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是近年来研制出的一种新型超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韧性和耐久性.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水胶比、砂胶比、硅灰和粉煤灰掺量对RPC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PC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次序依次为水胶比、硅灰掺量、粉煤灰掺量及砂胶比;当水胶比为0.14、硅灰掺量为18%、粉煤灰掺量为20%、砂胶比为1/1.2时,可配制强度极高的RPC.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砂属性对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规律,设计了混合砂、天然砂及不同石粉含量机制砂等6种属性砂的C50高标号混凝土,进行了其长期强度、抗渗、抗冻、抗碳化及受压徐变等耐久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砂、机制砂C50混凝土的耐久性能优于天然砂C50混凝土;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长期强度有明显影响,但对抗渗、抗冻、抗碳化及受压徐变等性能影响不明显;结合现场泵送工艺工作性的要求,混合砂或石粉含量7.0%左右的机制砂C50高标号混凝土具有工程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机制砂配制的C60以上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和性能测试为基础,重点探讨了石粉含量对其强度、弹性模量、干缩及氯离子扩散系数等性能的影响规律,机制砂中的泥粉含量(MB)小于1.4的机制砂其石粉含量可放宽至10.5%,在此配比范围内配制的混凝土比同条件下的河砂混凝土,具有强度高、弹模大、徐变小、抗渗性优良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不同骨料级配、水胶比、减水剂用量和外掺砂率对透水混凝土的强度与渗透性的影响,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透水混凝土20组配合比设计,并分别对抗压强度(fcc)、抗折强度(ff)、透水系数(k)以及有效孔隙率(ρe)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骨料级配、水胶比、减水剂、外掺砂砂率均对透水混凝土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当骨料为单一粒径4.75 mm~9.5 mm的粗骨料、水胶比为0.27、减水剂用量为0.3%时,透水混凝土强度达到最高;2)随着外掺砂含量的增加,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外掺细骨料后透水混凝土的最佳水胶比增大;3)根据强度变化规律,确定最优砂率为4%,抗压强度可达18.55 MPa,透水系数为3.54 mm/s; 4)通过探究透水混凝土强度与渗透性之间的平衡关系,确定最优配合比,即骨料为单一粒径的4.75 mm~9.5 mm粗骨料、水胶比为0.28、减水剂用量为0.3%、外掺砂率为4%,使实际工程中透水混凝土强度与渗透率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5.
机制砂的级配、细度模数、石粉含量、亚甲蓝(MB)值、有害物质含量等品质指标对混凝土性能产生重要影响.文中以花岗岩机制砂为细集料,研究机制砂细度模数(2.3~3.0)、石粉含量(质量分数,下同)(3%~9%)对C50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及黑云母含量(1.2%~4.5%)对机制砂需水量比和砂浆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的一般强度公式,在中小型混凝土工程和用于初步估算时,还有一定的用处。我国目前一般通用鲍洛米的混凝土强度公式:R_(28)=A·R_д(д/B-0.5)式中:R_(28)—混凝土28天抗压强度(公斤/厘米~2);R_д—水泥硬练标号;д/B—灰水比;A—经验系数,砾石混凝土 A=0.50,碎石混凝土 A=0.55。但是根据苏联建筑科学研究院和我国重工业部试验的结果,就是在集料品质不变的条件下,用鲍洛米公式计算所得的结果与混凝土实测的强度相比较,误差常达±20~30%左右。  相似文献   

7.
该文针对矿物复掺(硅灰、粉煤灰)C60机制砂高强混凝土开展了抗冻性能和抗碳化性能测试。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模量损失率的变化规律;在加速碳化作用下,测试了不同龄期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结果表明:矿物复掺C60机制砂高强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经受循环次数越多,其相对动弹模量降低速度越快;同时,在复合胶凝体系中,机制砂高强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冻性能和抗碳化性能。此外,采用压汞法孔结构分析和SEM图像分析,分别测试了不同条件下混凝土试样的微观结构,验证其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8.
掺磷渣粉机制砂混凝土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不同磷渣粉掺量对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掺入磷渣粉,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得到改善,缓凝严重,早期强度降低,后期强度增长显著。配制了C35掺磷渣粉机制砂混凝土应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康梦安  胡卫涛  周世康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4):178-181,M0020,M0021
为了研究机制砂和天然砂对高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在级配不变的条件下,利用机制砂和天然砂分别制备了C50、C55高强混凝土,并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耐久性、变形性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弹性模量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天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抗水渗透能力均优于机制砂混凝土;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后期体积变形性优于天然砂;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之间的数学模型不适用于高强机制砂混凝土。  相似文献   

10.
张恒  谭信荣  马辉  陈寿根 《隧道建设》2017,37(12):1536-1543
为解决机制砂混凝土应用中存在级配不良、性能指标波动幅度较大、回弹率高及强度低等缺陷,以贵广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为依托,采用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对机制砂加工系统的设备选型与在喷射混凝土及二次衬砌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粉煤灰掺量为40%、水胶质量比为0.37的大掺量粉煤灰机制砂喷射混凝土能够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2)选择喷射混凝土配合比时,可加大粉煤灰掺入量,降低单位用水量和水胶质量比,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3)施工现场喷射工艺成熟时,还可适当降低坍落度值,以确保混凝土的喷射效果和实体质量;4)水洗机制砂石粉含量并非越低越好,在8%~12%时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1.
以河砂为基准组研究了机制砂对混凝土拌合物工作、硬化后的力学性能和早期收缩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配比下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较河砂混凝土差,易出现离析和泌水现象;硬化后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大于河砂混凝土;机制砂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大于河砂混凝土,并随水胶比的减小而收缩增大。复掺粉煤灰和矿粉能明显改善机制砂混凝土的早期收缩,但不利于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云南省杨柳至宣威高速公路项目2标段K33+400~K43+020段主线工程为依托,通过改造设备和工序生产得到石粉含量、颗粒级配等符合要求的机制砂;基于正交试验理论,通过室内试验测得不同机制砂掺量、钢渣掺量、粉煤灰掺量、水胶比及砂率下的C50混凝土7,28天抗压强度及其坍落度和扩展度,并通过理论分析研究5种因素对玄武岩...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永蓝高速公路工程应用机制砂于混凝土为实例,对机制砂混凝土与河砂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阐述了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几个关键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并阐述了机制砂代替天然砂应用到混凝土中的体会,指出了采用机制砂混凝土不仅可提升资源利用率,节约建造成本,又可保证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以南充市下中坝嘉陵江大桥为依托工程,对利用机制砂配制C60微膨胀混凝土并用于钢管拱肋进行研究。探讨膨胀剂掺量、砂率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体积变形性能的影响,研制符合C60机制砂钢管混凝土指标要求的专用减水剂,并对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以制备满足工程技术要求的拱肋钢管核心混凝土。  相似文献   

15.
李鹏 《路基工程》2022,(2):168-172
依托云南省杨柳至宣威高速公路项目,通过室内正交试验,研究机制砂掺量、水胶比、粉煤灰掺量、钢渣掺量等因素对混凝土坍落度和扩展度的影响;对比分析不同阶数拟合函数的预测效果,采用三阶非线性函数建立并验证了机制砂混凝土坍落度和扩展度的预测模型.研究表明:水胶比和粉煤灰掺入量对扩展度和坍落度影响较大,钢渣影响较小;随着水胶比、粉...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机制砂在南渝高速公路的实际应用情况,研究和分析了机制砂和天然砂的区别、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机理以及机制砂作为低强度混凝土的细集料和高强度混凝土的细集料时的工作特性。结果表明机制砂在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黄伟  于得水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1,(12):174-174-176
为处置开挖隧道所产生的洞渣,解决山区公路建设天然砂供需不足,以及成本高昂的问题,以池祁高速某隧道开挖的洞渣为原材制备机制砂用于混凝土中,研究了机制砂石粉含量、级配、砂粒形状特征、MB值等特性对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机制砂混凝土的坍落度先增大,当含量超过5.4%后逐渐减小;所列3种级配中,大于1.18 mm和小于0.075 mm颗粒含量较少的JP2对机制砂混凝土的坍落度贡献较大;机制砂颗粒特征与坍落度具有良好的线型相关性;机制砂MB值越大导致混凝土的坍落度减小,在生产时应控制机制砂的MB值。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泌水离析严重、和易性差的问题,以巴陕高速公路工程为依托,采用当量粉体体积法,基于SF1,SF2,SF3三种填充性能等级分别进行纯水泥和添加矿物掺料的自密实混凝土试验,通过研究,确定了在砂石和用水量不变的条件下,不同填充性能等级的自密实混凝土的合理当量粉浆体体积。  相似文献   

19.
廖建东 《路基工程》2013,(4):176-178
修建某高速铁路需要高性能混凝土。由于该地天然砂短缺,按就地取材原则,使用机制砂;采用粉煤灰、矿粉、聚羧酸高效减水剂“三掺”技术,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所配制的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强度、耐久性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王云  张晶  何斌  郭彪 《路基工程》2017,(3):125-128
针对机制砂与生石灰两种改良红黏土,开展了不同掺量及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改良红黏土填料的回弹模量试验。结果得出:改良红黏土的回弹模量随生石灰和机制砂掺量的增加均呈线性递增关系,生石灰改良红黏土回弹模量的增长速率明显大于机制砂改良红黏土;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素红黏土和机制砂改良红黏土的回弹模量值呈对数函数衰减,而生石灰改良红黏土的回弹模量则呈现不降反升的趋势,表明机制砂对红黏土填料长期水稳定性的改善效果不明显,生石灰的改良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