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0 毫秒
1.
车辆在行驶一段里程之后,会在车辆制动盘表面形成一圈可变的黑色印记。随着里程的变化,黑色印记位置和宽度会发生随机变化。该黑色印记用手触摸无明显触感,仅仅是不美观,但会给用户造成不安感,认为制动系统存在问题。针对该现象,进行了大量的台架和整车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制动盘的机加工工艺和制动衬块的材料是引起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更改制动盘机加工工艺及制动衬块材料,可以解决制动盘黑色印记问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粉煤灰加入蒸馏水和Ca(OH)2溶液中pH值的变化情况,并采用SEM对粉煤灰颗粒表面进行了观察。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采用的粉煤灰加入蒸馏水中后,溶液的pH值呈碱性,水固比对pH值的影响较小,而粉煤灰的品种对pH的影响较大。当粉煤灰掺入Ca(OH)2溶液后,初始pH值增大,但不管水固比和Ca(OH)2掺量的大小,初始pH值均在12.0以上。浸泡在水中的粉煤灰颗粒表面无明显变化,而浸泡在Ca(OH)2溶液中的粉煤灰颗粒在7 d前表面没有变化,28 d时超细粉煤灰和Ⅰ级粉煤灰表面出现刻蚀现象。  相似文献   

3.
根据常用集料破碎设备,分析了集料破碎设备配置对集料性能的影响,推荐标准化集料加工流程,并对集料加工工艺中的筛分工艺和除尘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级破碎集料缺少整形流程,针片状颗粒和扁平状颗粒含量较多;多级破碎集料颗粒接近立方体形状,针片状含量较少;集料生产过程中需对破碎设备进行监控并及时调整;在一级破碎和二级破碎设备之间安装5cm振动筛,去除岩石中的泥土;在末级破碎设备和储料仓间安装振筛机,并对集料进行分级储存;集料生产使用引风式除尘工艺解决扬尘和环保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市面上终端用户抱怨较大的制动盘“视觉沟痕”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制动盘“视觉沟痕”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机理。通过对标分析当前常用的制动盘表面防锈防护措施,制定了制动盘表面分区域喷涂的表面处理方法及工艺措施,并进行试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了该表面分区域喷涂方法的有效性。方案实施后,明显降低了制动盘沟痕相关售后问题发生。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汽车覆盖件试模调整工艺和试模调整钳工与CAE/CAD/CAM/CAT的关系,以及高速雕刻机与压力机的精度及提高高速雕刻机加工精度的方法。对汽车覆盖件拉伸模、修边模(含冲孔)及翻边模(折边)等在试模调整工艺中出现的冲压件R角不良、回弹及翻边(折边)尺寸超差等问题,以及冲压生产操作性不良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上述工艺问题的原因及现场整改需要调整钳工的直觉与现场试验来解决。  相似文献   

6.
搭建了186FA柴油机试验台架,采集了柴油机在不同工况条件下排放的颗粒。通过N_2吸附法对颗粒的比表面积、孔隙平均半径和孔隙容积等结构特征参数进行了测量与分析,采用热重分析并结合Coast-Redfern积分法分析了颗粒的氧化特性,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PLS)分析了颗粒结构特征参数与颗粒氧化活化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柴油机转速增加,颗粒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容积增加,孔隙平均半径减小,氧化特征温度均提前,第一反应阶段活化能(E_1)略有增加,第二反应阶段活化能(E_2)显著减少;颗粒的比表面积、孔隙容积和孔隙平均半径对E_2具有同等的影响权重,且通过建立的PLS回归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E_2,最大误差为3.4%。  相似文献   

7.
路面工程用橡胶沥青的反应机理与进程控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橡胶沥青的工艺原理与SBS等高聚物改性沥青显著不同,研究了橡胶和沥青两种主要成分在共炼反应中的相互作用,并探讨了监测反应进程的手段。对反应后基质沥青组分的变化进行分析后发现,共炼反应中的相互作用能够显著改变沥青成分并缩小基质沥青原有的成分差异,并推算出了橡胶粉颗粒普遍膨胀1~2倍的结果。而且发现反应后的橡胶粉密度与基质沥青仍存在显著差异,为不稳定体。结果表明,反应进程与温度和时间有显著的依赖关系,粘度测试是很好的进程监控手段。  相似文献   

8.
利用玻纤增强PU-SRIM工艺制造汽车仪表板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是中高档汽车仪表板制造的一个重要工艺选择。文章介绍了利用LFI-RIM(长玻纤增强反应注射发泡)工艺生产该类硬发泡产品的过程,并重点分析了制造过程的缺陷产生原因以及如何预防和过程控制的方法,阐述该工艺设计产品的一般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桥梁动态称重系统(Bridge weigh-in-motion,BWIM)中多车同时过桥情形下的轴重识别问题,提出利用独立分量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对多车引起的应变信号进行分离的方法。通过ICA分离多车产生的应变响应信号,得到单辆车对应的应变响应信号,即可利用传统BWIM算法进行轴重识别。相较于改进传统BWIM算法处理多车过桥问题的方法 (如影响面法),该方法对桥梁结构信息依赖度低,因此更具有普适性。通过双车混合仿真信号进行实验,论文比较了几种ICA算法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权值调整二阶盲辨识(WASOBI)算法的分离效果最好,为BWIM中的多车轴重识别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效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主动横摆力矩控制算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门限自调整的PD控制算法,即利用逻辑门限值方法产生并调整PID控制器参数,并由PD算法产生车轮制动力矩实现车辆稳定控制.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该控制算法的仿真模型,分别在高附着路面和低附着路面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各种工况下均能很好保持汽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弯箱梁桥容易出现支座脱空和扭转变形过大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从弯梁桥构造和外界因素等方面着手,采用空间有限元建立全桥仿真模型的方法进行分析,并选取一座曲率半径为60 m的弯梁桥,分析不同支座布置方式下的支座反力和扭转变形等问题。结果显示,预应力钢束产生的预加力和日照温差是弯梁桥出现支座脱空和扭转变形过大的主要因素,而布置合理的支座则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王盼 《汽车实用技术》2021,(8):142-143,152
采用红外谱图分析及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分析了PC/ABS基材电镀产品表面漏镀形成的原因,并通过反复验证找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结果显示,发生漏镀的位置PC含量较高,橡胶B(丁二烯)含量较低,造成表面粗化不良,通过优化粗化浓度能有效减少漏镀不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基于信息分配的道路黑点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传统的道路黑点鉴别方法中存在的小样本问题及事故样本的信息损失问题,深入分析了事故数据的小样本特性及事故样本反映路段行车风险的多维性;并引入信息分配技术对交通事故数据进行处理,通过计算和比较事故样本分配给各路段单元的事故信息量(而不是事故频次)进行道路黑点鉴别。结果表明:信息分配技术能充分挖掘小样本事故数据提供的道路黑点鉴别信息,事故信息量比事故频次更能反映各路段单元行车风险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柴油机EGR氛围产生的颗粒,采用热重分析法,考察了各颗粒样品的氧化失重过程,分析了EGR率、EGR废气组分、EGR温度等EGR氛围参数对颗粒氧化特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氧化氛围、升温速率等氧化氛围参数对颗粒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GR率的升高,颗粒中SOF组分含量增加,炭烟组分含量减少,失重率峰值在低温失重区升高,在高温失重区降低,且对应的峰值温度均增加。相同EGR率时,随着EGR废气温度的升高,颗粒的氧化性能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而降低。EGR组分不同时,与废气、N2循环相比,在CO2循环下生成的颗粒失重速率更快,反应温度降低,颗粒更易氧化。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颗粒的失重率峰值变化不大,颗粒的氧化反应出现滞后现象,特征点温度升高,颗粒的氧化性能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路堑U型槽结构数值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振刚 《路基工程》2014,(3):129-133
为解决解析方法不能直接计算U型槽结构变形的问题,利用FLAC3D软件对U型槽结构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U型槽结构分析的新方法。总结了路堑U型槽结构在公路荷载下,地基反力、结构弯矩、结构变形的特点及规律,并与解析法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在边墙地基反力、结构弯矩方面分析结果较为接近,变化规律相同,底板地基反力分析结果差别较大。研究提出了数值分析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土体冻结过程中导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建立基于均质球形颗粒的聚合几何模型。该模型由若干半径相等的球形土颗粒在正交方向上堆积而成,且土颗粒之外的区域全部被液态水填充。依据孔隙水首先在远离土颗粒的区域开始冻结的客观规律,建立冻结核在球形颗粒之间的几何中心产生并呈同心球向外扩展的聚合模型。基于土颗粒、水、冰的三相组成,从饱和冻土的组成和球形颗粒之间的接触等微观角度出发,建立导热系数的混合流计算方法。依据建立的几何模型和未冻水含量测试结果,结合给出的导热系数混合流计算方法,能够确定冻土在不同负温阶段的导热系数。另外,给出修正的正交热传导几何模型以计算不同干密度冻土的导热系数,并将混合流计算方法得出的预测值分别与Johansen法、Wiener法的预测值和探针法的实测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混合流计算方法能够高精度地预测高温冻结阶段砂土的导热系数;聚合几何模型解答了干密度较大的土体冻实后的导热系数不一定较大的现象,具象地揭示出冻土导热系数随不同负温变化的原因是土中冰体含量的动态变化;依据冻结核产生位置建立的混合流导热系数计算方法,赋予了Wiener法在冻土导热系数预测中的具体物理意义;聚合模型和混合流导热系数计算方法能够对冻土在不同负温阶段的导热系数进行可靠预测,该研究期望为寒区和冻结法中的水-热-力耦合问题研究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7.
A method to measure the crosslink density of carbon black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aging behavior of a radiator hose made of carbon black filled EPDM (ethylene-propylene diene monomer) rubber under thermo-oxidative stresses. The crosslink density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skin of the rubber specimens initially decreased slightly but then increased over time. The elongation at the break considerably reduced and did not show any similarity to the behaviors of the crosslink density. A possible cause of this reaction might be from the formation of rigid sulphoxide crosslinks and the crosslinks produced by the reaction of unvalcunized sulfurs. Aging the rubber specimens at 180°C caused a slight increase in the crosslink density and a large decrease in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The aging experiment also caused a rapid increase of microhardness in the surface skin region. The formation of carbonyl groups in EPDM molecule chains and the formation of rigid sulphoxide crosslink, rather than the crosslink density variation, may have had a large influence. The changing behaviours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molecule chains and crosslinks show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kin and the interior with ag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的粒子滤波算法存在的粒子退化现象和需要大量粒子才能保证状态预估计的精度,导致视频序列目标实时跟踪难以实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K均值和不变矩的粒子滤波实时目标跟踪算法。首先对最初采样的粒子集采用K均值算法进行聚类,将N个粒子分配到K个聚类中心;然后将不变矩算法引入到粒子的选取中,通过与上一帧目标位置最接近的三类聚类中心进行不变矩匹配,选择其中与目标模块最接近的那一类进行粒子滤波跟踪运算。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改进算法能够很好的解决粒子退化的问题,只需要采用较少的粒子就能达到很好的跟踪精度,大大的减少了计算量,改善了粒子滤波的实时性的问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标跟踪中相似背景的干扰和目标遮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公交线网优化设计是指在一定的运行约束条件下,选择1组公交线路和相关频率以达到优化目标的设计过程,可以表示为一个优化问题。针对具有高异质性出行需求的主支线公交树网络,在考虑客流需求和运营约束的前提下,以用户和运营者的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了1种多目标非线性混合整数优化模型。优化变量为候选线路服务频率。为求解这一模型,设计了1种基于改进的布谷鸟算法的高效元启发式方法。该方法包括初始候选路线集生成过程;基于MNL模型的公交分配过程;确定路线服务频率的改进布谷鸟算法过程。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通过对所有可能的候选路径的服务频率选择得到接近最优的公交线路网络。另一方面,通过保持高峰时的公交线路为有效备择线路,为具有异质性出行需求的网络的重新设计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此外,该系统在1次运行中产生了1组帕累托解,其允许公交线网设计师评估运营商成本和乘客成本并做出折中方案。通过比较3种算法的计算结果和CPU时间,证明了改进的布谷鸟算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另外还研究了最优公交网络设计与公交运行速度、总需求规模等关键设计输入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关键设计输入参数与最优公交网络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模型与算法为实际的大规模主支线公交树网络的优化设计提供了1种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