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GPRS道路实时监测系统直接监测试验车辆的运行状态及车辆的试验数据,系统能否安全稳定运行对试验结果意义重大。因此系统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前驾驶员状态监测目标动作报警阈值的确定多根据技术能力及驾驶员驾驶习惯讨论得出,缺乏理论依据。为此,论文通过设计实验通过驾驶模拟器采集车辆操纵及运行状态参数,建立车辆运行状态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一种通过K-means算法对驾驶人不安全驾驶行为数据集进行聚类确定报警动作阈值的方法,可以为驾驶员状态监控系统的开发及相关测试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搭建驾驶模拟环境效率低、缺乏基于驾驶模拟的安全评价体系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IM和驾驶模拟的道路安全评价方法.利用道路BIM模型所含的丰富数据,快速搭建包括驾驶道路、沿线地形、场景对象和仿真交通流等要素的驾驶模拟环境;基于驾驶员生理数据和仿真车辆姿态数据,构建心理生理、运行速度和横向稳定性评价模型及熵权-模糊综合评...  相似文献   

4.
汽车行驶记录仪(以下称记录仪)的使用,对遏制疲劳驾驶与车辆超速行驶,约束驾驶人员的不良驾驶行为,保障车辆行驶安全及道路交通事故的分析鉴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汽车行驶记录仪是对车辆行驶速度、时间、里程及有关车辆行驶的其他状态信息进行记录、存储并可通过接口实现数据输出的数字式电子记录装置。记录仪是列入国家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为保证其准确可靠稳定地运行,必须定期进行计量检定。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研究车辆跟驰特性,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在车辆跟驰行为受前导车和道路环境等影响的基础上,将单车道道路虚拟为一维管道,道路上的跟驰车辆抽象成相互作用的分子。考虑需求安全距离和期望速度2个影响因素,基于分子动力学构建车辆相互作用势和分子壁面势函数,并建立基于相互作用势函数的分子跟驰模型,给出跟驰车辆的加速度模型。在实际交通环境中建立视频采集试验路段,采集试验路段不同点位的交通流样本,从视频中获得模型所需数据,并将数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参数标定,其余用来模型验证。将车辆运行状态分为常态行驶、起动加速和减速停车3种。根据实测交通数据分别对3种车辆运行状态下的经典GM模型和分子跟驰模型进行参数标定,选取3种不同运行状态下的试验数据各3组,代入标定后的分子跟驰模型与经典GM模型计算模型输出加速度,并与实测加速度进行误差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分子跟驰模型输出加速度与实测加速度之间的误差,总体上比经典GM模型要小,而且根据绝对误差方差显示,分子跟驰模型较经典GM模型稳定性更高。选取有代表性的一组跟驰过程进行数据绘图,对比可以看出分子跟驰模型输出加速度与实测数据变化趋势几乎一致,其拟合效果比经典GM模型更好。  相似文献   

6.
道路交叉口具有车辆冲突交织、碰撞风险加剧的交通安全复杂性的特点,而道路信号交叉口中的相序设计是制约降低车辆碰撞风险、提高交叉口安全性的主要瓶颈。文中针对上述问题,以道路交叉口车辆轨迹的不同冲突点和碰撞风险概率作为切入点,提出了不同相序下左转车与直行车不同驾驶行为的碰撞风险模型。根据运动学理论考虑车辆运行特性,运用条件概率的思想求出碰撞概率来表征车辆碰撞风险,从安全的本质出发提出了碰撞风险的表述方法,建立密度函数模型,从而建立基于概率计算的动态碰撞风险模型,通过VISSIM微观仿真软件仿真车辆的运行场景,利用仿真输出的运行数据计算风险值。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碰撞风险估计值变化规律可以确定不同相序下不同驾驶行为的碰撞风险预警阈值,而且能较好地反映实际交通安全状况,比较两种相序预警阈值的大小,还可以为信号交叉口相序设计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7.
《公路》2020,(5)
为了有效监管并预防公路运输车辆的安全问题,提高运输车辆在车联网环境下的安全水平,针对运输车辆运行态势进行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面向公路运输车辆,分析了包含智能化交通工程设施系统、卫星定位系统、联网联控系统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多模式技术在运输车辆安全监测领域获取的数据情况,从人员状态、车辆运行情况、交通环境和管理行为等4个角度构建了包含可实时采集数据的运输车辆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AHP-可拓物元混合模型作为运输车辆安全风险评价模型。最后,将本文提出的方法应用于北京市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安全评价,最终分别对基于现状和采取针对性风险控制措施后的车辆运输安全进行评估,得出北京市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危险"、"警惕"等级关联度值分别由现状的-0.223、-0.154降低为-0.531、-0.487,平均降低率为63.19%;而"安全"等级关联度值则由现状的-1.749大幅提升73.99%,为-0.455。本研究可准确客观地对运输车辆进行安全性评价,有助于相关部门对运输车辆的精细化监管与运输市场管理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8.
驾驶员管理是道路运输安全和节能管理的基础和源头。为加强道路运输企业驾驶员驾驶行为安全与节能的管理考核,降低运输企业的监管成本,研究并制定了一套基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数据(以卫星定位数据为主)的驾驶行为安全与节能评价方法。首先根据驾驶员驾驶行为的特点和行业管理要求,建立驾驶行为安全与节能评价指标模型,从卫星定位数据中提取了10项驾驶行为安全与节能二级评价指标,根据指标的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长等进一步细分得到17项三级指标。给出了各项三级评价指标的具体识别和计算方法,并建立了各项二级评价指标的得分标准。利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各项评价指标的对应权重。随后采用加权平均方法,最终得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安全评价结果、节能评价结果和综合评价结果,完成对驾驶行为的评价和分析。选取某客运公司行驶时间段和路段等较具代表性的道路运输车辆,利用其正常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卫星定位数据,对所提出的评价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并与现有其他相似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从安全与节能两个角度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有效评价,帮助运输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及时发现和管控驾驶员的不规范驾驶行为。  相似文献   

9.
动态信息     
<正>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纳入统一考核2014年12月31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考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联网联控系统平台的车辆入网率、上线率及超速车辆率、疲劳驾驶车辆处理率等运行指标进行考核,以规范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行为,提升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办法》要求,车辆动态监控数据至少保存6个月,违法驾驶信息及处理情况应至少保存3年。破坏卫星定位装置  相似文献   

10.
双车道公路弯道处行车轨迹是车辆自由行驶时的重要特征,通过对行车轨迹及运行速度综合效应的分析,得出双车道公路自由行驶的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行车轨迹偏移规律,并建立了自由行驶状态下道路线形与行车轨迹和速度之间的相关模型.据此可对弯道处行驶时的驾驶行为及行车安全进行分析,并对道路弯道处线形和断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内外干线交通运行评价在研究方法上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路段或区域内拥堵所在层次,指标设置上缺少从交通拥堵及交通参与者角度进行考虑,且未考虑交通拥堵类指标和可靠性类指标。文中利用GPS浮动车轨迹数据包含车辆行为及数据丰富、精度高等特点,考虑排队长度、通行时间、交通拥堵类指标、可靠性类指标,建立多层次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山地城市干线交通运行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道路运行车辆在不同交通运行状态下所占有的道路时空资源的物理意义不同,为了科学反映其动态特性,吸取了传统交通流理论的学术思想,选择交通密集度作为车型换算系数的计算标准,综合分析了不同交通流运行状态下车辆占有车道空间问题,从交通流特性分析入手,定性分析车型对交通流量-密集度的影响,提出了不同车型相对应的影响系数计算方法,进而建立基于需求安全距离的动态车辆换算系数定量模型.通过数据验证和试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动态车辆换算系数更好地反映了交通流运行中的速度-流量关系和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3.
道路交通安全分析与评价贯穿道路设计、运营及施工养护全过程,不同阶段和运行特点的道路交通安全分析与评价的目标和内容不尽相同,因此,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针对性的交通安全分析与评价方法。为了明确各种道路安全分析与评价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形,调研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运行速度分析、交通冲突分析以及驾驶行为分析4种典型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从数据采集、特征指标、方法建模及实践应用等方面综述不同评价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形,并总结不同方法的发展趋势。文献分析表明:基于交通事故统计和运行速度分析的道路交通安全分析与评价方法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模型,并应用于道路交通安全评价;然而,基于交通冲突和驾驶行为的安全评价方法仍存在数据来源和指标一致性等问题。道路交通事故评价方法在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数据完整性、数据时空相关性和数据潜在特征分析等方面还存在诸多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运行速度分析方法在精细数据获取、模型开发与标定和零碰撞路段可靠性阈值筛选等方面尚需要持续深入研究;交通冲突分析方法在冲突样本量估计、动态交通冲突估计模型构建、交通冲突判别指标筛选以及驾驶人因对交通冲突建模影响方面也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驾驶行为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车型的不良汽车驾驶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的视频数据统计出8种典型不良汽车驾驶行为的形态比例,对比分析了大型车与小型车、客运车与货运车在发生不良汽车驾驶行为时的车速、持续时间以及所处道路的服务水平,得出了发生不良汽车驾驶行为时的车速和持续时间与车辆类型有关而道路服务水平与车辆类型无关的结论,并且利用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种车型的不良汽车驾驶行为的危险度进行了评价,得知小客车的不良汽车驾驶行为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雾天不同能见度条件下,驾驶员对道路线形走向的敏感性有所变化,驾驶员需要不断调整方向盘,以不同的车速行驶在线形不断变化的高速公路上.为了探寻在雾天不同能见度条件下,驾驶员以不同车速通过不同曲率道路时的驾驶行为安全特性,利用UC-win/Road建立道路驾驶模拟环境,采集驾驶员在单因素和正交多因素实验方案条件下的车辆运行轨迹数据,结合驾驶行为特点提出了新的评价指标(车辆横向偏移系数)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能见度、圆曲线半径和车速对车辆横向偏移均具有显著性影响;并且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各因素对车辆横向偏移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能见度(F=531.643)>圆曲线半径(F=256.599)>车速(F=45.986).   相似文献   

16.
该文在分析当前道路安全研究概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系统控制理论提出了道路安全微观性研究新方向。结合研究者近几年在驾驶仿真模型、行车轨迹、特殊条件下的车辆运行安全分析及道路路线设计安全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展示了基于驾驶仿真的道路安全微观性研究概貌及应用价值。最后,对后续将开展的工作及道路安全微观性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速公路交织区车道变换的关键特征,立足交通流的个体车辆,从二维空间提出了车辆安全运行空间的概念;通过对纵向、侧向基本安全间距和充分安全间距的量化,划分了交织区车辆运行安全的五个等级;对比不同运行状态车辆所占运行空间的大小,确定了车辆的危险度赋值;基于此建立了交织区交通安全评价模型,明确交织区的交通安全状况为安全、临界危险、危险、非常危险和极度危险五种状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图像传感器获得的车辆位置信息,提出一种分析汽车驾驶员驾驶特性的新方法。建立基于模糊机制的驾驶员车道内行驶安全评价模型,以数据库的观点对车辆行驶过程数据进行描述,通过分时间段采样的方式记录行驶车辆距道路标识线的横向距离,根据采样数据特征的统计分析结果确定车道内行车的安全评价模糊隶属度,以此评估驾驶员车道内行车的安全性,分析驾驶员的行车特点。车辆行驶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分析驾驶员的行车状态,并评判驾驶员车道内行驶的安全特性。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道路衔接的构造特性及交通流特性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技术及可接受间隙理论,综合考虑车辆驶离匝道后汇入地面道路、完成交织运行、顺利进入交叉口的运行过程,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下匝道衔接道路的通行能力模型.结合实际调查数据,通过与Vissim仿真值进行比较,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各类碰撞预警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具有驾驶辅助功能的车辆上,为研究预警系统对风险状态下车辆交互行为特征的影响机理,并评估其对行车风险的干预效果,采用15辆搭载预警系统的试验车辆在真实高速公路场景下进行实车群组试验,通过有-无预警情形对比试验及分析,从车辆交互行为特征指标、道路总体运行风险、驾驶员对预警系统认可度3个维度,对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