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大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大连国际海事展览会10月25日在大连星海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展会历时四天,近400家来自国内外海事界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参加本届展会,展会面积超过1 5000平方米。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大连市政府领导,交通部海事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辽宁省国防工业办、省科协,大连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装备部、海军驻旅顺某部、大连舰艇学院首长,韩国、俄罗斯、德国、荷兰、挪威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和厂商,国内外海事界嘉宾出席开幕式、观看展览及参加有关活动。  相似文献   

2.
更快中国速度折服世人从中国造船占世界造船总量的份额来看,1995年是184万吨,占世界造船总量的 5.3%; 2000年达到346.26万吨,占6.4%; 2005年突破1 200万吨,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上升到18%。中国造船产量“十五”期间接近翻了两番,让世界造船业折服。“十五”期间中国造船产量年均增长30%以上,大大高于世界造船总量的增长速度, 也远远高于日、韩等主要造船国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3.
德国造船市场概述当前的世界造船业,形成了以韩国、日本、中国和欧洲及其他造船国家和地区为主的“新四极”格局。而德国是欧洲最大的造船国家,随着日、韩、中造船业的崛起,以及东欧国家造船企业开始进入国际造船市场,德国造船业在这些国家人工成本低廉等优势面前,逐渐失去了订单,在世界船舶市场的份额也逐渐减少。但其造船技术在世界上仍保持着领先地位,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备受亚洲船厂的关注。据CESA(欧盟造船工业协会)统计,2001~2004年德国造船三大指标(见表1),造船完工量2001~2004年基本维持在100万总吨左右,新船订单量2003、2004年增加较快,手持船舶订单创近来新高,达到302.2万总吨。  相似文献   

4.
公元1979年的2月27日,在地处四川峨眉的西南交通大学校园内,以刘圣化校长为首的多名国内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学者按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的统一部署发起成立了隧道工程学会并组成了第一届理事会.紧接着于2月28日~3月5日召开了主题为"中国隧道工程发展"的首次学术研讨会,200多人济济一堂,宣读、交流科技论文上百篇,气氛热烈,盛况空前,从此开始了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学界携手同进、共谋发展的崭新局面.同年,隧道工程学会代表国家加入国际隧道协会(ITA),为成员国之一.1982年,原隧道工程学会改名为隧道与地下工程学会,1987年,应学会管理工作的需要,又改名为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  相似文献   

5.
水运·海运     
《运输经理世界》2010,(24):15-15
中国单体规模最大船厂投入使用 12月9日,记者获悉,中国单体规模最大船厂——中船重工天津临港修造船基地投入使用。目前天潮临港修造船基地是中国单体厂区规模最大的修造船基地,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将主要生产高附加值的散货船、集装箱船和客滚船,修船则以10万载重吨以下的各种船舶航修、海损修理和改装为主。完全建成后,年造船能力将达到500万载重吨,修船200艘,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广深线的电气化工程,现已完成全部工程量的95%。这条高速铁路西起广州东站,东至深圳罗湖桥,旅客列车最高时速达200公里。全部工程预计明年5月竣工。 目前国内造船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现代化造船基地——上海外高桥造船基地建设项目已获国务院批准。不日即可动工兴建。该基地设计年造船180万载重吨,相当于我国1996年全年的造船量;年产低速柴油机60万马力,曲轴65根。项目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总投资约47.17亿元。  相似文献   

7.
冲向第一的中国造船中国造船随着技术含量、生产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在国际造船市场“锋芒”渐劲。根据世界上权威的交通研究机构英国克拉克森研究中心公布的全球造船业最新统计数字,中国2005年承接的船舶订单有700万修正吨,以单一国家计算,中国已经超过日本,仅次于韩国,成为世界第二大造船国。  相似文献   

8.
Clarkson日前以手持订单为标准,对9月份全球前100名造船企业排名进行了调查,其于2006年10月30日公布的结果显示,日本第一、中国第二、韩国第三。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船舶工业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但为我国海军设计和建造了大量的新型武器装备,而且率先成为我国出口支柱产业。1994年,中国造船产量首次达到世界造船份额的5%,成为世界第三造船国家。2005年,民船产量达到1212万载重吨,出口到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的17%,我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国,在国际造船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船政学堂成就之人才,实为中国海军人才之嚆矢。——清史稿闽堂是开山之祖。——李鸿章船政足为海军根基。——孙中山船政学堂办学模式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成效卓著,培养了像"启蒙思想家"严复"铁路之父"詹天佑,外交家罗丰禄、陈季同,造船专家魏瀚、郑清濂,矿务专家林庆升、林日章,轮机专家陈兆翱、杨廉臣,海军高级将领萨镇冰、黄钟瑛,中法马江海战英烈吕翰、许寿山,。中日甲午海战英烈邓世昌、林永升等一大批杰出的人才,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和科技队伍的摇篮。  相似文献   

11.
<正>以中国已成之技求外国益精之学,较诸平地为山者又事半功倍矣。——沈葆桢窥其精微之奥,宜置之庄岳之间,前学堂习法国语言、文字者也,当选其学生之天资颖异、学有根柢者,仍赴法国,深究其造船之方,及其推陈出新之理。后学堂习英国语言文字者也,当选其学生之天资颖异、学有根柢者,仍赴英国,深究其驾驶之方,及其练兵制胜之理。——沈葆桢查制造各厂,法为最盛,而水师操练,英为最精。——李鸿章再议遣人赴泰西,游历各处,借资学习,互相考证,精益求精,不致废弃,则彼之聪明有尽,我之神智日开,以防外侮,以利民用,绰有余裕矣。——左宗棠  相似文献   

12.
曲轴被誉为万吨轮“心脏”(发动机)的“心脏”,但中国造船业几十年来却一直缺少这颗“中国心”。在“十五“期间,由于曲轴技术被国外公司垄断,国内造船企业被迫放弃了几百万吨造船订单。  相似文献   

13.
上海船舶配套产业园区:位于长兴岛中部,振华港机长兴基地和中船江南长兴造船基地之间,占地面积100公顷。该园区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服务和依靠大企业,为港口机械、造船、修船等企业提供生产和生活配套服务,努力发展成为一个技术、资金、信息的聚集地。青岛海西湾船用设备制造基地:围绕海西湾造船基地的建设,一个规模庞大的船舶配套基地将在海西湾迅速成长壮大。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的“六厂四所”——武汉重工铸锻公司,宜昌船舶柴油机厂、武汉船用机械公司等“六厂”,以及七二五研究所、七一九研究所等有关研发机构新增的科研系统集成、大型船用配套总装能力,正逐步向青岛转移。  相似文献   

14.
郑金岩 《综合运输》1997,(11):39-39
<正> 1996年是国际船舶市场在低位徘徊的1年,其间日本趁日元汇率下跌之际以低价大量接船,韩国也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以恢复其与日本抗衡的价格优势,这两个造船大国夺冠之战的不断升级导致了国际船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造船卫冕国——日本,新造船接单量已连续3年超过1000万总吨。1996年日本新造船接单量,获得建造许可的为401艘、约1063万总吨。在集装箱船建造方面日本亦取得成功,1996年其建造的集装箱船已占世界新造集装箱船箱位的  相似文献   

15.
永恒杀招成本低廉放眼世界造船新格局,中国船舶经济研究中心专家王文军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船舶制造市场成长性最高的国家,各个方面的基础已经具备,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推动世界造船工业发生转移的根本因素,除了经济大环境以外,低成本取代高成本是其更为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和大多数耄耋之年的老人不同,刘金砺并没选择闲庭漫步、养花赏鱼、含饴弄孙的悠然生活,而是继续着他倾注了56年的心血的土木工程事业。虽身兼地基基础研究所顾问总工程师、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会桩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标准化协会地基基础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协会会员、北京市建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土木工程学报和岩土工程学报编委等多重身份,但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不仅有着年轻于同龄人的外貌,还仍旧保持着年轻时的韧劲——每遇问题,必一门心思钻进去,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输》2011,(3):94-94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月28日发布,这份公报全面反映了2010年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统计公报》显示,去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相似文献   

18.
<正>以中中已成之技求外国益精之学,较诸平地为山者又事半功倍矣。——沈葆桢窥其精微之奥,宜置之荘岳之间,前学堂习法国语言、文字者也,当选其学生之天资颖异、学有根柢者,仍赴法国,深究其造船之方,及其推陈出新之理。后学堂习英国语言文字者也,当选其学生之天资颖异、学有根柢者,仍赴英国,深究其驾驶之方,及其练兵制胜之理。——沈葆桢查制造各广,法为最盛,而水师操练,英为最精。——李鸿章再议遣人赴泰西,游历各处,借资学习,互相考证,精益求精,不致废弃,则彼之聪明有尽,我之神智日开,以防外侮,以利民用,绰有余裕矣。——左宗棠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日前发布了2005年中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造船在多项指标上实现了巨大跨越,创造了高速发展的新业绩。报告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朱镕基于4月18日批准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的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国交通报》) 9日 首届国际海运政策与发展研讨会5月7~12日在上海隆重开幕。来自联合国贸发会议、欧盟海运部门等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官员和美、日、德、新加坡等10个国家的政府官员、世界著名班轮公司领导等百余人齐集一堂,共商世界海运发展大计。据会议透露:进入90年代,我国航运业发展迅速,截至1997年底,我国从事国际航运的企业已达310余家,国内沿海运输企业达1300多家,内河运输企业达5100余家。我国民用船舶达32万艘、5000多万载重吨。中远集团的集装箱船队在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