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浮泥发育时双频回声测深误差及其对适航水深监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俊 《水运工程》2011,(8):83-87
基于Odem Echotrac MKIII双频测深仪现场测深记录和同步Stema Densitune音叉密度计现场测量结果探讨了浮泥发育时双频回声测深误差及其对适航水深监测的影响。结果表明:1)初始发育阶段非典型浮泥工况下,双频测深仪的高频数字化水深有可能包含少部分上层浮泥层厚度,而低频数字化水深则可代表硬底床位置,高低频水深差明显小于浮泥层厚度;2)发育阶段典型浮泥工况下,双频测深仪的高频数字化水深代表浮泥上层位置,而低频数字化水深则可能未到达硬底床位置,高低频水深差≤浮泥层厚度;3)固结消亡阶段浮泥工况下,双频测深仪的高频数字化水深代表浮泥上层位置,而低频数字化水深则位于靠近浮泥层上边界的密度梯度突变位置,高低频水深差明显小于浮泥层厚度;4)在浮泥固结消亡阶段以及少部分充分发育阶段,简单地采用双频回声测深仪测深结果来快速确定航道适航水深会造成实际适航水深利用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广州水运工种设计研究院研制的居于国际领先水平的最新成果-适航水深测量系统。该系统可以进行浮泥层水深测量并将水深数据经整理后自动成适航水深图。  相似文献   

3.
耿智海 《水运工程》2012,(12):211-214
介绍Densitune密度计的功能、工作原理及其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检测方法和步骤,统计测量精度.结果表明:该仪器能够准确获得泥层垂直密度分布数据,为浮泥监测和适航水深测量提供良好的设备支持.  相似文献   

4.
《水道港口》2015,(6):528-532
通过分析连云港的泥沙特性以及港口淤积现状,对连云港主航道的适航水深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室内的流变试验和船模阻力试验确定了适航重度值;同时利用双频测深仪、音叉密度计等仪器对连云港主航道开展了现场实船测量,分析了适航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船舶对浮泥的扰动情况,为连云港港区适航水深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连云港主航道的适航淤泥重度值为12.2 k N/m~3;主航道、港池泊位浮泥分布较为均匀,适航厚度基本在10~15 cm范围内;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对浮泥产生了一定的扰动,船体尾部出现较为明显的浑浊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测深仪原理入手,以HD-MAX为研究对象,对该测深仪在长江芜湖航道处辖区的黑沙洲南水道测量具体应用进行讨论,对其测量后数据进行分析,为研究航道演变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吕红涛 《中国水运》2014,(1):316-317
测深仪配合RTK进行水下地形测量已经在工程建设领域得到普及应用。油气管道工程穿越大中型河流时需要施测水下地形,通过使用测深仪配合RTK这种先进测量技术,能够完成水下地形测量,其测深误差处于规范允许范围内。测深仪取代了传统测深设备,使得测深数据记录、计算、输出及成图实现数字化、自动化,促进了水下地形测量突飞猛进的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金镠  虞志英  何青  赵捷 《水运工程》2015,(2):145-149
根据浮泥层中船舶航行时船体边壁带动附近浮泥作剪切流动的物理过程与浮泥在缓坡上的重力流之间的相似性,提出以船体边壁附近浮泥层流态转换条件来定义适航密度,以避免现行方法的不确定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计算表明,适航密度与航行速度和浮泥层厚度有关。在通常航速和0.5~1.5 m浮泥层厚度条件下连云港航道的适航密度约为1.25~1.35g/cm~3。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测深仪采集的数据 ,受波浪、气泡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失真 .通过高频采样、低频处理 ,应用计算机技术将数据仿真处理 ,动态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筛选订正 .使用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并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验证 .  相似文献   

9.
根据浮泥层中船舶航行时船体边壁带动附近浮泥作剪切流动的物理过程与浮泥在缓坡上的重力流之间的相似性,提出以船体边壁附近浮泥层流态转换条件来定义适航密度,以避免现行方法的不确定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计算表明,适航密度与航行速度和浮泥层厚度有关.在通常航速和0.5~1.5 m浮泥层厚度条件下连云港航道的适航密度约为1.25~1.35 g/cm3.  相似文献   

10.
Silas和Densitune系统在航道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志东 《港工技术》2011,48(1):51-53
以连云港港15万t级航道疏浚工程施T期浮泥观测为例,介绍Densitune音叉振动密度仪、Silas适航水深测量系统和悬移质取样器的特性,并根据实测的浮泥层厚度及其分布情况,剖析Silas和Densitune系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供丁程设计和运营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11.
《船艇》1999,(12)
由海鹰集团研制的HY100舷挂式旁扫条带测深仪近日在新安江进行了湖上试验,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HY100属国内首创的舷挂式旁扫条带测深仪,它集旁扫和多波束测深于一体,在航行过程中不但能给出一个测量带的水深值,同时还能给出测量带的地貌。其主要由两部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很大的高频声纳组成。在这次湖试当中,科研人员对各分系统及总体技术指标进行了测量和验证,最后经过动态航行试验,证实了总体指标的选择合理性和可行性,为以后的正样研制及投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船艇》1993,(3)
最近,七二六研究所科技人员,背起新研制的 CS——500智能测深仪,赴内地作演示,促进了科研成果商品化。七二六所研制成功的智能测深仪,是一种新型的、由微机控制的多功能回声测深仪,主要用于各种船舶的导航以及航道测量、海图测绘等。它独具海底自动搜索跟踪数据处理,以及自动定时连续打印数据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单波束测深仪是现代海洋测量尤其是内河水下地形测量中的主要测量仪器。即使在声速设定正确的前提下,单波束测深仪的观测值仍然会有各类型的粗差。针对其原始水深值粗差处理问题,创新性地提出"地形链"的概念,设计了一种新的针对单波束测深仪水深观测值的粗差检测与修正算法,针对长江流域的单波束测深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算法对各类粗差有明显的检测和修正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天津港适航水深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刘富强  孙建澎 《水道港口》2002,23(Z1):161-169
适航水深资源的开发 ,即利用淤泥质港口与航道的现行水深图图载水深 (高频测深 )以下浮泥层进行通航 ,这样既可增加航深 ,又可减少港口与航道的泥沙维护疏浚量 ,降低航深的维护费用 ,改善船舶的航行条件 ,它对延长天津港深水航道及泊位的维护疏浚周期、降低天津港泥沙的维护疏浚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首次提出了 :“适航备淤深度”的新概念 ,为全面开发天津港适航水深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首次揭示了天津港回淤浮泥重度从 10 .5kN/m3 密实到 13.0kN/m3 (适航水深下界面浮泥重度值 )大约需 4~ 5个月时间 ,提出了天津港适航、适泊水深下界面浮泥重度可取值 13.0kN/m3 ,为制定维护疏浚方案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大大节省天津港的泥沙维护疏浚费用。  相似文献   

15.
罗青  王茂枚  赵钢  陈楠  蔡军 《水运工程》2020,(12):217-221
工程质量检测是保障工程发挥经济与社会效益的重要环节,其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关系到工程能否正常运行。水下工程质量检测的主要测量手段为单波束测深仪与多波束测深系统,其测量结果的差异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对这2种测量手段施工前、后的测量数据以及差值的检测断面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施工前2种测量手段测量数据基本吻合,但施工后抛石增加了水下地形的复杂度,使两者的测量数据差异增加。此外,单波束的角度和航迹线的偏移对差值生成的检测断面数据有较大的影响,使两者的检测断面数据差异较大。据此,给出提高单波束检测精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研制了一种用于河流、湖泊、浅水、近滩自主航行的无人水面测量系统。该系统可搭载多种传感器,包括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单波束测深仪、声纳等。其组成包括岸基(母船)控制单元和无人水面测量单元,其中岸基控制单元利用无线网桥通信遥控测量船自主航行或走航测量并实时接收测量数据,无人水面测量单元搭载差分GPS、惯性导航系统、单波束测深仪、摄像头和数据交换工控系统。目前已经过多次湖试,验证了无人水面测量船用于水下测量、水质采样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为复核设计图纸给定的水下地形,并为计量后期吹泥量,在水下地形测量中使用RTK及测深仪。介绍RTK与测深仪联合使用测量水下地形图(无验潮法)的原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说明RTK与测深仪联合使用测量水下地形图的方法﹑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夏维 《珠江水运》2009,(6):50-51
介绍SILAS走航式浮泥测量系统的原理及特点。结合在珠江口大铲等地的测试,介绍该软件的使用效果,分析了底层浮泥密度与厚度的关系,并参照相应适航密度得出适航深度。  相似文献   

19.
安装于船舶上用于内河航道测量的测深仪设备在工作时会受到波浪的影响从而产生横摇、纵摇及升沉,这严重影响了测量数据的精度。对此开发一种基于内河航道测量的主动波浪补偿平台装置,该装置为新型的串并混联结构,然后提出一种运动学建模与位置求解的方法,最后通过搭建一套试验系统来验证该平台的波浪补偿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30米级C型航标船在航行中测深仪探测水深数据不准确的问题,对目前采用的船舷固定安装方式、船舯部人工升降安装方式进行了分析,研制出"测深仪换能器电动升降装置"的技术方案,成功使航标船在不同航速情况下测深仪均能准确读取水深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