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机车电传动》2021,(3):28-31
在高速钢轨超声波探伤过程中,B型显示中有时会在螺孔附近的钢轨轨头出现一些异常回波信号点,但该信号实际并非伤损回波,而是螺孔幻象波,该信号与较严重的轨头核伤有很高的相似性,因此容易被误判为重伤。根据幻象波的产生原理,基于钢轨探伤车检测的60 kg/m钢轨的B型显示数据,对螺孔幻象波进行了传播路径分析,并通过与实际数据相比较和CIVA软件仿真,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对该幻象波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为工程应用中对螺孔幻象波的识别提供了理论支持,可提高钢轨探伤的准确性,降低检测误报率。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280凸轮轴的定位销孔的作用。通过设定不同的工艺试验方法,寻找定位销孔发生变形的原因并验证最有效的解决办法。采取相应的工艺措施后,280凸轮轴机加工合格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3.
对钢轨超声检测中发现的裂纹采用通用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进行手工复核时,发现轨腰裂纹反射回波后方存在1处未知异常反射,与钢轨探伤仪B显图不同。通过验证排除钢轨存在第2处伤损,证明异常反射是由裂纹改变声束走向产生的固定反射回波。这主要因为超声波探伤仪是按照理想条件下的横波检测状态进行参数设置,当波型转换发生以后,声波的传播速度及角度均与原定参数发生很大改变,导致接收到伪缺陷信号,而设备仍按照设定参数显示相关信息,从而误导探伤人员对反射信号的分析判别。指出钢轨螺栓孔及导电孔超声检测中也会出现波型转换现象,并给出其变型纵波及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冲击回波等效波速法检测方法及原理,对提高其分辨力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基于该原理的检测设备对一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管道压浆进行了检测和验证。结果表明:冲击回波等效波速(IEEV)法用于检测管道压浆密实度较传统的冲击回波(IE)法有明显的优越性;采用最大熵法(MEM)代替频谱分析法(FFT),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反射信号的分辨率和分辨力,进而提高IEEV法的测试精度和缺陷识别能力;模型梁验证表明采用IEEV法并将MEM作为频谱分析手段,可以很好地测试压浆的密实程度,且IEEV法中管道定位的准确性是影响缺陷定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HXN5型机车活塞销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由于该活塞销在渗碳后淬火冷却介质选择不当,在活塞销内孔表面形成微裂纹,该微裂纹在活塞销使用过程中扩展,造成活塞销开裂.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分体式齿轮箱定位销位置度误差影响因素,通过小批量试制,验证及分析工艺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优化工艺方案及工装定位方法,统一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采用三点自定心定位,消除工装定位间隙,批量生产表明,改进后的销孔位置度稳定在?0.04左右,完全满足批量化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7.
销接钢梁稳定承载力的一次逼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销接钢结构广泛应用于结构工程中。销孔间隙会使体系产生初始几何位移 ,并对结构的承载力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提出折减刚度的概念 ,对销接钢结构体系的稳定承载力进行了一次逼近。在算例中 ,对六四式铁路军用梁标准三角拼组悬臂梁考虑初始几何位移的稳定承载力进行分析 ,并给出该结构考虑稳定的临界跨度  相似文献   

8.
赵波  陈东文  李培 《铁道建筑》2021,(1):119-122
为了解决钢轨探伤车37.5°超声波通道轨底闸门灵敏度动态设置问题,更精准地检出轨底横向伤损,通过分析37.5°超声波通道检测螺孔时得到的B显图谱特点,对螺孔下裂、轨底横向伤损的声压反射特点和检测增益值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定量分析,提出了37.5°超声波通道灵敏度动态设置方法.该方法以不同检测速度和扫查间距下螺孔出现合理回波...  相似文献   

9.
钢轨探伤车依靠多通道超声波B显数据进行伤损的综合判定。有缝线路的接头位置是伤损高发区域,但接头处固定反射波和伤损波易于混淆,尤其是中心70°通道在接缝处的不明反射波容易导致误判和漏判。基于60 kg/m钢轨接头处的钢轨探伤车B显数据,采用声学计算推算出中心70°通道的不明反射波为1孔侧上方的纵波回波,并利用Imagine3D超声仿真软件开展了仿真计算,验证了声学计算的正确性。结合1处自然伤损,分析该处中心70°通道不明反射点群的异常,进行了伤损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10.
测量定位引出件与定位销螺栓的设计是磁浮线轨道梁精调定位的关键.通过对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的测量定位引出件和定位销螺栓提出了新的设想,改进设计后的定位销螺栓和引出件使磁浮线后期的拟合测量和竣工测量精度有了保证.  相似文献   

11.
钢箱叠拱桥耳板锚固结构构造较复杂,受力集中,是控制设计的关键部位,对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新开河特大桥1-138 m钢箱叠拱桥通过弹性力学解析法、模型试验法、有限元分析法研究耳板锚固结构的应力分布规律,分析耳板应力,其最大点位于销孔上缘,耳板下部远离销孔区域应力依次递减。可以通过加焊圆盘钢板降低销孔附近应力值,同时应当重视加焊圆盘钢板下焊趾处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我国某型高速动车组运用维护数据统计分析显示,在特定运用条件下,车轮出现显著多边形磨耗。分析了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构架在不同运用工况下的疲劳强度。结果显示,在常规运用工况下,基于标准载荷的疲劳强度评估与实际运用情况较为吻合,但在车轮多边形磨耗导致的高频激扰作用下,构架疲劳等效应力显著高于基于标准的评估结果。基于既有标准的构架疲劳强度评估对模态应力的影响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跟踪实测一动车组车轮旋修前后的粗糙度及其通过路基直线段、路基曲线段和桥梁区段3个典型区段的钢轨粗糙度并对数据进行曲率修正,研究高速铁路车轮和钢轨的粗糙度特征;通过测量3个典型区段动车组车外噪声并进行0~5000 Hz的Morlet小波分析,研究轮轨滚动瞬态接触下的声学非稳态特征。结果表明:车轮旋修前的17阶多边形特征和钢轨不平顺峰值波长在小波时频图中有较明显反映;车轮和钢轨特征波长的声学不平顺等级在车外噪声中有明显反映;从声学角度可以有效进行轮轨典型粗糙度特征的识别。  相似文献   

14.
研究基于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的动车组闸片厚度自动识别模块,解决动车组制动时因闸片过薄而导致的车轮迅速升温,甚至引发不安全状态的问题。该模块可实现动车组通过时自动检测,即自动拼图、图像预处理、模型定位及制动闸片厚度计算,并对厚度小于一定数值的闸片进行自动报警。通过大量实验和测试表明,该模块可以有效地计算闸片的厚度,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高速动车组定位转臂载荷谱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海斌  李强 《铁道机车车辆》2011,31(1):10-12,26
选定动车组轴箱装置中的定位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准静态法对其进行载荷识别。建立国产某型号动车组轴箱定位转臂的有限元模型,并分析计算得到定位转臂的准静态传递系数。以该型动车组在我国某线路上运行的实测结果为基础编制载荷谱,并研究分析其载荷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高速动车组车轮多边形的形成机理以及与转向架结构之间的关系。转向架一系悬挂和定位结构不同,在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对转向架固定轴距的影响也不同。当采用转臂定位结构时,由于一系钢弹簧的沉浮运动,使车轮在钢轨方向产生有规律的微小滑动,造成车轮多边形磨耗。  相似文献   

17.
随着动车组速度的提升,模态对车体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对某型号动车组车体进行结构优化并进行整车模态分析,提升整备状态下动车组车体一阶整体模态频率。提升目标为高于10 Hz,以减少动车组车体在服役环境下发生异常抖动问题的频次。研究表明,车体客室设置内端墙在车体轻量化设计和模态提升两方面均有明显优势,最终推荐的内端墙优化方案可以使整备车体一阶整体模态频率高于10 Hz。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秦运煤专线840 D车轮辐板孔裂纹情况,就坡道制动工况下从确立车轮载荷条件入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机械应力及热应力,然后把计算结果叠加采用断裂力学方法,分析辐板孔边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的载荷条件以及裂纹的扩展速率。  相似文献   

19.
840D车轮辐板孔裂纹成因的强度及疲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大型通用商业分析软件Abaqus及Ansys,计算840D车轮在典型工况下的应力分布。计算分析表明:在坡道制动、机械载荷和停车制动3种典型工况作用下车轮辐板孔外侧处于受压状态,内侧处于受拉状态,而且应力幅值较大,是疲劳薄弱点;坡道制动工况与机械载荷工况的组合作用,是车轮辐板孔边产生高应力的主要因素;在相同制动工况下,车轮辐板孔边应力随着轮辋厚度的减小而增大,随着辐板孔向轮辋偏移量增大而增大;机械载荷工况与坡道制动工况的组合作用是导致各种车轮辐板孔疲劳裂纹萌生的主要原因;机械载荷工况与停车制动工况的组合作用对车轮辐板孔边萌生疲劳裂纹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0.
针对动车组车轮多边形磨耗愈发严重的问题,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轮轨接触模型、Archard磨耗模型和循环迭代模型,建立车轮多边形磨耗长期磨损迭代模型;模拟我国某型高速动车组20阶车轮多边形的发展过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证实模型的准确性。基于长期磨损迭代模型,研究车辆运行速度、轮轨模态振动特性和轨道参数对车轮多边形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车辆运行速度增大,最终形成的车轮多边形主导阶次逐渐减小,但产生的激励频率始终在550~600 Hz之间,验证了“频率固定”机理的可靠性;对比分析柔性轮轨、刚性轮柔性轨、柔性轮刚性轨、刚性轮轨4种工况下车轮多边形的发展过程,发现钢轨模态的振动特性对于高阶车轮多边形的产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增大扣件的刚度可抑制高阶车轮多边形的产生和发展,而增大扣件阻尼则可抑制车轮多边形整体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