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开展再生粗骨料应用于沥青路面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和环保意义,能够解决骨料短缺的困境.研究了不同原生混凝土强度等级、粗骨料种类、制备方式等对再生粗骨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马歇尔试验进行了再生粗骨料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分析了不同来源再生粗骨料用于沥青混合料时最佳沥青用量的差别、以及再生粗骨料掺量比例、粒径变化对再生粗骨料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再生粗骨料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影响差别较大,而混合料其他路用性能指标能够满足国内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
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废弃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粗骨料进行了强化改性,对比研究了再生粗骨料强化改性前后的吸水率、磨耗值、坚固性、压碎值等物理性能,并结合SEM微观形貌分析,证实了物理和化学强化方法能够改善再生粗骨料的物理性能,为再生骨料替代天然骨料应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道路工程具有多等级、多结构层次的特征,对原材料的质量要求也是随着道路等级的降低和结构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可以消纳不同种类与质量的建筑垃圾,而且体量巨大,因此必将是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主要渠道。在研究再生粗骨料与天然骨料主要技术指标差异的基础上,开展采用天然骨料与不同掺量再生粗骨料AC-20C和ATB-25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力学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再生粗骨料掺量增加,沥青用量增加,但有效沥青用量与沥青膜厚度基本维持不变,掺加60%以内再生粗骨料可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再生粗骨料对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具有积极影响,但低温抗裂性降低,劈裂抗拉强度逐渐下降。考虑综合性能,建议再生粗骨料掺量不超过60%。  相似文献   

4.
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相比天然集料物理力学性能较差,为提高其性能,该文采用4种化学溶液对再生粗骨料进行物理性能强化,使用不同浓度溶液对集料处理不同时间,测试其吸水率及压碎值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溶液均可降低再生集料的吸水率和压碎值,但在不同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下效果不同。有机硅树脂对再生粗骨料吸水率的降低效果最明显;水玻璃溶液对提高再生集料强度效果最好;盐酸处理效果次于水玻璃和有机硅树脂,但过高浓度或过长的处理时间反而降低了骨料性能;碱溶液强化效果最弱,不推荐使用。综合考虑强化效果,推荐了3种再生粗骨料强化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建项目增多,利用废弃再生骨料已经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利用再生骨料的问题之一,在于再生骨料的物理,力学和化学等性能的离散性。研究三档粒径再生骨料物理,力学和化学组成等性能的差异性研究,包括粒径分布,表观密度,吸收率,磨耗值。同时采用x衍射法从微观角度分析再生骨料内部构成。研究显示,再生骨料的离散性集中体现在吸水率、粗集料粒径分布。骨料的磨耗值和压碎值离散性小,性能稳定。再生骨料成分主要有ε-石英、方解石(Ca CO3)。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再生粗骨料与再生细骨料的组合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作用。分别用20%的再生粗骨料(CRCA)、20%的再生细骨料(FRCA)和20%的再生粗细骨料组合代替天然粗骨料(NCA)与天然细骨料(NFA)后,评价混凝土和易性、抗压强度和耐久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再生骨料替代20%的天然骨料后,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和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都有提高。再生粗、细骨料组合后替代天然粗、细骨料后,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也有着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问题,选用渭南某房屋重建项目的建筑垃圾作为主要再生骨料原材料,制备了红砖及废旧混凝土等不同类型再生骨料,通过筛分试验确定再生骨料的级配组成,借助吸水率、压碎值、磨耗值及含泥量等指标确定应用再生骨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旧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要优于红砖类再生骨料混凝土,但从微观层面而言,红砖类再生骨料混凝土水化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在道路基层中的使用性能,采用室内试验测试了不同再生粗骨料掺量、不同水泥剂量下水泥稳定基层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失水率和干缩应变。结果表明:当采用再生粗骨料水稳基层铺筑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基层时,其掺量不宜超过粗骨料总量的50%。从经济合理的角度考虑,可将水泥剂量控制在5%以下。再生骨料水稳基层材料具有较高的失水率和干缩量,在实际应用中必须严格控制成型初期的保湿养生条件,以防过早产生大量干缩裂缝。  相似文献   

9.
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对再生混凝土应用状况、基本力学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对比分析,包括再生混凝土的物理性能、质量指标、配合比以及基本力学性能等。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取决于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水灰比、表观密度等,其抗拉强度较普通混凝土低,但峰值拉应变比普通混凝土略高;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下降;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较差。对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和施工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3种类型(铣削型、波纹型、端钩型)钢纤维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探讨体积分数分别为0、0.5%、1%、1.5%对再生粗骨料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拉强度、抗折强度及抗冲击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掺入使再生粗骨料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明显增强,端钩型钢纤维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性能影响最大;钢纤维掺量对劈拉强度和抗折强度影响显著,对抗压强度影响较小,同时能提高抗冲击性能,当钢纤维掺量为1%时,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初裂冲击次数能提高将近300%。该研究对同类再生粗骨料混凝土中添加钢纤维后的力学性能研究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废弃物的产生量迅速增长,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变废为宝成为当前国家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将建筑废弃物再生主要划分为4种不同类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再生骨料砂浆、块材类再生产品和其他再生产品(再生粗、细骨料及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并对其使用场合提出了建议,推荐其可有效应用于市政工程的道路、给排水、电气等诸多工程部位,并提出了相关的技术要求及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12.
试验设计制作了3系列不同粗骨料含量的混凝土试块,利用NEL饱盐电导率法对试块进行了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测定,以探讨粗骨料含量对普通和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普通混凝土,粗骨料的稀释效应和曲折效应占主导地位,界面区效应处于次要地位,表现为随着粗骨料含量的增加,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增强,渗透系数呈现减少的趋势;对于再生混凝土,粗骨料的界面区效应占主导地位,其稀释效应和曲折效应处于次要地位,表现为渗透系数随着粗骨料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下降;对掺有8%硅灰的再生混凝土,随粗骨料含量的增加,渗透系数先增加后降低,降低趋势相对平缓,不如普通混凝土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以贝壳粉掺量0、5%、10%、15%、20%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0、50%、100%作为试验变量,制作不同配合比混凝土试件,对龄期28d外掺贝壳粉再生混凝土开展抗渗性能和耐水性能试验研究,并分析了再生混凝土失水率和吸水率随贝壳粉掺量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抗渗等级为9级,增加贝壳粉掺量,可提高再生混凝土抗渗性能,增加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可使抗渗性能减弱;贝壳粉掺量在0%~10%的再生混凝土耐水性均较好;再生混凝土失水率随贝壳粉掺量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吸水率是不断增大的,二者均随粗骨料取代率的增高而变大。综合考虑最优配比为:掺加再生粗骨料50%、贝壳粉5%~10%左右,再生混凝土抗渗及耐水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五组混凝土进行坍落度、含气量、抗压强度和耐磨性对比试验研究,全面地比较和分析了再生混凝土含气量随再生粗骨料掺量大小的变化规律以及随之对再生混凝土路面耐磨性能产生的影响,并详细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含气量对再生混凝土耐磨性有较大影响,含气量随再生粗骨料掺量的增多而提高;当再生骨料掺量超过50%时,磨耗量明显增大。分析了原始混凝土的含气量和损伤累积亦会降低再生混凝土路面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应用于道路基层的适用性和可行性,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再生骨料原材料的基本性能,以及级配、再生骨料粒径、水泥用量等对再生混合料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和力学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随再生骨料用量的增加,混合料最大干密度呈下降趋势,最佳含水量呈线性增加趋势,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逐渐衰减,试验数据离散性增加;水泥用量在3.0%~4.0%范围内,采用5~10mm再生骨料的混合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均能满足底基层强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陈新杰  甄飞 《中外公路》2020,(1):249-252
为寻找废弃混凝土再利用的新途径,探索了废弃混凝土用于道路基层的可能性。首先将再生骨料划分为两档,调配为连续级配,然后研究了废弃混凝土作为粗骨料完全代替粗集料对混凝土强度和收缩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水胶比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均可满足道路基层的要求;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收缩应变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30%掺量粉煤灰的再生骨料混凝土不仅具有较高的强度,而且具有优良的收缩性能,可应用于重交通等级高速公路的基层。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再生骨料粒径、再生骨料强度和自密实砂浆强度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运用ABAQUS对再生大骨料-自密实砂浆堆石混凝土试件单轴抗压试验进行细观模拟,对比了试验值、模拟值,并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以再生骨料粒径、再生骨料配制强度以及自密实砂浆配制强度为变量,采用二维正五边形的随机骨料模型进行单轴受压分析,研究上述三个因素对再生大骨料-自密实砂浆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度较好,进一步验证了细观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再生混凝土中关于再生骨料取代天然骨料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不同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这一方面,目前尚未见关于取代方式对再生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该文提出两种新型再生粗骨料取代方式,研究了不同取代方式在不同取代率下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在何种取代率下,大取代的早期抗压强度最大,其次是全取代,最后是小取代。新型取代方式研究揭示:大粒径取代方式下再生混凝土早期强度要优于传统取代方式。  相似文献   

19.
再生骨料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用再生骨料配制再生高强度混凝土的可行性。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案,通过极差分析,研究水灰比、高效减水剂掺量、粉煤灰等量掺量、硅灰掺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等五个因素对再生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20.
魏晋珍  靳高明  刘生纬 《公路》2023,(6):378-384
为了研究再生骨料初始强度和替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采用3种初始强度等级的再生骨料(C20、C30、C50),考虑3种再生骨料替代率,设计了7种配合比的混凝土,对再生混凝土的和易性、吸水率、超声脉冲速度(UPV)、力学性能(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进行了评估。试验结果表明:再生骨料的掺入对混凝土产生了负面影响,随着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和易性和质量逐渐变差,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逐渐降低,但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初始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和易性、质量和力学性能。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拟合,得到不同再生骨料初始强度与替代率的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