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25年世界第一条铁路在英国一出现,火车行车安全的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开始为了防止火车发生冲突,在火车前面由一名骑着马的铁路员工负责瞭望引导,今天看来是很可笑的。 早期的闭塞方法 最早用隔时行车的办法,以保证行车安全。即当第一列车发车后,间隔一段时间再发第二列车,我们把它称为“时间间隔法”。随着列车对数、重量和速度的提高,这种时间间隔法无疑对安全和效率都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2.
3.
4.
5.
针对技术站的站场设置及行车人员分工特点,提出了围绕教材的选用,培训方式、方法的使用,责任意识的强化来搞好“非正常行车”培训。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铁路行业在国家的计算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转变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新挑战,文中提出了在既有繁忙干线提高旅客列车速度的原则,实施步骤、试验结论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国外铁路提高行车速度的社会,经济和科技背景、高速行车的水平和效果,以及既有线提速的主要经验和措施,并对建立我国铁路的快速旅客动输系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铁路推广应用调度集中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度集中是一种先进的行车指挥系统,支持新的行车组织方式。文章总结了调度集中系统在我国发展及应用的现状,并对我国铁路大力发展调度集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11.
全面推进中的DMIS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刚  李萍 《铁道知识》2002,(4):12-13,47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从实践中总结出在行车设备施工、检修中危及行车安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世界轨道交通》2005,(8):11-12
今年4月25日发生在大阪附近的行车事故震惊了日本铁路界和公众。这一事故使日本一向良好的铁路安全行车记录严重受损,这不仅是因为事故造成的大量人员伤亡.而且是因为西日本铁路公司在对待安全和经营态度上所反映出的某些不足。  相似文献   

14.
15.
16.
针对防城港运输段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管理力量、配备应急人员、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建立竞争机制、加强思想教育等对策,以保证完成逐年增长的货物运输任务。  相似文献   

17.
18.
19.
行车人员职业应激损伤预警研究与行车安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铁路行车人员属特殊职业群体,仅机车乘务员就达6万余人,其职业具有“轮班作业,长期接受质量较差的昼间睡眠;超劳(或局部时间的相对超劳)和紧张作业;不仅要承受社会、家庭双重压力,作业中还要受多种物理、化学性有害因素影响”的特点,致使大多产生职业应激效应—职业紧张。长久的应激负荷会引起细胞分子生物学的一系列改变,不仅可使该职业人群心脑血管等疾病高发,更使多数处于亚健康状态,出现诸如倦怠、惰性情绪、反应迟钝等亚临床表现,给行车安全带来严重的事故隐患。研究表明,单胺类神经递质(DA、NE、5HT)可作为职业应激的直接评价指标,血糖、血脂宜作为间接指标;再结合职业紧张量表的研究,就可对职业应激损伤提出良好的预警防护线。通过及时心理疏导,定期离岗休息,及时药物干预,就可防止职业应激相关疾病的发生;防止在岗位上突发心、脑血管意外而造成行车安全事故。因此,加强行车人员职业应激损伤预警的研究,对保障行车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非正常行车微机培训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大同铁路分局口泉站地处大同地区煤炭运输的前沿,是二级三场,有11个中间站、24个装车点,环境条件都很恶劣,设备线路长期超负荷运行,而又得不到有效地维修与维护,因此设备故障频繁,严重影响正常行车工作。 由于故障频繁,现场作业人员的非正常情况下的接发列车的培训工作便成为车站职工教育部门的首要任务,每年投入的培训时间达200多课时,而收效甚微,参加培训的学员往往都是被动接受,教师台上讲,学员台下听,只有枯燥的板书,没有对应的实作,并且面对11个不同站点的职工只有讲解通用的非正常行车处理办法,不能具体讲到各个站点发生各种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作业办法,把各站点的各种非正常行车办法整理成册,职工只能死记硬背,缺乏实作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