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山大学"号是一艘6000吨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为中山大学研发设计,江南造船建造,已于6月26日在江南长兴成功交付. "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是教育部为服务国家战略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2016年6月批复的重大建设项目,同时也是目前国内排水量大、综合科考性能强、创新设计亮点多的海洋综合科考船.  相似文献   

2.
《船舶》2019,30(6)
正近日,由中国船舶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江南造船为中山大学建造的6 000吨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正式开工建造。该船总长约114.3 m、定员100人,续航力15 000 n mile,是一艘无限航区船舶,具备B3冰级加强以及DP-1动力定位能力,是目前国内在建吨位最大、性能最优的海洋综合科考船,也是近年来继"科学号""嘉庚号""东方红3"号"雪龙2"号等科考船后,MARIC精心打造的又一艘大型海洋综合科考船。针对科考船底部声学设备对防气泡干扰要求  相似文献   

3.
《船舶》2017,28(4)
继先后完成国内多型科考船重点项目后,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又于6月22日在"中山大学6000吨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设计"采购项目招标中成功中标,揽获大型科考船设计订单,再度引领我国高校科考船设计浪潮!  相似文献   

4.
《船舶工程》2020,(3):29-29
3月30日,由中国船舶集团七〇八所设计、江南造船建造的中山大学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顺利上船台。该型船是国内目前最大的海洋综合科考船,总长约114.3 m,排水量约6800 t,续航力15000 n mile,入级中国船级社(CCS);具备B3冰级加强,采用直流母排+蓄电池储能技术,配有齿轮全回转主推进装置、轮缘永磁侧推装置,具备DP1动力定位能力,是一艘配置高、能力强、创新技术高度集成的新一代大型海洋综合科考船。  相似文献   

5.
正10月25日,江南造船建造的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3"号正式入列"东方红"系列科考船队。该船是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新一代深海大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船长103 m、船宽18 m、定员110人、实验室总面积600 m~2,配备国际最先进的船舶装备和科考装备,可开展高精度的全海深和空间一体化的海洋综合科学考察,是国内目前排水量最大,定员最多,经济性、振动噪声、电磁兼容等指标要求最高,作业甲板和实验室面积利用率最大,综合科考功能最完备的国际顶尖海  相似文献   

6.
《船舶》2018,(1)
正1月16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的"东方红3"号在江南造船下水,该船将于今年下半年交付中国海洋大学。这艘凝聚中国智慧的科考船,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拥有多项船型设计专利,该船既是海洋科技创新的核心平台,也是海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对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建成后将承担可持续促进我国海洋事业快速发展的战略平台,为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7.
《船舶》2021,(3)
正近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研发设计,江南造船与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联合为法国达飞集团建造的23 000 TEU超大型双燃料集装箱船"达飞蒙马特"号命名交付。2017年,达飞集团在中国船舶集团订造了9艘23 000 TEU双燃料集装箱船,该系列船型由MARIC研发设计(其中,江南造船建造4艘,沪东中华建造5艘)。"达飞蒙马特"号是9艘船中的第6艘,也是江南造船交付的第3艘,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环保性能最优的双燃料集装箱系列船。  相似文献   

8.
《船舶》2017,(5)
<正>8月28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的"向阳红01"号船从位于山东青岛的国家深海基地中心码头起航,开始执行为期260天的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此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以中国大洋46航次和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与"雪龙"号船联合组队)两部分为主体任务,首次将大洋科考与极地科考整合在一起,并在走航过程中进行环境、资源、气候、生态等多学科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9.
其他     
《中国船检》2013,(1):55-57
STX造船获一艘大型海洋科考船订单12月25日,韩国国土、交通和海事事务部(MLTM)和STX造船签订了一艘5000吨大型海洋科考船(cutting-edge research ship)建造合同。MLTM将为该船投资1000亿韩元(约合9310万美元)。据悉,  相似文献   

10.
《船舶》2018,(2)
正3月28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的我国新建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江南造船正式入坞开始搭载,完成了船舶建造中4个大节点中的第2个大节点。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江南造船、中国船级社、英国劳氏船级社、双希监理公司、MARIC  相似文献   

11.
《船舶》2020,(4)
正历经半年多的船台施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为中科院南海所研发设计的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考船"实验6"号,终于迎来了下水的关键节点。近日,"实验6"号下水暨命名仪式在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隆重举行,各方嘉宾云集,共同见证这一珍贵时刻。该船预计将于2021年初交船,入列后将成为中科院南海所的主力科考调查  相似文献   

12.
《船舶》2016,(3)
正2016年3月26日,现代化海洋综合科考船"向阳红03"号在厦门正式交付。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为"向阳红03"号加入国家调查船队授牌,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沈伟平副院长出席了交船仪式。"向阳红03"号由MARIC承担初步设计、优化设计和详细设计。该项目从2012年12月签订建造合同开始,历时3年多,如今正式完成交付。该船不仅能满足海洋科学多学科交叉研究需要,还将为我国深海及洋区的海洋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提供海上移动实验室与试验平台。该船具备进行高精度  相似文献   

13.
国内动态     
正江南造船开工建造上海船院设计1100TEU集装箱船首制船3月18日,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设计一部详细设计、生产设计部生产设计、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上海市锦江航运有限公司建造的1100TEU集  相似文献   

14.
《船舶》2016,(3)
正2016年4月11日,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为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的物探采集作业震源船——"海洋石油751"号,由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建造完成交付使用。MARIC的赵洪武副院长出席了交船仪式。"海洋石油751"号作为用于海底电缆地震采集作业的后拖式震源船,具备拖带8阵列枪阵进行单、双源震源作业的能力。采用柴油机常规推进系统,双主机、双固定导管可调距螺旋桨,双悬挂式襟翼舵,首部设置一台管隧式首侧推器。该船适用于全球无限航区,主要从事海底电缆地震采集震源作业。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的特殊需求,以及电力推进技术在科考船中的应用优势,同时对采用电力推进的科考船的关键技术(包括系统和核心电气设备两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探讨分析,最后结合国内几艘实船案例对典型电力推进科考船的系统配置和参数设计进行了说明比对,验证了分析的合理性,为业内电力推进科考船设计和进一步实船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与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3月31日,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异常热闹。厦门大学3000吨级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开工仪式正在这里举行。广船国际和厦门大学的领导、嘉宾及广州日报、广州电视台、广东造船等10多家媒体工作人员共50多人参加了仪式。广船国际董事长韩广德、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均表示,该科考船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深远海科学研究的主力船之一,可进一步增强我国深海大洋的科学考察能力。据悉,该科考船船长77.7米,型宽16.24米。设计吃水  相似文献   

17.
《船舶》2020,(1)
正近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江南造船为交通运输部东海保障中心建造的我国首艘深远海大型专业海道测量船签约开工。大型测量船是我国海事系统十三五规划新开发船型,是我国海事系统综合测量作业的旗舰。该船建成后,将主要承担我国管辖海域深远海海域海道测量任务,兼顾对深远海失事船舶、遇难沉船、失联飞行器等进行应急搜寻扫测任务,以及国际联合海洋测绘交流工作。对服务"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推进实施,满足海  相似文献   

18.
《船舶》2020,(4)
正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远望号船队3艘测量船(远望5号、远望6号和远望7号)布阵太平洋不同海域圆满完成火箭和环绕器海上测控任务。远望号系列航天测量船均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研发设计,江南造船建造。  相似文献   

19.
一条半造船法,是在船台长度允许的条件下,于船台后部建造一艘船的同时,在船台前部预先装配后一艘船的以机舱为主体的艉段,当前船下水后,利用船台滑道的坡度或绞车钢索的牵引,将预装的艉段从原来的建造位置纵移到船台后部预定的安装位置,继续装配前半段,然后在船台前部再建造第三艘船的艉段,这样连续地进行造船生产。由于在这种造船法中要进行艉段的纵移和分段纵向串接,所以也可称作“纵移造船法”或“串联造船法。”  相似文献   

20.
移船技术一直是造船行业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其灵活性、可靠性和高精度控制等要求直接影响造船效率。当今国外主流的液压船台小车移船方法以其效率高、控制精度高、操作灵活、环境要求低等特点一直是各大型船舶制造和过驳的理想方案。依托国内首套自主研发的液压船台项目,针对原有船台小车控制复杂、维护困难等特点,创新性地设计全新的PROFINET工业无线技术和独立模块化控制系统,使得整个移船控制系统灵活可靠,易于操作和维护,并且在国内首制移船下水项目中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