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伟弘 《船海工程》2007,36(1):137-140
结合一例能见度不良时的重大船舶碰撞事故,借助数学模型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船舶在能见度不良的水域航行时,应严格遵守雾航准则,正确使用雷达,并强调提高船员业务素质,重视一切可引发事故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针对三峡枢纽因能见度不良严重影响过闸效率的难题,通过实船测试等原型观测手段,分析阵雾条件下过闸船舶单向控制性通航操纵特点,并实测制动冲程数据,借鉴同类船舶测试应用的经验公式,计算代表性船舶的制动冲程。从偏安全角度,分析三峡枢纽船闸水域规定的安全航速对应的最小能见度。结果表明,阵雾条件下200 m的能见度,能够满足船闸水域控制性通航要求,为进一步提高三峡枢纽通过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许臣峰 《世界海运》2011,34(11):17-19
在能见度不良时,船舶间碰撞事故频频发生,船舶没有使用安全航速、没有遵守能见度不良时的行动规则进行避让是重要原因之一。对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的行动规则的理解和避让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避免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发生碰撞事故,进一步对保障船舶航行安全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志 《世界海运》1998,21(1):15-16
通过对“避碰规则”中有关能见度不良时船舶应使用安全航速的分析,说明安全航速的实质与重要性,着重提出个人对安全航速的看法:船舶雾航中慢速航行有时也会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5.
能见度不良时船舶避碰的行为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在对能见度不良时船舶碰撞案例和船舶哿人员的避碰行为调查数据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能见度不良时避碰行为和船舶碰撞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能见度不良时避碰行为的不确定性和不协调性,对能见度不良时船舶避让对策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船舶碰撞事故的统计表明,能见度不良时发生的碰撞事故占碰撞事故的60%以上「1」。为了找出在能见度不良情况下船舶碰撞的共因,有必要对案例进行分析。下面是一个在能见度不良情况下发生的一起船舶碰撞故障。  相似文献   

7.
李先忠 《航海》2015,(2):49-51
文章针对能见度不良时发生的海事事故的分析,探讨了能见度不良水域航行中注意事项和要点,为船舶驾驶员在能见度不良条件下保证船舶航行安全提供了良好经验做法,对新驾驶员在能见度不良水域如何正确操船能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众多的海损事故调查分析中获知,两船会遇而发生碰撞的情况有90%以上是在能见度不良的情况下发生的(主要是雾航)。本文以《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和有关雾航规定为理论依据,在人+船+环境这样一种条件下利用数学模型来推论:保证船舶雾航安全的有效措施-保持正规的雾中了望。  相似文献   

9.
杨权 《航海》2023,(5):49-52
广州港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枢纽港之一,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船舶海上通航,能见度不良的海况时有发生。为提高广州港船舶雾航的安全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广州港内船舶雾航面临的环境及其潜在影响,然后利用事故树分析法,对广州“3·5”事故中的“粤安顺666”轮、“蓝海启航”轮与“中远泰国”轮碰撞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探寻广州港内雾航事故的主要致因,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有关雾航安全的建议与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由于雾天能见度较低、视线不良,严重影响进出港船舶的通航安全。针对此问题,国际、国内普遍根据当地水域环境条件,制定能见度不良情况下的通航管理规定。但是随着航运技术的发展,这些规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航道和港口资源利用率的提升。针对大连雾情对大连港生产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大连港雾航的必要性,提出大连港雾航的主要做法,包括雾航能见度标准、保障条件和应急措施等,总结大连港船舶雾航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海上通航密度增加导致船舶碰撞事故频发,在所有的碰撞事故中,能见度不良导致的碰撞事故占很大比例,其中雾又是导致能见度不良的关关键因素。为了提高船舶雾航的安全,本文首先对各类海雾特点进行总结,之后分析海雾对航行安全的具体影响,最后提出了应对船舶雾航的一些举措,以期对船舶的雾中航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根据厦门港船舶流量的增加,分析了船舶溢油的风险,以及大规模溢油对厦门港海洋生态环境的危害。介绍了厦门港规避船舶溢油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能见度不良时船舶近距离避让的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信息控制理论原理计算了能见度不良时船舶近距离的避让行为的熵值,得出了能见度不良时船舶避让中不确定性的特点和规律,分析了避让行动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船舶事故屡有发生,特别是船舶碰撞事故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而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条件下碰撞的概率比能见度良好时碰撞概率要大得多。究其原因,除了能见度不良的外界环境外,人为因素仍是事故的主要原因,其中因操作人员过失而导致的船舶碰撞事故占了极大部分,而操作人员过失中的绝大多数是操作者的行为过失造成。  相似文献   

15.
陈林 《航海》2012,(5):53-58
随着航运事业的发展,海上航行的船舶数量急剧增加,同时船舶愈来愈向大型化、高速化、自动化发展,通航密度迅速增大,导致海上碰撞事故的数量不断增多,特别是在能见度不良情况下的船舶碰撞更是占了很大比例,造成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和海洋环境的严重损害。如何提高雾航安全是航海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雾与船舶航行的影响,预防船舶碰撞事件的对策探究及船舶雾航中几个问题——雷达问题、安全航速问题、AIS、能见度不良时的避让问题进行探究,以减少雾航碰撞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世界海运》2016,(1):35-37
能见度变化与船舶所适用的行动规则及避让责任紧密相关,正确认识和理解能见度变化时的规则直接影响船舶驾驶员避让行动。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对《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相关条款的理解,探讨能见度变化时船舶应该如何理解适用的规则从而采取合适的避让行动,提出气象条件从互见变为能见度不良时和从能见度不良变为互见中时船舶应采取的避让行动,希望引起大家对相关问题的关注,进一步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7.
1月30日凌晨,琼州海峡粤海铁北港码头,探照灯下如同白日。“粤海铁1号”在海事部门和港口调度协调指挥下徐徐靠岸,旅客有序登岸。售票窗口前购票队列有条不紊,侯船室的旅客基本上船到即走,没有滞留现象。春运期间琼州海峡正值雾季,海上出现能见度不良天气,影响船舶通航安全。海事部门高度关注雾季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8.
<正>厦门港10万吨级航道根据当时厦门港的港口自然环境、货物吞吐量和船型预测进行设计和建设的,建成后满足了2万吨级船舶全天候双向通行,10万吨级船舶有条件单向通行,为厦门港生产规模扩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吞吐量的猛增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进出厦门港的大型船舶增多,船舶交通流量增大,由于厦门港的水文气象条件、地理因素、船员素质等诸多因素,厦门港的进港航道再次成为制约厦门港发展的瓶颈之地,而且是事故多发水域。本文试对厦门港通航环境治理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的近距离避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近距离避让的产生与后果,归纳了能见度不良时近距离避让行为的问卷调查情况和结论,提出了一些关于能见度不良时近距离避碰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能见度不良时发生的船舶间碰撞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雾航船舶确保安全航行的一系列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