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莽超 《汽车与运动》2010,(2):114-115
奥拓,一个传奇的名字,它不仅实现了无数家庭的轿车梦.同时还凭借小巧的车身,耐用的设计以及实惠的价格.将日本的微车文化带到中国.绝对可谓“以小见大”。  相似文献   

2.
女性对美有一种天生的敏感,谁的衣服好看,谁的妆容精致,不知不觉中已有判断,仿佛天性使然。留意生活,你会发现日本化妆品已风靡全国,电视节目,广告宣传,超市专柜,随处可见。走进日本,几乎找不到不化妆的女人,日本人对于化妆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喜爱,对比中国人不爱化妆的现状,我做了些粗略研究。发现这与两国的社会文化,传统的思想与审美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3.
“十年后,面对一个坏了的汽车部件,我们德国人会问:它为什么坏了?十年后,面对一个没坏的部件,日本人会问:它为什么没坏?我们追求的是长远的质量保证,而日本人追求的则是如何节省成本,虽然成本问题也要考虑,但这已经不是制造汽车的初衷了,因此日本车在我们德国根本卖不动,包括美国车,那是能上台面的东西吗?”  相似文献   

4.
《汽车杂志》2007,(1):280-281
克莱斯勒300C真的很霸气.是典型美国风格式的机械大物。我们得承认.中国开放了这么多年.可口可乐,奥斯卡等美国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当然相信这台美国车人性化地方有很多.性能也很好.驾乘环境也够得上豪华车的级别,但个人总觉得东方男人的气质比较儒雅.未必适合它。打一个很不恰当的比喻.麦当劳.偶而充饥还可以.不过巨无霸吃多了隙了换来大块头的肉躯.似乎于脑于健康都无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正新中式是中国人古典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对新时代生活美学的探索。我们从传统中汲取精华,又把它融进时代的浪花,成为既凝萃了东方文化的风骨,又能与各种文化风格完美融合的新风尚。它不是简单堆砌复古的元素,而是以中国传统的古典文化为背景,结合当代人审美需求的现代设计。  相似文献   

6.
这里流光溢彩,人头攒动,这里有世界顶级摩托车的至尊身影,有根系深扎中国土壤的文化与性格,也有中西合璧的混血儿,更有世界摩业的顶尖技术,仿佛一方大地上所有的律动和精神都在这里聚合裂变,又在每一辆摩托的骨子里烙印着个性的张扬,真实而具象,这就是在“摩托之都”重庆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这里展示的,除规模和气势,更多的是理性和力量:这里向我们传递的,不只是欢乐和激动,而是信念和展望。60年沧桑巨变,30年改革开放.它让我们记住了中国摩托人的奋斗和荣光,中国摩托车工业由大变强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内地乍暖还寒的四月上旬,我们来到了赤日炎炎的泰国首都曼谷。一下飞机,我们就坐上了房子般的空调大客车。在后来几天的行程里.除了古暹罗的风土人情,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泰国的汽车了。一路上看到的许许多多的汽车都是在国内没有看到过的.有些汽车简直使人眼睛为之一亮。品种繁多的日本车,琳琅满目的欧洲车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8.
日本和中国几乎是同时在20世纪50年代开发家用汽车的,韩国则比我们晚了20年。 中国、日本、韩国这三个亚洲国家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低收入时代开始建设家用汽车工业的。那时的买车人仅是部分城市中先富起来的人。日本和韩国人口比我们少许多,所以他们两国都要靠发展出口,加大生产批量,以降低汽车售价。 中国在“十一大”后经济发展增  相似文献   

9.
陈庆 《汽车杂志》2007,(1):254-255
似乎很多人不必要在卓越的操控性与顶缎的舒适享受之间苦苦挣扎了.这只是因为有了BMW 530Li。宝马公司在中国非常畅销的长轴距版BMW 7系轿车身上得到了启发.为满足对空间极为挑剔的后座买家.新的长轴距版BMW 5系诞生了.但是我们也应当庆幸的是——它并不是一部简单加长的宝马轿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十年后,面对一个坏了的汽车部件,我们德国人会问:它为什么坏了十年后,面对一个没坏的部件,日本人会问:它为什么没坏我们追求的是长远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改装     
《汽车杂志》2012,(11):324-325
Q编辑们: 很高兴给你们写信,6月刊日本汽车文化的报道让我心神向往。但我们中国这种改装车聚会不是很多,遗憾啊!还有后续的报道,满心期待。国内什么时候玩车气氛有日本那么旺就好了。  相似文献   

12.
“我是胆小如鼠” 有一件很有戏剧性的事情正好发生在我们访日期间。我们刚到日本,日本不无得意地带我们去看他们的贝冢女排的训练,训练中的8号队员给人很深的印象,她的跑、跳,毅力、耐力、个人技巧部在其她女队员之上,在训练中也是最后倒下的,我当时就想,要是将来日本和我们中国对阵,这个8号是个难对付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白柳孝夫是日本自动车部品流通战略研究所所长,也是日本自动车新闻社的总编辑。白柳孝夫先生对日本的售后市场颇有研究,造诣很深。此次白柳先生本着日中友好和学术交流的精神,专程向本刊惠赠此稿。日本汽车零部件售后市场与国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可谓大同小异。但白柳先生的研究非常深入,从中也可找出今后的市场商机.很值得我们业界同仁借鉴。  相似文献   

14.
姚励 《时代汽车》2010,(7):119-119
文化制胜是现代企业的不二法则。中国车企各有自己不同凡响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的文化。成功的企业家异常重视企业文化,并且身体力行,倾心打造。企业文化愈具有个性就愈具有震撼力和感召力,愈可以使员工铭记在心,铸成理念。日本大发汽车的销售词是“小就是好”,使人过目不忘,经久传诵。  相似文献   

15.
袁唯 《轿车情报》2007,(12):208-217
热热闹闹的第40届东京车展落下了帷幕,却引发我们更大的思考。日本的汽车产业有着明显的地域和文化特征,这在汽车设计上也充分反应出来。但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日本汽车工业的影响早已跳脱了本岛的范围,其汽车设计的规范与文化痕迹也不再受纯粹日式文化的影响。日本文化源自中国,但日本汽车如今却在全球大行其道。小小的岛国却拥有五家汽车公司,我们选择了丰田日产和本田三家最具代表和影响力的日本车厂,看看它们的汽车设计各自有着怎样的痕迹。  相似文献   

16.
James 《汽车杂志》2003,(12):200-200
两年一度的东京车展(它与东京商用车展每年轮流举行)终于降下帷幕,东京车展在向世界展示Et本先进汽车技术的同时,还借机宣扬了日本传统文化,实乃“一举两得”。台主在看完东京车展后.又一次折服于这个邻国的自强不息精神。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们什  相似文献   

17.
《车时代》2009,(1):104-105
Q:如何评价中国的汽车文化和汽车运动氛围。 A:中国的汽车文化和汽车运动氛围还在一个起步阶段.大概相当于20年前日本或者欧洲的阶段。毕竟中国人大规模地消费汽车是从03年开始的.现在的中国消费者还处在一个买车用车的阶段。在经济发达地区,比如广东、上海、北京等已经开始涌现了后汽车的消费时代,比如汽车美容改装、民间赛车等.但就整体而言中国的汽车文化和汽车运动氛围还在起步阶段,还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18.
宋璐 《汽车情报》2006,(7):28-31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一80年代的广告语想必很多人不会太陌生,这是当年日本丰田汽车为了能够在中国打开销路而写出的广告词。1964年,在中国汽车市场,丰田皇冠作为最早的日本轿车进入中国。1986年丰田皇冠曾创下当年1.6万辆的单一车型最大进口量的纪录。  相似文献   

19.
说实话,这是一次针对于驾驶技能的培训,但是它同其他日本、欧洲的厂家不同,更加的实用,更加的具有美式文化特色,也让我对凯迪拉克这个名字有了全新的认识。因为培训的地点在拉斯维加斯,培训师是美国人,凯迪拉克也是美国的,所有的元素凑在一起就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纯粹美利坚。  相似文献   

20.
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产品,它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文化类型。我们国家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传统建筑更是独具一格,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不得不让我们把继承传统文化和争取建筑文化创新放在首要的位置。而继承和发挥传统建筑文化不能停留于形式的模仿,而是要研究和认识形式所拥有的设计思想和艺术精神,真正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并加以现代体现,以求得当代建筑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