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管网泄漏检测的单传感器定位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分析了管网泄漏检测的基本原理,应用LabVIEW分析了单传感器在泄漏管道不同位置拾取的泄漏信号的时频域特征,以所提取时频域特征指标来构造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矩阵,建立了能对管道泄漏状况进行分析检测定位的人工神经网络,实现了管网泄漏检测的单传感器定位。模拟泄漏实验和在PC机上用MATLAB进行网络仿真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负压波在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基于负压波检测原理,对压力管道泄漏进行实时检测及定位.分别在管线上下游设置压力传感器,泄漏产生的负压波通过管道和介质自泄漏点向管线上下游传播,其压力波信号被压力传感器检测.通过分析压力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得到上下游的泄漏负压波传播速度,并结合压力传感器捕捉到的压力波波形和上下游压力传感器接收到压力波信号的时间差对泄漏点进行定位.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泄漏的判断与定位精度取决于负压波传播速度的测定精确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GSM下管道流量泄漏监测与定位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管道泄漏,设计了基于GSM 下远程泄漏监测与定位系统,由管网监测终端实时采集管网流量、流速、流向和压力,通过GPRS网络实现远程数据传输;系统基于GIS技术构建,针对管网突发性的爆管和地下泄漏特点,综合运用了负压波和流量检测法进行泄漏模式识别与漏点定位,可及时、准确地发现和定位泄漏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次声波泄漏监测系统的定位精度和抗干扰能力,针对单传感器次声波泄漏监测系统的不足,将单传感器泄漏监测系统优化改造为双传感器结构,建立了适用于该系统结构的实验环路,对优化后的双传感器次声波泄漏监测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双传感器次声波泄漏监测系统,不仅可以有效消除调泵、调压等外部干扰,而且提高了泄漏监测系统的可靠性和定位准确率,改进后的系统可实现对最小孔径3 mm泄漏点的可靠检测和定位。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相关检漏与漏点定位算法的数学原理,以及由于环境干扰造成的虚假漏水信号的辨析技术,既通过利用不同检测仪器的特点,采取互相验证的方法来提高漏点定位的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较实用的埋地钢质管网泄漏检测组合方法,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产生和发展,采用GIS技术实现油田管网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统一管理成为未来油田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文中主要阐述了油田集油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思路和实现方法,针对头台油田的实际情况,以组件式GIS系统软件和面向对象编程为基础,开发了一套方便实用的油田集油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系统实现了油田集油管网的数据采集、管线图绘制,以及信息的浏览、查询统计、空间分析、综合管理等功能,并介绍了GIS系统与油田管道SCADA系统的综合使用,从而实现油田管道的泄漏检测分析和管道风险评价分析等专业分析功能.  相似文献   

7.
文中通过对管道泄漏监测系统及其施工和检测方法的研究,结合直埋热水管道的施工过程检验,提出了利用管道泄漏监测系统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测试结果发现直埋热水管道外护管及补口的密封性缺陷的方法,进而提出利用泄漏监测系统对直埋热水管道工程实施质量控制,有助于提高热水管网工程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8.
高含硫天然气管道由于含有大量的硫化氢,一旦管道发生泄漏,会带来严重威胁,所以泄漏检测至关重要。文中介绍了声波泄漏检测系统的基本检测原理、泄漏定位原理以及典型的系统组成及功能。介绍了声波泄漏检测系统应用于高含硫天然气管道的系统设置以及声波传感器型式的选择,还包括泄漏测试管路的设置、测试步骤以及测试结果等。经过现场测试及运行,声波泄漏检测系统在高含硫天然气管道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管道泄漏信号的信噪比决定泄漏检测的可靠性,泄漏信号信噪比的提高取决于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的方法。复杂多变的工况环境,使泄漏信号的信噪比降低,泄漏信号甚至被噪声淹没。文中应用卡尔曼滤波器对气体管道泄漏信号进行快速滤波,结合指数滤波器,能更好地消除不同强弱的噪声干扰,提高信噪比,为管道泄漏定位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供良好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城市燃气管网埋地管线检测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根据现场经验总结了一些技术方法:在PE管道建设初期施工时按照规范要求布置好示踪线,可以利’用仪器准确查找定位PE管道;在管道泄漏可疑点附近打孔,采用气体嗅敏仪检测孔洞气体浓度的方法确认埋地管线泄漏点;利用管线防腐层检测仪,借助管线竣工资料等手段确认管道材料性质,排除其他管线干扰。这些方法经过现场检测工作验证,结果证明能较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