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缓解郑州市水资源紧张的压力、延缓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控制雨水径流面源污染,同时减轻城区防洪排涝压力,需作一规划研究.该文阐述了在新一轮的中心城区排水规划中,对雨水利用和控制的目标、范围、方式进行的研究.其成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障郑州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城市初期雨水污染问题在国内外受到了普遍的关注,相关研究表明,降雨初期10~20 min内,雨水径流产生的污染物含量约占本次降雨的80%左右。城市初期雨水污染在降雨初期污染浓度大,伴随着降雨的增多,污水的浓度逐渐降低。针对城市初期雨水产生的过程及其特性,对城市初期雨水收集与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整理,研究调蓄池的计算方法,为控制城市河道及受纳水体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状况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频发和初雨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雨水利用和排放技术工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特别是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国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也越来越多地关注雨水的排放和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应用。在市政排水设计中应用的LID技术融合了海绵城市与国内外最新雨洪管理理念,实现了防治内涝、水资源利用、减少城市面源污染、景观美化的多重效益。  相似文献   

4.
该文阐述了上海辰山植物园的雨水管理,并指出雨水资源的收集和使用是建设节约型绿地的重要内容。上海辰山植物园对雨水资源进行了收集和综合利用,在没有增加任何蓄水设施的情况下,已基本做到了植物园雨水的零排放,真正达到了建设节水、节能、环保、节约投资的节约型绿地的目标。同时在上海辰山植物园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上海地区绿地中"雨水管理"的概念,采用生态途经和措施控制雨水的径流和污染,减少对城市管网的冲击,并最大化地利用雨水资源。  相似文献   

5.
雨水资源属于非常规水资源的一种,雨水的资源化利用能够增加水资源量,有利于缓解缺水现状。针对福州的城市特点,研究水资源的现状、雨水资源的特点,以及国外雨水资源化利用的进展,给出福州市区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方向,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吕旻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9):212-215+23-24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落实,上海市水务局发布《上海市水务设施(厂/站)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推进污水处理厂等水务设施进行海绵化。结合某大型污水厂改造工程,提出海绵城市设施建设方案,通过运用雨水缓存塘、植草沟、透水铺装等设施,实现新增建设区域内径流总量控制;通过雨水缓存塘的利用,提高服务地块雨水秩序能力,并错峰排入厂区已建雨水系统,避免已建雨水管道大面积翻建,同步提升厂区景观效果。通过海绵城市设施建设,工程新增区域可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雨水系统重现期达到3 a一遇标准。  相似文献   

7.
城市道路与路面雨水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着重从城市道路排水系统与道路断面设计提出一些见解,使有限的雨水资源得到较好的利用,缓解城市缺水状况。并对由于雨水的影响,造成道路路基稳定性存在的隐患,提出了处理措施,以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8.
黄永伟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1):101-103,I0010
城市道路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径流及其污染物产生的主要场所之一,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引入海绵城市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现径流总量控制、径流污染控制和雨水资源化利用。以合肥市某城市道路为研究对象,结合海绵城市设计标准,重点解析城市道路海绵城市系统设计和具体工程措施设计。  相似文献   

9.
海绵城市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主要解决城市径流雨水“质”和“量”的问题。芜湖市作为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在城市建设项目中均要求落实海绵城市理念。以芜湖市3条不同类型城市道路为研究对象,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条件,从雨水径流污染及径流总量控制两方面着手,通过道路横断面坡向优化,并提出环保雨水口、透水铺装、盖板排水沟、生态树池(带)及生物滞留设施等渗透、滞蓄和净化雨水的技术优化措施,实现道路年径流污染控制率及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目标,能有效减少雨水径流污染问题以及缓解城市排水压力,可为相关城市道路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地表径流是引起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雨水管道中的初期效应现象使得雨水调蓄池可以作为污染控制的工程措施之一。该文根据降雨过程中污染物迁移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而编制的计算机软件可以较好地模拟和指导雨水调蓄池的设计,并针对上海市四平地区合流制管网系统进行了模拟结果比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各地暴雨过后大面积积水的新闻也不绝于耳。在中国城市的开发建设中,如何将雨水利用与城市防洪技术相结合为城市的发展服务呢?该文对国内外雨水利用与城市防洪技术作了总结,并以上海嘉定新城雨水利用工程为案例,通过理论计算与工程实例来说明城市雨水利用的经济效益和实施的可行性,寄予对国内其他城市的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由于各种原因,上海市分流制排水地区目前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雨污混接现象,导致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通过雨水管网排向了周边河道水体,对河道水体造成了环境污染.城市内涝与黑臭水体治理的根本措施是控源截污,而控源截污的首要工作是全面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工作.以上海市某地区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为例,结合存在的雨污混接现象以及设计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在雨污分流改造中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国家高度重视水污染工作,面对城市排水泵站的放江水质差的问题,上海规划新建设一批初雨调蓄池。泵站及调蓄池的设计应在进一步削减污染排放、充分对调蓄池内雨水处理和回用、最大程度综合利用土地等方面思考。以上海市中心城区某全地下排水泵站及初雨调蓄池为例,通过泵站海绵化改造、调蓄雨水就地处理、回水全面利用(喷泉景观补水、绿化浇灌、道路清洁)、景观提升开放等全方位改造,探索城市排水系统末端设施提质增效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城市雨水利用备受关注,虽然雨水利用方式和效果多种多样,但都需要将雨水单独收集后进行利用。通过对雨水利用工程与城市排水制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论证,旨在提倡重视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建立雨污水分流制度,促进雨水利用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城市道路路面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宵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6):110-114,16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加速,城市缺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深,环境与生态问题也同步扩展。为了解决缺水、环境、生态等一连串的矛盾,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日益重要,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也应运而生。该文介绍的城市道路路面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设计,是一种成本低、实施便利、见效快的城市道路路面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通过对道路横断面的布置的调整,增设雨水收集设施,将道路路面的雨水先通过道路雨水收水口进入地下盲沟网路,达到雨水过滤、绿化灌溉、绿化储水的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16.
卢钢  姚智文  马升平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8):186-187,216,15,16
在水资源急缺以及雨水利用技术大规模应用下,对青岛高新区提出了雨水利用的开源模式,并进行雨水利用试点,可促进该区域的水资源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上海市“十一五”期间水务部门将着力构建“四个体系”、本市已编制完成并经市政府批准颁布了《上海市城镇雨水排水系统专业规划》、上海市城市防汛排水是通过雨水排水系统将雨水(地表径流)排除等八个方面阐述了上海市防汛排水工作面临的形势、水务部门的总体工作构架、雨水排水专业规划和确保防汛排水安全的要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若干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以及对本市开展防汛排水工作的主要目标、工作要求和远景展望所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从维护自然水文循环环境的角度出发,所有城市都有必要对因不透水地面增加而产生的流失雨水进行拦蓄;从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的角度出发,所有缺水城市都有必要直接或间接地对雨水加以利用。以实际工程为例介绍通过蓄滞、强化入渗等手段对城市雨水进行综合利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