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提出了当前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并从"内驱力"和"外动力"两个大方面总结了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2.
实验教学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作为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先行课、基础课",在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方面所起的"引领、导向和铺垫"作用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或替代的。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土建类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核心工程意识。以《建筑材料与检测课》实验教学为研究载体,总结出了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的有效途径和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3.
现代服务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工作主要是为我国高速发展的服务业提供人才保障。在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简称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培养学生职业劳动观念的主渠道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服务类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与服务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相结合、加强思政课教师"双师素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探索了创新现代服务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对于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以促进实用创新型人才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高职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内涵丰富,具有一般教学基本能力的普遍性和专业学科教学的特殊性。宏观、中观和微观因素制约高职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的发展,从而决定着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化是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职业化要求。本文分析了现代教育对教师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能力的核心要素,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课程开发与重构、专业教学与课堂组织、技术实践、技术开发与服务等核心能力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从技能分类出发,提出了高职数学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技能为主,构建高职数学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必需、够用"为度,应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课程质量和评价等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7.
校企协同育人的实战教学,需要重构教学体系,重整教育秩序,会导致学生对实战教学出现认知偏差、适应性难、执行弱化、考核片面化等问题。思政引领的实战教学学生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以价值引领、能力提升、综合素养提高为目标;以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为教学理念;以企业教师、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形成的网格化小组为管理体系,结合问题导向(PBL)和精细化管理方法;突出学生思政素养的考核和评价,有效提升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强调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环境下,高职大英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专业边缘化、课程边缘化、数字化学习、缺乏企业经历等挑战。高职大英教师应以提升人文精神促进自身的专业情意健全,以反思性实践引领教学研,组建教学团队,成为数字化教师,发展复合化为路径,来推动自身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迈入深度发展阶段,无论是"以信息化引领职业教育现代化"战略的实施,还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都对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以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作为抓手,继续深化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将成为职业院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信息化教学改革理论梳理、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信息化教学环境创设等方面探索高职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高职大学生基本是95后,独生子女超过65%,由于受社会、家庭等不良因素及学校、个人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集体意识淡薄,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本文总结了高职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缺乏的种种表现,并分析其成因,着重探索了高职院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利用实习、实训、职业技能大赛等教学实践活动"和"学生社团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等途径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11.
教学督导能力是完成高职院校教学督导任务的基础和前提,是形成高质量督导的核心和关键。高职教学督导能力的价值取向可以从建设高职教育质量文化、构建人才培养质量内部保证体系以及高职教学督导人员的自我发展三方面入手。切实地提升高职教学督导能力需要采取务实策略,要定重心、树"三观"、担责任,增强提升教学督导能力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和文化自觉;要勤学习、多体悟、常沟通,拓宽提升教学督导能力的渠道和路径;要调结构、强弱项、补短板,丰富提升教学督导能力的载体和平台。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转型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和新赛道,教师的数字素养是影响职业教育数字化进程的关键要素。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从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五个方面规定了新时期教师数字素养标准框架,这一标准为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培育和提升提供了指导和依据。基于《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从主体受限、环境不足、制度乏力三个方面分析当前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存在的问题,提出打造教育数字技术环境、优化数字素养培训体系、强化数字化伦理学习、构建数字素养评价体系、健全数字素养提升保障制度等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培育路径,以期为数字化转型时期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荆州理工职业学院软件工程学院主动适应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服务“数字荆州”为例,依托校企联动,采取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深化专业群发展、构建课程体系、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措施,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地方产业与专业群良性互动的发展之路,对我省市州高职院校如何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是高等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师资队伍是支撑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力量,是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资源,体现着一所高职院校的软实力。本文分析了构建高职教师职业发展支持机制的必要性,高职教师职业发展应包含专业素养的培养、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发展以及职业发展和培训等,构建高职教师职业发展支持机制应以师德师风为引领,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构建梯次衔接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满足教师各阶段职业发展需求;建立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客观公正评价教师工作业绩;持续完善教师职业发展激励机制,最大限度激发教师潜能。  相似文献   

15.
课程教学评价标准是一定教学观的载体,是衡量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标杆,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应当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规范性,树立正确的课程教学质量观,才能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应用对教师工作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作用。通过实证调查,探讨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能力、职业素养和教师绩效的相互作用影响,结果发现高职教师信息应用技术对教师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并且教师能力和职业素养在信息应用技术和教师绩效之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为此,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与专业教学的能力和素养,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7.
工业4.0引发新的科技产业技术革命,深刻影响改变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山东半岛海洋战略与蓝色经济的崛起,为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外部经济环境和学校生源个性化的新变化,深化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打通并拓宽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复合型实用人才的通道,已经成为必然之路。高职院校把脉大趋势,破除旧观念,开拓新视野,充分利用并挖掘"校企深度融合"的教学创新之路内涵,探索并丰富新的路径,构建"以互联网信息功能为抓手,以服务社会生产为目标,以多元化人才个性成长为己任,以校企融合良性驱动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重要载体"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加强对新机制的"诊断与整改",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推进高职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推进高职院校4.0人才培养拓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实训是很重要的途径。当前在高职会计实训中存在岗位意识不清晰、实训内容偏离现实、教师欠缺经验、实训设施差、校外实训难以落实等问题,可以通过轮岗、调整实训内容、鼓励教师提升实践能力、建设校内实训室和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等途径解决上述问题,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训条件。  相似文献   

19.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生感恩意识缺乏,加强感恩教育刻不容缓。结合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改革,探讨如何挖掘教育元素、开发课程资源和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和实行激励评价机制,对高职生进行感恩教育,提高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20.
虽是疫情所迫,高职思政课教学方式从线下转换到线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线教育只是权宜之计。后疫情时代,高职思政课将迎来教育理念、教育平台、教学方式、教学关系的全面变革。高职思政课必须建立起在线教育的常态化,让"互联网+"更好地为思政课所用;同时必须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信息素养,完善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系,注重线上思政课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