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研究三峡蓄水以来涪陵至长寿河段水流条件的变化情况,收集了三峡工程各蓄水期库区沿程各水位站水位资料,以及库区代表水文站流量资料。利用一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了成库初期3级特征流量下涪陵至长寿河段通航水流条件(水深、流速、比降),进行了水流条件变化对比分析,简述了航道条件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2.
乐山港位于老木孔水利枢纽库区河段,该段河床及水流条件复杂。为确保工程建设后航道畅通、港口正常使用,在定床模型基础上进行动床河工模型试验,以研究成库后泥沙冲淤演变及相应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水库运行初期库区河床淤积较快,随着水库运用年限的增长,淤积速率逐渐放慢,至水库运用20a,库区河床冲淤尚未达到平衡状态;重点淤积部位在老江坝尾至坝址河段左右两岸边滩疏浚区,老江坝右汊及涌澌江口附近;水库运用20a,河床发生淤积,但库区航道尺度(航深、航宽、弯道半径)仍大于岷江三级航道标准,通航水流条件(流速、比降、流态)满足流量10 000 m3/s以下船舶的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3.
利用三峡水库2003—2006年间的实测资料分析了135-139 m蓄水阶段万州—涪陵河段的泥沙淤积特性。结果表明:该河段内共有20处泥沙淤积,3处冲刷,淤积总量约为1.6亿m3,冲刷总量约为0.04亿m3,净淤积总量约1.56亿m3;丰都以下的河段发生淤积共计17处,泥沙净淤积量约为1.50亿m3,约占总淤积量的96.2%;河段内泥沙重点淤积在连续弯曲、宽谷等类型的河段;随着水库蓄水年限的增加,泥沙淤积物级配组成呈逐年变细的趋势。长期来看,随着水库运行水位的进一步抬高,连续弯曲河段的泥沙淤积将进一步加重,将影响航道通航。  相似文献   

4.
基于有限体积方法,建立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北江白石窑枢纽坝下19km航道整治工程进行数值研究.运用实测水文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精度符合规范要求.计算了整治工程实施前、后白石窑坝下游河段通航水流特性,分析了各级恒定流和非恒定流作用下整治工程对坝下游河段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整治工程后,整治河段水流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水流条件可以满足千吨级船舶的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5.
山区河流桥群河段的选址、桥梁间距及桥跨布置对桥区通航条件的影响较大。长江菜园坝桥群河段通航环境复杂,通过模型试验,按建桥的顺序研究桥梁建设对该河段通航水流条件、船舶操纵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石板坡重庆长江大桥对桥群河段通航条件的影响相对最大,航道变得狭窄、弯曲,通航净宽尺度不足,桥群河段的通航条件较差;菜园坝大桥主通航孔虽然一跨过通航水域,但与石板坡间距较近,下行船舶在通过菜园坝大桥后应及时调整航向和船位。为保障通航安全,应整体考虑桥群河段的通航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6.
三峡蓄水后支流的航道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但由于常规的内河通航标准没有考虑水库蓄水对支流航道的影响,因此不能采用常规体系来定级三峡库区支流航道的技术等级。以支流梅溪河为例,从水流条件、航道尺度、通航保证率等方面对三峡成库后支流的航道技术等级定级进行了初步探讨;将该标准体系应用于梅溪河,得到了三峡蓄水后梅溪河的航道标准。成果为三峡及类似库区支流航道技术等级的界定及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根据鹅公岩大桥桥区河段水工模型试验资料 ,通过对大桥修建前后桥位处的通航净空尺度、整个桥区河段上、下行水流条件及航道尺度的影响分析 ,表明鹅公岩大桥修建后对通航影响甚小 ,桥位及桥型方案合理可行 .  相似文献   

8.
拟建桃江资江二桥桥区现有航道通航条件较差,为了改善通航条件,不制约航道等级的提升,需在建桥前开展必要的整治措施。通过对桥区航道通航水流条件的模拟,提出按规划航道等级布置桥区航线,疏挖碍航浅段,并将桥址上、下游挑流凸嘴切除,以归顺水流,极大地改善了桥区通航水流条件。  相似文献   

9.
鹅公岩大桥通航条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鹅公岩大桥桥区河段水工模型试验资料,通过对大桥修建前后桥位处的通航净空尺度,整个桥区河段上,下行水流条件及航道尺度的影响分析,表明鹅公岩大桥修建后对通航影响甚小,桥位及桥型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新建市郊铁路璧山至铜梁线小安溪桥航道的通航条件,建立工程河段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与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论证最低通航水位和最高通航水位、通航尺度、桥梁通航影响分析等参数。论证结果表明:近年来桥区河段河床及河势基本稳定,河演分析表明桥位附近不会发生主槽易位、河床转型的状况,桥区河段河势、河床稳定;建桥后流场仅局限在桥位附近较小范围内变化,泥沙淤积和冲刷范围有限,不存在桥区河势条件改变的水动力和河床边界条件;建桥后桥区河段河床仍基本保持冲淤平衡状态,桥区河段的平面形态、深槽位置不会有较大变化,滩槽格局稳定,建桥未对桥址河段河势产生不利影响;设计航道最高通航水位为258.53 m,最低通航水位为255.01 m,通航净高为14.36 m,单孔单向通航净宽29.50 m,单孔双向通航净宽51.00 m,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从2003年6月-2006年9月三峡水库库水位按135 ~ 139 m方式运行(枯水期坝前水位139 m,汛期坝前水位135 m),其回水末端位于涪陵李渡附近,常年库区在丰都以下.分析了该阶段蓄水期三峡库区原型观测资料,研究了万州(—)涪陵李渡河段床沙沿程变化特性及淤积物的级配组成,由该河段的床沙粒径变化分析其泥沙基本...  相似文献   

12.
三峡水库蓄水以后,库区航道通航条件大为改善,对上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汛期库尾洪水急流滩,由于水流较急通航能力受限,遏制了库区通航能力全面提升。针对3000吨级代表船舶在库尾洪水急流滩自航上滩的实测资料,结合川江水力指标理论研究方法,确定了三峡库区洪水急流滩河段3000吨级船舶自航上滩的水力指标。为库尾洪水急流滩的规划、设计及整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三峡库区通航条件的改善、船舶流量的持续增大,尤其是水上危险品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库区水上溢油风险形势日益严峻.本文根据三峡库区不同水位期特点,针对溢油事故高风险水域的溢油数值及围控模拟结果,提出了三峡库区不同水位期船舶溢油围控策略,并对溢油应急围油栏设备配备进行适应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根据重庆涪陵河段水工模型试验成果,分析了龙王沱河段在三峡水库不同运行时段龙王沱河段的泥沙淤积与通航水流条件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龙王沱河段的整治措施及整治工程的初步布置方案,为下一阶段龙王沱碍航滩险的整治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岸散体滑坡稳定性分析——以万州清泉路滑坡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重庆市万州区清泉路 (袁家蹬 )滑坡为例 ,基于对适宜于库岸滑坡稳定特性的 6种工况的计算 ,对三峡库岸散体滑坡稳定态势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库水位降落是库岸滑坡稳定性变化的控制工况 ,此工况应该作为滑坡治理的设计工况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蓄水成库后,航行条件大为改善,航行事故大为减少。但库区发生触礁事故增多。文章分析了触礁事故的特征、原因,并从主客观两方面提出了若干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箭滩河硝酸盐氮及亚硝酸盐氮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枯水期采集三峡库区箭滩河沿线38个地点地表水样和沿途农村饮用井水/泉水13个水样,分别测定了水体中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含量;分析了枯水期箭滩河地表水及饮用井水中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分布及变化特征;阐明了地表水、地下水体中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及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与高程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