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张凤兰 《东北公路》2001,24(4):87-90
本文介绍了一种带有缓和曲线圆曲线的简便测设方法,利用一个测站点同时测设有缓和曲线圆曲线的中心线、内外边线,主点和细部点同步测设,并具有放样数据计算方便,操作简便点位精度高,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实用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用光电测距仪任意测站点圆曲线及带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测设方法,给出了各种放样数据的计算公式。用本法测设曲线,不必测定路线转角,只需安置一次仪器,能够完成圆曲线及缓和曲线的主要点及细部点的全部测设工作。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采用复曲线时经常遇到的副曲线(第二圆曲线)半径的确定问题,推导出了副曲线半径的迭代计算公式,并给出了用切线支距法或偏角法测设中间缓和曲线时其坐标和偏角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有助于现场技术人员进行复曲线的设计和测设  相似文献   

4.
许娅娅 《东北公路》2000,23(1):92-94
本文介绍一种曲线测设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测站点到曲线上任意点的直线距离和此直线方向与测站点到曲线起点的方向线的夹角,用角度和距离极坐标法交会定点,同时测设缓和曲线和圆曲线。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采用极坐标法测设带缓和曲线的复曲线问题,推导了各局部坐标系间的坐标换算公式。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其应用。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采用极坐标法测设带缓和曲线的复曲线边桩问题,推导了各边桩的坐标计算公式。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其应用。  相似文献   

7.
用全站仪坐标法测设带缓和段平曲线,解决了用传统的支距,偏角等方法测设中线时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测量精度,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为公路测设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不完全缓和曲线的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公路设计中经常使用的不完全缓和曲线的特性,给出不完全缓和曲线要素-转角、切线长、外矢距计算方法和公式。最后导出测设不完全缓和曲线的坐标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道路设计规范相比,在我国道路设计规范中,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数值显得过于偏大.一方面是由于采用的计算模型不一致,但主要的还是我国的规范采取了更为保守的态度.为了验证我国规范采用较大数值是否合理,考虑道路线形设计指标的不确定性,以可靠度理论为基础,建立设计指标极限状态下功能函数,利用一次二阶矩法和蒙特卡罗法求解可靠指标.通过可靠指标来分析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的取值,并与目前道路规范中的取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公路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的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取值过大.  相似文献   

10.
朱芳芳 《中外公路》2012,(3):172-176
由于缓和曲线是一条曲率不断变化的曲线,缓和曲线段内桥梁各桥墩既不平行,也不指向同一个圆心;缓和曲线段内装配式板桥各孔各块板长均不相同。因此,缓和曲线段内桥墩放样及板长预制的正确与否,是关系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该文介绍了在任意点测设缓和曲线内桥墩的一种灵活放样方法,从现场测量放样的角度推算了装配式板桥各孔各块板长,使设计、测量和梁板预制三方能相互效验,确保工程质量。工程实践证明:从测量角度推算缓和曲线内装配式板桥板长的方法,数据准确、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1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三级和三级以上公路的平曲线,当半径R小于规范规定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要设置缓和曲线。在路线勘测中,测设缓和曲线和测设圆曲线一样,常用偏角法进行测量。所谓偏角法,实际上是一种极坐标法,它借助经纬仪控制偏角,用弦长控制曲线上的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确定曲线上各点在地面的位置。实地测量中,由于地形地物影响经常遇到经纬仪不通视的情况,为了克服不通视的问题,唯一  相似文献   

12.
带缓和曲线的长大曲线实用测设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缓和曲线的长大曲线在实际测设中,为了避免由于曲线过长造成的测设误差,通常采用双交点或多交点分段测设的方法测设;针对带缓和曲线的大偏角长大曲线(α>90°)和小偏角长大曲线(α≤90°)的不同情况,给出了一种用双交点测设的实用、简便、快速的测设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吴明光 《公路》1990,(3):19-21
为了保证汽车平稳安全的行驶及路容的美观,在线形设计时就必须在圆曲线和直线之间插入缓和曲线。由于缓和曲线的引入,使得公路的测设和计算较为复杂困难。本文针对公路缓和曲线的“标准”型一回旋线,引入数学上的密切圆理论,讨论了这一理论在缓和曲线测设放样及曲线范围内路面面积的计算问题,并推导出密切圆应用于这两方面的简便实用公式。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平面线形中圆曲线前后设置回旋曲线已广泛使用,因为这样可以增强交通安全、增加道路美观、改善视距和提高驾驶舒适性。然而竖曲线的设计仍然采用抛物线直接与直线段相切的方法(不设过渡段)。该文介绍一种用三次多项式拟合的竖向缓和曲线,布置在抛物竖曲线前后。文中给出了求任意点的高程、斜率、曲率以及与原切线的偏移值的详细的数学公式和求导方程。缓和竖曲线的最小长度是根据行驶舒适性标准推导出来的。最后,用两个实例对缓和竖曲线的设计做了描述和说明。缓和竖曲线的这个新概念,和回旋水平曲线十分相似,在道路纵断面线形设计中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5.
不对称缓和曲线的测设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不对称缓和曲线在公路中的测设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计算公式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平面线形中圆曲线前后设置回旋曲线已广泛使用,因为这样可以增强交通安全、增加道路美观、改善视距和提高驾驶舒适性。然而竖曲线的设计仍然采用抛物线直接与直线段相切的方法(不设过渡段),该文介绍一种用三次多项式拟合的竖向缓和曲线,布置在抛物竖曲线前后,文中给出了求任意点的高程、余率、曲率以及与原切线的偏移值的详细的数学公式和求导方程。缓和竖曲线的最小长度是根据行驶舒适性标准推导出来的,最后,副县长两个实例对缓和竖曲线的设计做了描述和说明,缓和竖曲线的这个新概念,和回旋水平曲线十分相似,在道路纵断面线形设计中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7.
复曲线中间缓和曲线插法通解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张作容 《公路》1991,(3):10-13
两个同向且半径不等的圆曲线直接相接,中间不插直线段,这种曲线称为复曲线。由于两圆曲线半径不等,且两端设有缓和曲线,内移值不相等,因而在两圆曲线接口处平面上错开一段距离,曲率半径突变,外侧纵断面上超高也发生突变。因此两圆曲线中间必须用一段缓和曲线连接起来,这个问题的解,已见到的有:①《铁路曲线测设用表》(第三册);②童大埙著《铁路曲线与土方》。前者是一种误解,后者是一种特解,要求三段缓和曲线等长。本文导出这个问题的通解以及中间缓和曲线的测设方法并附实例。  相似文献   

18.
以既有路段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理想道路中线平面坐标数据和实测道路中线平面坐标数据对比分析三次样条插值法、最小二乘拟合法、纬地平面智能布线法的适用性和稳定性,提出等距分组最小二乘拟合圆曲线法。结果表明,对于理想道路中线平面坐标数据,3种方法恢复的圆曲线半径均可靠,其中最小二乘拟合法恢复缓和曲线长度的结果不稳定;对于实测道路中线平面坐标数据,三次样条插值法的适用性差且增大测量点密度不能提升恢复结果的可靠性,最小二乘拟合法和纬地平面智能布线法恢复圆曲线半径较可靠且通过增大测量点密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缓和曲线长度恢复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缓和复曲线定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有关现今路线工程技术领域和测绘技术领域研究缓和复曲线的情况,说明测绘人研究缓和复曲线的基本特点和作用,利用试验数据澄清某些错误观点和弊端,最后评述弧长方程法的基本研究效果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详细介绍了公路缓和曲线测设的两种新方法,具有计算和测量工具简单,操作方便,速度快的优点。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