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2 毫秒
1.
针对传统平面交叉口左转车流引起的车流不连续和运行效率低等不足,提出1种城市道路新型连续流交叉口.阐述了连续流交叉口的几何物理模型,从交通空间设计、交通组织设计、交通控制设计3个方面研究连续流交叉口的设计方法,并采用Vissim仿真对传统平面交叉口和连续流交叉口的设计方案进行交通效用评价.结合国内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特性,分析连续流交叉口在国内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流交叉口能有效改善交叉口的交通运行效益,适用于我国城市近郊道路交叉口的改造与设计.   相似文献   

2.
现有部分一级公路功能与交通需求不相匹配、平面交叉和出入口布设密集、路段和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不甚合理,导致公路通行效率较低、道路安全性较差。以上海市大叶公路为例,对干线一级公路交通组织进行了设计研究,基于公路的功能定位选用相适应的技术指标,通过合理的一般路段与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以及指路标志设计,提升了公路的整体运行效率和交通安全,并为后续干线一级公路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工程经验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平面交叉口是道路网的重要枢纽点,但同时也是拥堵和事故的多发点.而T型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叉口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所以T型交叉口设计要素的分析研究对缓解城市道路拥堵、减少交通事故以及改善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从渠化设计、交通组织、竖向设计等方面分析了城市道路T型交叉口在工程实践中的设计要素,总结了城市道路T型交叉口的设计方法,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进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T形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中平面交叉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交通运行能力是其组成干道交通运行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T形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对于其组成干道的通行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通过对淮南市某一T形平面交叉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分析并总结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的原则和T形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方法.按照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的步骤,提出了该T形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方案,以此改善这一平面交叉口的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冲突点类型、分布以及控制方法,阐述了交叉口交通渠化的作用和目的,说明了交叉口信号控制的含义.简要提出了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的优化措施,包括信号相位确定、右转车道和左转专用车道渠化设计.  相似文献   

6.
《公路》2021,(4)
针对山区干线公路交叉口繁多的问题,以干线公路接入支路的T形交叉口为重点分析对象。首先,对山区干线公路交叉口的基本特征以及交叉口的主要风险因素,如交通参与者、车辆以及道路交通环境等对交叉口展开分析。其次,从交通参与者以及道路与环境因素对山区干线公路交叉口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山区干线公路的具体运营特征,基于提出的改善设计原则,从标志标线系统、视线诱导以及安全防护的角度提出了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山区干线公路交叉口改善措施,其可以有效提升交叉口的安全行车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道路交通工程中,交叉口渠化设计可以有效地对道路的通行能力进行提升,但是由于交叉口渠化设计的特殊性,一直是设计中的难点.基于此,分析了道路平面交叉口存在的信号配时设计缺乏合理性、车辆混行情况严重等现状问题,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的瓶颈,而交叉口的渠化设计是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提出渠化概念及作用的基础上,分析需重点考虑的渠化设计因素。结合工程实例,对城市道路几种典型的复杂平面交叉口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分析干线公路平面交叉口之间区段的划分为切入点,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来分析交叉口构造区、功能区和平稳运行区长度,最后提出了平面交叉口合理的最小间距指标。合理的路侧开口间距可以使交通流平稳到达,降低车辆之间的速度差(速度差是产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又能确保驾驶员有足够的时间准备进入该平交路口,合理布置公路平面交叉口,可以减少交叉口冲突点的数量。中国规范中按照公路的等级简单规定了平面交叉的最小间距,间距的取值只是考虑了道路等级、车道数量,但没有考虑交叉口的设计速度和交叉口几何特征的影响。该文通过对平面交叉进行功能分段,考虑几何要素等因素影响,分别计算各段长,最后得出合理的平面交叉口间距。  相似文献   

10.
非信号控制公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公路平面交叉口发生的交通事故占总事故数的30%~40%,其中非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事故率和事故严重程度均高于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而国内在非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安全合理的渠化设计方面仍处于空白状态.有鉴于此,在深入研究和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基于运行安全的公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指导原则和设计要点,在此原则和设计要点指导下,以典型的丁字平面交叉口和十字平面交叉口为例,探讨了非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基于交通安全的渠化设计方法,以期能为国内相关人员提供研究和设计思路,提高我国非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1.
梧桐山盘山公路原是一条等外级公路,通过合理组织交通,线形标准采用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的标准,注重道路景观、结合边防设施的需求,改造为城市次干道。  相似文献   

12.
张智昊  张成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1,(12):13-13-14,54
在进行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转弯半径设计时,由于相关规范中描述较少,而实际情况又比较复杂,因此设计人员经常不知如何选取更加科学的数值。通过对国内外技术标准进行比对,结合实际工程的经验,分析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转弯半径的取值方法,以期为道路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该文利用VISSIM微观仿真系统对采用连续交通组织方式的城市主干道交叉口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道口车辆路段行程时间随交织段长度、车流量的变化规律,得出了综合效益最佳的交织段长度,并对道路设计和管理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在城市道路网中居于核心地位,也是交通事故最集中的地方。针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出现的问题,该文从平面交叉口的几何构造、渠化、交通控制、行人过街安全等方面介绍了平面交叉口的改善措施,并结合实例进行探讨,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5.
复杂交通节点是制约城市路网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发挥的瓶颈。为在系统层面提高其运行水平,本文探讨了针对复杂节点的“组合-层次”设计方法。首先,对复杂节点包含的交通转换关系进行了分析和定义;其次,对“组合-层次”分析的思路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最后,以惠州四环东路为例,应用“组合-层次”方法对涵盖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路等多种道路类型的复杂节点进行了应用设计,验证了该方法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蔡军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12):151-154,15
左转是产生冲突点最多、对交叉口影响最大的一个流向。U型掉头在改善左转与进出交通对干路车流的影响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该方式已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干路有所应用,但并不尽如人意。该文在分析路段U型掉头设置表层原因的基础上,从路口、路段设计、过街设施配置层面阐述我国U型掉头设置的深层次原因。并对U型掉头的适用条件、掉头区的数量、计算方法展开讨论。研究认为,U型掉头是弥补路口、路段设计缺陷的有效方法,但不是常用方法;优化断面、健全路口、合理设置过街设施是道路设计需首先考虑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王慧  程安徽  曹志超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21-23,M0005,M0006
华福大道为淄博市中心城区南部一条城市主干路。随着南部城区的建设,该区域新建了大量的居住区及沿街商铺。目前公路性质的道路断面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区发展的需求,急需进行城市化改造,完善道路沿线的市政设施及交通设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道路两侧的开发建设。同时,该道路的改造建设,可以与世纪路、西五路一起组成中心城区南部区域的重要城市出入口,缓解现状柳泉路的交通压力。现对华福大道改造设计从横断面形式选择、道路选线、交叉口渠化、路基支挡与防护及道路结构层设计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介绍了一种"无干扰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它是一种没有红绿灯的、全过程无干扰的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方案或方法,它包括无干扰干道网络设计和无干扰区域网络设计。该方案通过采用熊氏无灯交叉通行法的关键技术、单向通行技术、环形道路设计,创新网格区域车流和干道网车流的无干扰交互模式,规避了各种道路交通干扰因素,实现了道路交通全过程无干扰运行模式,避免了道路交通的梗塞效应,从而大幅提高城市道路交通通行能力,彻底避免目前的高峰时段恶性塞车情况,大幅提升汽车通行速度,减少汽车燃料消耗和尾气排放。该设计同时提供了两种方案,能够同时满足新城规划和老城改造的需要。同时,该方案的实施成本非常低廉,是解决当代城市交通难题的绝佳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刘海中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9):27-29,326,327
普速铁路时代,公路与铁路交叉一般采取平交方案;在铁路提速和高铁建设时代,铁路平交道口方案已严重影响铁路运营安全和行人人身安全,平交改立交势在必行。公铁立交作为铁路项目的附属工程,设计人员对其重视程度不足,造成设计方案设计简单、遗漏控制因素、缺乏发展眼光等问题。结合工程实例,总结以往设计经验,提出设计新思路,对公铁立交设计要点进行探讨,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