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针对风积沙地区公路桥梁岸坡设计中施工便道岸坡模型构建的困难性,提出一套基于实际施工环境下的岸坡稳定性分析方法。首先,提取施工便道模型各点三维坐标,运用犀牛软件重新拟合岸坡坡面,建立天然工况模型;其次,将便道地形点引入模型,并把原坡形重合地形点剔除,建立三维岸坡施工便道修筑工况模型;最后,以在建项目内蒙古西拉木伦河特大桥岸坡为研究对象,运用FLAC3D分析天然工况和施工便道开挖模型的稳定性,与传统二维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并通过施工探究该分析方法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泥石流沟岸冲蚀演绎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位于泥石流沟岸的公路里程累计800km左右。沟岸冲蚀是公路泥石流研究的主要方面之一,是泥石流冲蚀能、岸坡抗蚀能耦合作用的表像。应用地貌学方法将泥石流沟岸冲蚀演绎过程分为4个阶段,即冲蚀槽形成阶段、泥石流顶托底部拉裂阶段、自重顶部拉裂变形阶段和坍塌阶段.核心是悬岸的产生及失稳。大量调查发现,沟岸坍塌失稳均主要发生在泥石流暴发期间.其主要原因是泥石流对岸坡的冲蚀作用使得岸坡产生纵向振动,增加荷载效应。减小了悬岸岩土体的刚度。进而诱发了悬岸体的坍塌。运用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悬臂体系的纵向振动位移方程。据此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便可求解获得泥石流振动对岸坡破坏的诱发荷载,并对护岸结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利用改进后的离散元计算程序,对宜(昌)-万(州)铁路马水河大桥万州岸岸坡在天然和加栽状态下.分别进行了变形破坏的离散元模拟,得出了在两种状态下边坡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岸坡在两种状态下整体均是稳定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天然状态下后期会有一定的裂隙发育,并出现坡体整体下陷.在设计和施工时应予加固防护。  相似文献   

4.
唐文毅 《路基工程》2020,(1):207-211
以广西某高速公路边坡的开挖加固工程为例,基于快速拉格朗日元法FLAC3D数值模拟分析,评价了该边坡在开挖支护过程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开挖到第三步时,坡体最大不平衡力不收敛,需对边坡进行加固设计。在施加锚索支护后,坡体的水平位移和最大剪应力区域均保持在工程要求的范围内,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得到提高,可以保障开挖工程和高速公路路基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东线施工监控量测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围岩稳定性及支护效果的判据和施工管理标准,并对初期支护阶段各试验段围岩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丽(江)—香(格里拉)铁路跨越金沙江特大桥桥址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形高差大、构造活动频繁、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发育,桥基置于陡峭峡谷岸坡上.该文研究的桥址方案中金沙江右岸冰碛层的稳定性直接控制了该桥梁方案的可行性.该文在对岸坡地质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岸坡岩土体粘聚力(c)、内摩擦角(ψ)、岸坡岩土体重度(γ)、地下水疏干率(dr)4个对其稳定性有重要意义的指标,采用数理统计学中的正交设计方法,分析了各因素的敏感性和稳定性系数Fs随各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以贵州省正安县猫溪沟水库工程库水对已建道安高速桥梁岸坡稳定性影响为研究对象,对岸坡基本特征、潜在滑动体、失稳模式进行分析,采用多种刚体极限平衡法进行各工况稳定性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斜坡潜在滑动为强风化粉砂质泥岩及上部覆盖层滑动,不存在中风化基岩深层滑动可能;斜坡部分工况不满足安全控制标准,需对斜坡进行防护;水库调蓄过程中,稳定性系数变化较大,说明库水位变动是影响稳定性系数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渗透破坏及与渗透有关的岸坡失稳是江河堤防岸坡主要的破坏形式,堤防岸坡渗流与稳定分析对于合理评价堤防岸坡的安全性、预测渗透破坏形式以及对堤防岸坡抢险加固进行科学指导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建设跨越河流的桥梁时,其基础将对堤防岸坡渗流场的分布规律产生影响。对长江某堤防工程建桥前后稳定渗流场开展对比分析,并计算堤防岸坡在建桥前后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桥梁修建前后堤防岸坡渗流场变化不大,堤身渗流溢出部位的渗透坡降变化很小,建设桥梁不会显著影响堤防的渗流稳定性;另外,根据堤防岸坡的稳定性计算成果,建桥前后安全系数变化不大,堤防岸坡能满足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9.
金沙江特大桥是丽(丽江)香(香格里拉)铁路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其桥基置于金沙江陡峻的峡谷岸坡上,岸坡是否稳定直接关系到桥址方案的可行性。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方面对桥址方案右侧岸坡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采用Sarma法、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桥基岸坡在自然状态、桥基开挖加载作用下、地震、水库设计蓄水等工况下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地震和水库设计蓄水影响下,岸坡将处于失稳状态,若作特大桥桥址必须对不良地质进行深入勘探,并进行切实可靠的工程治理。  相似文献   

10.
锚杆格构梁支护体系是利用紧贴坡面的混凝土格构梁和深入坡体的锚杆对坡面进行防护,将护坡与支撑有机结合,结构轻便灵活,施工速度快且支护效果可靠。结合挂网植草,能有效防止边坡冲刷、风化,保证边坡的稳定性。依托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五期集装箱码头竹湾边坡支护工程,详细介绍了锚杆格构梁治理边坡的重点考虑因素、设计方案和边坡绿化,评价了治理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锚杆格构梁支护方案对该边坡进行加固后,边坡在正常工况和暴雨工况条件下的安全系数均明显提高,稳定性增强,边坡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1.
运用有限元软件和强度折减法,对某水电站右岸工程区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右岸泄洪排沙洞进口边坡总体为横向坡,根据边坡走向倾向与结构面发育特征之间的关系判断,该工程区边坡发生平面滑动的概率很小;在设计开挖坡比条件下,虽然存在发生楔形滑动的可能性,但由于随机结构面本身发育稀疏而使组合的分布点位有限,其组合交线倾角过缓或过陡均使滑出的可能性减小;右岸泄洪排沙洞进口边坡基本呈弹性状态,稳定性好,其稳定性相对薄弱的部位位于边坡中上部高程805.0 m的马道,破坏深度在1.5 m以内。  相似文献   

12.
自然界中的边坡潜在滑面多为折线形。采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研究了折线形滑面边坡的稳定性及其锚索支护问题。通过竖直条分法,将坡体在各折线段处分割成多块体,分析各多块体之间的速度相容场,根据内能耗散与外功率之间的关系给出安全性系数,从而判断边坡的稳定性。对于危险性边坡,采用锚索进行支护,研究了锚杆支护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马富滑坡的稳定性分析与锚杆支护方案,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岩质岸坡的安全稳定问题,以云南玉楚高速绿汁江特大桥玉溪岸某岩质岸坡为例,运用层次分析与可拓物元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边坡稳定性评价物元模型,确定其稳定安全等级。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评价指标权系数后,结合可拓理论构造出的有序三元组,形成多因素关联度函数,进行模型的物元可拓分析,获取边坡最终的安全分级结果。结果表明:边坡的安全等级为Ⅳ级,处于不稳定状态。同时,运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边坡进行数值计算,得出安全系数Fs=0.98,为不稳定边坡。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一致,进而论证了层次分析-可拓理论评价模型的可靠性,也为岩质岸坡的稳定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4.
缪丹  陈健  彭海华 《路基工程》2011,(1):159-160
广梧高速公路K119+110~+300段,路堤地基为鱼塘水浸泡的软土,施工困难。设计采用通用条分法对鱼塘抽水前后路堤边坡稳定进行比较,分析抽水前后坡外水对路堤边坡稳定性影响,为路堤填筑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模糊概率与可靠度分析法相结合,引入深基坑抗隆起破坏分析的普朗特尔公式,建立了两随机变量的模糊可靠度简化模型,对隆起破坏进行了模糊可靠度评价,并对插入比、围护结构长度、地面超载、粘聚力、内摩擦角等参数进行了分析。通过实例,计算了深基坑隆起失稳的模糊破坏概率和模糊可靠度,验证了简化计算模型的实用性。结果表明,隆起破坏的失效概率与内摩擦角呈指数函数递减关系,模糊随机方法能够合理地反映基坑的实际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工程建设中,基槽开挖和边坡支护稳定,是建设成败的关键。该工程根据场地地形地质条件划分工程区域,根据各分段断面特征分别进行边坡支护设计,采用了多种不同支护方式对开挖边坡进行支护,并对其稳定性进行安全评价。基坑开挖前在基槽沿线开挖探坑,进一步了解并核实不同工区的地质情况,按照各个探坑的实际情况与相应的地质勘察报告综合分析后,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并提出不同的施工准备,保证工程安全、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17.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实际经验,最终选择影响边坡稳定性的9个主控因素,4个二级因素,建立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根据不同的稳定状态,将边坡划分为4个等级。建立各个主控因素隶属函数,在确定各级因素的权重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分析边坡稳定性。结果表明:某公路边坡稳定性等级为III级,属于较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建立复杂缓倾岩体边坡的三维稳定性分析方法,以含有层面和多组结构面的缓倾角岩体边坡为研究对象,根据现场调查资料将缓倾角岩体边坡相邻岩块间的接触关系分为脱离、面接触和线接触3种模式,依据每种岩块接触方式构建相应的接触力学模型,明确岩块的受荷情况,基于材料力学以岩块的竖向位移和转角为中间变量建立3种接触情况下的层间荷载计算方法。根据各岩块受到的荷载,推算出岩块后部结构面处的拉应力、剪应力和扭矩计算式,再基于断裂力学方法获得了该结构面的第1,2和3型应力强度因子,进而获得结构面的联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表达式。将结构面的断裂韧度与联合应力强度因子的比值作为各岩块的稳定系数,通过比较该岩块稳定系数与1的大小关系判断各岩块是否稳定,并将该分析方法应用于綦江羊叉河缓倾角岩体边坡。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获得的坡顶破坏位置与现场边坡已经开裂的位置基本一致,说明该方法基本可行;改变岩块后部结构面贯通段的长度和弹性模量,稳定系数变化幅度达分别为74.32%和16.45%,不考虑Z方向各列岩块的相互影响岩块的稳定系数将增大5.16%~11.72%;研究结果可为缓倾岩体边坡的防治提供初步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