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加坡海峡和马六甲海峡是从南中国海进入印度洋的重要通道,每天通过该水域的船舶有几百艘,地理位置异常重要。随着东亚各国近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该水域的船舶有增无减,事故屡有发生,越来越引起航海界的重视和关注。尤其是满载油轮VLCC如何采取正确的航行方法,顺利通过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海峡,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海峡和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商业航行水道之一,承载着当今世界三分之一的贸易货物,随着世界船队大型化发展,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贸易往来越发频繁,新加坡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的航行安全压力越来越大,如何确保船舶在海峡安全有效地航行是船长和公司安全监督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远 《中国海事》2008,(6):74-75
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日前已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开始实施有关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海峡的合作机制,以保护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海峡的船舶航行安全以及环境。该合作机制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倡议提出建立的。  相似文献   

4.
虾峙门航道位于舟山东南方,是船舶进出宁波-舟山港的重要通道。每年进出该水道的大小船舶约4.8万艘次。2016年度,宁波引航站共引领船舶27,800艘次,其中绝大部分外轮是在虾峙门航道进出。由此可见,虾峙门航道及其附近水域航行注意事项航行安全是宁波舟山港引航工作各个环节中的重中之重。笔者通过自己在虾峙门航道及其附近水域航行的多年引航经历,提出相关注意事项及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0引言马六甲海峡(见图1)和新加坡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东连中国南海,西接安达曼海,扼太平洋和印度洋海上航运咽喉,通航历史悠久,是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重要海上通道,堪称"战略走廊"。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宗商品如石油、矿石等原材料进口猛增,推动海上运输船舶大型化、密集化发展,这些商品大多经由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海峡这一"海上生命线"运抵中国。  相似文献   

6.
<正>迂回航线好处多多绕开南海运输并非问题。无论采取哪种迂回方式,都比现状中的马六甲·新加坡海峡受到更少的制约。实际上,一部分船舶不喜欢通行马六甲海峡,选择经由望加西海峡·龙目海峡。从这个意义上说,绕道并非坏事。马六甲·新加坡海峡存在船舶拥挤、水深、海盗等现实问题。虽然出于节约航行天数的原因使  相似文献   

7.
马六甲海峡一拓滩至新加坡海峡霍斯堡灯塔航段,由于船舶交通流大、船舶种类繁多、水域情况复杂等因素的影响而多发船舶航行安全事故。通过总结船舶在该海域航行的经验,对部分关键航段航行风险防控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提升风险防控意识,掌握安全航行信息,制订有效风险防控措施和预案,确保船舶在狭水道、复杂水域内航行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三峡水运新通道建成后两坝间航道与枢纽通过能力能否匹配,首先,文章通过航道通航条件和现状分析确定两坝间航道通过能力瓶颈为石牌弯道,据此提出两坝间航道与枢纽通过能力匹配的等价问题。然后基于时空消耗法,考虑新通道建成后两坝间船舶交通流特征、交通组织和船闸调度运行方式等因素影响,构建石牌弯道通过能力计算模型,并对模型中船舶领域、船舶航速等关键参数进行标定。最后运用构建的模型,结合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议书,分析两坝间航道与枢纽通过能力匹配性。结果表明,在正常“2上2下”的船闸运行方式下,两坝间石牌弯道最小通过能力为296艘次/日,大于或约等于两坝枢纽通过能力263.4艘次/日和296.8艘次/日,两坝间航道与枢纽通过能力能匹配;但当船舶交通流不均衡,两坝枢纽采取“3上1下”方式运行时,汛期两坝间最小航道通过能力仅为260艘次/日,将可能出现无法满足两坝枢纽运行需求的情况,建议通过加强两坝间智能调度和增加通航配套设施建设等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针对黄骅港煤炭港区人工长航道通过能力有限的现状,研究LNG船舶等超限船舶严格的通航规则对煤炭船舶通航效率产生的影响。基于通航管理现状,采用多智能体仿真建模方法,构建煤炭港区船舶-航道-泊位作业仿真模型,通过6组工况分析定量评价超限船舶进出港产生的通航效率影响。结果表明,年到港超限船舶达到70艘次时,单船造成的延误船舶超过2.4艘次,延误时间超过1.1 h,且超限船舶管制规则越严格,产生的影响越大。建议煤炭港区严格控制超限船舶数量,保证煤炭船舶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更  许才广 《水运工程》2019,(9):181-185
为研究深圳港铜鼓航道通过能力,提高航道服务水平,通过分析港航系统作业流程,基于Flexsim仿真平台,构建了深圳港铜鼓航道仿真模型。基于不同水平年分航段、分吨级、分货类的通航船舶艘次预测结果,通过仿真试验,对深圳港铜鼓航道二期工程实施前后航道的通过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深圳港铜鼓航道二期工程可有效提升航道通过能力、缩短船舶等待航道时间、提高航道服务水平。研究结果可为航道建设方案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就船舶从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海峡东部航行到新加坡锚地的航法和自引抛锚的方法以及抵达该区域抛锚的注意事项进行全面阐述,并将最近自引抛锚的体会进行汇总和介绍,为船舶在新加坡自引抛锚提供具体详尽的参考资料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世界海运》2009,32(1):84-84
新加坡港位于新加坡岛南部沿海,西临马六甲海峡的东南侧,南临新加坡海峡的北侧,水深适宜,吃水在13米左右的船舶可顺利进港靠泊,是一个难得的天然良港,是亚太地区最大的转口港。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新加坡港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世界航运业的繁荣和马六甲海峡航运的繁忙,新加坡港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青岛港前湾单向航道扩建工程结束后航道通过能力变化,进一步提升航道服务水平,基于Flexsim仿真平台,建立青岛港港口时空作业系统,构建青岛港前湾航道仿真模型。根据不同水平年通航船舶分不同吨级、船型通过前湾航道的艘次预测结果,开展仿真试验,对青岛港前湾航道扩建工程实施前后航道的通过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岛港前湾航道扩建工程有效提升了航道通过能力,提高航道服务水平,研究结果可为航道扩建后确定船舶通航标准提供重要理论和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14.
今年1月1日,世界首条人工开挖的复式航道在天津港试通航。至今,复式航道开通已三月有余。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使用小船航道船舶约4400艘次,约占总体进出港船舶比例的39%,大大缓解了主航道的通航压力,提高了船舶进出港通航效率。  相似文献   

15.
王云煌 《世界海运》2000,(3):8-8,10
从船舶航行安全的角度,介绍了马六甲海峡通航方法及新坡航道强制船舶报告系统的基本情况和此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T0KY0MOU组织港口当局累计检查船舶38067艘次,无缺陷通过11933艘次,滞留1422艘次,滞留率3.7%;滞留船舶中,船龄15年及以上的老旧船舶802艘次,占564%,船龄最老的当属1954年建造的客轮“PRINCESS”号。设备老化且疏于维护保养是导致滞留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正0引言VLCC由于自身吃水深和航道水深限制,重载进港时通常需要乘潮通过航槽。随着VLCC进港艘次和载货量的增加,航道通航资源日益紧张。受潮汐、航道、天气及夜间油船不能靠离泊作业等影响,船舶在港频繁发生滞期,造成船舶和码头的有效利用率低,VLCC进港安全与效率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往采用通航保障率计算航道通航条件,但无法具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海峡是国际上最重要的海上通道之一,承担着今世界1/3的海上贸易运,商船往来频繁,减少船舶交通事、保障海峡航行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对近20新加坡海峡船舶事的分析,结合具体案剖析事发生的致因,针对不同主体提出增进船舶在新加坡海峡航行安全的对。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航行更安全,航道更宁静,运河更清洁,浙江省地方海事局宣布:京杭运河等三条主干航道从7月1日起禁止挂桨机船进入航行。京杭运河浙江段总长100公里,是目前浙江省航道等级最高、渠化程度最好、船闸设施最完善的人工航道,是浙北地区货物运输的重要水运大通道。京杭运河水系还包括沟通湖州至上海的长湖申线和沟通杭、嘉、申的杭申线等高等级航道。据统计,在2004年,航行于京杭运河水系的各类船舶达2.2万艘次,250多万载重吨,全年货物运输量达1.8亿吨。但是,在京杭运河水系航行的船舶标准化程度低,船型混杂,船舶吨位小等问题日趋突出。2000年,…  相似文献   

20.
扬州大洋船厂码头地处长江镇江段和畅洲北岔航道北岸线一侧,进出该厂的航道是一条距和畅洲北水道深槽约2.6海里的自然河槽,该河道内图注水深满5.0m的航槽宽度为80m左右且没有设置航标。近几年来进出大洋船厂的船舶已日驱大型化,船长在145~185m的船舶年交船量达40艘次。为了更好地解决服务地方经济与引航安全生产的矛盾,长江引航员根据多年引航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大型船狭水道看岸形引航操作方法。本文通过对进出该船厂船舶操纵性能、航道概况、引航注意事项、实例船引航等情况的介绍,已期达到引航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