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轿车情报》2008,(11):80-83
氢能是当前汽车行业公认的可实现零污染的清洁能源。作为北京2008奥运会汽车合作伙伴,大众汽车不仅以赞助车辆为2008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提供了交通保障服务,更以一系列新能源车型提供节能环保的绿色出行服务。在这些服务奥运的新能源绿色车型中,由20辆上海大众帕萨特领驭燃料电池轿车组成的,国内至今规模最大的燃料电池示范运行车队创下了连续运行时间最长(66天奥运示范运行)、累计行驶里程(7.6万km)最长的纪录。  相似文献   

2.
1第2代同悦纯电动车 此次在北京车展上亮相的第2代同悦纯电动车,是江淮汽车第龇也是最大批量投放市场示范运行的新能源车型。该车基于第1代产品示范运行技术攻关和产品优化,整车性能伞面提升,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回顾了2014年上半年乘用车、商用车的销量与增幅,同时按照乘用车车型与车系划分角度,分析了SVU、MPV销量增长原因,以及自主体系、德系、日系、美韩系车型的市场份额变化情况。针对下半年产销形势、新能源汽车发展、汽车政策变化,本文作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我国新能源商用车市场表现强劲,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9月我国新能源商用车的销量为1.7万辆,其中,纯电动商用车1.6万辆。根据工信部发布的第九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显示,入选的车型251款,其中纯电动产品235款,在目录中占很大比例。市场火爆的同时,也有不少于七八家车企投巨资布局新能源商用车领域。一汽解放新能源商用车项目落户即墨生产电动卡车;吉利商用车成立合资公司,抢占新能源物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工信部公布的《2010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共有54家汽车生产企业的190个车型列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推广城市由13个扩大到25个,  相似文献   

6.
《汽车与配件》2023,(10):40-43
<正>在后疫情时代和经济缓慢复苏的背景下,全球商用车市场进入修复性增长期。与此同时,新市场、新能源、新技术、新模式和新细分五大趋势的涌现为中国商用车企跻身世界一流创造了难能可贵的机遇。新市场:在国内市场震荡环境下,出海成为中国车企增长新路径。新能源:在政策及模式驱动下,短期中国新能源车型得以渗透。长期中国、欧洲及北美成为全球未来新能源商用车的主要增量市场。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新能源整车销量的上升,相关零部件市场迎来巨大的市场机会。2023年全球新能源商用车动力总成零部件市场规模较2022年大增72%达到434亿美元。到2035年,该市场预计将以年均20%的速率增长。全球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整体:高速增长,亚太领跑相较于近两年整体商用车市场的起落,全球新能源商用车进入增长快车道;并将在未来10~15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新能源商用车在近3~5年是市场导入期,2025-2030年期间进入高速成长期,销量不断增长,新能源车型渗透率大幅提高,预计2030年全球新能源商用车销量达到960万辆,新能源车型渗透率提升到约45%;到2035年左右市场逐步迈入成熟期,届时75%的商用车销量将由新能源车型构成。  相似文献   

8.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技术路线分支.纵观全球燃料电池的发展情况,国外主要为乘用车,国内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虽然起步较早,但在推广规模上商用车更领先.文章研究了国内外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在产品研发、政策和示范推广方面的现状,分析了我国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在技术和商业模式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日前,戴姆勒集团在2012德国汉诺威国际商用车展的预展上带来了将在全球首发的2款车型以及在欧洲首发的1款车型。作为预展的一部分,戴姆勒旗下的共16款商用车型在斯图加特展出,其中包括梅赛德斯奔驰Citan城市轻型商用车、梅赛德斯奔驰和赛特拉品牌的全新城市客车和豪华旅行客车、新能源商用车领军车型梅赛德斯奔驰威霆(Vito)E—Cell电池车和扶桑Canter混合动力车,  相似文献   

10.
新能源商用车在"十三五"期间市场容量、区域差异、主流品牌、重中轻卡车细分车型、各具体用途产品、技术路线、关键系统及配套设施、政策法规等的变化进行分析,从而预研"十四五"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王培祥 《商用汽车》2011,(17):38-40
近年来,当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疯狂蔓延时,多数商用车企业,特别是客车生产企业并没有自己明确的发展规划,随之而来的是纯电动客车遍地"开花",不过,这只能算是"昙花一现"。在实际运营中,纯电动客车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有些中小城市先期投入的纯电动客车早已被束之高阁,当初高价购买的客车则成为"只能看、用不起"的奢侈品。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双碳”目标背景下商用车能源与动力系统技术进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行业调研,系统梳理商用车能源与动力系统技术研究现状,详细总结传统商用车、纯电动商用车、混合动力商用车、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能源与动力系统技术的发展进程,归纳分析能源与动力系统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商用车行业短期发展趋势。从用车能效、能源互动及全生命周期减碳的视角,为“双碳”目标背景下的商用车能源与动力系统技术发展路径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商用车保有量约占汽车保有量的12%,但NO;和PM污染物排放量分担率高达80%,温室气体排放量占道路交通总排放量的77%。商用车是汽车产业减污降碳的关键。基于机动车出厂合格证数据对我国商用车市场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低碳化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商用车低碳发展仍面临排放高、降耗压力大,新能源化程度低且差异较大等现实困境。同时,我国商用车具有产品分类复杂、应用场景多元化的特点,使用同一标准和政策目标对其进行约束难度较大。基于以上情况,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商用车低碳发展,仍需多措并举和多路径协同,才能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技术的发展,首先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出发,对现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产业、关键零部件产业及基础配套设施等产业链重点环节发展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技术、动力电池技术、驱动电机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等核心技术取得的进展进行总结。然后,通过对标国外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电池及驱动系统的技术前沿,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基于现状分析,从战略政策、核心技术、研发生产、产业体系、示范推广、产品销售6个方面对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进一步从顶层设计、自主创新、基础支撑、产业生态、配套体系以及商业模式6个方面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的产业发展路径和技术突破方向提供对策建议。最后,对中国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技术的发展路径进行思考。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布局方面,应合理布局整车及零部件配套企业,推进企业集群化,产业集聚化;纯电动汽车应着重发展一体化电动底盘,加大新体系动力电池的研发力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应重点发展高性能混合动力总成与专用发动机,以及动态协调控制技术;燃料电池汽车应以发展燃料电池电堆及关键材料为重点,同时兼顾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部件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检验技术,有效消除车辆的安全隐患,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但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年检政策体系仍存在年检制度缺失、专门化程度不足、动力电池标准难统一等问题。 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从结构、特点等多视角剖析了我国现行新能源汽车年检政策体系,找出政策体系中的不足,并给以一定的政策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年检政策体系,确保新能源汽车使用期间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简要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的分类,结合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国内乘用车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得出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压力下,寻找替代石油的新能源车成了必然的选择。世界各大汽车公司以及国内各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致力于开发清洁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获得了长足发展。在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对整个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介绍了目前世界上5种新能源汽车和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指出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所面临的问题,建议政府应大力扶持,加大研发力度;加强行业和国际间合作,使新能源技术发展走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彦仁 《汽车与配件》2009,(26):18-25
在2009年上海国际汽车展上,共有展车918辆,包括进口车316辆和国产车602辆。作为未来汽车发展方向的新能源汽车,成为车展关注的焦点。这次上海国际车展上共有新能源汽车47辆(不包括新能源商用车7辆),占展出车辆5.12%。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有24辆,占展出新能源汽车51.06%。  相似文献   

19.
直流充电插座是新能源商用车上最主要的能量输入渠道,本文通过相关的数据对新能源商用车直流充电插座布置高度进行计算、分析,对国家标准中关于直流充电插座的布置高度从统计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为设计工作提供了理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杨帆 《天津汽车》2009,(11):12-15,38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技术途径。文章从技术经济的角度分析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提出了3点建议,对发展新能源汽车提出政策建议。表明,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沿着混合动力/插电式复合电动车、纯电动车的路径发展,指出国家应重点投资关键技术,进一步完善国内标准法规和环保补贴标准,规范原材料市场管理,提高中国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