界面显示。两江大桥健康监测系统是一套完整的围绕大桥梁、塔、索、轨道4大体系,由多种传感器和相关采集仪以及3层网络构成的大型桥梁长期健康监测系统。经过小型实验室试验和桥梁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通讯网络简洁,抗干扰能力强,故障率低,维护方便,运行性能稳定,监测数据可靠、准确,可准确地评估桥梁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桥梁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美观要求的不断提升,各种新颖桥梁被设计建造出来,针对大跨径桥梁有必要建立与其配套的健康监测系统。结合中承式无风撑系杆拱桥受力特点、振动特性、易损部位,设计监测系统硬件布设方案;该监测系统包括硬件布置、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状态评估以及预警信息发布。基于监测系的采集数据,可对桥梁技术状况作出分析,为后续同类桥梁设计及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岳青  朱利明 《桥梁建设》2006,(Z2):171-175
根据东海大桥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基于健康监测系统的桥梁结构养护管理体系,提出了预测式、评估式大桥养护管理策略。以实时监测、定期监测及人工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总体架构,对各子系统的构成及实现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对桥梁数据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功能设计,提出桥梁健康状态监测系统的应用方式,扩展并完善了桥梁健康监测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三位一体桥梁养护管理体系概念,并结合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养护管理工作的运用情况,对此体系进行说明,为特大型桥梁养护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悬索桥梁安全监测中各子系统分散的现状,构建一种涵盖结构、交通、环境等信息的桥梁安全综合监测系统框架,并提出系统功能及数据集成与挖掘关键技术,该综合监测系统通过统一平台集成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主缆除湿监测、供电设施电力监测、交通运行监测、外界环境监测等子系统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与普通公路桥梁养护检查相比,跨铁路桥梁评定的检查复杂度、难度更高,投入的养护资金也更多.依托某跨铁路斜拉桥工程,采用无线传感技术便捷部署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实现快速、低成本的桥梁状态评估,为桥梁养护维修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有效降低跨铁路桥梁定检频次,实现更精准的检测资金分配.  相似文献   

18.
针对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和千厮门嘉陵江大桥管养工作的海量数据管理,基于云平台技术,开发了一套大型桥梁综合管养系统,其涵盖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在内的检查数据管理、加固维修数据管理和健康监测系统监测数据管理。除基本的数据录入、查询功能外,该管养系统还具有结构损伤识别、结构安全评估等功能,可适用于不同类型桥梁的管养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桥梁从施工期到运营期信息化、数字化和智慧化管理,通过桥梁信息管理与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即按照全面的桥梁基础资料管理、长期运营监测数据与定期检测成果相结合、定期检测成果与加固维修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了桥梁全寿命期的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的融合及应用。系统提供了监测管理模块的多源数据采集、测点管理、图形绘制、监测预警,检测管理模块的移动端病害录入、技术状况评估、历年病害统计对比,加固维修管理模块的对策措施和费用匡算等功能。依据桥梁长期监测数据、检测病害,可综合评判桥梁健康状况,为今后开展桥梁养护管理及加固维修提供依据,有效提升桥梁运维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以城市数字化转型大趋势为背景,结合桥梁管养需求,论述了桥梁运维感知服务体系的技术构成,阐释其对城市运行和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多层次意义,并从在线感知、智能巡检和平台服务方面提出了部分技术拓展建议。在此基础上,综合探讨了在道路桥梁建设和管养领域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