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介绍了高铁桥梁沉降变形观测的意义及方法,包括观测点的布设、观测频次设定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三点法(固结度对数配合法)在高铁桥梁沉降变形预测中的效果分析。拟合数据与实际监测数据对比说明:在观测数据充足的情况下三点法对于桥梁恒载阶段沉降变形拟合效果好,且简单易行。该方法在高铁桥梁沉降变形数据预测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微信作为一种即时通讯工具,其功能越来越多,使用者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泛,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用户都有自己的微信号。为了通过微信为乘客提供准确的公交资讯、搭建与乘客沟通交流的桥梁,集团公司于今年1月份注册了官方微信"服务号"公众平台,经过一个多月的帐号资质审核、名称审核、内容建设、客服人员培训、试运营等一系列工作,最终于3月4日正式上线运营。公司官方微信"服务号"公众平台的一大亮点是可以实现多名客服人员同时在线为用户提供服务,以应对高峰时数名或数十名用户同时接入的情况。目前,每天8:00至18:00集团公司客服中心提供人工在线服务,其他时段的用户留言在第二天予以处理。  相似文献   

3.
桥梁监测工程中,数据累积的问题日渐显现,对数据进行及时快速的处理甚为重要。作为新兴的现代化大数据处理技术,数据挖掘可以从数据库中发现隐含的、有意义的知识模式,可以反映不同事物之间的属性差别。引入数据挖掘中的聚类分析进行桥梁监测数据的异常判别,并设定合理阈值作为剔除异常监测数据的依据,为海量监测数据的处理提供了一条可靠道路。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干线公路桥梁部署实施了安全监测系统,开展针对包括应力在内的桥梁结构各类响应的监测,海量的监测数据在记录桥梁状态、损伤的同时,数据处理及及时的结构预警也成为了管理者的难题。为此,将数据挖掘中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引入到桥梁应力监测数据分析中,提出了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桥梁应力监测预测,为桥梁应力监测数据处理和预警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针对单点损伤识别方法的缺点,提出了基于频响函数和小波包能量谱的斜拉桥多点损伤识别指标.对结构损伤前后的频响函数值进行了随机-模糊均值处理,将处理的频响函数作为基进行小波包能量谱分析,提取能量累积变异值进行损伤识别,并进行了独塔斜拉桥模型的试验研究和连续梁与简支梁的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桥梁上有1处和2处损伤时都可被识...  相似文献   

6.
桥梁监控系统作为传感器与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产物,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实现对大型桥梁的安全监控和预警,在维护桥梁正常运营的同时,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对此设计出了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桥梁健康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并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部分设计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该系统可对数据进行现场的处理、分析、存储和预警。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桥梁建设发展迅速,随之而产生的桥梁支座更换工作也越来越多。桥梁支座更换最常用的方法是梁体顶升法,施工时必须对梁体结构的变形及应力状态进行控制。主要阐述了桥梁支座更换方案及梁体顶升过程的模拟分析,给出了三跨连续梁不同墩顶竖向位移对梁体线形及内力的影响,从而根据规范要求,确定顶升的位移控制限值及对应梁体混凝土应力限值,并作为施工的依据,施工监测数据与结构分析数据取得一致,保证了支座更换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8.
从承载能力评定的角度研究健康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实桥监测系统,结合数据分析与现场检测,建立代表性桥梁的损伤识别标准,实现准确、实用的桥梁运营状态评估。从已有的数据分析方法中梳理出一套针对承载能力评定的方法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实桥监测系统与现场检测检算,验证与修订上述方法体系与评定法则,确立代表性桥梁的损伤识别标准,完善关于配筋混凝土梁桥的监测数据分析与损伤识别理论。  相似文献   

9.
采用实验生理学测试与主观疲劳调查的方法,通过实车驾驶实验,以脑电信号和心电信号为基本指标,研究不同驾驶经验驾驶员在09:00—12:00,12:00—14:00,21:00—23:00这3个驾驶过程中疲劳等级的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脑电信号与心电信号之间的关系,确定驾驶疲劳综合评价指标。结果显示:上述疲劳综合指标在在不同疲劳等级状态下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对不同指标的融合提高了对驾驶员不同疲劳等级的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桥面铺装混凝土在过去的桥梁设计中一直作为构造设置,桥梁受力分析时,不参与受力,只作为恒载形式予以加载,这样的处理过于简  相似文献   

11.
移动荷载识别可作为桥梁健康监测的研究基础,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技术识别桥上移动荷载的新方法。基于相似理论,建立车桥耦合试验模型,测试与数值仿真了一简支T梁的动应变数据,两者吻合较好。将测试的应变、速度与荷载数据作为训练样本,采用BP神经网络识别预测结果。结果表明:通过传感器采集桥梁截面的动应变数据,运用BP神经网络技术识别车重方法可靠有效,可以广泛运用在桥梁的荷载识别中,适合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2.
风荷载影响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梁周围的空气流动。为避免桥梁发生颤振,需计算桥梁的风荷载。通过涡旋诱发振荡确定起始风速,考虑截面特性计算得缓冲风荷载,最终建立了以耿贝尔极值分布推导桥梁风荷载的方法。还利用Matlab编制了程序,模拟了桥梁风速时程,计算了桥梁在风荷载下的效应,分析了风荷载对桥梁振动及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基于内力包络的桥梁健康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介绍了内力包络的方法;然后,对实桥健康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采用校验系数包络法、挠度包络法、容许应力包络法对其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最后,得到内力包络法对桥梁健康监测数据集桥梁健康状况的相应结论.该分析方法,可为同类桥梁健康监测数据的分析及桥梁健康状况的评价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速铁路中桥梁比重大,地质灾害发生后难以及时对桥梁损伤进行检测评估的困难,提出了利用深度图像和彩色图像相结合的桥梁裂缝损伤宽度非接触式检测识别算法。首先,研究了裂缝的彩色图像预处理算法,通过灰度化、图像增强、轮廓提取获得了裂缝在彩色图像中的轮廓;其次研究了不同视场相机的配准问题,搭建了实验室检测环境,提出了联合Harris角点检测和Hough变换的彩色图像和深度图像配准算法,完成了将二维彩色图像点向三维空间坐标的转换,实现了高速铁路桥梁裂缝宽度检测识别。现场测试表明,深度图像和彩色图像结合能够实现高速铁路桥梁裂缝宽度检测识别,识别相对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15.
软土地区轨道交通高架线路桥梁工后沉降控制标准高。本文以上海市轨道交通6号线海高路站~航津路站高架区间桥梁桩基持力层的选择为例,通过理论计算,采用控制沉降量来确定桩基持力层,提出合理的桥梁桩基持力层设计方案。工程沉降监测数据表明,桥梁桩基设计方案合理,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桥梁节段模型风洞试验为工程背景,建立桥梁节段模型的竖向和扭转耦合振动微分方程.风荷载对桥梁的作用可以考虑为气弹阻尼力、气弹刚度以及高斯随机激励力;利用随机振动理论,推导了随机激励下两自由度振动响应的相关函数方程,利用最小二乘法构造参数识别方程.提出了基于随机激励响应的参数识别相关函数法,并用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识别风洞试验系统中的刚度矩阵和阻尼矩阵.研究结果表明:在低风速条件下,方法所得结果与自由振动时域识别法获得的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17.
以现行《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为依据, 提出一种考虑桥梁实际技术状况等级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限载分析方法, 并推算了不同时期规范中桥梁在不同技术状况等级下的典型车辆限载建议值; 以结构可靠度理论和现行规范设计表达式为基础, 以设计活恒载比为基本参数建立了公路桥梁限载简化分析模型; 以现行桥梁设计规范抗力标准值为基准确定了不同技术状况等级桥梁对应的抗力修正系数; 应用公路桥梁限载分析程序分别计算了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023—85、JTG D62—2004和JTG 3362—2018)设计的桥梁在不同技术状况等级下的限载系数; 依据设计汽车荷载标准值效应限值与典型车辆荷载效应等效假定, 提出了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的限载建议值。分析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技术状况和安全等级下, JTJ 023—85规范中汽车-超20级和汽车-20级桥梁限载较JTG D62—2004规范中安全等级一级的公路-Ⅰ级和公路-Ⅱ级高, 最大差值分别为1.2和5.0 t; JTG 3362—2018规范中公路-Ⅰ级和公路-Ⅱ级的桥梁限载明显高于JTJ 023—85和JTG D62—2004规范, 最大差值分别为13.8和8.6 t, 且技术状况等级越高, 桥梁限载差值越大; 不同时期规范中桥梁初始设计抗力的差异导致其在相同技术状况等级下的典型车辆限载不同, 在按技术状况等级对在役桥梁制定限载措施时, 应考虑不同时期设计规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桥梁应具有抵抗风作用的能力,特别是大跨度桥梁,其柔性较大,设计时必须考虑颤振、抖振、涡激振动等空气动力问题,通过抗风设计、风洞试验、抗风措施来确定桥梁风荷载和抗风性能是大跨度柔性桥梁抗风研究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分析基于健康监测的桥梁结构状态评估中所存在的主要技术瓶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健康监测数据的桥梁状态标准场分析方法,通过将多维、强耦合的桥梁环境影响分解为一系列波动范围较小的环境标准场,然后在各标准场内对结构响应指标进行观察,从而减小了环境因素对观测结果的影响。该方法有利于将高维、复杂问题简化为低维、简单问题,便于充分利用健康监测所获得的大量数据,通过同一位置不同时间测量结果的变化来识别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20.
在桥梁施工中,对现浇预应力箱梁波纹管孔道堵塞点确定的方法,特别是对较长的现浇箱梁,用一般的方法很难确定孔道被堵塞点的准确位置。本文结合桥梁施工规范给出的伸长值计算公式,根据现场单端张拉时的伸长值,基本准确地定出了被堵塞点的位置,为处理类似的质量问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