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针对城市网络的区域信号配时,本文建立了旨在最小化网络总延误的双层规划模型.在考虑出行者出行需求的基础上,以信号相位绿灯时长为控制变量,实现总延误最小化.在对用户出行需求的路径分配上,将流量分配模型转化为均衡路径问题,进而实现出行用户均衡.由于区域信号配时的变量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求解多变量优化模型时,本文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该多变量优化问题进行分析和求解.以典型的城市区域交通网络为例,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和算法的验证.算例表明,改进的遗传算法在城市区域网络中,能够有效地实现信号配时方案的优化,对于城市交通信号配时优化和管理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以旅游者到达目的地城市后的运输优化问题为研究对象,为减少旅游景点游客量和市域客运网运输量失衡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旅游终点需求可变的运输均衡分配模型。首先,基于旅游者的完整出行过程分析,构建了目的地城市内部旅游客流的交通运输网络;其次,基于市域内旅游出行起点需求固定但终点需求可变的旅游客流出行特征给出了旅游客流出行分布函数形式,建立了基于终点需求可变的市域旅游客流运输分配模型,通过其一阶最优化条件证明了在均衡状态下,旅游客运分布量能满足Logit形式的出行分布函数和出行发生量约束,旅游客流运输分配量能满足用户均衡条件;最后,基于凸组合法的思想设计了模型的求解算法,并在简化的黄山市旅游客流运输网络分配实例中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旅游终点吸引度的变化和运输线路广义费用阻抗的变化可以同时影响旅游出行需求分布量,运输线路运能的增加可以提高旅游客流分配量,决策部门可通过调整运输网络节点的吸引度来平衡市域旅游资源,运输企业可通过调整运力配置,改善旅游客运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ATIS 用户和利己用户组成的交通网络中,利己用户遵循用户均衡原则选择出行路径,其目的是最小化自身出行成本;先进出行者信息系统(ATIS)用户遵循系统最优原则选择出行路径,其目的是最小化系统总出行成本. 本文基于ATIS 用户和利己用户路径选择原则的异质性,对弹性需求下该类混合交通均衡分配的效率损失进行探讨. 构建弹性需求下该类混合交通均衡分配的变分不等式模型,界定其效率损失上界. 结果表明,效率损失上界与用户均衡时社会总收益与社会总剩余之比相关,还与用户均衡时路段上ATIS 用户的流量与总流量之比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动静态交通和谐统一,构建与停车需求相协调、停车资源时空均衡的路侧泊位动态供给方案,应用图论的方法建立了含有路侧停车网络的车辆运行模型,将路段分为通行路段与路侧停车路段,并根据用户通行性质与运行状态,基于改进的BPR(Bureau of Public Road)函数量化了通行用户与停车用户在常规通行路段和路侧停车路段的通行阻抗。为实现路网整体通行效率最高,以路网中用户总通行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以路网中停车设施利用水平的高效性与空间均衡性为约束,构建了最佳泊位资源配置模型,并应用相继平均算法(Method of Successive Averages, MSA)设计了路网总效率最高的交通流路径分配方案。以典型的Nguyen-Dupuis网络为实例,设计了多模式、动态的停车资源配置方案,量化了用户出行时间与通行需求和停车比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已知路网中的出行起讫点和泊位规划目标时,通过应用该优化求解模型能有效配置路侧停车资源数目,合理规划出行路径,改善用户出行效率。  相似文献   

5.
网络化是交通运输系统的自然属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系统的运营与服务,以及相关配套的政策与管理体制对于系统网络化都有内在需求.本文首先给出了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工程的定义,并从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工程中存在的科学问题及未来展望两个角度开展了详细论述.从交通运输系统复杂网络分析、交通运输系统网络化组织运营管理和城市交通系统网络化控制与诱导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研究与工程实践的最新现状,归纳总结了其中存在且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交通运输系统复杂网络分析的关键科学问题是探索不同交通运输网络拓扑结构与交通动力学时空演化规律、网络承载力、可靠性之间的动态耦合及匹配关系.交通运输系统网络化组织运营管理的关键科学问题是在交通基础设施物理结构为复杂网络的条件下,具有目标异性的多博弈主体(政府、运营企业、乘客等)之间如何实现利益平衡或达到帕累托最优.对于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工程的未来发展,本文认为重点需要加强对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论体系的研究,围绕“综合交通网络的构造演化机理”“城市交通网络供需平衡机理”“多层综合交通网络结构复杂特性及其动力学过程”“出行行为的多样性及可预测性”等问题进行探索.此外,由于新技术环境下的交通系统将出现颠覆性的变革,交通网络运输系统工程的内涵和外延也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升级改造.具有自驱动、自组织、自决策能力节点的柔性交通运输网络及其共享运行机制,将会是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工程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交通网络中不同类型用户的路径选择行为导致混合均衡交通分配。自私用户总是选择最小实际出行成本的路径出行,利他用户选择最小理解出行成本的路径出行。最小理解出行成本是实际出行成本与边际出行成本的线性加权。首先,构建了自私用户和利他用户弹性需求混合均衡交通分配的等价变分不等式模型;然后,假定路段出行成本函数为多项式出行成本函数,并运用非线性规划方法界定了该类混合均衡交通分配的效率损失上界及其与网络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效率损失上界与网络拓扑结构无关,只和路段出行成本函数的最高次以及最小和最大利他系数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综合交通体系中不同交通方式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问题,研究了综合交通体系融合发展中缺乏一体化交通分析技术的瓶颈,提出了以交通枢纽为关键,覆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以及城市道路的“多网合一”的物理网络与虚拟网络拓扑结构模型; 构建了服务各交通运输方式、结果量化可比的交通阻抗函数模型与优势运输距离模型; 研发了异质交通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交通分配模型与算法,提出了综合交通系统客运组合出行与货运多式联运的交通量分析方法,形成了服务于综合交通系统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交通分析模型与技术体系; 通过完全自主的“交运之星——TranStar”综合交通版交通仿真分析软件,搭建了综合交通系统虚拟仿真平台,实现了对大规模综合交通网络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的快速响应,并验证了分析模型与算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分析方法,提出的交通分析模型与算法可满足“多网合一”条件下综合交通系统的各类分析需求; 利用提出的交通分析模型与算法对综合交通网络的交通流量进行分析,相对误差不超过3%,平均误差不超过2%,分析结果精度高,满足工程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共享停车容量优化分配对用户出行选择的影响,建立了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根据停车管理平台总收益与步行费用最小确定共享停车用地的最优停车容量,下层建立共享停车、普通停车与乘坐公交出行的多用户均衡分配模型,用于描述共享停车用户出行方式的选择,通过共享停车选择概率实现上、下层模型之间的联系;设计了相继平均算法求解下层模型,并内嵌于差分进化算法,进而求解上层模型. 对常州市金坛区CBD区域的部分路网进行模拟测试. 研究表明:在不同共享停车容量分配下,停车管理平台收益随着容量的增加呈先递增后减少的趋势,而用户的出行费用随着共享停车容量的增加呈先减少后上升的趋势,说明合理地分配共享停车容量可以实现停车管理平台收益与共享停车需求之间的均衡.   相似文献   

9.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构建便捷顺畅的城市交通网,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强化方式衔接。基于城市多模式交通网络与枢纽衔接和转换的重要功能,提出了广义枢纽概念,围绕多模式交通网络与广义枢纽的供需特征、交通分配、优化方法、仿真研究等进行研究综述。基于城市综合交通呈现“多方式出行需求、多模式网络供给”发展趋势,提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包括多模式交通网络供需特征及互动机理、一体化方式划分与交通分配、多模式网络与广义枢纽协同优化和多模式组合出行与广义枢纽仿真。上述重点研究方向将为提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一体化水平、提高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运输能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优化出行方式结构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客运专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客流分配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了制定合理的列车开行方案,从旅客的出行需求及满意度出发,分析了影响客流分配的主要因素;根据开行方案中列车的运行区段及列车停站情况,构造了列车的运行网络;结合旅客的出行心理,给出了将旅客出行成本折算成旅客满意度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确定裔流分配的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模型体现了旅客对列车选择的主动性.通过研究影响客流分配的相关因素,给出了路网客流的合理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等应用场景对交通分配多样化的需求,结合目前交通分配方 法族谱中的众多模型与方法,本文构建能够满足族谱中所有交通分配特征的一体化交通分配技 术框架,提出交通网络交通分配一体化技术体系,并将该体系嵌入交通分析平台软件“交运之星- TranStar”中。该技术体系包括:“模型关键参数”“交通阻抗函数”“交通网络交通分配基础模型与 快速算法”3部分模块组合的分析模型一体化;面向步行、自行车、机动车及公共交通等多模式交 通网络的分析对象一体化;针对城市土地开发,交通网络建设,交通管理控制,公共交通系统,以 及交通政策制定等应用场景一体化。选取南京市道路网络和公交网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 明,本文提出的交通分配一体化技术具有处理超万节点多模式交通网络的能力,对各类交通模 式、典型业务场景的分析结果可为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城市出行多方式化的特征日益突出.本文在充分考虑城市多方式交通网络结构特性的基础上,构建方式及路径联合选择模型,研究多方式条件下的交通分配方法.首先,基于随机效用最大化理论构建出行方式和路径联合选择的Nested Logit(NL)模型;其次,运用路段实测交通流数据标定道路混合交通流条件下的交通阻抗函数;最后,基于构造的多方式交通网络进行多方式交通分配,分析出行量在网络上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多方式条件下的交通分配方法,能够有效地描述城市多方式交通网络条件下的出行方式和路径选择行为,以及交通出行在交通网络上的时空分布规律,对于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城市中心区拥堵不断加剧的现状,同时也考虑到未来城市人口增长、用地调整,以及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不断加速发展的趋势,本文依托西南某中心城市缓解拥堵重点项目,合理规划未来城市交通系统.决策定量化是未来城市交通规划的决策趋势,而交通模型是重要的技术支撑手段.在居民出行等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四阶段构架进行交通需求模型的建模.在方式划分阶段,根据家庭是否有车分别采用NL和MNL模型,并在交通分配时定制符合本地城市特点的路阻函数.最后,通过模型测试评价不同规划策略和方案的交通运输效果.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是现代交通发展的特征之一.信息化作用对道路交通配流的影响分析是智能交通的基础.本文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交通出行效益、交通量代替作用、理想信息化状态下交通流分布特点以及信息化水平、质量与信息接受水平对配流影响等多角度,将信息化对交通流分布影响进行了机理分析,并提出了在配流过程中考虑信息化因素的建模思路,为进一步量化信息因素对交通的影响作用,实现交通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动态交通分配是交通科学研究的难点,尤其是如何得到系统最优解.Munoz和Laval (2006)介绍了一类图解方法,得到了并行网络动态路径流量分配系统最优解.在此基础上,本文扩展其图解方法,研究存在多个高峰情形的并行网络动态路径流量分配系统最优问题.基于累计到达曲线已知的假设,即出行用户的出发时刻选择给定,并借助于瓶颈模型点排队假设,以两条并行路径为例,考虑其中一条路径瓶颈处的容量为常数,另一条路径瓶颈处容量为常数和无穷大两种情形,通过变分法描绘满足动态最优性条件的系统最优流量分配曲线,得到动态路径流量分配系统最优解.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交通流量时空分布规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Ч·���Ľ�ͨ�����ķ����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通流分配是交通规划的核心工作之一,而路网中有效路径的搜索又是进行交通流分配的基础。通过将交通路网中节点位置的确定性与交通出行中路径选取的有向性相结合,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路径的分层定向搜索算法,并结合博弈理论建立了新的交通流分配模型。新的算法合理的汲取了启发式配流的比例加载思想,并借鉴相继平均法思路解决了多起讫点对的配流问题。新算法具有模拟实际交通路径选择行为,并给出唯一路径流量的特征。文中用一个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田晓燕 《北方交通》2012,(4):153-156
公路、铁路、水运等运输方式共同构成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科学客观分析通道内的运输需求总量和运输方式以及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协作关系是准确预测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的必要前提。以桓仁(辽吉界)至丹东(古城子)高速公路为例,探讨应用综合运输分析进行公路交通建设项目交通量预测的思路和方法,为公路建设项目的交通量预测提供可靠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基于Visum的路网容量计算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晶  于雷 《城市交通》2006,4(2):68-73
道路网容量问题是交通规划中的基本问题之一,大量学者对该问题进行过研究,其中与交通分配结合起来的交通模拟分配法计算路网容量的模型在实际规划中被广泛应用。将运筹学中图论的理论与传统交通分配方法相结合,提出通过建立路网辅助图的方法计算路网容量。在研究方法中,利用交通规划软件PTV的Visum,对北京中关村地区OD实际交通量分配的结果,运用路网辅助图的方法计算出该地区路网的容量。然后,通过改建该地区的路网结构,对新的路网结构进行新OD实际交通量分配,计算新的路网结构中的路网容量。最后对两次路网容量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改建后路网是否增容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区外旅客的"路径-方式"综合分担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区外旅客的出行特点和各运输方式的适应性,对传统区外交通方式的划分和路径分配模型进行了分析.从区外旅客出行的效应出发,提出了区外旅客分担率的“路径-方式”综合处理方法,建立了区外旅客的“路径-方式”综合分担模型.分析和标定了模型的相关参数及各运输方式的时间、费用评价值.该模型的适用条件是:OD对间各种运输方式的时耗差与市内各点至城市进出口的时耗差相差不太大(约1—3倍)且小汽车已普及并成为主要交通出行工具.最后,用沪杭地区的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