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为了提高江西省航道工作艇船型,航道测量、通航保障、应急抢通工作能力和时效性,完善船艇管理模式,根据江西省航道工作用艇实际需求,从船舶航道工作用艇总体配备、船舶主尺度、力学性能及结构优化分析、新型材料应用研究、船舶机电设备比选及智能化研究等方面对江西省航道5种主要船型进行标准化、系列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标准航道船艇在轻量化和舱室保温节能性能方面有了较大提高,船舶机电设备优化与集成设计在标准化船型中的应用使船舶性能、环保性和维护保养水平得到提升,充分发挥了船舶智能机务监管系统在船舶智能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2009年度交通软科学研究课题"珠江干线现有船型标准化认定研究"的简本。通过本课题研究,旨在摸清珠江干线现有船舶的主尺度现状,提出货运船型比选的技术评价指标与综合评价方法,优秀船型、过渡船型和淘汰船型的分类标准,以及有关政策措施,起草《珠江干线现有船型标准化认定工作指南(草案)》,以便为主管部门进行现有货运船舶标准船型认定提供决策参考,达到保留优秀船型,淘汰落后船型和引导建造标准船型,提高航道和船闸等通航设施利用率的作用,促进珠江干线的船舶、航道、港口等航运诸要素协调发展,推动内河船舶运力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提高航运竞争力,保障水上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3.
于全虎  张平 《船舶》2020,(2):1-8
为提升江苏内河集装箱运输船舶标准化水平,实现船型与船闸、航道等通航基础设施发展相匹配,通过梳理内河标准船型主尺度标准和通航管理规定的修订情况,结合京杭运河江苏段集装箱营运船舶的调研,在船舶主尺度、舱室布置、船体结构和新能源动力的应用等方面分析江苏内河集装箱船标准船型的设计要点,完成48 TEU、64 TEU和96 TEU标准集装箱船设计。虽然受限于内河航运关注船舶成本的现状,标准集装箱船的设计更多采用传统基础船型设计思路,但研发运用先进技术、满足内河EEDI的绿色节能型船舶是标准船型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推进我国内河船型标准化进程,以京杭运河干散货船为例,对船型标准和系列实船数据进行分析,回归得到船舶总长、总宽和设计吃水的经验公式,确立不同五年规划下的船型各尺度标准化指标。同时,为提高内河船舶的航道通航适应性,探寻内河船型与航道发展的优质平衡点,基于通航标准探讨船型各尺度与航道弯曲半径、直线段双线底宽及通航水深的相互适应和协调发展关系,最终明确大宽浅船型的发展方向,为船型标准研究、运力结构优化、行业政策制定及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在分析船型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原则,分别对航标工作船、航道测量船、航道巡航快艇、趸船浮码头、应急指挥艇等船型在船舶主尺度、船舶布置、船舶线型、船舶设备配备等方面提出了标准化建议,对现有航道维护管理船舶的改造、维护、保养以及新造船舶的设计、建造、检验等均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对水道航道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考虑跨河建筑物净空尺度的限制条件,提出太平洲捷水道仅能开辟为3 000吨级及以下航道。通过核算太平洲捷水道的航道通过能力,综合分析预测航道尺度提高后,两岸岸线开发和分流主航道船舶所带来的通航船舶尺度和数量的变化,合理确定了设计代表船型。根据设计代表船型所需航道尺度计算,提出了太平洲捷水道设计航道尺度标准为5.0 m×200 m×450 m(水深×航宽×弯曲半径),可为太平洲捷水道的设计航道尺度标准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当航道水深变化对船舶吃水有影响时,可通过船舶年平均装载率和年货运量对船型作技术经济论证的思想,并对相应的船型论证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以川江油船标准船型论证为例,证明以本文思想和方法设计的船型比按传统方法设计的船型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方面均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8.
珠江     
《珠江水运》2012,(18):6-7
西江航运干线跨河桥梁通航标准确定9月6日,由珠江航务管理局组织的广西一级二级航道跨河桥梁通航标准论证会议在南宁召开。33名与会代表和特邀专家原则同意广西一级二级航道跨河桥梁通航净空高度按不小于13米控制。会议认为,目前广西航道的营运船舶均为单船,且3000吨级船舶少,船舶种类不多,与国家内河通航标准一、二级航道的代表船型存在较大差异,一些桥梁受到多方建设条件的限制,适当降低一级、二级航道上桥梁等跨河  相似文献   

9.
基于到港船型的多样性和随机性,建立不同船型组合下的沿海散货港区船舶航行作业系统仿真模型,定义到港船舶吨级的加权平均值为船型组合的特征吨级,研究船型组合对港口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船型组合对沿海散货港区航道通过能力有显著影响;航道通过能力与船型组合的特征吨级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并且通航历时越大,航道通过能力对船型组合越敏感。  相似文献   

10.
杨守威  李昕  张博文 《水运工程》2014,(12):196-200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的进一步上延,对维护疏浚船舶装备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长江下游深水航道维护疏浚特点、疏浚船舶船型适应性、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以大中型耙吸挖泥船为基础的适应下游深水航道维护疏浚的船型配置方案,并对主力船型——大型耙吸挖泥船的设计和疏浚效率改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