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强化意识,打牢车辆装备保养工作思想基础 一是要强化主动意识。管人要先管思想。要以教为先,强化管装爱装意识,提高官兵爱装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全面推行车辆装备管理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人,明确各类人员的职责、任务,并把责、权、利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广大官兵的主动性,变“要我管”为“我要管”。  相似文献   

2.
注重提高维修保障人员素质。一是注重专用配套车辆装备维修保障人员的培训,特别对维修骨干的培训要有针对性,突出技术保障重点,可采取送训与自训相结合方式进行,确保多培训合格保障人才。二是注重专用配套车辆装备使用人员的培训。专用配套车配发部队,大部分驾驶人员都能开得动  相似文献   

3.
把握规律,科学安排工作一要把握周期性规律,抓住关键环节。车辆事故存在“警惕—安全—麻痹—出事—再警惕—再安全—再麻痹—再出事”周期性规律,其中由安全到麻痹是事故发生的关键环节。预防事故就是要抓住车辆的安全时期,及时消除车勤人员的麻痹思想。要把无事当有事抓,坚持  相似文献   

4.
大型车辆引起的重特大侧翻事故频发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提高中国大型车辆防侧翻技术水平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阐述国内外在车辆侧翻预警和稳定性控制方面开展的研究现状,详细描述基于静态门限值法和动态门限值法的侧翻预警技术研究进展,分析车辆半主动、主动转向控制、主动悬架控制、差动控制、电子稳定控制、联合控制等防侧翻控制技术发展现状,指出当前车辆侧倾预警领域主要研究方向在于提高侧翻指标的预测精度和响应实时性,特别是综合考虑道路环境因素对侧翻指标的影响.侧翻控制已逐步从半主动阶段提升到主动控制,控制方法更趋智能化、精确化.人-车-路-环境耦合作用、复杂非线性条件下的车辆侧翻预测模型,以及混沌条件下的优化控制将会是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制动有乾坤     
明轩  宏湖 《汽车与配件》2005,(35):44-45
主动安全性是为预防汽车发生事故,避免驾乘人员受到伤害而采取的安全设计,如(ABS)、(TCS)、(ESP)、(LSD)等,它们共同特点是提高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尽力防止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条件下高原高寒山地作战车辆技术保障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信息化要求,建立车辆装备信息化保障指挥体系一是要打破部门、军兵种界限、军地界限和平、战界限,突破单一的车辆技术保障体系。二是要加强自动化指挥、智能化程序设计、计算机技术保障力量建设,以实现战时对车辆装备的精确保障。三是要建立与参战车辆和保障人员相连接的自  相似文献   

7.
抓制度,重落实,向管理要安全一是要严格要求,抓好人员管理。要加强安全教育,每月对车勤人员进行一次集中教育,组织学习条令条例、规章制度和交通法规,并结合军队的事故通报和地方的交通事故,教育每一个车勤人员,使他们懂得遵章守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强化广大车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要抓好人员管理,坚持平等对待,不分亲疏关系,不分资历深浅,不分技术好坏,严格按照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抓好人员管理,定期对驾驶员进行讲评。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主体的车辆底盘集成控制扩展框架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设计以提高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为目标的主动悬架控制器.并基于多主体的控制器组织方法建立底盘集成控制扩展框架,使主动悬架控制器与包含主动转向、主动驱动/制动力矩分配的集成控制系统协调工作.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中研究该控制框架在极限操纵工况下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局部控制器主体可方便地增加到集成控制系统中,体现了基于多主体的底盘集成控制框架的可扩展性;该扩展框架能同时改善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9.
在人与车的互动中.随着科技的进度.车辆本身不再只是一个听命行事的机器.过去电影情节中.可以随时保护驾驶者安全的"霹雳车——伙计".将会在未来的车阵中现身。在"霹雳车"的设计概念中.就是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赋予车辆主动思考的能力.提供主动安全的服务。因此.所谓人类的灵魂之窗——眼睛.  相似文献   

10.
车买到手后,就要考虑一下买保险的事了。现在一些保险人员并不是那么“地道”,为了多拿点银子,不可避免的要牺牲一点客户的利益了,有句话说的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要想合理而经济的购买车险,作为投保人,必须了解和把握影响保费的因素,巧妙利用影响保费的一些有利因素,以达到降低自己投保成本的目的。下面几个小小的建议,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根据IS05982:2001 (E)推荐使用的人体坐姿低频振动模型,基于1/4汽车垂向振动模型,建立了车辆-人体振动系统的力学与数学模型.采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汽车主动悬架线性二次型调节控制器.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分别对被动悬架与主动悬架的性能进行仿真,时域和频域仿真结果对比表明,所建立的车辆-人体振动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反映人体振动特性,设计的主动悬架线性二次型调节控制器使汽车平顺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主动悬架车辆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协调控制的联合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主动悬架系统的整车模型,采用LQG控制算法,以路面不平度和车身侧倾力矩同时作为车辆系统干扰信号,计算出汽车转向操作下的主动悬架最优控制力.在A级和C级路面上分别对转向盘单周正弦输入和阶跃输入工况进行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协调控制的联合仿真.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架相比,所提出的主动悬架协调控制策略能在提高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同时,不影响平顺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实时、准确地获取车辆行驶时的路面附着系数信息对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具有重大影响,尤其智能汽车控制策略的设计对获取路面附着系数信息的精准度和实时性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基于Kalman滤波原理,针对国内外学者采用此算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总结了路面附着系数估计算法的未来发展趋势,为车辆主动安全控制系统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车辆保障由静态向动态转变,预见难主要原因:多数车辆封存时间长,部分车辆使用时间长,加之车勤人员经验缺乏,造成车辆橡胶制品老化多、金属配件锈蚀多、机械零件磨损多、车辆隐形故障多,车辆保障情况判断难、预料难。应采取的对策:一是全面普查车辆。外训任务下达后,要认真对拟出动车辆进行全面普查,摸清车辆技术状况,  相似文献   

15.
加强教育引导,绷紧思想“安全弦”实践证明,抓好车勤人员的安全教育,铸牢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是预防车辆事故的有效措施。一要防微杜渐,从细微之处查漏洞。养成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作风,对车辆状况、路况、所运输的物资器材的要求等要了然于胸,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二要警钟长  相似文献   

16.
预防车辆事故在思想上应走出“三个误区” 一是强化教育管理,走出“重用轻管”的误区。要严格落实条令条例和车辆安全管理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车辆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确保制度落实到位。要加强思想教育,切实强化车勤人员的安全观念和法规意识,增强车勤人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切实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二是着眼长远建设。  相似文献   

17.
侯海涛 《汽车维修》2004,(12):49-49
在车辆维修中,有一些零件因不受结构的限制,装配时稍有不慎,便容易装反或装错,以致在不察觉的情况下给机器留下故障隐患。因此,作为维修人员,要了解一些易装错零件的装配关系,以便在装配时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18.
陈铁  俞阳 《汽车运用》2006,(9):23-23
抓思想.管住“发动机”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车辆安全管理,除了对车辆进行维修和维护外,更重要的是要管住驾驶员队伍的思想行为,摸清他们的思想底数。诸多事故案例表明: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是发生案件事故的一条重要教训。驾驶员平时执行任务多,见识面广,有的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不接受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地方酒绿灯红的影响,思想蜕化,就如汽车的发动机一样,停止了正常的良性运转,安全隐患匿藏于中。为此,一要加大对驾驶员队伍思想管控的力度。通过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帮助广大驾驶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外出执行任务前的人员,要反复明确“四报告一依靠”(即:下级和部属要向上级主动报告自己在哪里、干什么、  相似文献   

19.
应用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响应快、出力大和动行程长的车辆主动悬架用作动器.建立了该作动器的集总元件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同时对制作的样机进行了斜坡电压输入和方波电压输入的电磁力测试,测试与仿真结果很好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最后,结合最优控制理论和矢量控制方法,对包含作动器动力学模型的车辆主动悬架系统进行了正弦路面激励下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架系统相比,主动悬架系统能明显提高车辆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20.
一、在国防道路立项上要做到主动沟通、军地联动 (一)提高思想认识.国防道路建设要坚决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充分利用部队召开年度交通战备会议、执行大项任务道路交通保障等机会,主动邀请地方交战部门人员参加,共同学习关于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思想,使大家了解道路交通保障在完成作战任务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清军民融合的现实意义,强化军地双方职责意识和使命意识,提高大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大家真正认识到融合式发展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统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