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汽轿车工程利用外资状况目前,我国还没有任何一个厂家有过大批量轿车生产的实践。由于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发展轿车又不能照搬国外的现成模式,因此必须走自己的道路。经过几年来的摸索,一汽逐步形成了自己发展轿车的战略。即:从中高级轿车起步,向下发展;依托老厂,轻轿结合;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先建成一个年产3万辆的先导厂,挡住进口,进而瞄准国际国内两个  相似文献   

2.
精明凯越     
非常普遍的观点是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要胜过任何西方国家.毕竟它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丰田公司一句“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广告语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本田更创造了其雅阁轿车在中国一直供不应求的业绩。但上海通用的成功让我们感到它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似乎比日本人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3.
《汽车维修》2011,(2):I0001-I0004
2010年11月27日,长春,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日本马自达股份公司在一汽轿车第一工厂举行隆重的下线仪式.共同宣布.马自达经典大型MPVMazda8正式在一汽轿车第一工厂下线,并且开始国产,这是双方合作国产的第三款车。  相似文献   

4.
同样是“S“开头的日本品牌,同样是以进口形式进入中国,同样是主打运动性的B级轿车,它们既志同道合,又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5.
上海大众于2002年4月隆重推出第四代波罗轿车,这是中国第一款与世界同步推出的紧凑型轿车,是一款融合“高新技术”和“潮流魅力”的产品,中国消费者将第一次同步感受世界最先进家庭轿车的魅力。下面着重介绍上海大众2002年推出的波罗轿车的内饰。  相似文献   

6.
《汽车驾驶员》2007,(11):65-65
上市两个月的森雅系列轿车,以其出众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开始。在国内小型车市场中显露出不凡的实力。XENIA森雅是日本小型车制造大师大发针对中国市场需求进行全面改良后,由日本大发与一汽吉林汽车合作推出的全新产品。  相似文献   

7.
90年代中期,国家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规定了国内几家汽车厂可以合法搞轿车,其余未经允许而上轿车项目的一律视为“非法”,并在《目录》管理上,予以封杀。这一政策目的在于宏观调控,防止散、乱、差在轿车领域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8.
“目录”外准轿车的昨天 “挑战者”笔者在这里系指国家非轿车定点生产企业,即生产出来只能上“ 6”字头客车目录的轿车。这就让人一头雾水了。明明身材三围是小巧玲珑的小轿车为什么偏偏说是大块头的客车?这分明是指鹿为马。如果究其原因,还与中国特色有关呢! 早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有关权力部门就强制规定某地某厂可以上轿车项目、某地某厂不可以搞轿车的歧  相似文献   

9.
皇冠轿车是日本汽车工业的一颗明珠,自1955年诞生至今,皇冠轿车已经经历了50个年头,在经历了11次换代以后,如今新的一代皇冠轿车已经诞生,并已确定拿到中国生产。早在1964年,第一辆皇冠轿车由日本丰田公司出口到中国,随后的几十年间,皇冠轿车通过不同的渠道进入中国,在没有特约维修站的情况下,一批批的皇冠轿车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其中一大部分现在还在使用,从此皇冠轿车声名鹊起,在人们心中树立了极高的口碑。  相似文献   

10.
姜湘南 《汽车情报》2005,(36):24-29
2005年,国内小排量微型轿车行业异军突起,取得了骄人的市场业绩。其中,主流微型轿车品牌的杰出市场表现功不可没。前11个月,天津一汽夏利一举夺得国内单一品牌轿车销售量的冠军,奇瑞QQ获得国内两厢轿车销售量第一的殊荣,吉利系列微型轿车代表中国自主轿车品牌第一次亮相德国法兰克福国际车展,在国际五大汽车展览会上扬威。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初,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将投产与上市从日本三菱公司引进的0utlander(欧蓝德)新车型。欧蓝德车型作为著名的国际品牌.是在日本三菱公司2004款车型0utlander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适应中国市场实际情况的改进。国产后的欧蓝德将在23万元左右。欧蓝德是三菱公司第一辆采用轿车底盘生产的CUV.也是中国制造的第一款全新概念的车型.由于其独有的全时四轮驱动的轿车性能.深受用户的青睐。欧蓝德:中国第一款CUV.  相似文献   

12.
不言而喻,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国民车”即经济型轿车。然而,当提出此“概念”时,专家们在提醒厂商,一味地追求廉价,会断送中国家庭轿车的前途。国外轿车普及的经验告诉我们,国民车不是低档车,它是代表着百姓买得起的车,是国力的象征,具有较强的时代特性和生命力。那么,什么样的轿车才能担纲中国的“国民车”?我们对“国民车”又有什么样的要求。对此,早在6年前,专家们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家庭轿车研讨会上就以桑车为例,提出,只要价格在10万元之内就是现成的家庭轿车。同年,权威人士表示过,桑车3年目标成本下降15%,由当时出厂价的10.4万元,降到9万元。时至今日,此目标早已清晰地看到有过而不及。  相似文献   

13.
7月1日轿车关税再降3%。汽车市场波澜不惊;人们追问:合资二十年。我们得到了什么? 中国汽车人做出回答:中国终于有了从C级到A0级的轿车制造工业体系。 从7月1日起,我国进口汽车的关税将从28%降到25%,这是我国针对进口汽车关税率的最后一次下调。就此,中国汽车进出口贸易中心总经理丁宏祥表示:“对于售价几十万元甚至百万元的进口车而言,3%的关税高速可能只影响车价的1%,因此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的一次中国汽车高层研讨会上,一位来参会的准轿车民营企业副总放言:未来二、三年内中国人口将达到14亿,那时只要有4亿人在十年内买车换车,全世界的汽车厂家都要为中国生产,因此我们今天该出手时就出手,“错过这村就没这店了”。  相似文献   

15.
肖颜 《汽车与安全》2004,(10):22-2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我国轿车市场需求急增,国家因此做出发展轿车工业的战略决策。同时,一些企业也看到了轿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开始酝酿和筹备建立轿车生产基地,他们中间颇具代表性的是天津汽车工业公司,在八十年代发展中国汽车工业的初期,天汽在当时无疑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其主要产品夏利轿车是天津引进日本大发850系列微型客货汽车的附带品种。1988年,第一辆夏利轿车在天津汽车工业公司的生产车间正式下线。  相似文献   

16.
张兴业 《汽车工程》2001,23(6):430-432
日本人继1997年推出了第一代先驱牌(Prius)混合式电动轿车之后,为满足西方市场的需要,采用新技术,重新设汁了第二代车型,改善了驱动性能,减少了排放,并降低了制造成本。《国际汽车工程》(Automotive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的读者和编辑从2001年的许多新车型中,将丰田的Prius混合电动车选为2001年世界最佳设计轿车。它可容纳4~5人及其行李,是现有的一种最经济,对环境最友善,而价格又是人多数消费者负担得起的轿车。  相似文献   

17.
“E”样精彩     
<正>曾经的奔驰E级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优雅、商务的一面,而这一次则截然不同。不过这种不同,也仅局限于视觉的层面!卖点1、即便只是一次中期改款,但依然能够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2、外观非常动感,但在骨子里它还是一款奔驰的行政级轿车。行政缀轿车的消费人群正在日趋年轻化,似乎奔驰也开始意识到了这点,便对已经上市四年多的这代奔驰E级进行了一次"大整容"手术。说到奔驰E级,你能想到它最典型的一个特征是什么?相信10个人中有9个人会想到它的"四眼"前大灯。没错,从1995年的第七代奔驰E级开始,这就成为了它的标志之一,但没想到的是,奔驰仅仅用了一次中期改款,就抛弃了这个坚持了将近20年的  相似文献   

18.
《世界汽车》2006,(8):80-83
十五年的时间造就了一个品牌,百万辆的销量见证了一个时代。2006年7月14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迎来了建厂十五周年,而中国轿车行业也迎来了一个新的记录:第一百万辆捷达轿车在长春一汽-大众轿车一厂焊装车间正式下线。这是我国汽车行业史上的辉煌,对一汽-大众具有划时代的历  相似文献   

19.
<正>与国内和许多东方国家喜好"6"和"8"不同,西方世界偏好单数,博彩中也以"7"作为终极大奖的中奖数字。1977年,宝马汽车正式推出了第一代宝马7系轿车,车型代号E23,取代了原有的New Six车型,这是宝马第一次生产一款大型豪华轿车,7系的旗舰地位也从此确立。作为第二代7系的E32车型在动力上更为丰富,其中750i更是搭载了一台拥有  相似文献   

20.
王季荃 《时代汽车》2005,(11):24-25
本文的作者是年高75岁的中国汽车界的老专家。她早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机械系,是原第一汽车制造厂的高级工程师。1958年,中国开始试制“红旗”车,当时,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政策,中国汽车技术人员得不到任何汽车技术资料。朱德元帅、陈毅元帅极力支持“红旗”轿车的开发,分别将他们乘坐的斯柯达轿车、奔驰600轿车捐献给一汽作为试制“红旗”轿车的样品,而她就是拆卸斯柯达轿车、奔驰600轿车的一员。从此,她与“红旗”结下不解之缘。在一汽,她长期从事“红旗”轿车技术的开发和管理工作,除第一辆“红旗”轿车外,她还参与研制了人们熟知的三排座大“红旗”轿车、“红旗”防弹车,立过一等功,并被评为优秀技术干部。在一汽建厂30周年之际,她荣获“建厂功臣”称号。[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