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0.安全带 安全带是世界公认的、发生交通事故时有效的车辆乘员保护系统。 系安全带的人的比例以及由此对安全带系统的接受程度,主要取决于安全带自动收卷器的舒适性和带身布置尺寸。  相似文献   

2.
<正>F10H总线系统网络框图如图50所示。6.可逆电动安全带收卷装置REMALI和REMARE可逆电动安全带收卷装置REMA自2011年秋季开始应用于所有F10车辆,同时自上市起也应用于F10H车辆。两个安全带均配有该装置(REMALI和REMARE)。所有车门都关闭后,可逆电动安全带收卷装置就会降低以较低收卷力系上安全带时产生的安全带松弛。通过消除安全带松弛可确保安全带与驾驶员或前乘客身体紧密贴合,从而可在发生碰撞时增强安全带约束作用。可逆电动安全带收卷装置的另一  相似文献   

3.
14.右侧B柱卫星式传感器(SBSR)(方框图如图16所示) 右侧B柱卫星式传感器安装在B柱内安全带自动收卷器上方。SBSR控制并监控前乘客侧安全带拉紧力限定器的引爆装置和安全蓄电池接线柱。其另一个功能是调节电动燃油泵(EKP)。  相似文献   

4.
进口汽车安全带商检中一些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日安全带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安全带商检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带扣按钮尺寸测量、织带能量吸收性和动态强度试验、同一型式判定、安全带卷收器紧急锁止性能及对新结构安全带的检验等。  相似文献   

5.
针对汽车关门低频噪声的控制问题,建立了一套优化流程.首先采用显式有限元法计算汽车关门动能和门锁反力;然后以关门动能最小为目标,以车门主要板件厚度为设计变量,在试验设计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优化模型,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得到车门主要板件厚度的优化值.最后以某车型为实例进行关门动能优化,用间接边界元法对车门的辐射噪声声压级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该车型优化后的关门低频噪声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6.
汽车安全带的性能研究以及相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波 《汽车与配件》2011,(14):32-35
本文对安全带种类进行分析,并且对预紧器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多种预紧器的差异和安全带对乘员的保护机理,通过碰撞试验和CAE分析模拟方法对安全带的性能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安全带特征曲线,得出一些结论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轿车安全带优化设计及模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健  孙振东  史永万 《汽车工程》2002,24(2):160-163
安全带中限力器、预张紧器、织带的性能参数是影响车辆安全带系统约束性能的主要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选取织带伸长率、预张紧器开始动作时刻、限力器恒力值以及在该恒力作用下织带的拉出长度为主要因子,提出了安全带优化设计方案。应用MADYMO分析软件建立的模拟计算模型,并提出了夏利7100型轿车的安全带系统优化参数方案。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控制变量法找出了某车型车门关门力大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设计优化,提出了该车型车门关门力大问题的解决方案,降低了关门力,提高了用户操作舒适性,对解决车门关门力大问题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汽车上最早的安全带始见于1922年的一次汽车比赛,一名车手在自己的车上拴了一条绳子,把自己和汽车捆在一起,这使他在当天的一次竞赛事故中幸免于难。上个世纪50年代,福特公司开始大力推广安全带的使用。而现代的自收卷三点式安全带,则是由Volvo公司在1969年发明。安全带自从被世界各国作为法规强制性使用以来,已经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成为了汽车上最主要的安全性设备。  相似文献   

10.
以CAE技术驱动的汽车产品性能设计,已经成为当前世界汽车设计的关键核心技术手段。以某车型出现的后座椅中间安全带拉拽噪声的性能问题以及其分析、解决过程,描述基于CAE技术驱动的性能设计的重要性。基于大型通用前、后处理软件HYPERWORKS以及其计算求解器,完成了其噪声源的分析及优化改进方案的提出及分析工作。并通过部分实验数据验证了CAE优化、改进方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车试验数据分析,讨论了微型轿车无气囊条件下的乘员伤害.使用Madymo分析方法对安全带参数进行了优化,提出使用限力安全带降低伤害值的方法.台车验证表明,对于刚性很强的尺寸紧凑型微型轿车,使用限力式安全带,可以有效降低正面碰撞头部加速度,使车辆正面碰撞乘员保护达到中国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历次第二排碰撞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颈部Fz是影响头颈部得分的主要指标。文章采用CAE软件Madymo对假人头颈部伤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安全带固定点位置、无安全带预张紧器及安全带限力器是第二排女性假人伤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发现乘客对于安全带使用舒适性越来越关注,特别是安全带织带的回收性能。为提升安全带织带的回收性能,分析了造成织带回收异常的原因,获得了影响安全带子系统中织带回卷力的因子,包括织带延伸率、导向环类型、织带与饰板接触面积、卷簧长度。利用软件仿真优化输出了织带回卷力与影响因子间的函数传递关系,并通过优化后的零件验证了函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某开发车辆瞬态急加速工况出现的宽频敲击噪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确定敲击噪声来自于发动机正时链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张紧器结构并同步测试振动噪声位移等参数,明确了噪声产生的机理。同时,针对正时链张紧器进油压力、弹簧刚度、进油口尺寸以及泄油阻尼特性进行了参数优化,并提出多种解决措施,最后制作样件进行了实车验证。研究表明,通过优化张紧器进油口尺寸,不仅彻底解决了链系统的敲击噪声问题,还改善了正时链张紧力。  相似文献   

15.
《汽车与配件》2010,(5):10-10
美国天合汽车集团(TRW Automotive)日前宣布,推出其配备主动控制卷收器的安全带新产品基础型ACR2。该技术为TRW主动控制安全带卷收器产品组合的新成员,经专门设计用以提高驾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同时降低ACR2系统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两次动作的双安全气囊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两次动作的新型双安全气囊系统,并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和设计要点。在低速(小于30km/h)冲撞时,该系统只起动安全带预紧器,在高速冲撞时,安全带预紧器和双安全气囊同时起动,从而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台车试验方法的某微型轿车乘员约束系统改进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试验基础上对某微型轿车无气囊条件下的约束系统进行优化,分析了座椅、转向盘和安全带的动态特性,提出了减小乘员伤害值的改进方案.通过台车试验证明,该微型轿车正面碰撞乘员保护达到中国法规要求,改进方案正确和有效;对于刚性很强的尺寸紧凑型微型轿车,弱化碰撞时头部接触位置的转向盘轮缘,并使用限力式安全带,可以有效降低正面碰撞头部加速度.  相似文献   

18.
汽车的安全问题目前已成为一项社会问题。其中,对汽车碰撞事故后的安全性以及碰撞后保护乘员不受车内两次冲击损害的安全性的研究,近年来已取得很大成就,例如作为保护设之一的汽车座椅安全带也已日益得到重视和发展。目前最广泛使用于轿车上的是带有紧急锁止式卷收器的座椅安全带,有二点式安全带(肩带、腰带)和三点式安全带(肩腰共用带)两种。卷收器中装有惯性敏感元件和棘轮棘爪锁止机构。织带缠绕在卷收器壳内的卷轴上。当汽车正常行驶时,借助于卷轴上的卷簧使织带随乘员身体的移动而自由伸缩,又不会使织带松弛。但当紧急制动、碰撞等特别情况时,卷收器内的敏感元件将驱动锁止机构锁住卷轴,使织带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并承受乘员身体加给织带的负荷,这样,乘员被固定在座椅上,免  相似文献   

19.
正面碰撞安全带约束系统开发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张学荣  刘学军  陈晓东  苏清祖 《汽车工程》2007,29(12):1055-1058
详细介绍MADYMO安全带及正面碰撞模型的建模流程;并利用此模型,从乘员运动姿态、头胸部伤害响应值和非约束系统效率等方面,对比不同安全带预紧器、限力器模型对乘员的保护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利用预紧器消除安全带的初始松弛量,可显著提高乘员的非约束系统效率,并有效降低人体损伤值;在预紧量相同的情况下,锁扣预紧器的非约束系统效率优于卷收器预紧器;利用限力器可减轻胸部载荷。  相似文献   

20.
沃尔沃S90、V90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由驾驶员安全气囊、前乘客安全气囊、驾驶员座椅安全带收紧器、前乘客座椅安全带收紧器、螺旋电缆、位于中央控制台的SRS控制模块和位于组合仪表上的SRS警告灯等组成。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的强度足够大时,控制模块发出信号给安全带收紧器,安全带收紧器将安全带收紧约10cm。同时,控制模块发出点火信号给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产生氮气使安全气囊张开,然后氮气从安全气囊模块后面的孔泄出,维持安全气囊膨胀状态约0.2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