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胜利沥青为基质沥青用丁苯橡胶改性,对沥青改性前后的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质做了对比试验和分析,阐明了沥青改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脱油沥青性质差异较大,需选择合适的脱油沥青进行沥青改性。由于脱油沥青的性质,不适合单独改性沥青,复合改性是脱油沥青改性的技术路径。通过改性沥青的性能分析,以及相应混合料的性能分析,验证了脱油沥青复合改性的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对新研制的温拌复合改性橡胶沥青基本性能与路用性能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新型温拌复合改性橡胶沥青的原材料与详细制备过程,选取橡胶沥青与温拌改性橡胶沥青(外掺3.0%Sasobit)作为对照试验组,重点分析三类沥青的温拌效果、高低温性能、水稳定性等四方面评价指标,通过分析对比试验数据,可以得出新型温拌复合改性橡胶沥青的温拌效果最优、低温抗裂性最优、抗水损坏性能最优、高温稳定性适中的结论,三类沥青中新型温拌复合改性橡胶沥青路用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4.
从聚合物SBS改善基质沥青技术性能出发 ,通过沥青改性前后四组分的变化来分析沥青改性的机理 ,并得出了沥青组分变化同路用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改性阴离子乳化沥青的原理、质量检测、路用情况和经济效益的介绍和分析 ,验证了改性阴离子乳化沥青的良好路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SBR改性沥青的试验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广东茂名沥青为基质沥青用SBR(丁苯橡胶)改性,对改性前后的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质作了对比试验和分析,阐述了沥青改性的效果,以及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采用SBS和SBR对中温煤沥青进行了协同改性,研究了SBS和SBR比例对改性煤沥青性能的影响,采用荧光显微镜分析了SBS和SBR在煤沥青中的分布形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SBS和SBR协同改性煤沥青的热稳定性能。随着SBS∶SBR的降低,改性煤沥青的软化点降低,针入度提高,延度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当SBS∶SBR为3∶2时,改性煤沥青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SBS改性沥青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聚合物SBS改善基质沥青技术性能出发,通过沥青改性前后四组分的变化来分析沥青改性的机理,并得出了沥青组分变化同路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沥青混合料外掺剂高、低温性能难以同时兼顾的矛盾,采取共混接枝改性的方法,制备了改性聚合物,实现了其性能可控。利用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FTIR)对改性聚合物进行了分析表征,并讨论了不同试验参数(如改性聚合物的量、拌和温度、拌和时间和混合料级配类型)对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所用改性聚合物能够改善沥青混合的高、低温性能,同时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和低温抗裂能力,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晋焦高速养护工程中的几个实验段,用天然岩沥青改性后的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分析,指出天然岩沥青在处理车辙推移病害方面的优势(方便、经济),为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使用岩沥青改性混合料修补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聚合物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差、易离析、易老化等问题, 利用聚氨酯(PU) 对沥青进行化学改性; 制备了PU改性沥青,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动态热机械分析(DMA) 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试验研究了PU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 采用Brookfield旋转黏度试验、动态剪切流变(DSR) 试验、低温弯曲梁流变(BBR) 试验、旋转薄膜烘箱加热试验(RTFOT) 和紫外老化试验等评价了PU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和70#基质沥青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圆盘锯齿式搅拌器可以很好地暴露沥青中的活性基团, 使PU达到较好的改性效果; PU改性沥青中主要存在2种反应, 一是异氰酸酯与多元醇之间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酯, 二是异氰酸酯与沥青质中的芳香族化合物之间发生加成反应; PU改性沥青的高温布氏黏度高于同温度下的SBS改性沥青, 且64℃时的抗车辙因子是SBS改性沥青的6倍左右, 说明其高温性能非常优异; PU改性沥青RTFOT前后针入度比达到了85%, 软化点变化幅度为0.5℃, 说明其抗热氧老化性能非常优异; 在紫外老化试验中, PU改性沥青软化点和针入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4℃和0.1~0.3 mm, 说明其抗紫外老化性能非常优异。   相似文献   

12.
以埃索AH-70#沥青作为基质沥青,通过不同掺量的岩沥青改性沥青性能试验,研究了岩沥青掺量对改性沥青使用性能的影响;通过沥青4组分试验和红外光谱、荧光显微和DSC差热分析,从微观角度探讨分析了岩沥青的改性机理和改性行为.结果表明:加入岩沥青后沥青胶结料的软化点升高,针入度和150℃延度降低,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和温度敏感性得到提高,且随着掺量的增加变化幅度增大;RTFOT和PAV老化后,改性沥青软化点和针入度比增加,抗老化性能得到改善;岩沥青改性后沥青的饱和分、芳香分含量降低,胶质、沥青质含量增多,大幅提高了沥青黏附性;岩沥青粉在与沥青充分混合状态下吸收沥青轻质组分而熔胀,岩沥青的掺入改变了自由沥青的胶体体系的平衡状态,而新的平衡体系的建立对改性沥青的温度稳定性和感温性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针对改性沥青存在的不足,结合工程应用,由以往对沥青改性转变为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改性,即使用基质沥青拌制混合料.并在拌和过程中加入新型改性材料,经检测验证该方法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依托呼杀高速主线,在半刚性基层与沥青面层层间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两种对比方案,同时创新性地利用拉拔试验和剪切试验进行层间联结效果的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针对呼杀高速主线,热洒型沥青加铺碎石封层的层间联结效果最好,改性乳化沥青加铺碎石封层次之,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最差;剪切试验与拉拔试验的相关性较好,均可表征半刚性基层与沥青面层的层间联结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纳米材料改性沥青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纳米改性沥青的制备,纳米材料在沥青改性中的应用,包括添加纳米粒子,如纳米黏土、纳米管和纳米二氧化硅等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同时,介绍了纳米改性沥青的微观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MPE和SBS两种改性剂,对比研究了基质沥青、MPE改性沥青与花岗岩碎石的黏附性;分析了加抗剥落剂的基质沥青、加抗剥落剂的SBS改性沥青和MPE改性沥青与酸性花岗岩碎石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MPE改性沥青和花岗岩碎石的黏附等级为5级;掺加MPE的AC-13沥青混合料,其动稳定度为60,70,80℃条件下分别超过6 000,5 000,2 000次/mm,马歇尔稳定度比基质沥青混合料提高35%,比掺加5%SBS的改性沥青混合料提高23%;浸水残留稳定度达到98%,比基质沥青混合料提高11%,比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提高5%;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达到97%,较基质沥青提高8%。  相似文献   

17.
结合实体工程,研究同步碎石封层作为下封层在柔性基层路面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粘结强度方面,SBS改性沥青优于改性乳化沥青;在施工工艺方面,改性乳化沥青施工较为便捷.  相似文献   

18.
用于沥青改性的纳米材料综合比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通过一定的选择原则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初步确定用于改性沥青的纳米材料种类,然后通过内掺法及内掺后超声波分散两种手段制备纳米改性沥青,并通过比较不同种类纳米改性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三大指标及布氏粘度指标,最终确定A为基质沥青最理想的纳米材料改性荆。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聚乙烯亚胺PEI和表面活性剂硬脂酸三种分散剂对A进行表面改性,并制备相应的改性沥青。通过改性沥青的三大指标及粘度指标,对三种分散剂的表面改性效果进行比较,并最终确定相对纳米材料2%剂量的硅烷偶联剂KH550为A最佳分散剂。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在室内使用紫外线高压汞灯在散铺情况下对热拌沥青混合料进行光照老化对比实验,用此模拟热拌沥青混合料在西藏地区室外光照下老化情况.试验中利用不同时照的紫外线老化,SBR改性沥青混和料与基质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变化,反映出沥青混合料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试验中改性沥青混合料表现出更好的抗紫外线老化性.说明在西藏地区使用改性沥青具有更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20.
SBR改性沥青混合料紫外光照老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室内使用紫外线高压汞灯在散铺情况下对热拌沥青混合料进行光照老化对比实验,用此模拟热拌沥青混合料在西藏地区室外光照下老化情况.试验中利用不同时照的紫外线老化,SBR改性沥青混和料与基质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变化,反映出沥青混合料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试验中改性沥青混合料表现出更好的抗紫外线老化性.说明在西藏地区使用改性沥青具有更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