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移动模架拼装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正桥Ⅰ标段0~022号墩铁路简支箱梁40 m下行式移动模架拼装为例,对移动模架支架法拼装、主梁预拱度控制、主梁轴线控制及荷载预压试验等进行叙述,为今后同类型移动模架拼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九江长江公路大桥北岸副孔桥为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主梁为左、右幅分离式箱梁,采用2套下承式移动模架现浇施工.考虑施工成本、工期等因素,移动模架采用非制梁位空中拼装法拼装,根据模架主梁拼装实际位置,预先在墩身间采用50 t吊车配合振动锤施打2排共8根φ1 200 mm钢管桩,搭设空中拼装平台;由于吊车作业范围有限,设计专用墩旁托架吊具,采用1台吊车配合进行荡移法安装水中墩墩旁托架.在平台上拼装右幅移动模架,主梁每2节拼成1段,采用2台50 t吊车依次起吊主梁节段及前、后导梁,然后安装横联、螺纹千斤顶及模板;右幅移动模架拼装完后退至首跨制梁位,拼装左幅移动模架主梁、导梁,安装外侧的横联、模板及配重,然后左幅移动模架后退至首跨制梁位,拼装余下部件.  相似文献   

3.
受限于龙王头湾大桥21#墩桥台处地形及地质特点,移动模架施工面临较大的施工难度,为确保方案编制经济合理、施工安全,其首跨拼装更是重中之重,结合项目自身工程特点,经过多次方案比选与论证,最终选择了分节拼装、逐节顶推的首跨施工工艺。文章围绕影响首跨施工的因素,详细介绍了项目前期准备、临时措施、前鼻梁、主梁、过孔等工序施工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公路》2018,(12)
处于山岭地区的连续箱梁桥,由于桥址处地形复杂,植被茂密,移动模架组装及拆除场地受到限制,不易施工,再加上山岭上风力较大,给移动架的拼装、吊装、过孔等工艺流程都带来了安全风险。首先对移动模架拼装、首跨浇筑、过孔施工、末跨浇筑及拆除进行了分析,其次分析了拼装过程中的场地布置,首跨浇筑前后支腿受力,过孔施工中螺纹钢受力,墩旁托架主梁与导梁间隙过大,末跨浇筑拆除前导梁主梁挠度会变大等问题,并通过相关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得到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5.
尹振君  肖劼 《桥梁建设》2022,(3):140-145
赤壁长江公路大桥南岸滩桥为7×(5×50) 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主梁采用2套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受地形条件的影响,移动模架施工时采用中间拼装、双幅交汇过孔方案,即拼装场地设置在滩桥中部,2套移动模架倒退走行至首孔箱梁处开始施工,在退回首孔箱梁时,2套移动模架通过大跨度下行式移动模架双幅交汇过孔技术完成交汇过孔。在交汇过孔过程中,通过墩旁托架不对称安装避免了左、右幅墩旁托架相互冲突;通过底模桁架旋转、翼模旋转完成不对称开模施工,避免了另一幅移动模架和窄缝现浇梁的影响;通过双向过孔施工技术解决了倒退至首孔箱梁再反向施工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广东省南澳大桥现浇箱梁施工用MSS45型移动模架拼装施工,详细的介绍了确定拼装施工方案的过程,施工工艺流程、总体布置及施工方法、移动模架系统的安装、主要构件拼装过程中的工艺安全、对移动模架拼装施工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保证移动模架高腹板箱型主梁螺栓群的可靠连接,峡西针对移动模架箱型主梁螺栓群的布置进行了设计与仿真分析。基于主梁截面内弯曲应变线性分布规律,建立了箱型主梁翼缘板与腹板的弯矩分配理论模型,并利用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了移动模架主梁的空间模型,通过硬点和约束方程模拟了螺栓群连接,仿真计算验证了理论公式的准确性。利用所建立的弯矩分配理论模型和摩擦型高强螺栓设计原理,完成了某型移动模架主梁螺栓连接的优化设计,为同类型螺栓群设计提供了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哈大客运专线普兰店海湾特大桥为56m跨度的单箱单室简支箱梁,桥梁位于海湾高腐蚀环境,墩身不能设置任何预埋件。根据本桥特点,采用双主梁下承式移动模架、节段预制、原位拼装的施工方法,并创新设计了移动模架的支撑系统墩旁托架,解决了设计难题。文中主要介绍了其设计方案及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曹淑学  皮军云 《中外公路》2019,39(4):114-118
结合某跨海大桥公路桥混凝土箱梁移动模架工程实例,介绍了下行式移动模架的工作原理,阐述移动模架拼装、预压及海上整体吊装施工流程,总结了移动模架施工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结合工程实际,在高墩桥位地面拼装模架,利用模架自身构件组装提升机构,将模架整体提升到设计高程,解决了高墩移动模架拼装周期长、投入高的问题,并形成整体提升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的优化模块,对移动模架主梁进行优化设计及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主梁分节段钢板变厚度设计及腹板开孔采用变高度圆端形开孔设计,既能减轻移动模架重量又可增加主梁的刚度,且主梁具有受力均匀合理、节约材料等优点。弥补了传统移动模架主梁分节段等厚度设计,腹板等高度方形开孔设计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温福铁路浙江段32 m简支箱梁采用移动模架施工,根据施工条件,选择了7种型式各异的移动模架。针对移动模架在开模过孔、纵移走行、支腿转移及底模与内模方面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下行式移动模架中,双导梁结构在安全性、操作性和制梁工效方面均优于单导梁结构;对于上行式移动模架,双主梁结构在整体布局和横向稳定性方面优于单主梁结构。  相似文献   

13.
以京沪高速铁路丹阳至昆山特大桥现浇预应力箱梁移动模架施工为背景,介绍上行式MZ900S型移动模架的结构及其拼装和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工艺,对上行式移动模架现浇箱梁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移动模架主梁屈曲稳定性及极限承载力,在不同断面尺寸下调整移动模架主梁腹板纵向加劲肋的竖向位置,并通过有限元模拟与规范对比的方法,开展了腹板纵向加劲肋对主梁屈曲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当腹板纵向加劲肋距腹板受压区边缘0.25h0~0.35h0范围内时,移动模架主梁屈曲稳定性可提高5.8%~9.7%。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东莞水道特大桥近距离、变间距并置箱梁现浇施工难题,提出采用“一模双梁”式移动模架施工该桥箱梁.“一模双梁”式移动模架设计为上行式,采用挂梁环抱2套箱梁模板(其间距可在一定范围内随意调节)系统结构,主要由主梁、前导梁、上横梁、吊挂系统、支腿、模板系统、走行系统、液压系统等组成.采用ANSYS软件建模,对混凝土浇筑和移动模架行走工况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各项结构安全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施工中采取了桥台台背处理、移动模架预压、设置预拱度、线间距变化调整、平衡浇筑箱梁混凝土、箱梁同步张拉、移动模架行走等关键施工技术,顺利实现了1台移动模架同时施工2片变间距并置箱梁.  相似文献   

16.
以欧洲黑山共和国南北高速公路乌瓦茨4号桥移动模架末跨施工实例为依托,从移动模架主梁新增支点加固改造、移动模架末跨过跨与拆除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总结了一种适用于中东欧山区移动模架末跨施工的关键技术,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周文  林世发 《桥梁建设》2007,(4):1-4,28
以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正桥Ⅰ标段0~022号宽墩铁路简支箱梁40 m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为例,简要介绍40 m下行式移动模架的结构特点,并对40 m下行式移动模架支架法拼装、铁路简支箱梁施工控制、移动模架脱模、移动模架纵移过孔以及横向调整等施工技术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18.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正桥Ⅰ标段0~022号宽墩铁路简支箱梁采用40 m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介绍该下行式移动模架包括前导梁、前导梁平联、后导梁、底模及主梁等的拆除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华勇  黄鹏  胡伟邦  陈诚 《中外公路》2020,(1):131-135
针对海南海口铺前大桥强台风条件下曲线现浇箱梁移动模架结构抗风分析,研发了横梁分组开合结构移动模架。通过移动模架过跨时部分横梁保持连接状态增强了结构抗风稳定性;横梁在主梁上方可横向移动减小了墩身上部较宽时移动模架主梁横移量,改善了托架受力。在施工方面,经过工艺创新,解决了曲线箱梁移动模架过跨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下行式自推进移动模架(SL-MSS)的突出特点是在不借助任何其他辅助设备的情况下,依靠自身的2对牛腿,前后鼻梁及3组扁担梁实现了行走、升降、调节的全部操作,对复杂的施工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在整个箱梁施工过程中,通过对每个梁段的测量检测,积累数据和经验,通过理论分析和经验积累来取得移动模架各部分变形的客观数据。对移动模架系统变形的准确预测是线形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