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1974年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1988年修正案的生效,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逐步投入运用,在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和提高海上搜寻救助能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我国国际航行船舶和国内航行海船均已按航行区域配备了相关GMDSS设备,但主管机关尚未将GMDSS系统纳入内河航行船舶的法定检验规范的要求。本文将就长江干线航行内河船舶配备遇险安全系统设备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
曾苇 《珠江水运》2012,(12):73-75
MARPOL附则IV《防治船舶生活污水规则》已于2008年9月27日对国际航行船舶生效实施,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都对船舶生活污水的排放接收进行了规定。本文主要通过对公约和国内法规对船舶生活污水排放监管要求的简要介绍,分析广州港口目前船舶生活污水排放接收处理的现状,并提出应如何加强防治船舶生活污水污染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宗小猛 《世界海运》2019,(10):50-52
介绍一起船舶首向信息未接入AIS设备和雷达的船舶安全检查典型案例及缺陷纠正情况,解读《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4》及修改通报的相关要求,对国内航行海船配备船舶首向传送装置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单壳油船淘汰计划与海事管理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MARPOL73/78》公历年修正案关于淘汰单壳油船的有关规定以及我国对该规定及豁免条款的采纳情况,提出相应海事管理建议:(1)加强公约法规研究,提高海事监管水平;(2)加强船员、船舶和船公司管理,从源头保障船舶运输安全;(3)加强危险品船舶进出口岸审批监管;(4)加强对淘汰船舶的后续管理;(5)加强对国内航行单壳油船的监管。  相似文献   

5.
王俊鹏 《世界海运》2012,35(12):36-38,41
结合多年的航行经验和近期澳大利亚航行体会以及澳大利亚主管机关的强制性要求,总结澳大利亚沿岸航行的注意事项,与航海及业内人员交流航行经验。倡导船舶做好充分航行计划的风险评估,并动态地执行,严格遵守主管机关的通航规定、环保法规以及敏感水域的强制报告制度,进一步减少油船在澳大利亚沿岸航行的风险,确保船舶安全航行。  相似文献   

6.
关于国轮在设置、使用AIS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SISTEM以下简称AIS设备)旨在提高海上航行安全、人命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国际海事组织(IMO)已经要求300总吨以上的国际航行船舶在2004年12月31日前,500总吨以上的非国际航行船舶在2008年7月1日前强制安装AIS设备。中国海事局在2005年10月14日发出《关于部分沿海航行船舶安装船载自动识别系统的通知》,要求沿海航行的所有客船、500总吨以上的油船、危险化学品船、集装箱船于2006年4月30日之前配备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设备)。2006年5月1日起开始检查AIS设备的安装情况,…  相似文献   

7.
<正>加拿大运输部正在采取重要步骤支持开发新的船舶设计,以减少水下噪声,这将有助于恢复加拿大濒临灭绝的标志性鲸鱼种群。包括加拿大南部虎鲸在内的海洋物种受到水下船舶噪声干扰,降低其发现猎物、有效航行和相互交流的能力,同时还会造成压力。加拿大承诺投资3 000万美元用于支持世界上首艘低噪声和低排放油船的开发。这种低排放和低噪声的原油船将配备最新的安静技术,并用加拿大液化天然气提供动力。为限制排放并确保对海洋生物有最好结果,相比传统油船,该油船将具有特定设计目标,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并减少噪声高达90%。  相似文献   

8.
林新通 《世界海运》2019,(10):45-49
介绍两起船舶生活污水安全检查的典型案例,梳理国际公约、国内法规及标准关于船舶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要求,分析目前船舶生活污水排放存在的问题,阐述船舶生活污水排放安全检查内容,对主管机关、公司和船舶如何应对新国标实施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船舶生活污水排放要求的法律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江 《世界海运》2014,(1):34-36
针对我国沿海航行船舶生活污水管理的现状,比较分析了我国对于沿海以及国际航行船舶生活污水排放的不同-法律规定,认为国内航行船舶排放生活污水应当遵从国内标准,以及船舶在港内排放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当属合法的结论。同时对如何完善我国对船舶生活污水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使不同特点的船舶选择更适用的CO_2排放监测法,结合国际海事组织和欧盟不同的船舶CO_2排放报告系统,提出燃料供应单(BDN)跟踪和燃料舱定期盘点法、燃料舱液位监测法、针对燃料燃烧过程的流量计监测法、直接CO_2排放测量法等4种船舶CO_2排放监测法,并分析其中的优缺点。根据船舶结构、运营等特点分析从事国内航行船舶和国际航行船舶所适用的CO_2排放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原油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已采取措施控制VOC排放。介绍IMO、欧盟和一些国家为控制VOC排放制定的相关法规,分析原油船VOC释放的影响因素和时机以及控制释放的技术措施和控制排放的回收系统,最后提出中国积极控制VOC排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在对国内航行海船执行法定检验时,涉及防污底系统的技术问题较多。本文将所遇到的几种典型问题呈出,并结合国内规则和相关指南,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供业界参考。国内海船法规适用性国内海船的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对防污底系统的要求:《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技术规则》(2011)对防污底系统检验的规定只适用于申请,没有强制。其2014修改通报修改为:适用所有国内航行船舶(400总吨及以上),但不包括平台、FSUS、FPSOS。《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20)(以下简称为《2020海法规》)修改为:适用于所有国内航行船舶。  相似文献   

13.
本人在最近的检验中较多地接触到5000载货吨以下的新建油船.这类船参加国内运输,运送汽油、柴油等,类似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以下简称防污公约)所指的"从事特定贸易"的船舶,并设置了足够容积的专用压载舱.1999年<非国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以下简称99法规)要求设置双层底舱,而绝大部分船将其作为专用压载舱.为合理规范此类船有关防止油污染的设施配置,对"99法规"的相关条款是否可以进行必要的修改.  相似文献   

14.
从《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4)2008年修改通报开始以船舶总吨作为是否适用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规定的条件,其适用范围不涵盖400总吨以下货船,和在治理船舶排放生活污水的法律条例、船舶水污染排放控制标准中,适用船舶范围与规则要求一致。这样对400总吨以下货船而言,就默认了允许该类船舶生活污水直排入海的现状,这与"让海洋更清洁"的愿景相违背。文中将结合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和相关修改通报、现行法律法规和排放控制标准对国内航行海船中的400总吨以下货船生活污水防与治展开探讨并给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该文分析了国内航行船舶进入封闭处所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制定、航运公司安全管理、船员训练操作、海事安全监管等角度进行归纳分析,提出了制定完善国内船舶进入封闭处所法规规范、加强对国内航行船舶实施进入封闭处所安全管理的相关建议,希冀对改进国内船舶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因进入封闭处所操作导致的伤亡事故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船舶水污染排放控制标准》(GB3552—2018)于2018年7月生效,到2020年底之前属于过渡期。该标准对船舶的生活污水排放要求高于之前的国内法规和相关公约。根据港作拖轮作业的特殊性,分析目前拖轮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为同类船舶的生活污水处理及其系统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对于机器处所的脱险通道,船舶法规都有设置与免除的规定,相关要求各不相同。法规的免除要求能否简化一致,值得探讨。对于机器处所的脱险通道,船舶法规都有设置与免除的规定。在我国《国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4》(以下简称《国际法规》)《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1》(以下简称《国内法规》)和《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2015》(以下简称《渔船法规》)中,要求各不相同。脱险通道的属性并  相似文献   

18.
根据现行我国国内航行船舶载重线标志及水尺勘划的相关法规规定,指出船舶载重线标志及水尺勘划中的常见错误和应注意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飞 《世界海运》2019,(1):10-13
近年来,由于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出于企业经营的需要,一些航运公司的部分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兼营国内水路运输业务,而对于这部分船舶的船员配备标准并不统一,海事管理机构的监管尺度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对于内外贸兼营的船舶在国内沿海航行时,是否可以配备持有国内沿海航区适任证书的船员,没有明确的规定。结合日常监管工作实际,从当前现状、法律依据、必要性和可行性等角度,对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实施差别性配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航海技术》2012,(2):58
为防止污染空气保护人身健康,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通过的MARPOL公约附则Ⅵ的2008年修正案,对船舶排放SOX、NOX和悬浮物规定了严格标准。我国国际航行船舶已陆续执行国际公约和港口国(地方)法规。现在,我国已启动国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