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道路中潜在的开裂层与其上面层之间设置聚酯玻纤布夹层,可以有效的延缓裂缝扩展到沥青层,相关研究表明,夹层的黏附性是影响聚酯玻纤布防治反射裂缝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斜剪试验对聚酯玻纤布夹层的粘结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黏层油种类、黏层油用量、剪切速率等因素对聚酯玻纤布夹层抗剪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常,公路桥梁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选用的卷材或涂膜类材料效果均不佳,为了提高桥面与沥青铺装层之间的粘结性能,选用SBS改性沥青+聚酯玻纤布的形式作为防水粘结材料,通过剪切试验确定粘层油用量,铺筑试验路,并进行拉拔试验,结果表明,聚酯玻纤布的层间粘结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复合改性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复合改性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中碎石9.5~13.2 mm的最佳撒布量为12 kg/m~2,沥青最佳洒布量为2.4 kg/m~2;复合改性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剪切破坏变形是土工格栅的2倍多、乳化沥青封层的近3倍、聚酯玻纤布的近1.5倍。同时通过实体工程应用,验证了复合改性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良好的抗路面反射裂缝能力。  相似文献   

4.
马彦芹 《公路》2007,(9):195-197
通过脉冲荷载下的反射裂缝模拟试验和轮载作用下的反射裂缝模拟试验,对聚酯玻纤布和玻纤格栅材料抗反射裂缝的能力进行比较,并对加聚酯玻纤布后粘结层的粘结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新型路面应力吸收层-纤维沥青应力吸收中间层(FR-SAMI)各材料的最佳用量,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试验设计,通过室内剪切试验得到的剪切强度和拉拔试验得到的粘结强度两个性能指标,来评价新旧路面界面间的粘结强度性能,并确定了FR-SAMI各材料最佳用量:纤维为120g/m2,纤维长度为6~8cm,乳化沥青为1.2kg/m2。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成型铺设防反射裂缝材料的试样。在25℃和50 mm/min加载速率下,对试样进行剪切强度试验,得到3种含有防反射裂缝材料的试样剪切强度。依据剪切强度,进行3个应力比条件下的剪切疲劳试验,对试验数据按双对数坐标进行线性拟合回归,得到疲劳曲线方程和相关系数,仔细分析疲劳曲线方程的拟合系数,发现聚酯玻纤布的剪切疲劳性能最好,玻璃纤维格栅的抗疲劳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7.
成渝高速公路白改黑工程反射裂缝防治效果的调研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射裂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中最常见的病害,目前多采用在层间铺设防裂材料的方法进行防治.实地调研了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与Trupave聚酯玻纤布在成渝高速公路白改黑工程中的防裂效果.调研结果显示,Trupave聚酯玻纤布的防裂效果大大优于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对两种材料的防裂效果进行对比并分析了防裂性能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防水粘结层是桥面铺装结构中的薄弱层,环氧沥青以其优良的粘结、抗刺穿和防水性能在桥面防水粘结层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为了研究环氧沥青的防水粘结性能,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时环氧沥青防水粘结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并与SBS改性沥青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最佳用量为2.0kg/m2,环氧沥青防水粘结材料最佳用量为1.0kg/m2,与SBS改性沥青相比,环氧沥青防水粘结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剪切破坏及层间粘结能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直剪试验和直接拉拔试验对三种粘层油(乳化沥青、SBS改性乳化沥青和普通热沥青)进行选择研究。结果表明:25℃下乳化沥青、SBS改性乳化沥青以及普通热沥青作为粘层油,其最佳用量分别是0.40,0.45,0.30 kg/m~2;粘层材料在不同温度下最佳用量不同,高温下确定的最佳用量比常温下要小。结合唐津高速公路现场抗拔试验验证,最终确定唐津高速公路采用SBS改性乳化沥青作为粘层油材料,其最佳用量为0.45 kg/m~2。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不同夹层材料防反射性能和它们延缓旧水泥路面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的效果,根据现有的国内外防反射裂缝室内模拟试验,采用轮辙仪进行模拟试验,设计了弯拉型和剪切型2种室内模拟试验模型,其加载方式更接近于实际。模拟试验对比研究了加铺经编玻纤格栅、FHGS高强玻纤复合材料土工格栅(以下简称:FHGS格栅)、聚酯玻纤布、橡胶应力吸收层等四种防反射裂缝措施与直接加铺沥青面层之间防反射裂缝效果的差距。试验结果表明:弯拉型模拟试验中加铺经编玻纤格栅、FHGS格栅、聚酯玻纤布、橡胶应力吸收层与无防反措施相比,其加铺层终裂时轮载作用次数分别增加了3.86倍、3.54倍、3.03倍、2.19倍;剪切型模拟试验中加铺经编玻纤格栅、FHGS格栅、聚酯玻纤布、橡胶应力吸收层与无防反措施相比,其加铺层终裂时轮载作用次数分别增加了2.31倍、3.24倍、1.81倍、1.94倍。综合比较且考虑到尺寸效应的问题,在水泥路面白改黑实际工程中应当优先采用FHGS格栅作为防反射裂缝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比选六种常用防水粘结层材料的力学性能,分别对试件进行斜剪试验、拉拔试验、疲劳试验,从而确定了最佳防水粘结层材料;在此基础上,研究洒布量与抗剪强度、拉拔强度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检验,从而确定了最佳洒布量。试验结果表明:MMA抗剪切性能、抗拉拔性能以及疲劳性能均为最优,MMA最佳洒布量为160~170 g/m~2。  相似文献   

12.
针对桥面铺装防水黏层渗水、黏结力不足引起的沥青铺装层过早脱落、耐久性不足的问题,选取SBS改性沥青碎石封层、环氧沥青碎石封层、水性环氧乳化沥青三种防水黏层材料,分别研究黏层材料类型、掺量、适用温度对防水黏层斜剪强度、直剪强度和拉伸强度的影响,并优选油-脂比、防水黏层撒布量和防水黏层类型。结果表明:环氧改性沥青最佳油-脂>比为9%,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最佳油-脂比为6%;SBS改性沥青碎石封层、环氧沥青碎石封层和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最佳撒布量分别为1.6、1.2、1.0 kg/m2。在常温环境下,优先选用环氧改性沥青碎石封层作为桥面铺装防水黏层,而在高温条件下可优先选用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此时防水黏层具有优异的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13.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横向收缩裂缝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比较不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强度和收缩性能,寻求减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因收缩而产生的横向裂缝量的方法,借助有限元方法建模分析不同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结构内因失水或降温引起的收缩应力,采用不同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材料进行室内强度试验并铺筑试验路。有限元分析和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随水泥剂量的增加,基层内部的收缩应力增大;水泥剂量仅为2.5%时,材料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就满足规范要求;在满足强度的基础上可以通过适当降低水泥剂量来减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产生,但水泥剂量越低,强度变异性越大,需改善施工工艺以减少施工变异性。  相似文献   

14.
超薄面层与原路面之间粘结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超薄面层的使用寿命,为获得较好的层间粘结效果,选用不同的粘结层材料及不同的材料用量分别成型复合试件,在界面干燥和饱水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温度条件进行抗剪试验和拉拔试验,分析粘结层材料种类、材料用量、温度、水对层间粘结性能的影响,根据结果推荐一种效果较好的粘结层材料及其合适的用量,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胡晓芬 《路基工程》2018,(2):122-125
针对桥面防水粘结层材料路用性能衰减过快的问题,选择工程中常用的3种材料,在分别确定最佳用量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材料路用性能对温度、水和荷载的耐受性。结果表明:3种材料抗剪性能对温度的耐受性相差不大,温度对防水粘结层材料抗剪强度影响显著;SBS改性沥青抗剪性能对水的耐受性最好,而SBR改性乳化沥青最差;3种材料抗剪性能对荷载的耐受性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6.
改性沥青防水粘结层存在抗剪切强度低、施工工艺复杂、需要撒布碎石等不足.为此,开发了新型防水粘结层-高分子沥青基防水粘结层(简称PCMA),该材料具有抗剪切强度高、施工方便和不需要撒布碎石等优点.为了验证PCMA的实际应用效果,在汕梅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大修工程中进行了试验路施工.根据试验路的现场检测结果表明:PCMA的剪切强度、拉拔强度和疲劳寿命均明显高于常规防水粘结层,对于提高刚柔复合结构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优选4种不同类型的密封胶进行拉伸试验,检验其与聚乙烯的粘接剪切强度,结果表明,703硅橡胶的性能要优于其它3种材料,建议考虑选用此密封胶作为斜拉索索端密封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以磷酸盐为基材的水泥砂浆修复材料的性能,对其进行制备并采用硅酸盐与硫铝酸盐为对比修复材料,对不同类型修复材料的扩展度、抗压强度等进行测试,并采用显微镜与PH试纸等方法分别对黏结截面裂缝宽度、黏结性能与渗水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磷酸盐水泥砂浆修补材料所对应的黏结界面裂缝宽度最小,且黏结强度最大、渗透时间最长,以磷酸盐为基材的水泥快速修补材料具有良好的修复与黏结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