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伤亡事故的发生,不仅给受伤害者本人及其亲友带来痛苦和不幸,也给企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有时还会危及社会的稳定。为了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要特别重视对所发生的事故进行科学的调查和理性的分析。事故调查是一项社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任何预防事故的措施都必须借助于可靠的原始事故资料,而这些事故资料只有通过事故调查才能获得。对企业伤亡事故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正确的判断、分析及处理,才能为事故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 伤亡事故调查的特点 事故调查是指对事故物证、事实材料、证人材料的搜集,利用记录、摄影、录像、绘图、制表等提供完善、清晰的事故信息内容,描述事故情况。进行事故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事故情况,从思想、管理、技术等方面找出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分清事故责任,拟定改进措施,防止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因此,只有通过事故调查,尽可能多的掌握事故发生的原始材料,才有利于事故分析,制订出切合实际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鉴别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的突出因素法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结合中国高等级公路的交通条件与交通事故特点,提出了分析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事故成因的突出因素法。在鉴别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时认为,若事故多发点的某些事故因素或综合因素在与事故的平均因素相比时很突出,则认为这些突出的因素或事故综合因素即为事故多发点的事故诱发因素,分为两步骤进行:第一步是选择一组显著性变量,第二步是建立数学模型,分析计算结果,得出结论。该方法的特点是主要考虑显著性因素的影响,忽略了不显著因素的影响。采用该方法对沈大路K343 800m~K344 200m段事故多发点的事故成因做了实例分析,经现场调查与观测,证实了该方法鉴别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徐开金 《交通科技》2003,(6):98-100
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的主要目的就是查明原因,吸取教训,制定预防措施,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事故原因分析是一个审查、判断、调查事实和证据的过程,以达到查明事故真相的目的。文中介绍事故原因分析的思路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分析典型碰撞事故案例,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预防内河船舶碰撞事故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方法,建立海损事故与事故种类及原因之间的关联矩阵,找出海损事故的主要种类及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以某水域海损事故为实例进行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事故检测的相关分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相关分析法,提出一种新的高速公路事故检测模型,不但能检测出事故,而且可对事故发生地点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阳江市石湾桥桥台横向开裂的事故调查,运用结构力学和土力学原理分析事故起因,提出事故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屡见不鲜的电动自行车起火事故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和担忧,极大地影响公共安全。此文通过大量收集电动自行车起火事故信息,先对表层事故原因进行统计分类,并集中分析几起典型事故案例,深入分析起火事故真因,为电动自行车的设计、开发、使用和管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107国道岳阳至长沙段事故多发路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路事故状况评价和事故多发路段鉴别是道路安全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以107国道岳阳至长沙段的事故多发路段研究为背景,介绍了事故相关因素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事故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寻找与道路交通 关的事故成因;针对我国不同地区道路安全状况差异大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我国事故多发位置鉴别的新方法-累计频率曲线法,并在107国道岳阳至长沙段的事故多发路段研究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适合中国道路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路口测试场景。对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数据进行筛选得到582起路口车-车事故案例,运用聚类方法对事故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事故样本数和事故伤亡程度对聚类结果进行典型参数提取,得到17类典型路口车车事故场景。在典型事故场景的基础上分析并加入2车最高碰撞车速、碰撞角度和碰撞类型3个关键参数,使最终得到的测试场景比已有的研究更能准确地反映实际的事故统计情况。   相似文献   

11.
利用GIS技术减少交通事故的系统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北京为例,分析了交通事故管理形式,在总结道路交通事故对策现状的基础上,对事故管理的系统特性和控制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现代系统控制学的A4E事故对策体系。针对交通事故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基于GIS的事故分析系统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2.
双车道公路在公路总里程中占的比例最大,双车道公路的超车事故经常发生。本文介绍了美国对双车道公路超车事故的研究情况,着重对超车事故与非超车事故和发生在超车带与非超车带上的超车事故的各种原因作了详细的比较分析,还提出了减少超车事故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事故车检验没有专门标准,只能参照《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1997标准进行检验,而这个标准主要是新车生产及在用车辆年检依据。事故车辆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检验,同时还要求考虑机械故障因素。本文针对事故车检验的特点,分析了有关安全总成部件的主要作用及故障表现形态,提出事故车检验的主要内容,用于指导对事故车辆的安全技术条件检验和故障分析研究。帮助事故车辆检验民警根据事故形态查明事故中车辆因素的影响。为分析事故成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建高速公路临近通车前路上车辆多、作业人员多、交叉作业多,路况复杂,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文中结合几起交通安全事故案例,就临近通车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状况及事故易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交通安全管控进行探讨,提出了该阶段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掌握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空间分布特征是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基于深圳市2014~2016年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据,首先应用地理编码方法对原始事故记录进行空间定位,形成事故的空间分布。其次针对考虑/不考虑路网密度的2种情况,应用密度分析方法对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区域和事故严重程度较高的区域进行鉴别,比较2种情况下区域分布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最后利用异常点分析和热点分析2种空间聚类分析模型对事故严重程度较高的区域进行进一步鉴别,并对密度分析和聚类分析2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密度分析结果表明:就事故频度而言,深圳市中心城区单位面积上的交通事故频度较高,而郊区单位长度道路上的交通事故分布更为密集;就事故严重程度而言,郊区的交通事故平均严重程度高于市中心区域。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与郊区道路限速较高等因素有关。聚类分析结果与密度分析结果相近,在郊区形成了高严重程度的事故聚类,而在中心城区形成了低严重程度的事故聚类,说明郊区的交通事故严重程度总体高于市中心区域。从2种方法的比较来看,密度分析简单易行,有助于交通管理部门对城市交通事故空间分布特征直观快速的了解;聚类分析可精确到事故点,为精细化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密度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于确定道路交通事故空间分布特征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安全行车同样如此,通过对大量车辆事故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车辆事故的发生,表面上看是偶然的,但偶然中包含着必然性。每次发生大的车辆事故后,由于善后工作处理不妥当,驾驶员的正常稳定心态遭到“破坏”,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由此产生恶性循环,再次引发车辆事故。因此,认真研究车辆事故后的驾驶员心理状态,探讨加强驾驶员心理调节的方法,对于防止车辆事故的再次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9年6月14日,广东省河源市东江大桥发生倒塌事故,对此次事故进行研究,初步分析事故原因,为有关事故鉴定部门提供参考依据。针对此次桥梁倒塌发生的原因,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分析:①系统地收集事故相关资料,包括事故监控视频、事故残骸照片、桥面车辆行车记录仪画面、桥梁设计图纸。②根据倒塌视频、照片等资料结合拱桥力学特性对事故原因进行初步推测,提出几种可能导致该桥倒塌的因素。③基于设计图纸建立有限元静力模型,模拟验证得到最有可能导致此次事故的因素,并建立动力模型,还原倒塌过程,验证初步推测得到的事故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事故桥3#墩存在明显的横桥向偏位,使相邻2跨主拱圈的内力发生了显著不利影响,并且越靠近拱脚位置结构更易失效,应力的变化引起第3跨拱脚强度薄弱处最先发生破坏,引起连锁倒塌;早晚温差对事故桥内力的变化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3#墩顺桥向偏位对相邻2跨主拱圈所带来的内力变化与实际破坏情况不符,可以排除其为事故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刘亮 《交通科技》2001,(6):74-76
近年来,乡镇船舶事故频繁发生,特别是小机船、自用船等乡镇政府管理的非运输和非经营性运输船舶事故尤其突出。就该类船舶事故成因进行分析,提出非运输和非经营性运输船舶如何实现有效的政府主管、行业管理、港监监管机制的措施,以强化管理,杜绝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夏红安 《交通科技》2003,(4):125-126
结合几起发生于长江下游沙洲水道的船舶事故,分析事故原因,并从行业管理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特别是随着煤矿综采综掘机械化的程度的提高,机电事故也屡次频发。本文结合煤矿生产运营实际,通过分析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防控机电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