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轨道交通车站乘客及时疏散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行秩序的关键,研究轨道交通车站乘客疏散时间对解决车站疏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利用排队论基础方法和理论,以平峰时期重庆轨道交通车站为例,明确重庆轨道交通车站不同形态,分析不同形式的服务系统,分析影响乘客疏散的影响因素,建立以轨道交通车站乘客疏散时间为研究对象的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乘客疏散时间与车站布设形式,通过站台、通道与楼梯间的时间,使用自动扶梯时间、通过车站出入口时间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火灾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乘客疏散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了发生火灾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人员安全疏散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火灾中人员安全疏散可利用时间的影响因素。应用疏散仿真软件MassEgress对轨道交通车站人员疏散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各因素对疏散效率的影响程度,从而提出人员安全疏散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不易改动位置及规模的地铁站来说,可以通过灵活的规划和设计来充分发挥出入口的疏散和救援功能,从而提高地铁车站在事故状态下的应对能力.从疏散和救援的角度提出事故状态下地铁车站出入口布置原则和出入口数量估算方法.指出出入口设置位置的不同,对乘客在地下通道的步行时间有显著影响.通过一些简化的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车站位于道路下方和位于道路一侧下方两种情况下,四种出入口布置方式的乘客平均步距.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事故状态下出入口与车站问的合理位置和出入口宽度的确定方法.以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徐家汇站某一出入口为例,提出了提高出入口疏散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观音桥站改造设计过程中引入客流仿真模拟技术,对车站改造前后的客流密度分布、出入口疏散时间等进行仿真模拟,论证了观音桥站增建1个小站厅及2个出入口后,站内客流拥挤程度降低,出入口整体疏散时间减少,车站疏散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观音桥站改造设计过程中引入客流仿真模拟技术,对车站改造前后的客流密度分布、出入口疏散时间等进行仿真模拟,论证了观音桥站增建1个小站厅及2个出入口后,站内客流拥挤程度降低,出入口整体疏散时间减少,车站疏散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和复杂性增加的同时,灾害发生时的疏散难度也在加大,增加车站疏散设备使用效率、减少疏散时间对车站安全运营和车站能力扩增有重要意义.以徐州地铁1号线彭城广场站为例,通过仿真软件Anylogic构建车站疏散模型,研究楼扶梯空间位置和出口开放情况对车站总疏散时间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工作人员在楼扶梯和出口处的干预对疏散时间减少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中低速磁浮线路高架桥上事故特点的基础上,归纳了竖向、纵向、横向等应急疏散模式,以及既有的桥上应急设施类型.通过计算机多智能体仿真平台Pathfind-er,建立了磁浮列车桥上人员疏散仿真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桥上应急设施及其设计参数对人员疏散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athfinder仿真平台可以较为真实地模拟桥上人员的疏散过程和疏散时间;竖向疏散的独立楼梯疏散效率和安全性能较高;疏散平台的平台宽度和栏杆间隔对人员纵向和横向疏散时间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车站突发事件下乘客的心理行为对安全疏散具有重要影响。将轨道交通车站应急疏散乘客心理行为影响因素概括为环境信息、引导信息、受度信息及乘客基础信息等四个方面,并加以分析。探讨了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针对相应因素提出了指导应急疏散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同时分析洪水漫延和人员疏散的新方法,以此研究洪水漫延对行人疏散过程的动态影响.基于元胞自动机原理,利用元胞及其周围相邻元胞上一个时间步长的相关状态变量进行水量转移计算,结合洪水漫延对行人的移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影响,建立洪水漫延下人员疏散的分析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研究洪水漫延和人员疏散的动力过程.详细分析不同进水口位置和进水流量对地铁车站应急疏散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洪水时人员疏散的效率显著低于无洪水的情况;进水流量的增加会导致人员疏散效率降低;进水口位置的不同也会对人员疏散的效率造成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同时分析洪水漫延和人员疏散的新方法,以此研究洪水漫延对行人疏散过程的动态影响.基于元胞自动机原理,利用元胞及其周围相邻元胞上一个时间步长的相关状态变量进行水量转移计算,结合洪水漫延对行人的移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影响,建立洪水漫延下人员疏散的分析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研究洪水漫延和人员疏散的动力过程.详细分析不同进水口位置和进水流量对地铁车站应急疏散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洪水时人员疏散的效率显著低于无洪水的情况;进水流量的增加会导致人员疏散效率降低;进水口位置的不同也会对人员疏散的效率造成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最新颁布的《地铁安全疏散规范》,通过对规范的疏散研究,以及某城市6B编组地铁地下车站的实例计算分析,从保证消防安全和满足人员疏散的角度探讨更适合实际工程的疏散计算模式。提出在进行消防疏散计算时,应区分两种火灾工况,站台层火灾时,疏散计算以《地铁安全疏散规范》为准;站厅层火灾时,疏散计算应先满足《地铁设计规范》的6 min疏散通过要求,同时辅以售检票闸机通过能力,对安全出口通过能力及6 min内相邻车辆能否将站台滞留乘客疏散至相邻车站等进行核验,以期对同类工程的建筑消防疏散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地铁紧急疏散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国内外对地铁人员紧急疏散的研究现状,针对目前已建立的地铁人员疏散模型,按照其建模的基本思想进行了分类,并对典型模型的研究思路及适用范围进行总结,通过横向比较,阐述了各类模型的优缺点,从中找出将来地铁人员紧急疏散模型的难点与研究趋势,即人工智能技术在描述疏散个体心理行为的模糊和不确定性的理论研究以及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模拟地铁疏散系统的应用.时间和空间的离散化,仿真个体的智能化是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核心内容,将进一步推动地铁紧急疏散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提出深埋地铁的新站型,进行紧急疏散演算, 探讨针对深埋地铁新站型的人员消防疏散的计算问 题,通过计算来验证和归纳深埋地铁站在建筑设计时 应重视的设计要点,为未来深埋地铁车站的设计提供 参考。将两座车站的客流代入两个深埋车站的新站型 中,根据国家标准和新地标的疏散公式进行计算。结 果表明: 首先,新站型的建筑形式是成立的,可以满足 国家标准疏散的要求; 其次,两个计算公式均反映了客 流与疏散设施的匹配度问题,当客流较大时,需增加通 行设施的数量以及缩短站厅层至站台层的距离来满足 疏散要求; 再次,通过北京新地标的公式计算发现,在两 种站型通行设施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影响深埋车站人员 疏散时间的两大因素是站厅至站台的距离和客流。  相似文献   

14.
装有侧向疏散平台的地铁区闻乘客疏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广州地铁3、4号线装有侧向疏散平台的情况,对在设备故障和紧急情况下的区间乘客疏散进行研究,探讨乘客步行、本线来车驳运和邻线来车驳运三种疏散方式的组织办法,提出装有侧向疏散平台的地铁区间乘客疏散方案。  相似文献   

15.
装有侧向疏散平台的地铁区间乘客疏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广州地铁3、4号线装有侧向疏散平台的情况,对在设备故障和紧急情况下的区间乘客疏散进行研究,探讨乘客步行、本线来车驳运和邻线来车驳运三种疏散方式的组织办法,提出装有侧向疏散平台的地铁区间乘客疏散方案.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突发事件下缩短安全疏散时间的措施。阐述了静态引导和动态引导的概念。结合突发事件下乘客的心理反应,分析静态引导、动态引导在人员疏散过程中的作用。利用仿真软件对车站人员疏散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并给出了改进地铁车站人员疏散工作组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铁火灾时疏散时间的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详细分析了地铁火灾特点、乘客疏散特征、疏散路径、疏散安全区、计算疏散时间的前提条件、疏散时间的构成等诸多因素对安全疏散的影响,指出在地铁各个出口(车门或屏蔽门口、站台至站厅的楼扶梯口、检票口、地面出入口)等处存在滞留现象,提出根据疏散群体的行动时间和滞留时间计算全体疏散人员总的疏散时间的思路,并给出了疏散时间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铁运营网络化需求,对换乘车站设施设备进行分析,结合社会力模型,利用Any Logic软件对突发事件人员疏散进行建模仿真,计算高峰状态下,行人疏散所需时间,查找各疏散通道仿真时间,并进行二次优化,寻求人员疏散最短时间,进一步提高地铁运营企业突发事件应对的可控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速列车火灾逃生通道狭小的特点,首先利用Pyrosim仿真软件结合真实燃烧试验所得的材料参数,进行了列车的火灾仿真。通过火势扩散程度、温度、热流量和烟层高度变化,确定了火灾状况下列车内乘客的极限逃生时间。然后通过人群疏散演练试验,并用Pathfinder软件对疏散情况仿真建模,确定了人群实际的疏散逃生时间。在列车中部起火后,引导疏散方案与自由疏散方案均能满足仿真所得的极限逃生时间要求,但引导疏散方案的效率更高。通过对整列列车的轨道面疏散仿真发现,若配有逃生梯的车厢起火,应及时将逃生梯转移,以大幅提高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20.
《地铁设计防火标准》第5章给出了车站安全疏散计算方法,要求站台疏散设施能保证乘客在4min内撤离站台,6min内抵达站厅或安全区域。该标准提供了撤离站台的时间计算公式及疏散控制原则。结合国内外规范中关于疏散计算的要求,分析其疏散理论和计算方法,探讨乘客疏散全过程疏散时间计算方法。在进行车站安全疏散计算时,提出如下建议:乘客撤离站台时间应以《地铁设计防火标准》为准;撤离至安全区的时间可按抵达安全区最长疏散路径分段步行总时间与乘客在楼梯、扶梯、闸机、通道等疏散设施处的滞留时间之和进行验算,超过3层或疏散路线通过多个楼层等复杂工况,建议在静态计算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疏散模拟进行分析研究;当列车发生火灾时建议验算疏散乘客通过车门到站台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