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余锦超 《珠江水运》2012,(14):57-59
本文以西江干线的通航环境为背景,通过分析内河船舶航行特点,从AIS船台设备,特别是B类AIS船台设备在内河水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提出海事AIS岸基系统在内河水域提供应用服务的解决方案,并对AIS在内河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AIS基站布局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传润 《中国水运》2006,4(6):21-23
从AIS台站在VTS水域监测容量的角度出发,对珠江口水域基站的覆盖范围进行分析、计算和测试,并对基站进行选址,以使其达到无缝覆盖,从而实现了珠江口AIS基站的科学、合理的布局.  相似文献   

3.
林智坚  郭旭 《珠江水运》2013,(Z1):164-166
AIS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我国水域航行的绝大部分船舶均安装有AIS船载终端,AIS航标作为一种新型无线电助航设备,也得到了推广。本文以珠江口水域AIS航标布设为例,总结了6项AIS航标的基本布设原则,并提出了在使用管理AIS航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6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如何合理设置AIS虚拟航标的问题,以长江流域和上海港为例,对AIS系统的信道容量及系统阻塞率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1)AIS虚拟航标的设置占用部分通信时隙使信道容量减小;2)系统内船舶数量越多,系统阻塞率增加趋势越明显,AIS虚拟航标的设置对系统通信影响就越大。基于此结论对不同水域条件下可设置AIS虚拟航标数量的阈值进行分析,给出了合理设置AIS虚拟航标的建议,可作为不同水域设置虚拟航标的参考。在确保对船舶通信影响较小的条件下,对AIS虚拟航标进行合理设置,能更好地发挥其助航预警功能、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5.
许艳 《中国海事》2007,(5):14-17
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是在船载VHF/DSC技术的基础之上,于1990年前后开始发展起来的。1997年,IMO批准了AIS性能标准草案;2000年,IMO修改SOLAS公约要求船舶装配AIS设备,并于2002年规定了各类船舶强制安装AIS的时间表。目前各国均在按IMO规定的时间表为船舶装配AIS。相应于船载AIS的安装,岸基AIS网也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逐步建立,如挪威、瑞典、芬兰、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葡萄牙、日本、土耳其、中国香港等,我国目前已在珠江口、长江口、渤海湾、琼州海峡、长江下游等水域建立。截至目前,我国已在沿海建设了73个AIS基站,构建了覆盖我国沿海水域的AIS骨干网络。AIS的建设与发展受到广泛关注。日前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AIS的主管部门——交通部海事局航测处有关负责人和AIS方面的专家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刘人杰。  相似文献   

6.
科技新成果     
<正>天津港将推广AIS技术提升港口水域安全为进一步确保天津港水域安全,近日天津海事局召开了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发展战略研讨会。来自全国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海事系统和行业内的众多专家齐聚天津,共议AIS发展战略,探索AIS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合理规划水域使用、协调工程建设与交通用海关系,运用以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解析为主、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观测为辅的技术措施,分析杭州湾水域主要航道、航路的海上交通规律,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尺度船舶的AIS轨迹分布情况,从通航密度、船舶类型、船长分布、船舶到达时间规律、船舶吃水深度、船舶航速和最大通航船长等7个方面分析水域通航特征,为相关部门进行工程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AIS航标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海事机构也在内河和沿海设置了相当数量的AIS航标。海警舰艇执法执勤的水域主要是在内河和沿海,因此,研究如何充分利用AIS航标技术来提高海警舰艇对辖区水域的监控质量以及对遇险船舶人员的搜救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详细分析AIS航标功能和特点的基础上总结AIS航标在海警舰艇进行维权、执法、服务中的应用效能,以及海警舰艇在使用AIS航标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长江水域及航行难度较大的特点,阐明ECDIS在该水域锚泊、与AIS结合、编制和评估航线、与雷达叠加、以及提供潮流信息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港池航道通航环境较复杂的水域配布实视觉航标存在的问题,提出设置虚拟AIS航标的设计方案.经过对虚拟AIS航标标准符合性、实际配布案例、播发显示特点和岸基通信信道资源保障等进行研究,剖析虚拟AIS航标在环境干扰、船舶使用、通信支持等方面存在的隐患,提出了北斗星基AIS、VDES技术研究和建立基于S-100标准的A...  相似文献   

11.
针对烟台-大连航线水域的自然条件和交通状况,阐述了烟大航线构建AIS通信网的必要性,提出了构建方案,重点分析了AIS管理站应具有的功能和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6月10日从交通运输部新闻发布会获悉,我国沿海AIS岸基网络系统,经部海事局十多年建设,已实现AIS信号无缝对接,重点港口、水域实现多重覆盖;内河AIS岸基网络系统,从2010年开始建设,已实现与沿海AIS岸基网络系统互通互联,覆盖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长江、京杭运河-淮河、珠江、黑龙江-松花江等水系,可有效实现船舶监管、避碰等多项功能,规模全球最大。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确保天津港水域安全,近日天津海事局召开了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发展战略研讨会。来自全国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海事系统和行业内的众多专家齐聚天津,共议AIS发展战略,探索AIS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正>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信息服务平台近日正式上线运行。今后,公众可通过该平台,免费了解和掌握航行于我国沿海和内河水域船舶的实时动态数据。AIS由陆基岸台和船载电台构成,在船—船、船—岸之间采集和交换船舶实时位置、航向、航速等船舶航行动态信息,船舶尺度、所载货物等船舶静态信息和相关的安全信息。据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介绍,AIS平台可提供我国及全球部分水域的船舶交通实况的综合服务。按照国际公约及相关标准要求,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已在我国建设了402座AIS岸基台站,覆盖全国沿  相似文献   

15.
以汕尾海事局为例,探讨了非VTS水域运用AIS系白己(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缩写)提高海事管理水平的一些具体做法,并分析了目前AIS系统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年来船舶行业的快速发展,在船舶通航水域都越来越多的应用AIS航标技术,而AIS应用在航标中主要对船舶的航行起到促进和加强的安全服务,对于我国未来的航海事业来讲,其作用必定会带来非常很远的影响。本文就AIS应用在航标中的分类进行阐述,并对其应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对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保障内河桥区水域船舶通航的安全性,提高通行效率,以长江武汉大桥水域为研究对象,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信息对该水域的船舶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利用基于欧式距离与最小方差法的聚类方法分析,认为过桥船舶可依据主机功率的不同进行划分。在长江船舶定线制的框架下,结合栅格法与蚁群算法建立武汉大桥水域的航道规划模型,对基于船舶行为特征的船舶航线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船舶安全、高效航行的前提下,能有效帮助海事管理部门对武汉大桥水域船舶航线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8.
AIS的应用对保障海上人命安全,改善航行安全,高效率地发展航运事业,有着潜在的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文中介绍了船载AIS在世界范围内的安装现状,提出了船载AIS在渔船密集的舟山群岛水域中使用的局限性,并针对问题探讨了应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双鱼岛游艇码头投入营运后,游艇的进出码头,附近水域航行、锚泊、漂航等活动将对厦门湾周边水域通航环境产生影响,尤其对航道中商船航行会造成干扰与风险。通过对工程涉及水域实地考察;周边船舶交通流AIS数据监控;海事单位及五缘湾、香山游艇码头调研,展开双鱼岛游艇项目对厦门湾通航环境影响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措施。为水上安全监督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保障通航水域交通的安全有序;促进海上旅游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分布式海上AIS通信与监控平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动识别系统(AIS)是当前常见的助航设备之一。通过AIS船舶能够向周边水域的船舶或管控中心通报自身的位置、速度、航行等信息,并能够实现相互的通信协作,大大提高了船舶航行的安全水平,是当前港口管理、航道管制等业务必不可少的系统之一。然而,传统的AIS在使用过程中采用网络点对点的通信方式,中心化的组网模式大大降低了通信效率和消息协作的效能。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分布式海上AIS通信与监控平台,研究该平台的架构和工作方式,同时设计相应的控制算法和通信协议,为进一步完善AIS系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