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夹片群锚的锚固性能研究及设计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夹片锚锚具组装件在张拉锚固各个阶段的锚固受力性能进行分析,提出了夹片锚设计除尺寸满足强度要求,尽量小巧外尚应遵循的几条原则。这些原则对改进夹片锚的设计,节省锚具材料,改善锚具组装件性能等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采用拉脱法检测预应力钢绞线受力时, 张拉力荷载测试曲线突变段和夹片咬合力的关系, 在夹片脱开时, 采用电阻式压力传感器高频采集技术测试了预应力混凝土梁锚具下方和锚具外侧钢绞线的受力, 共测试了20个样本; 设计了夹片咬合力测试方案, 共测试了326个样本, 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建立了考虑张拉力的夹片咬合力计算公式; 通过37个样本的验证性测试, 研究了咬合力修正结果的测试精度; 在实际工程中检测了257个样本, 并将实测结果与提出的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当钢绞线伸长超过4.5 mm时, 夹片会脱离原有咬痕, 而实际测试中夹片脱开时会及时停止张拉, 因此, 拉脱法测试不会改变预应力钢绞线锚下有效预应力, 不会影响工程质量; 夹片安装时, 若夹片与锚杯锥孔不完全贴合, 会使夹片在横向产生较大的弹性挤压力, 形成附加摩擦力, 该摩擦力需要在夹片退出至与锚杯分开时才能完全消失, 此时锚外张拉力变化不明显, 因此, 拉脱法测试所得张拉力曲线中峰值拉力后的下降段斜率存在离散性, 与夹片安装精度有关; 拉脱法测试中夹片与锚杯的咬合力由锚下和锚外瞬态内力重分布累加组成, 提出的夹片咬合力计算公式能剔除由夹片与锚杯间咬合力产生的测试误差, 可使测试精度提高6.78%;实际工程现场实测夹片咬合力大于拉脱法测试所得张拉力曲线突变段, 因此, 采用拉脱法检测预应力钢绞线时, 锚下有效预应力为拉脱法测试所得张拉力曲线峰值与咬合力的差值。   相似文献   

3.
在悬索桥施工过程中,索塔偏心调整是保证结构的受力状态和线形与设计一致的重要环节.不同的施工调整上述偏心的方法各有差异,张拉锚跨丝股法作为一种新的悬索桥施工方法与传统采用预偏主鞍,在施工过程中顶推主鞍的方式不同.通过对澜沧江大桥施工及设计的分析研究,对张拉锚跨丝股法架设悬索桥的施工过程及施工控制的内容和参数进行了介绍,并提出根据施工控制条件制定详细的锚跨丝股张拉过程的循环条件,以此保证结构各构件在施工中是安全的及成桥时能达到设计位置.最后对锚跨丝股分两批张拉进行施工控制模拟,并得出锚固丝股张拉批次越多,张拉次数就会增长的越快等结论.  相似文献   

4.
张拉锚跨丝股法架设悬索桥及其施工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悬索桥施工过程中,索塔偏心调整是保证结构的受力状态和线形与设计一致的重要环节.不同的施工调整上述偏心的方法各有差异,张拉锚跨丝股法作为一种新的悬索桥施工方法与传统采用预偏主鞍,在施工过程中顶推主鞍的方式不同.通过对澜沧江大桥施工及设计的分析研究,对张拉锚跨丝股法架设悬索桥的施工过程及施工控制的内容和参数进行了介绍,并提出根据施工控制条件制定详细的锚跨丝股张拉过程的循环条件,以此保证结构各构件在施工中是安全的及成桥时能达到设计位置.最后对锚跨丝股分两批张拉进行施工控制模拟,并得出锚固丝股张拉批次越多,张拉次数就会增长的越快等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大跨预应力砼(PC)箱梁桥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对如何有效地控制腹板裂缝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在建的连续刚构桥纵向筋的部分预应力测试结果,现有夹片式预应力群锚张拉工艺和张拉设备存在着亟待改进的地方,无粘结竖向预应力技术将成为确保竖向短力筋有效预应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由于浇注施工组织准备不足,混凝土质量不均匀,钢筋密集振捣不足,钢筋绑扎不到位,张拉局部压力过大等原因造成张拉过程中锚下混凝土破裂,是目前大型的现浇梁施工中很难处理的质量问题。文中以郑西客专跨越渭化铁路连续梁为例,通过分析破裂原因,提出针对性处理措施,对目前施工中连续梁浇注过程中锚下混凝土破裂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大跨PC箱梁桥腹板裂缝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对大跨预应力砼(PC)箱梁桥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对如何有效地控制腹板裂缝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在建的连续刚构桥纵向筋的部分预应力测试结果,现有夹片式预应力群锚张拉工艺和张拉设备存在着亟待改进的地方,无粘结竖向预应力技术将成为确保竖向短力筋有效预应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扁锚的规格、角度、加工质量和质量检验,以及应用中扁锚的留孔、张拉工艺和孔道压浆等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试验研究和调查分析,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有利于其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扁锚体系在张拉过程中容易出现滑丝断丝、锚具锚口处应力损失大、扁波纹管孔道内压浆质量难以保证等现象,根据实际施工中遇到的滑丝断丝等现象对扁锚体系施工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施工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公路桥梁施工中若干预应力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应力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很多,随着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出现的质量问题和裂缝病害也不断增多。针对预应力桥梁施工中的砼早期强度、预留孔道质量,超长柬张拉工艺、扁锚的应用、夹片式锚具的尺寸和夹片长度对锚具质量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分析,对施工中发生的若干预应力技术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ANSYS软件对某悬索桥隧道锚碇系统进行二维弹塑性数值模拟,分析隧道锚碇及围岩体在张拉荷载下的变形状态及时效特性,对锚碇与围岩间相互作用和锚碇结构安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自锚式悬索桥是一种结构体系封闭的超静定结构,控制吊杆张拉力是实现合理成桥状态的一项重要措施.文章结合一座自锚式悬索桥吊杆张拉施工,分析了合理成桥状态下的吊杆内力,模拟并确定了吊杆的分次张拉施工过程,在索夹预偏计算中考虑了主缆的几何非线性影响,提出用油顶逐一试张拉的方式检测各吊杆内力.实践表明,文章所提出的吊杆施工技术可保证主梁和主塔受力合理.  相似文献   

13.
预应力智能张拉施工技术应用及控制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应力张拉施工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关键工序,是保证桥梁质量、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关键,而传统的张拉技术受到监测手段的限制,无法有效的进行质量控制.通过在同等条件下制作2片T梁以及在三角岩连续刚构大桥的节段预应力张拉施工中采集的50组数据,从伸长量、张拉力及预拱度三方面对传统人工张拉技术与智能张拉技术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了智能张拉技术在现场施工中的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吊索张拉是其体系转换过程中最复杂的施工工艺,也是区别于地锚式悬索桥的一个施工控制难点。结合实际工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对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吊索张拉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了张拉过程中吊索的力学特性,并提出了施工过程中如何控制主缆的线形、加劲梁的线形、索鞍顶推量和吊索力,大幅度地提高张拉的效率精度,为此后同类桥梁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设计对系杆锚下有效预应力和每根系杆张拉力总吨位控制精度有明确的要求,传统的张拉施工工艺难以达到设计的要求.现场对某系杆拱桥的锚下有效索力对比测试结果表明:现有方法施工的系杆锚下有效索力与设计值偏差较大,易造成滑丝、索力不均匀及总的索力偏小的现象,直接威胁系杆拱桥的正常使用.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系杆拱桥系杆锚下有效索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对系杆锚下有效预应力和每根系杆张拉力总吨位控制精度有明确的要求,传统的张拉施工工艺难以达到设计的要求.现场对某系杆拱桥的锚下有效索力对比测试结果表明:现有方法施工的系杆锚下有效索力与设计值偏差较大,易造成滑丝、索力不均匀及总的索力偏小的现象,直接威胁系杆拱桥的正常使用.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斜拉桥在悬臂施工过程中由于边跨和中跨斜拉索的张拉过程并不同步,锚固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会承受较大的偏载作用,并且此时拉索的竖向分力较小,对锚室的抗倾覆不利,需要验算锚室在施工过程中的抗倾覆稳定性。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三维有限元模型的计算分析,对榕江大桥索塔集中式锚室的抗倾覆性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进行使用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18.
采用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桥梁的技术近年来快速发展,为了解其在张拉过程中的应力状态,确定预应力损失值,以某旧桥拆除的2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加固工程为依托,通过在跨中、四分点及支点附近碳纤维板上下表面布置电阻式应变片,测量其在张拉过程中的应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碳纤维板张拉后应变在较短时间完成衰减并维持稳定,除个别异常测点外,其余测点预应力损失均在5%以内,A碳板、B碳板、C碳板平均应力损失分别为2. 55%、2. 75%、3. 04%,预应力损失较小,张拉效果良好;且沿碳纤维板横向各测点应力分布较为均匀,采用波形锚加持锚固碳板时传力均匀可靠,锚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自锚式悬索桥受力复杂,吊索张拉是整个施工的难点所在。研究了吊索张拉的特点,按照多项张拉原则制定出张拉方案,提出张拉的施工和控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为自锚式悬索桥提供吊索张拉相关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大型多跨连续梁施工中,预应力施工是最为重要的分项工程,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最大。某大跨度连续梁工程预应力筋张拉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偏差较大,超出规范设定的±6%的允许范围要求。分析查找原因,进行了现场孔道摩阻试验,发现锚具锚圈口和锚下垫板口预应力损失大,且变化范围也很大,张拉力损失率平均约为10%。经过分析及认真的核算,为了保证连续梁的工程质量,确定对已经张拉的钢绞线采取补拉的措施,并启用备用束张拉。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