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1 毫秒
1.
红砂岩顺层岩体边坡由于胶结物质和风化程度的差异,其强度的变化较大,在开挖卸载、自重应力、爆破震动等作用下,极易发生变形破坏,影响边坡的施工进度。因此研究红砂岩顺层岩质边坡开挖变形特性十分有必要。以垄茶高速公路典型路堑边坡为依托,分析了红砂岩的物理力学性质,采用ADINA有限元软件计算开挖变形位移,将计算结果与开挖变形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所得计算位移量与实测位移量基本一致,验证了用ADINA中的Mohr-Coulomb材料模型计算红砂岩顺倾岩质边坡开挖变形位移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以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某高速公路灌口组粉砂质泥岩顺层边坡为工程背景,利用现场大型直剪试验地质参数,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以现场施工监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顺层边坡结构面倾角、间距对边坡开挖卸荷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顺层边坡卸荷区随开挖级数增加而不断扩展,呈现上宽下窄的分布特征,开挖卸荷深度随开挖级数增加迅速减小,深高比随顺层边坡开挖级数增加逐渐减小;顺层边坡安全系数随结构面倾角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开挖卸荷导致结构面最不利倾角由20°变化为30°,此时边坡卸荷深度及位移变形量最大;结构面间距对顺层边坡开挖安全系数及稳定性影响较小,但结构面密集边坡的位移变形量远大于结构面稀疏边坡,两者最大水平位移相差近5倍。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工程边坡防护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关于顺层岩质边坡失稳的研究多注重于力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建立,而忽视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微构造等因素对顺层岩质边坡变形破坏的影响。以道路工程砂、泥岩互层边坡失稳为例,综合考虑坡体结构、地层结构、微构造等多个因素,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对顺层岩质边坡的变形破坏机理进行研究,分析了多临空面组合、不等厚互层结构岩质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并针对其变形破坏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黄欢  龚刚  郭冲  黄生文 《中外公路》2013,33(1):24-28
运用FLAC3D数值软件对某典型顺倾向岩土互层的岩土质混合高边坡进行开挖数值模拟,比较分析岩土互层边坡与一般层状岩质高边坡的开挖影响,得出了岩土质混合边坡受开挖影响局部产生位移突变现象及位移变化量、影响深度等较一般岩质边坡大的变形特征,并结合现场位移监测结果推断出第Ⅰ、Ⅱ级坡可能发生浅层剪切破坏;通过比较分析岩土互层边坡中土层与岩层的粘聚力对边坡安全系数及最大变形位移的影响,得出岩土互层边坡中的土层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比岩层明显得多.  相似文献   

5.
北沿江高速公路马巢段沿线路基开挖后,形成了大量路堑边坡,自2012年4月开始,部分边坡陆续出现滑动失稳现象。为确保后期施工和运营安全,对沿线33个边坡开展了全面调查,对部分边坡取样后进行了膨胀性判别试验。分析表明,沿线边坡变形破坏主要表现为土质边坡浅层滑移、深层滑移以及岩质边坡顺层滑移。土质边坡主要为松散堆积体,土体中夹杂多具有膨胀性的土团块,这些膨胀性粘土受干湿循环作用下反复胀缩,使得土体更加的松散,吸水后强度衰减十分严重,易形成浅层坍塌或深层滑移。岩质边坡多存在泥化夹层,大部分具有弱~中膨胀潜势,吸水膨胀后抗剪强度降低,易形成潜在滑动面,一旦开挖造成结构面临空,在自重应力作用下易发生顺层滑移变形破坏。  相似文献   

6.
从构造损伤角度出发,通过对构造损伤的定义及判别粗略得出川南地区的构造损伤分区,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构造损伤分区进行开挖顺层边坡的失稳风险等级划分,从而分析区内顺层边坡失稳风险。  相似文献   

7.
以贵州省某高速公路顺层边坡为例,在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和开挖扰动的基础上,结合离散元软件UDEC,模拟开挖后边坡在未支护及支护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变形特征。结果表明,边坡开挖后,在未支护情况下,会发生沿岩层面的滑移破坏;采用锚索支护后,边坡变形得到了较好控制。根据研究结果,基于边坡变形特征、降雨影响等因素,提出综合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中基于Hoek-Brown破坏准则,通过数值计算揭示岩质边坡开挖过程中的变形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完整岩质边坡在开挖过程中整体失稳风险较小,但局部呈现明显凸起趋势;其中开挖间隔时间的不同对边坡局部变形有一定影响,而锚固结构对局部变形和整体稳定性均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边坡工程监测中,虽然能够准确获得边坡的坡面位移,但却不能直接判断边坡动态稳定性。为此,特建立顺层岩石边坡变形演化过程的数值计算模型,采用FLAC3D内置的遍布节理本构模型模拟岩体,并按强度折减法降低边坡岩体抗剪强度参数,获得边坡空间位移信息及坡面关键点位移-安全系数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边坡体从稳定发展至整体失稳,坡体变形经历了匀速变形、加速变形和剧烈变形3个阶段;关键点位移-安全系数之间具有良好的函数关系;空间位移特征与破坏模式相关,滑移拉裂破坏模式、顺层滑移破坏模式、压溃破坏模式分别从"r"形和三角形发展至整体失稳的"U"形。据此提出顺层岩质边坡动态稳定的位移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职雨风  袁坤 《路基工程》2019,(1):234-240
顺层滑坡是高速公路建设中最常见的滑坡灾害类型。以平兴高速公路K1627+520~+680左侧桥下边坡为例,从该边坡开挖揭露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着手,结合边坡两次变形及变形成因,剖析顺层边坡的滑动机理,并提出相应处理对策。治理后的路堑边坡为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1.
深路堑边坡的稳定性问题是工程建设特别是山区公路建设中非常关注的一大难题。以某高速公路深路堑边坡滑坡病害为例,对某深路堑顺层边坡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提出了滑坡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飞  邱磊 《路基工程》2020,(1):184-188
在路堑边坡的工程勘察设计过程中,岩层产状是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软弱结构面的强度指标对顺层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起主要控制作用。以某绕城高速公路某处软质岩顺层边坡工点为例,在工程地质勘察清楚、现场调查资料详尽的基础上,对该顺层滑坡采用了坡脚路堑挡土墙、中部设置抗滑桩、坡面锚杆框架梁防护及完善排水设施等综合整治设计方案,顺层滑坡处置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杨先亢  程斌 《路基工程》2018,(2):221-226
由于季节性强降雨,贵州省毕节市某高速公路泥质白云岩顺层高边坡在施工过程中多次产生滑坡病害。针对此工程问题,开展工程地质调绘及钻探等勘察工作,查明滑坡形成机制,通过反演法进行滑动面土体抗剪强度和稳定性分析、计算;结合该滑坡以往处治的经验教训,制定以抗滑桩为主,锚索为辅的软质岩顺层高边坡防护设计方案,工后位移监测结果表明: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一顺层岩质边坡的稳定分析,以及边坡防护设计为工程背景,介绍了顺层岩质边坡的一般破环模式、稳定分析模式,以及运用边坡地质条件对边坡支护进行设计。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稳定分析及支护设计时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调查研究斜坡的工程地质条件、斜坡特征的基础上,对清子高速公路K28+900~K29+250段拓家沟斜坡稳定性进行了详细工程地质勘察,对该斜坡失稳的形成机制、诱发因素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验算,得出斜坡在天然、饱水状态两种工况下均处于失稳变形状态的评价;最后,提出了对该斜坡削方、抗滑桩及截排水的加固治理方案。从竣工后的现状可知,加固治理措施可行,斜坡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彭文顺 《路基工程》2020,(6):215-220
为研究半成岩类型高边坡的失稳机理和破坏模式,选取兰海高速陇南段某半成岩地层高边坡失稳工点,从工程地质、气象条件、变形特征等多方面对失稳成因进行分析,并根据潜在滑面进行了边坡稳定性计算,据此提出了该高边坡加固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顺层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常常影响到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顺利开展。通过对金沙江某拟建大桥的工程地质和岩体结构分析,采用基于地质强度指标(GSI)的等效Mohr-Coulomb强度参数法确定了桥基岩体力学参数,并用极限平衡法分析了四川侧岸坡拉裂-滑移破坏模式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四川侧岸坡在天然工况和暴雨工况下是稳定的,但在暴雨+地震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需要采取支挡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板岩隧道顺层塌方分析及预防失稳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卫霞 《隧道建设》2017,37(Z2):218-224
为避免板岩隧道围岩楔形体掉块和顺层塌方的发生,针对板岩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性,从隧道施工方面对板岩隧道围岩的工程特性和易形成塌方的地质构造类型进行总结,并以半山隧道初期支护长段落顺层塌方为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认为:当顺层构造岩层和节理产状与隧道走向夹角较小、多组节理相互切割与岩层面形成不利结构面组合长段落斜穿隧道时,受施工开挖爆破震动、地下水浸润、重力作用以及大断面开挖形成临空面的影响,围岩及支护结构局部薄弱处出现失稳破坏,由于牵引作用不断扩大并持续发展造成较长段落的坍塌。最后,提出了顺层构造、节理密集带和隧道开挖后不利结构面组合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分析方法,针对板岩地质隧道施工提出了预防围岩失稳的措施和支护结构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对某高原铁路桥隧相连工程穿越不稳定斜坡体进行研究,分析了斜坡体失稳的原因,基于传递系数法分别计算其天然工况下和地震工况下的坡体稳定系数以判定坡体的稳定性,并求得坡体推力。结合计算结果,对该斜坡体采取抗滑桩、桩间土钉墙和桩顶锚索等综合整治措施,有效提高了斜坡体的稳定性,保证了工程安全可靠,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
纪伟杰  张西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24-26,M0005,M0006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向偏远山区的不断推进,经常会遇到高填深挖边坡: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这种边坡很容易产生失稳问题,而土工格栅是改善其稳定性的最为有效的方法。通过系统阐述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索并分析土工格栅的加固理论,采用Midas GTS对工程实例建立数值分析模型,证明了土工格栅加固高填方边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