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北京地铁五号线天坛东门站采用中洞法施工中的模板台车应用技术.由于在中洞拱部二次混凝土衬砌施工中采用了分离式大模板台车分段跳衬的施工技术,有效地克服了中洞初期支护竖隔墙的影响,既提高了混凝土的整体表观质量,又加快了施工进度,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风导洞中隔墙一般采用技术较为成熟的混凝土中隔墙,但存在表面粗糙、工艺复杂、施工进度不易控制等缺点,无法适用于风道较为复杂的工程。文章以东天山隧道1号斜井为依托,提出了节能型全拼装式钢波纹板中隔墙技术,通过数值模拟以及理论计算的方法验证其在单洞四风道通风斜井中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钢波纹板式中隔墙增大了斜井有效通风截面积,断面风速降低约5.3%,同时大幅减小通风斜井内的沿程阻力,仅为既有混凝土墙方案的17%左右;拱顶变形及二次衬砌混凝土结构受力均远低于结构安全限值。该技术克服了传统钢筋混凝土中隔墙的缺点,在满足隧道通风防灾要求的同时,改善了隧道施工环境,且施工工期可缩短为原方案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隧道工程二次衬砌结构不允许渗水,表面无湿渍且二次衬砌混凝土必须具有高强度、耐久性等。结合锦江路站台建设项目,对大断面隧道暗挖施工过程中的二次衬砌快速施工展开研究分析,超大断面隧道采用整体移动式模板台车进行隧道二次衬砌施工,介绍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施工中衬砌台车结构设计及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4.
采用传统隧道衬砌台车施作小断面油气管道隧道衬砌时,存在下部净空不足,阻碍施工机械通行,致使隧道只能进行单一工序施工,施工进度缓慢等问题。文章通过采用模板与门架全贴合技术、滑动支座技术、台车整体顶升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对传统衬砌台车进行小型化、自动化改造,以使台车净空最大化,为施工机械穿行台车下部创造条件,实现小断面油气管道隧道掘进、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作业同步施工及台车半自动化支模施工。通过工程实际应用表明:采用改造的油气管道隧道衬砌台车,可大幅提升油气管道隧道施工的安全、质量和效率,节约隧道整体工期,为后续管道安装赢得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5.
山岭隧道二次衬砌施工缝渗漏水与隧道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密切相关。为解决传统衬砌台车堵头模板存在的施工缺陷,提高二次衬砌施工缝质量以及更好、更快捷地安装止水带,文章以济南二环路隧道工程为背景,对模板台车端头木模进行了改进,研制出了一种新型钢木组合式端头模板。该模板在浇筑二次衬砌时可为外露的半幅止水带提供弯起空间,并且取消了止水带固定筋与定位筋,避免了止水带受损,节约了安装成本,提高了二次衬砌施工缝防水质量;其节段化设计方便了端头模板的加工、安装与拆卸,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与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6.
特大断面隧道液压模板台车的研制与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重庆轻轨较新线临江门车站隧道为例,介绍了特大断面隧道整体式液压模板台车的研制与全断面衬砌施工技术,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
支撑式TBM与双护盾式TBM在设计选型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对硬岩隧道(洞)施工中使用的TBM进行设计选型?相信这是每个工程业主和设计院都需要面对的问题.通过对硬岩隧道(洞)掘进中,支撑式和双护盾式TBM的施工方法及设备功能包括对地质的适应性以及初期支护与混凝土衬砌型式、不良地质地段处理方法、出碴运输方式、环境影响等进行比较,并结合辽宁省大伙房输水一期工程输水隧洞施工中TBM的工程实践,提出了弥补支撑式TBM开挖和衬砌不能平行作业的改进构想,提出了采用栈桥式仰拱模板台车和全环内通式模板台车的施工方法.通过改进,可实现一模养生、一模浇注、第三模移动框架梁的作业工序.  相似文献   

8.
针对隧道施工中通风管路过模板台车和挂板台车的老大难问题,在分析研究和现场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并实施了一种管路过台车的新方法,文章对该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简单评述了该方法的优点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我国隧道施工中,大型模板衬砌台车由于具有使用方便、衬砌速度快、外型美观、衬砌质量高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广泛地被施工单位所采用.但是,台车的安装要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和条件采用不同的安装方法.文章结合渝怀铁路施工情况,总结出了几种大型模板衬砌台车的安装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春奎  杜立新 《现代隧道技术》2011,48(2):137-140,144
范家坪隧道为典型的由双线经喇叭口段过渡为两单线型式的大跨铁路隧道,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实现隧道两个掌子面同时掘进,施工中采用了喇叭口段由双线向单线反向施工方案,同时采取了可变式整体大模板液压台车台架配合小模板进行大跨段二次衬砌的施工技术。文章重点介绍了施工方案比选、施工步骤、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1.
奚峰 《地下工程与隧道》2011,(3):29-30,41,57
结合无锡太湖大道隧道通风设计,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分散型机械送/排风的通风方式。通过对隧道通风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避免了设置高风塔这一隧道建设的难题,可为城市隧道通风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射流风机在双洞单向公路隧道纵向通风中的潜力,针对相邻两条上、下行隧道内通风负荷相差较大的特点,根据隧道通风基本理论,对一种新型的隧道通风换气方法——空气交换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给出了该方法在公路隧道纵向通风中的应用范围和具体的设计算法,并利用其对某隧道进行了简要的通风设计计算。结果表明,该隧道采用空气交换方法构建的通风换气系统后,节约了隧道通风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营费用。  相似文献   

13.
通风系统是维系公路特长隧道正常服务的重要机电设施,通常设备规模和安装功率庞大,但实际建成通车后却出现较高的闲置率。为了降低通风系统规模、运营能耗和闲置率,合理的通风模式至关重要。以浙江杭绍台高速公路三座长度超过5 km的特长隧道通风系统设计为例,介绍了通风系统设计的理念。其中陈家山隧道和镜岭隧道采用了互补式通风方案,并设置小断面竖井以满足排烟长度的要求;大盘山隧道采用传统双竖井送排式通风模式,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的通风设备的设置策略,推荐首先设定隧道内的设计风速不大于交通活塞风速,进一步确定竖井尺寸和通风设备规模。上述设计理念有效降低了杭绍台高速公路特长隧道通风系统设施的安装功率,为减少今后运营期间的设备闲置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合理的通风设计是降低隧道长距离穿越煤系地层时所面临的严峻瓦斯灾害风险的重要措施。文章针对成贵高铁老房子隧道长距离穿越高瓦斯地层时的通风难题,设计出一套随施工进度变化可进行调整的先压入后巷道式的六阶段通风方案,并采用Fluent软件模拟分析,最后以实际监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第四阶段通风效果最差,为通风最不利工况,该阶段隧道内瓦斯浓度均未超过0.5%的限值,其它阶段隧道内风流中最大瓦斯浓度为0.08%,所有指标均满足规范的要求。由此可知,六阶段通风方案通风效果良好,可为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公路隧道纵向通风计算特点分析入手,根据流体的连续性原理对单竖井送排式通风计算公式进行了扩展,提出了多竖井送排式通风计算方法,利用这种方法能够求出多竖井送排式通风中各段隧道最经济的设计风量,通过编程并实施,证明其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乌池坝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方案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简要介绍了乌池坝特长公路隧道的工程概况,对目前最为常用的全射流通风以及斜、竖井加射流风机组合的分段纵向通风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并充分考虑了正常运营、交通阻塞、火灾和换气四种不同工况下隧道内气流组织、通风及其控制等要求,提出了推荐方案:右线采用斜井集中排出式 竖井送排式 射流风机纵向通风,左线采用斜井集中排出式 射流风机纵向通风。本通风方案采用了一井两用的设计思路,即左线斜井同时对左线隧道和右线隧道进行集中排风;此外,考虑左线入口段火灾时的排烟,从右线竖井处设置了专用排烟通道连接左线。在满足通风要求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通风运营成本及运营安全、火灾排烟及火灾通风控制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梅 《交通节能与环保》2021,17(1):140-143,151
目前针对隧道施工通风已开展了较多研究,但是对于长距离公路而言,其施工规划受隧址区地质情况、工期等因素影响,因此其施工规划不尽相同。本文以大峡谷隧道为例,通过对不同区段地质情况的研讨和分析,综合考虑了现有通风设备以及现场施工情况,进行通风方式选择、施工工区划分,再进行风量计算、风阻计算、通风设备选型,形成一套完整的长大公路隧道通风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特长隧洞TBM施工通风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大伙房水库输水隧洞工程为背景,详细设计了TBM2标段独头掘进9 km的施工通风系统,选取了漏风系数、摩阻系数等特征参数,计算了风量、风压和通风功率,并对通风设备及其布置进行了优化匹配。在世界上首次采用了每段长度为300 m的2.2 m通风软管,取得了很好的通风效果。  相似文献   

19.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ontrol method of the intake air state in utility tunnels when the outside fresh air humidity is too high, taking the ventilation works of a utility tunnel section in Pingta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area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control method of intake air state parameters for ventilation and dehumidification in utility tunnels under normal and accident conditions, by means of the effective ventilation and dehumidification duration prediction model, the evolutionary multi-objective algorithm (EMOA),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ventilation control require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ake air state parameter controller can be adjusted freel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of decision makers for ventilation fan working duration and dehumidifier working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ontent, and the optimized appropriate control objectives can be achieved,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real-time decision-making of the intake air state parameter control for ventilation and dehumidification in utility tunnels. © 2022, Editorial Office of "Modern Tunnelling Technology". All right reserved.  相似文献   

20.
双向行车的隧道通风,除了维持洞内空气的卫生标准和规定的视距外,还必须有利于火灾时的排烟和人车避难,这在特长隧道是很困难的。我国已建成的4 km以上的双向行车隧道,均采用有平行导洞的纵向式通风,但此种方式缺点很多。文章吸取了国外经验,提出采用半横向式通风,并对此种通风方式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及推导了应用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