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现代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空气支承,不改变供气压力,利用压电陶瓷(PZT)的伸缩量来补偿空气膜厚随外部干扰的变化对支承精影响,在建立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介绍了二维自由度控制器的优化设计方法,对主动空气支承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该系统具有精度高,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其应用领域相当广泛。  相似文献   

2.
将车体、构架和轮对视为多刚体系统,钢轨视为由有限间隔的离散轨枕支承的无限长Timoshenko梁,建立了地铁头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以轨道不平顺作为输入激扰,计算了整车的振动响应,获得了二系空气弹簧与车体接触点处在三维空间内的振动载荷,发现轨道不平顺在垂向和横向引起的激励载荷幅值较大,而在纵向引起的激励载荷幅值较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铁道车辆上,作为车体支承装置的二系弹簧悬挂,基本上是采用空气弹簧的方式。这种方式是通过空气弹簧本体及与之连通的辅助空气腔中的空气,实现柔软的弹簧特性。在连接空气弹簧气囊与辅助空气腔的空气通路上,设置固定节流阀,来控制弹簧的衰减,可以提供良好的乘坐舒适度。不过,由空气弹簧与车体组成的系统,其固有振动频率多数情形下处于1Hz附近,为了进一步提高垂向舒适度,要求降低该低频振动。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基于Timoshenko梁模型的非对称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轨下支承失效对车辆乘坐舒适度的影响。钢轨被视为弹性离散点支承上的无限长Timoshenko梁,通过假设轨道系统垂向支承刚度沿纵向分布发生突变来模拟轨下支承失效状态。推导了考虑钢轨横向、垂向和扭转运动的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计算公式。利用Hertz法向接触理论和沈氏蠕滑理论分别计算轮轨法向力及轮轨滚动接触蠕滑力。采用移动轨下支承模型分析离散的轨枕支承对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利用新型显式积分法求解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系统运动方程。乘坐舒适度评价采用Sperling指标,通过数值分析,得到直线轨道连续从0到6个轨下支承失效对车辆动态响应及乘坐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轨下支承失效对车辆系统位移、加速度有显著的影响,随着轨下支承失效个数的增加,轮轨力和车辆系统的位移、加速度将会急剧增大,乘坐质量和乘坐舒适度指标呈线性增大,但数值很小。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轴向流动中可移动弹性支承对黏弹性圆柱体动力特性的影响.以弹性支承点为分界点,分段建立了运动微分方程,同时还建立满足支承点处的连续条件.应用微分求积法导出其特征方程,运用Matlab语言编程求解黏弹性圆柱体在轴向流动中的前三阶复频率,对可移动弹性支承的弹簧刚度和支承点位置对圆柱体动力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地铁车辆制动系统因空气弹簧压力急升引起车辆总风欠压所导致的问题,并对供风设备和空气弹簧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利用工程系统仿真软件AMEsim对列车制动系统的风源、空气弹簧等主要组成部分进行了建模,得出了不同载荷工况下总风压随载荷变化的仿真气压曲线.通过仿真结果,对地铁车辆空气弹簧气压急升引起的总风欠压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桩网支承路基结构的模型试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桩网支承路基结构的受力变形特点,结合相似理论,建立了几何相似比为1:6、应力比为1:1的模型试验系统,包括相似条件、模型箱、试验材料、加栽系统和传感器等内容.重点解决了试验中遇到的难点,包括格栅边界条件处理、格栅拉力和沉降测试方法以及加筋网垫变形形状的测试方法等问题.试验方法的建立为开展桩网支承路基结构的模型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铺设于广州市地铁14号线知识城支线的嵌入式连续支承轨道系统。结合2017年和2019年的现场测试数据,对比分析了嵌入式连续支承轨道系统与普通扣件式轨道系统的轮轨粗糙度、车辆动力学性能、轨道结构减振和噪声性能等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嵌入式连续支承轨道系统几何形位保持良好,日常维护工作量小,减振、降噪性能保持稳定。利用嵌入式连续支承轨道系统培训线进行的维修培训和维修演练,解决了该轨道系统运营过程中的养护维修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嵌入式连续支承无砟轨道系统采用高分子材料连续支承、弹性锁固钢轨,有别于传统扣件式轨道系统.目前,国内尚无嵌入式轨道系统刚度试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只能借鉴TB/T 3396.3—2015《高速铁路扣件系统试验方法第3部分:组装静刚度的测定》.为此,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制定CRCC/T 007—2018《嵌入式连续支...  相似文献   

10.
德国铁路公司自1991年起开行了城际特快列车ICE,它代表了德国铁路当代高速轮轨运输系统.未来新建铁路有可能选用利用电磁技术的磁悬浮列车Transrapid作为公共交通工具.这两种系统的核心功能、支承、导向和驱动的作用方式很不相同.文章对这两种系统的原理作了介绍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