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40多年前,瑞典学者奥斯贝(Osbeck)在我国珠江口海域,首次观察到“牛奶般白色”的海豚时,被它的灵性、温柔和娇健的体型所吸引,欣喜地将其命名为中华白海豚。 海洋中的“大熊猫” 中华白海豚隶属海洋哺乳动物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是我国海域中13种海豚中的佼佼者。肤色呈“牛奶般白色”的海豚,世上仅有二种,中华白海豚是其中之一,所以非常珍贵。在我国仅分布在东海和南海,为热带、亚热带沿岸性种类,多游弋于内海港湾及河口区。在福建的闽江口、厦门、金门海面、湄州湾,广东省的大亚湾、珠江口及香港海面比较多见。如今厦门、香港和珠江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联军进攻伊拉克的战争中,其海军舰艇并不惧怕伊拉克微乎其微的海军力量,但伊军战前已经在海湾水域布设的大量水雷,却使大量拥挤在波斯湾联军的水面和水下舰只面临很大威胁。为确保联军海军安全地将援助物资运入伊拉克开辟海上通路、扫清水中障碍,英美澳联军已将经训练过的一批海豚紧急派往波斯湾执行扫雷任务。据英国《太阳报》2003年3月25日报道,这次派往海湾的是美军的“马克7号”和“马克8号”哺乳动物水兵系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海豚。这些被美国海军训练用来搜索水雷的海豚已经加入了海湾地区“马克5号”(几头海狮)的群体中。这就使这种最聪明的动物“蛙人”再次名噪海湾。  相似文献   

3.
最近,美国海军和海洋大气局联合汇编的报告书称,潜艇声纳发出的声音是造成海豚等海洋哺乳类动物成群结队上岸死亡——“集体自杀”的根本原因。并首次得出这样的结论:强爆炸声以外的声音也会给海洋哺乳类动物带来巨大伤害。2000年3月,美国海军在加勒比海巴哈马群岛海域,举行潜艇声纳搜索训练后不久,有16头海豚等小型鲸类动物上岸,其中7头死亡。对死亡海豚解剖的结果表明,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听觉、发音器官四周组  相似文献   

4.
在海洋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人们对海洋动物进行观察,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鲸类(鲸、海豚等)的皮肤是无数互相沟通的液腔组成的复杂系统。液腔里填充有液体脂肪,在水的压力作用下液体脂肪可由一个液腔  相似文献   

5.
<正>"妈妈,快看!江豚又露头啦,有3条呢……"近日,在南京长江大桥上游2公里右岸边的外滩公园里,醒目的"江豚观赏地"几个大字前挤满了人。一小男孩,一手指着江面、一手拽着妈妈的衣襟,高兴地说个不停。江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誉为长江生态"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2013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南京是全国唯一在市中心江段有野生江豚分布的城市,2014年9月,江苏省政府将长江大桥至上游新济洲及安徽交界86.92平方公里的水域,定为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为加强江豚保护,2017年6月,南京海事局与辖区47家相关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  相似文献   

6.
徐双华 《航海》2002,(2):20
美国纽约布鲁克林水族馆的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表明,海豚能认出“自己”的影像。他们将两只海豚收养在一个有反光镜玻璃墙的水池中做实验,结果显示:当海豚看见镜子中的反射影像时,它们知道这个影像是“谁”,不会产生看见其它海豚时的社交反应。 为了进一步测试它们是否真能分辨“自己”与“其它海豚”,研究人员用黑色颜料在海豚身上不同部位做记号,结果发现,海豚对“别人”身上的记号毫无兴趣,但是当“自己”身上被做记号时,它们会比平常更  相似文献   

7.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人类由于居住的地区不同,会形成各种各样不同的方言。仅以江浙一带来说,就有苏北话、宁波话、苏州话、无锡话、绍兴话等,南腔北调,蔚为大观。那么海洋动物有没有方言呢?科学家发现,海洋动物界尤其是海兽不仅存在着“语言”,而且也有不同的“方言”。 在鲸类王国里,要数海豚家族的种类最多了。全世界共有30多种,因其智力和学习能力都很发达,故有“海中智叟”之称。海洋科学家发现,海豚有着十分完善的通讯本领和丰富的“语汇”,它的通讯信号是一系列类似哨音的声信号,即以哨音为基础的独特“语言”。一般认为,海豚的声音都是由鼻道中前颌骨、上颌骨以上的部分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巡洋舰连连被炸沉。水下听音设备反映:只有海洋动物发出的噪声,从没听到鱼雷发射声。后来抓到一个日本敢死队员,真相才揭开。原来早在战争前,日本就录下了美国海湾动物发声资料,后模仿这种发声,制造了鱼雷发动机。战后,美国积极从事“水下动物部队”的建设。早在六十年代,美国海军就有海豚部队。1974年起,美国海军开始把海豚训练成“海军武器系统”。他们利用它找回沉在100米海底8厘米直径的失落物,利用它发现导弹发射合和潜艇,让它携带二氧化碳的针刺插入  相似文献   

9.
《航海》2002,(2)
在美国海军最重要的动物士兵中,带有鳍的动物有海豚和海獭。它们在美海军的遂行任务中,监视水雷和鱼雷,识别附近敌人的舰艇,搜索失踪的潜水员,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完成这些任务的基础训练仅需要3个月,服役后每头海豚的年保养费达2万美元,因此必须保持85头海豚的健康。生病缺员每年也只不过1-2头,今后一旦服役海豚成员增多,生  相似文献   

10.
澳洲东海岸的史蒂芬斯港是世界上少有的海豚集中居住地之一。这里距离澳洲最大和最繁华的城市悉尼大约200公里,驱车两个半小时就可到达。 史蒂芬斯港长期“居住”着大约80头海豚,这些海豚的鼻子长得像瓶子,又称为瓶鼻海豚。这些海豚是人类最亲近的朋友,它们不仅不伤人,也不怕人。每当有游艇驶过海面,许多海豚不是在船边嬉戏追逐,竞相击浪;就是在船前跃出海面,浮出灰色背部,然后又一头扎进水中。 尚未污染的天然港湾 史蒂芬斯港是世界上至今少有的没有被人  相似文献   

11.
晓徐 《航海》2005,(2):34-34
最近,俄罗斯专家通过观察发现,不同种类的海豚科动物能组成一个相互包容的群体,并形成一种复杂而有趣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2.
据台湾媒体报道,根据民众日报拿到的“爱台湾、保家园”军购说帖资料,台湾极力争取的潜艇型号应以透过美国管道向以色列取得的“海豚”级潜艇最有可能。台军方高层透露,美方提出了美、德合作的“美制德国潜艇”与以色列的“海豚级潜艇”两方案,要求台当局针对潜艇重要装备进行规格选项并交由美方带回评估,待台方作出最后作战需求后,全案即可定案,进入议价议约阶段。不过经调查,后者的机率较高。稍早之前,曾任台“国安会”副秘书长的江春男、咨询委员柯承亨等人曾赴美国、以色列实地参访以色列“海豚”级潜艇。  相似文献   

13.
“山猫”和“海豚”是法国上世纪70年代发展的中型通用直升机(“山猫”为英国和法国合作研制),总体技术上代表着西欧国家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先进水平。其中,“海豚”良好的气动设计使其有较出色的高速性能,而发动机功率较大的“山猫”则在机舱空间和有效载荷方面优于“海豚”。  相似文献   

14.
申年话"猴"     
攀援跳跃密林中,相逐相嬉闹不停。渴饮清泉饥食果,悲哀喜怒与人同。提到猴子,人们自然会想起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颇通人性、武艺高强、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孙猴子。最初的“猴”字,似一只或蹲踞或站立的猴子侧像:咧着嘴,头上有突出的耳朵;前爪特长,有的正捧着果物往嘴里塞,有的似在抓耳挠腮;屁股下还长着一条尾巴。是个象形字(图1)。猴子属灵长目的哺乳动物,具有近于人类活动的某些行为,如能与人似的站立行走,所以在甲骨文中,有的“猴”字加了一个“足”形(见图a,b)。图2为金文的写法,图3是古陶文。它们仍保留了象形字“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相似文献   

15.
日本科学技术厅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最近制造了一台自动式深海探查机“海豚3K”号及其配套装置。“海豚3K”号是日本第1台大型自动式深海探查机。该机和潜水调查船“深海2000”号一齐搭载在支援船“夏岛”号上,为“深海2000”号进行事前调查和危险海域的调查。它还可以探测水深3300米的热水矿。如果利用光纤维电缆把“海豚3K”号同支援船  相似文献   

16.
渗溢润滑法     
《船艇》1991,(2)
渗溢润滑法的发明创造是根据 80年代初某杂志的一篇报道,内容大致是:美国某海军研究所对某类海豚颇感兴趣,对海豚进行了长期观察与研究,发现海豚所吃食物应产生的能量大大小于海豚在海中遨游所需要能量,感到十分惊奇,便对海豚进行解剖,但并未发现任何不寻常,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研究才发现豚“皮”能自动分泌出一种润滑液,才使海豚所吃食物应产生的能量低于在海中遨游所需能量这一“迷底”得到解  相似文献   

17.
猪年话海猪     
岁次更新,按农历说,1995年从春节起是乙亥年,以十二“属相”来看,乙亥年是猪年,猪年话海猪,是我们杂志的特色。 海猪,又名江猪、江豚、海和尚、砂滑。海猪不是猪,它与猪的血缘关系也较远。它与鲸的血缘关系很近,是鲸类家族的一支,也是鲸类家族中最小的成员,是个“小不点儿”,一般体长只1.5米,体重只有100~150公斤。海猪与蓝鲸相比,一个是“侏儒”,一  相似文献   

18.
杨培举 《中国船检》2013,(12):84-84
2013年12月3~6日,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在上海举行。期间,DNVGL与中船集团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SDARI)发布了“绿色海豚575型”——大灵便型散货船概念。这是在灵便型“绿色海豚38型”成功案例上的第二型设计“绿色海豚68型”已经吸引了80多份订单在中国船厂建造,其中DNVGL船级占多数份额。  相似文献   

19.
在圈起来的水池里和开放的海洋中研究海豚,显示出这些动人的海洋哺乳动物是高度社会性的具有非凡智力的动物。  相似文献   

20.
《游艇业》2011,(9):12-12
“Communication,nothing is impossible!(有交流,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第—次看到这句话,是在澳太利亚海洋环境保护协会的宣传视频中:一只海豚随着一艘游艇上交响乐团的演奏,欢快地跳跃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