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潘君祥 《航海》2015,(2):28-31
<正>江海两用的平底沙船,是从古代江南众多船型中发展而来的。它的发展是江南一带造船技术不断改进的结果,更是南方粮食、棉布、茶叶、瓷器等货物北运,北方豆麦、油饼、杂粮、桃枣南运而造就的市场经济推动的产物。沙船业的发展孕育了一代新的"船商",并从运输业中培育了最早的行业组织——商船会馆。会馆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民间沙船运输业的发达。  相似文献   

2.
潘君祥 《航海》2015,(1):26-30
<正>沙船是中国古代航海木帆船中的四大船型之一。(四大船型为沙船、鸟船、福船、广船)史载,中国的沙船以崇明最为著名,又多在上海附近的太仓、浏河等地制造。在江苏的太仓、南通、海门、常熟、嘉定、江阴、赣榆、泰州等地都有数量较多的沙船存在。中小型的沙船可以在长江流域以及其他内河里航行,中大型的沙船还可以在我国的沿海水域航行,有的大型沙船还能远涉重洋,活跃在远洋贸易船队中。上海是沙船的故乡和发源地,是海运沙船最主要的停泊  相似文献   

3.
《航海》2015,(1):6-7
<正>张春阳先生是活跃在长三角地区的航海文化传播者。他特别对上海沙船文化一往情深,致力于"上海沙船文化节"的申报,还向政府有关部门上报了把崇明建设成为"沙船文化休闲体验岛"的提案,渴望获得行业的认可和支持。正在筹备"沙船文化展"项目的上海市航海学会桑史良秘书长一行慕名探访。在嘉兴船模工作室里,围绕航海史研究的共同兴趣,他们谈得海阔天高,兴味盎然。张春阳先生认为,中华古代造船与航海史上开拓性的创造与发明,是中华文明史、世界文明史中辉煌的篇章。人类海洋文化形成的"基因",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中国海区推荐航法》编制的研究,力求编制《中国海区推荐航法》一书,为广大航海人员航行于中国海区提供较为详实的航线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沙船源于江南平底海船,历史悠久,至清代时沙船航运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基于日本关西大学中国海洋史研究专家松浦章的珍贵考证资料,介绍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从萌芽到繁盛、再到衰落的全过程,还原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的全貌,希望能够为传承中国海洋文化以及建立“海洋文化自信”和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韦文禧 《航海》2006,(3):33-35
平底沙船是一种用于海洋捕捞和沿海货物运输的广泛船型(不含江、河、湖泊的平底沙船在内),属于我国三大船系中的最大船系。它是我国历代皇朝南粮北运的主要运输船舶,也是南、北各口岸货物贸易的主要运输船种。同时,又是执行王朝遣使、册封小国的特使遣船。例如:秦始皇赢政为求长生不老的“仙丹”,派术士徐福乘  相似文献   

7.
《航海》2015,(5)
<正>在2015年"中国航海日"上海宣传和纪念活动中,上海市航海学会和上海市历史学会共同主办《上海沙船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论坛》,还首播《沙船百年兴衰》文献纪录片。各领域专家阐述了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现摘要以飧读者。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晓东在《略论古代上海地区港口、贸易与海上丝绸之路活动》的论文中认为,古代上海地区的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交流存在相当密切的关系,上海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交流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众多的丝绸贸易起点港之一。  相似文献   

8.
我国航海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四大船型: 一、沙船——始造于唐代崇明岛,俗称平底船。特点是平底,小平头,尾部有出艄(俗称野鸡艄),舭部有梗水木。船身扁长吃水浅,航行时阻力小而平稳。上海内河航运局模型工场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海厅制作之五桅沙船即为沙船之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9.
航海区域的科学界定及明晰的名称是海事管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航海区域主要包括海船适航限定航区和海船船员适任限定航区,其区域划分及名称的法定概念目前在我国尚不明确,在相关法规、条例中表达和使用缺乏一致性,容易使人产生混淆,使用上造成不便和错误。通过对适航与适任航区在名称、划分的区域等方面的分析比较,指出了两者之间在无限、远洋、远海、近洋、近海、沿海、近岸、遮蔽等航区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针对性的修改原则。对于促进建立我国法定的航海区域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登陆舰     
中国海军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我国古代的平底帆船、沙船、连环舟等,具有吃水浅、平底等特点,适宜于冲滩登陆,是当时水师登陆作战的主要船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扶持蒋介石集团,美国将一些坦克登陆舰及其它登陆舰船赠送给国民党海军。日本投降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又从日本人手中接收了  相似文献   

11.
曹林 《中国船检》2014,(12):63-64
三用工作船(AHTS)是为海上石油工程提供多种特点作业服务的深水作业三用型守护船,航行于无限航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渔船源远流长,由原始浮具发展为筏与独木舟,而后又发展成为“木板船”、“木帆船”。我国北线的沙船和南线的福船两大基本船型,主要是由筏和独木舟演变发展而来,对世界造船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对我国渔业、航海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55.驳船及内河船阻力的近似计算法内河船是在浅水的条件中使用的,致其船型与海船船型有颇大的差别。内河船的特征是较大的 B:T 比值和特别的船型。如滑板型、匙型和楔型等,都不是海船会碰到的。巨大水库的建立(巨大水库即淡水海,其航行条件接近于海中航行的条件。)和航速的提高,又使内河船的船型(特别是自航的内河船)和海船船型相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交通部、国家海洋局、青岛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航海博览会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首届中国国际航海博览会是第四届青岛海洋节活动的一部分,其宗旨是发挥中国海洋大国、航海大国、造船大国的优势,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全面展示当代国际航海、造船及海洋事业的最新成果,推动中国造船、航运和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主题为“合作、交流、贸易与发展”。世界著名航运、物流企业云集则是此次航  相似文献   

15.
《航海》2015,(5)
基于明清两朝沙船昌盛时期从事北洋航运史料记载分析,对沙船行进动力、航行定位,以及港湾碇泊诸元应用航海文献比较法进行研究,形成了风力是沙船航行的主动力、南下返航沙船可借助稳定的沿岸海流助航、陆标与水文定位术已相对成熟、太阳中天定位术亦已掌握、航用罗盘在沙船上广泛应用,以及大型石碇和铁质游碇相辅并用等认识。  相似文献   

16.
根据乌江现有航道条件、在多方案技术经济论证和大量的机动驳模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上滩能力强、下水操纵性能好的适合乌江浅水急流航区的新一代水滴形双尾机动驳船型及船舶主尺度;对该船做了深水船舶快速性试验,并分别进行了不同水深吃水比和不同水深的船模浅水阻力试验、螺旋桨敞水试验及船模自航试验,探讨了不同水地浅水充航区机动驳船型快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秦皇岛作为我国北方海域的重要航海口岸,自古人类活动以来,就与中原地区发生了海上联系,其航海地位已初具雏形。自先秦至隋唐时期,由于历代帝王对秦皇岛航海地位的重视,使秦皇岛与山东、辽东及东南沿海的联系更加密切,其航海规模一次比一次宏大。迨至明清时期,因秦皇岛所处的战略地位,以军事运输为主的航海活动空前活跃起来。设置"海运厅"后,秦皇岛地区的海运管理更趋健全和严密;为保障行船安全,出现了早期的导航标志和组织,是秦皇岛航海技术和航海设施的重大进步。清末,秦皇岛自开口岸被帝国主义骗占后,其航海地位是悲惨和畸形的,直到1948年秦皇岛解放,其航海地位揭开了崭新的一页。本文比较系统地概述了古代秦皇岛航海地位,对文史工作者研究秦皇岛古代航海活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航海》2015,(4)
<正>迎战"灿鸿"强台风成了沪上航海人庆祝自己节日的"序曲"。在狂风暴雨的自然背景映衬下,大海骄子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形象更为鲜明。聚焦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上海的市徽,绽放的白玉兰中挺立着一艘五桅沙船。沙船发展历史推动了上海近代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织就了2015年"中国航海日"上海宣传和纪念活动的经纬。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承前启后,共筑蓝色梦想。今年"中国航海日"活动的主题是"再扬丝路风帆,共  相似文献   

19.
我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当前中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现状的基础上,从如何真实评价海员知识与技能的角度,指出现阶段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确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原则;采用计算机操作和仿真试题环境的智能化考试形式,改革和完善海船船员适任考试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构想了无人船时代航海保障部门如何更好针对无人船提供航海保障服务。在航保现有的航标、通信、测绘业务基础上,结合E航海理念和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为升级完善航保服务功能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