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轿车情报》2014,(2):216-217
情人月似于成了2月的代名词,爱情,惊毒成了速十月的主题。女人总期待男人能给她们带来多面惊毒。而男士首先从造型开始变化,与她约会时,上班时的造型让“她”觉得过于拘谨,一定要有改变。对于女人来说“真正的魅力男士”是;工典西装里有着一颗叛逆的心,玩世不恭的“雅痞”里面裹着专情。选样才好似一颗没打开包装的“巧克力球”什么滋味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2.
“跑车”,这个带着小资情调的产物在国外可以说是大行其道,那张扬的个性,在磉鸣的马达声中驾驶者希望得到的是更多回头率而不是更多的实用性,通常拥有跑车的人已经有了一辆轿车或者其它的什么车,像CRV、MPV或者SUV等等。在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汽车工业大道上,减着“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的吉利汽车很酷地把中国汽车企业和生产的第一款跑车——“美人豹”抛了出来,在中国的跑车市场几乎算是空白的情况下,在多数人买车是讲实用的大消费环境下,“美人豹”依然以其独特的魅力俘获  相似文献   

3.
秦鉴  阮锦程 《汽车杂志》2005,(9):166-167
赛车,一个似乎与男人和专业对接的词汇,然而在都市里,有这样一些女人,她们把业余的时间用来驰骋赛场,让快乐在驾驭和速度中飞扬,给我们通常意义的“休闲”增加一个个性的注解。  相似文献   

4.
三脚蜘蛛     
《汽车生活》2013,(2):75-75
如果只看“Spyder”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会觉得这是~辆敞篷跑车。其实也没有错,这辆车也当真没有顶篷,不过它还少了一个轮子。对于三个轮子的车应该属于什么车,归类控们一直很头痛。其实,卡尔·本茨发明的第一辆汽车就是三个轮子,而且很多品牌也出过三个轮子的汽车。但现在人们心目中普遍认为汽车应该是四个轮子。特别是在中国这种汽车文化欠发达地区,三轮车基本是农用车、残疾人代步车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5.
若干年前,女人驾车还只是时髦,而现在,女人驾车已成为一种时尚。女人驾车比男人讲究得多,百分之九十九的女人肯定不会在马路上飙车, 即使在高速公路上,女人也只会任身边那些剽悍的异性呼啸而去。女人不急,因为有男人赶回家做饭。女人驾车讲究情调。她的车里通常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可谓是汽车行业的多事之秋。汽车质量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坎。对车主来说,买了车以后会有相当大的几率面临各种烦恼。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每年各大车厂都源源不断的进行产品升级、换代。好不容易解决了旧车的问题,新车型一上市,各种新的质量问题又层出不穷。各大汽车论坛里,车友们通常称买了一批国产新车的人为“小白鼠”;而买了某车却在2年保修期之内没有出过什么大问题的人则被形容为“运气太好,赶快去买彩票”。  相似文献   

7.
奥迪绝对评得上“中国汽车市场最熟悉的面孔”,从早期的奥迪100、奥迪200到现在随处可见的A6、A4,这其中一汽一大众自然是功不可没。但同时奥迪也丝毫没有放松进口车市场,就在我们才刚刚对奥迪Q7不再觉得陌生的时候,奥迪公司又在北京车展全球首发了奥迪Q5高档中型SUV。  相似文献   

8.
《中华汽摩配》2005,(7):59-59
刘孜承认自己不太懂车,对汽车的性能很少在意,她说自己买车完全凭感觉。只要造型漂亮、驾驶舒适、操控方便就行了,至于男人们关心的什么操控性、汽车上装备哪些高科技配置她不在乎。经朋友介绍,看到陆虎,觉得外形很古典,也很优雅,就决定买了。当时根本没考虑性能的因素,造型漂亮是最重要的因素。据了解,刘孜现在开的陆虎车上具备的定速巡航等功能,她很少让其发挥作用,而且也根本不知道如何用。  相似文献   

9.
BC省 《当代汽车》2006,(9):77-79
跟在MM后面欣赏她们可千万要小心了.这其实也是很危险的.特别是上下坡时千万不能靠太近、起步是MM们最感到恐惧和无助的驾驶技术.一个有九个都会起步时倒退,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跟得太近她就会退过来“吻”你一下。而下坡呢?跟在MM后面同样也有极大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我从来没有把任何一款摩托车和暴力联想到一起,我觉得那是对这种机械和科技完美结合的艺术体的一种亵渎,但我不明白为什么2005年出产的铃木GSX-R1000要称之为“K5”,从我有限的一点英语词汇中挖出两个以“K”开头的单词。那就是“KISS”和“KILLER”了,前者显然不合适,所以我们姑且称他为杀手吧!  相似文献   

11.
大男子主义     
李宁 《汽车驾驶员》2011,(10):84-84
最男人的车当属吉普牧马人了吧。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两车在诸多细节上都显示出了一些“大男子主义”。比如后视镜都要自己亲历亲为地拿手去掰,简直是太爷们儿了。刚直的线条也与男人的棱角颇为契合。最女人的车,smart吧,我总觉得smart与LV、爱马仕一样,已经成为时尚高端女士的标签了。  相似文献   

12.
只爱两厢     
这次的买车故事又是一个和谐家庭的选车经历。项小姐和她先生一位是公司白领,一位是企业骨干,都已经考下驾照很长时间,但一直都没有自己的车开。组建家庭之后,他们二人开始筹划买辆适合自己的代步工具。项小姐说,她先生工作单位较远,现在每天挤车太辛苦,每天打车又不太现实,两个人这两年的积蓄也能买辆车,所以就下了买车的决心。  相似文献   

13.
大牛 《汽车驾驶员》2003,(12):48-48
王小丫喜欢车!虽然目前她开的“富康”还不是自己理想中的爱车.但这并不妨碍她喜欢开车。小丫觉得作为代步工具“富康”挺好的.它视线比较开阔.开着感觉挺滑溜挺流畅她认为汽车是实用品,只要能代步、省油、安全性能不错.没有什么污染就可以。  相似文献   

14.
爱你哪一点     
《汽车杂志》2006,(10):183-183
我认为《汽车杂志》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栏目众多、个性十足。这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汽车设计”和“FOCUS What's Hot”这两个栏目。因为我以前学过美术,而且现在又成了车迷,所以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出色的汽车设计师,而“汽车设计”这个栏目正是给我提供了大量的汽车设计的知识;另外,“FOCUS What’s Hot”这个栏目每一期都会以不同的主题来介绍一些时尚、流行的东西,尽管其他杂志也有类似的栏目,但《汽车杂志》却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让读者在了解最新的汽车资讯后,还能赶上时尚潮流,这是《汽车杂志》做得最好的。除此之外,“游戏”、“品牌故事”、“香车美女”等栏目也非常不错,很有特色。最重要的是我觉得花15块钱便能买到世界上最厚的汽车杂志,觉得非常值,我会永远支持《汽车杂志》的。  相似文献   

15.
人性中有个类似肓肠的东西,说它有用吧,根本看不出啥派场;说它没有用吧,好歹是个摆设。这么个玩意儿,就是我们常说的虚荣心。过去流行过的蛤蟆镜、录音机、摩托车等玩意儿,曾极大地满足了各式领军人物的虚荣心,现在,汽车产品的及时涌现,又将这个浮躁的“大桶”灌了个满。  相似文献   

16.
现在人们正以e时代的速度,迈向自己的“车生活”,然而就在大家红着眼睛看车市的时候,去也看到了另一类人;他们坚持地过着另外一种关于车的生活,那就是可以搭车、可以打车、可以租车也可以借车,但是,打死我也不会买车!  相似文献   

17.
钟师 《汽车与配件》2005,(20):24-25
如果现在还称比亚迪为中国汽车业的“黑马”显得有些过时,很难概括比亚迪的鲜活个性。毕竟在前几年趁着中国市场“井喷”时,各路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杀人中国整车制造业内圈的“黑马”们着实太多,不胜枚举。去年中国汽车市场刮起一阵“萧瑟”之风后,  相似文献   

18.
BM 《汽车杂志》2004,(12):104-109
在我还很年轻的时候,每当看到JAGUAR汽车,当时看到的还都是老款的XO,与众不同的外形,加一特别的骨感和坠尾,外加英国米字旗,总觉得这车的胡很棒,但应该属于老爸级那个年纪开的车,我们还是应该开类似丰田CELICA之类的“年轻的车子”。  相似文献   

19.
许鸿德 《汽车杂志》2005,(10):132-135
即使同样检视一款车,男女两性心中的想法也有很大差异,你就是想要Volkswagen Golf GTI,她却只对BMW Mini One有兴趣,你认为“开快车拥有200匹马力以上劲车车主的天赋人权”.她却相信路旁的速限标志有存在的理由。“男人从火星来,女人从金星来”这句话似乎在汽车文化上也成立。  相似文献   

20.
巾帼铁骑     
张佳艺 《轿车情报》2008,(3):164-165
如今,汽车不再是男人的专属品,而女人也不是汽车的附属品。在博人血脉的速度中,再添一抹香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