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甘肃省是中国地质灾害特别发育的省份之一,地质灾害对公路建设或各类构造物造成严重危害和影响。根据自然区划的一般理论,对甘肃省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规律研究,结合甘肃省公路建设的实际,提出甘肃省公路地质灾害区划的原则、等级和指标体系。提出公路地质灾害群聚程度指数和发育强度指数等分区定量指标并在甘肃省公路地质灾害区划中加以实践。甘肃省公路地质灾害区划分为4个区,20个亚区。  相似文献   

2.
岩土区划是中国公路自然区划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结合公路工程实际,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系统方法、图层叠置与指标划分相结合和分形方法等区划方法,以及主导指标和辅助指标相结合的类型-区域双系列区划指标体系,包括岩土复杂指数、平均强度指数等区划指标,通过GIS空间分析计算,编制了《中国公路岩土区划图》,将全国分为12个一级岩土区、42个二级岩土区。公路岩土区划可为公路建设乃至公路自然区划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公路自然区划是研究自然环境对公路建设影响的产物,同时也是公路建设适应自然环境研究的结果,有针对的开展省级公路自然区划十分必要。本文分析省级公路自然区划与86区划标准的关系,提出进行省级公路自然区划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探讨省级公路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和指标体系。根据其一般理论,结合甘肃省公路建设的实际,将甘肃省公路自然区划分为3个一级区,7个二级区,18个三级区。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青海省公路桥涵设计流量的计算精度,在省内1991年公路桥涵既有水文分区和设计流量公式的基础上,比较青海省水利部门相关水文分区,以水系流域等定性指标为指导,选取年平均径流量、年平均降水量、气候带、河流补给形式、单位面积上50 a-遇设计流量等5个因素为水文因子,对省内原有的黄河上游区、湟水大通河区等2个区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对原有的玉树区、柴达木区、青海湖区、祁连山区等4个区进行了定性论证.将全省原有的6个分区,重新划分为7个产流区和1个非产流区.经误差分析,2012年新的公路桥涵水文分区图和设计流量计算公式,使用便利,计算精度较旧公式有所提高,可以指导全省公路桥涵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5.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于1986年10月由交通部批准颁发,并于1987年1月1日起实行。现作如下简要说明。一、确定公路自然区划的意义和目的公路自然区划(国外称环境区划)是根根自然地理、气候等因素对公路路基、路面造成损坏的原因和影响,作较为适应的区划,以便在公路勘测、  相似文献   

6.
区域内岩土条件的差异性影响着公路建设项目技术标准的确定和投资规模,现有的公路自然区划多以气候为指标划分,在实际公路建设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因此研究省级公路岩土区划显得十分必要。在充分考虑山东省公路网规划目标及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确定了山东省公路岩土区划研究框架及指标体系,利用 ArcGIS 技术平台,将山东省按其岩土条件进行区划分区,完成了“山东省1∶200万 km岩土区划图”并对各个分区的岩土工程特性进行了说明。研究成果可为山东省公路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及运营养护等的趋利避害及材料的合理有效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山东省公路综合自然区划图的编制提供基础资料,对我国其他省、区、市开展公路自然区划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综合分析广西公路建设生态影响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生态影响区划的原则和依据,建立了各级生态影响区单元划分的指标体系.本区划采用二级区划,即地貌侵蚀动力大区和生态敏感区.其中各级区划指标包括:海拔高度、年暴雨天数、年干旱天数、公路隔离效应指数、植被类型、土地石漠化程度和自然保护区分布等.本区划共分为4个一级区和11个二级区,便于在公路设计、建设和营运管理中采取目标明确的影响抑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我国沥青路面规范中气候分区以气温为依据,没有和路面实际温度结合起来存在的弊端以及SHARP规范气候分区方法又不完全符合陕西省实际的现状,采用陕西省10个市区20 a的气候资料,采用回归的方法,研究陕西省公路沥青路面路用性能气候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各市20 a平均极端地表最高温和20a平均连续7d日最高气温、地理纬度之间存在良好的关系;各市20a平均极端最低地表温和20 a平均最低气温存在良好线性关系;运用高温回归模型和低温回归模型将陕西省公路沥青路面PG分为PG64 - 10、PGG64 - 16、PG64.- 22、PG64 -22这4个级别;综合规范分区方法和PG分区,将陕西省公路沥青路面路用性能气候分区划分为3个区.  相似文献   

9.
新疆公路三级自然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使新疆公路自然区划的分区更加符合实际,以满足不同地域的公路建设需要。根据新疆地貌、气候、水文、水文地质、岩土类型等自然条件的基本特征及对公路建设的影响,提出了新疆公路三级自然区划应遵循公路自然条件的异同性、综合性和主导因素相结合、地方性和实用性的区划原则,以及采用自上而下的顺序划分和自下而上的合并法、公路工程地理相关分析基础上的主导标志法、部门区划和类型图叠置法的3种区划方法,确定了以地貌类型、地貌外动力作用、岩土类型为主导标志的区划标志,建立了新疆公路三级自然区划的划分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公路沙漠自然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满足公路工程建设的多样性、层次性需求,揭示沙漠地区自然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对公路建设的影响,进行中国公路沙漠自然区划。结合沙漠地区公路建设及区域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基于一般区划原则,提出了采用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相结合、主导指标和辅助指标相结合的公路沙漠自然区划方法。形成了以沙漠综合状态指数为主要指标;以沙丘高度、风沙强度、植被覆盖和气温年较差等自然环境要素为辅助指标的公路沙漠区划指标体系。制定了中国公路沙漠自然区划的分区方案,并采用地理位置 强度 名称的3段命名方法,将中国公路沙漠区划为3个区:东部弱中强度影响区,中部中强强度影响区,西部中弱强度影响区,进而得出中国公路沙漠自然区划图。  相似文献   

11.
在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多年冻土层上限逐渐下移.现依托青海某高速公路上的一座中桥,在不同冻土层上限位置方案下对其桩基轴向承载性能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将模拟计算出的桩基轴向承载性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多年冻土区桥梁桩基轴向承载性能指标随冻土层上限下移的变化规律.其成果可为多年冻土区桥梁桩基的设计、施工与加固处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查明察尔汗盐湖区工程地质情况,依托察格高速公路工程,采用地质勘察、土工试验等手段,提出了该区域工程地质分区:以区域地貌作为工程分区的主要依据,盐湖区分为湖相及化学沉积区、湖相沉积区、滨湖相沉积区3个区;依据岩土物理力学特征,在工程地质分区的基础上划分出工程地质亚区。根据工程实践,介绍了察格高速公路路基阻盐技术。  相似文献   

13.
袁竹  陈勇  王柱 《隧道建设》2016,36(2):164-169
随着基础建设的不断推进,不可避免产生大量立交工程,其中铁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隧道工程问题十分突出。以福建省中部某山区铁路设计为例,对山区铁路下穿高速公路隧道影响分区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利用Midas GTS软件对不同净距和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进行数值试验,以高速公路隧道的沉降为判断准则,15 mm为判断阈值,得到基于几何近接度和地质情况的影响分区(强、弱、无)。通过影响分区图,可以将全线下穿高速公路隧道工点对号入座,以采用在相应分区内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措施; 2)地层条件不同,其决定强弱影响的净距分界点也不同,随地层条件的恶化而逐渐增大,强、弱影响区分界理论最小净距为0.5D,最大净距为1.8D;弱、无影响区最小净距为1.3D,最大净距为2.8D。  相似文献   

14.
天(津)汕(尾)高速公路新铺互通根据边坡工程地质条件、滑坡变形迹象,对滑坡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坡体结构、大面积地表水、基岩承压水和边坡开挖是导致滑动的主要原因。根据变形程度的不同将滑坡划分为三个区,治理工程分清主次,对这三个区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综合运用抗滑桩、钢花管注浆、锚杆框架与排水工程措施治理该滑坡,整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中国气候条件对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影响情况,对沥青路面水损害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与分析,认为影响沥青路面水损害的主要气候因素为:降水、高温以及冻融循环过程。降水与高温过程组合以及降水与冻融循环过程组合是影响沥青路面水损害的两个主要气候过程。针对这两个主要气候过程,构建了降水气温指数和降水冰冻指数,用于评价上述气候过程对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降水气温指数和降水冰冻指数划分中国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气候影响分区是合理可行的;根据各个气候指数的工程意义和等概率原则,确定了分区界限,拟定了包含14个区的分区方案。  相似文献   

16.
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防冻胀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国柱 《隧道建设》2008,28(3):263-267
结合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分析了多年冻土地区隧道冻胀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次衬砌+防水隔热层+二次衬砌”的新型防冻胀结构型式。通过对昆仑山隧道现场气温、地温和洞内围岩温度、冻胀力、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应力等一系列的测试表明,该结构安全可靠,昆仑山隧道的建成使多年冻土隧道的修建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肖燕  瞿帅 《路基工程》2020,(1):29-32
针对目前湖南省各地区所采用的公路边沟尺寸单一,区域适用性较低的现象,结合湖南省各地区降雨分布和公路边沟工程特点,基于水力最优断面分析,将湖南省各地区降雨强度分为3个区,并据此计算了不同公路等级、边沟类型及边沟断面排水沟设计,给出了参考尺寸推荐值。  相似文献   

18.
城市客运交通方式分担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影响人们选择交通方式的因素可分为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宏观因素决定着出行方式的总结构,微观因素则决定着各交通区之间出行的具体选择。基于宏观指导微观、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根据城市居民选择出行方式随距离而变化的内在规律,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可操作性强的城市客运交通方式分担预测方法。其中,微观预测采用了特定的标定函数来反映各种交通方式分担率随出行距离变化的趋势,并通过对经验系数和拟合系数的调整和计算,使得宏观预测结果与微观预测结果相一致。该预测方法曾在河南濮阳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和常州城市交通管理规划中两次使用,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