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周俊  匡涛  王能 《水运工程》2021,(6):121-127
以贵州旁海枢纽工程船闸为例,根据国内已建船闸综合分析所得的输水系统选型指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船闸输水系统选型和布置进行验证,并应用物理模型试验对船闸水力特性和阀门工作条件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试验测定闸室内停泊条件和阀门开启方式,确定并优化了船闸结构和输水系统布置。结合近年来船闸输水系统设计、工程实际经验和成果,为第二类分散输水系统和平板阀门在中高水头船闸工程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省水船闸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过程中,输水系统水力学问题是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相较常规船闸,省水船闸输水操作过程更为复杂。在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系统论述省水船闸类型及水力特点、输水系统形式、阀门启闭方式以及输水水动力特性等,总结分析了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与进展。今后可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省水船闸分散输水系统支孔出流分配规律,双线船闸互通输水廊道形式、数量和截面类型,阀门启闭组合方式,省水船闸防咸效果等。  相似文献   

3.
柳江红花水利枢纽工程船闸输水系统布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船闸输水系统设计规范》和柳江红花船闸的特点,确定输水系统型式;计算榆水阀门处廊道断面面积;在调查和分析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设计确定柳江红花船闸输水系统的布置型式及关键尺寸,水力计算表明设计的系统输水水力特性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船闸输水系统的分类,分析了在设计阶段初步选择输水系统应考虑的因素和选择方法,阐述了在运用我国《船闸输水系统设计规范》选择船闸输水系统时应注意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了输水系统技术进步和工程应用情况对输水系统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1:25的整体物理模型,对右江那吉航运枢纽船闸闸底长廊道侧支孔输水系统方案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闸底长廊道侧支孔输水系统布置,输水系统各水力指标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6.
刘本芹  宣国祥 《水道港口》2009,30(5):352-356
根据《船闸输水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和嘉陵江沙溪船闸的特点,确定输水系统型式采用闸墙长廊道侧支孔输水系统。通过分析船闸闸墙长廊道侧支孔输水系统的特点及其发展概况,总结了国内部分采用闸墙长廊道侧支孔输水系统的船闸特征尺寸,采用水力计算及对比分析的方法,确定了阀门处廊道断面尺寸,提出了具体的输水系统布置,确定了流量系数及输水阀门开启方式。采用船闸输水过程数学模型计算了闸室输水水力特性。研究成果表明,输水系统布置是合理的,提出的输水系统布置及各部位尺寸适合沙溪船闸的具体条件,各输水水力特征值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能够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这种闸墙长廊道侧支孔输水布置是一种适用于具有重力式闸墙结构的中水头船闸性能较优的输水系统型式。  相似文献   

7.
桂平二线船闸闸底长廊道输水系统布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船闸输水系统设计规范>和桂平二线船闸地质条件的具体特点,确定了输水系统型式,计算了输水阀门处廊道断面的面积.在调查分析大量资料基础上,设计了桂平二线船闸输水系统各部位的型式、主要尺寸和闸室消能布置,估计了输水系统的流量型式.水力计算表明:设计的输水系统水力特性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闸底长廊道顶缝输水系统和闸底长廊道侧向短支孔输水系统的对比试验,研究闸底长廊道顶缝出水输水系统的特点,说明闸底长廊道顶缝输水系统具有减小输水系统的阻力系数、缩短输水时间、改善闸室停泊条件、减少闸室悬移质的淤积、简化输水系统的施工难度等优势,并预测了其应用前景,供设计和科研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9.
输水系统选型一直是船闸设计最为关注的问题,针对目前船闸输水系统,选型主要考虑设计水头H和输水时间T带来的偏差。从输水系统消能机理出发,综合船闸设计水头、输水时间、闸室平面尺度、初始水位深等因素影响,在传统判别指标m基础上,引入了2个无量纲的单位面积能量指标mL和mc。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123座不同规模船闸输水系统选型指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指标m、mL、mc与船闸输水系统形式的关系。最后,应用建立的输水系统选型模型计算13座典型船闸的输水系统形式,并与现行规范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量化输水系统选型结果,采用该方法选择的输水系统形式准确度高、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水道港口》2022,(1):103-108
中等水头船闸的输水系统通常根据相关规范及同类工程经验,兼顾考虑输水效率及船闸基础,对分散输水系统和集中输水系统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结合水台子船闸工程的特点及船闸相关设计规范,对输水系统型式进行了研究和比选;通过调查分析大量基础资料并结合物模试验,设计确定了水台子船闸工程采用具有局部分散效果的集中输水方案,方案相比传统集中输水方案闸室内可不设镇静段且输水时间相对较短,相比分散输水方案更节省工程量及投资。模型试验表明,设计的输水系统水力特性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1.
杨嵚 《水运工程》2023,(12):145-150
七星墩船闸是北江上延工程武江航道的重要节点工程,其有效尺度为190 m×23 m×4.5 m(长×宽×门槛水深),设计水头7.5 m。结合枢纽总体布置,按照规范要求,确定船闸采用闸墙长廊道侧支孔分散输水系统形式。输水系统模型试验表明,原设计方案的船闸输水系统存在泄水阀门后廊道压力偏低、进水口可见持续的吸气型漩涡、出水口附近局部壅高等不良水力现象。综合研究船闸整体及输水系统布置形式,并结合试验各项水力特性指标,提出将船闸泄水阀门段降低、进水口格栅布置优化、出水口处消力槛调整等优化措施。优化后的船闸输水系统各输水水力特性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2.
大顶子山船闸输水系统曾进行了集中输水,闸墙长廊道侧短支孔输水闸墙长廊道闸室长度1/4与3/4横支廊道倒口输水3个方案的设计,并分别进行了水力学模型试验和水力计算分析。根据试验成果和计算分析来看输水系统设计的演变,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结合工程实例阐述船闸输水系统的选择和水力计算对于船闸设计指标的影响,从而论述了船闸水力计算和输水系统的设计在整个船闸设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谢红  刘本芹 《水运工程》2012,(7):135-139
根据引江济汉通航工程特点及船闸总体布置,按照《船闸输水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研究确定了高石碑船闸不设镇静段的短廊道集中输水系统形式,计算了输水阀门处廊道断面的面积及输水系统特征尺寸,并进行了输水水力计算。水力计算结果表明:设计的船闸输水系统输水水力特性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确定的输水阀门开启方式合理,采用的双明沟消能布置适合高石碑船闸没有帷墙的工程特点。  相似文献   

15.
程旸  陈莹颖  杨志  王亮 《水运工程》2019,(12):94-98
灵璧船闸是新汴河复航工程中的重要节点,其规模较大、水力指标较高。根据新汴河复航工程的特点及船闸总体布置,按照《船闸输水系统设计规范》要求,研究确定了灵璧船闸采用短廊道集中输水系统形式,计算了输水阀门处廊道断面的面积,提出了具体的输水系统布置,确定输水阀门开启方式,并采用船闸输水过程数学模型计算闸室输水水力特性。研究成果表明:提出的输水系统布置和确定的输水阀门开启方式合理可行,各输水水力特性值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能够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6.
结合依托的船闸工程,提出了短廊道和三角门门缝联合输水的水力计算方法,并通过对输水系统的水力计算分析,确定了阀门处廊道断面尺寸,提出了具体的输水系统布置,确定了输水阀门的开启方式。建立了短廊道和三角门门缝联合输水的输水过程数学模型,并采用该数学模型计算了船闸输水水力特性。水力特性计算结果表明,进行输水系统布置时,将短廊道和三角门门缝分开考虑进行计算分析是合适的,各项水力特征值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并且该输水方式可提高船闸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7.
在调查分析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不设镇静段的新型短廊道输水系统布置型式,并进行了水力计算和物理模型实验研究,研究成果表明:输水系统布置是合理的,各水力特征值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该输水系统型式既有集中输水系统工程量较省、施工方便的优点,又具有局部分散输水系统可降低初始波浪力、提高阀门初始开启速度、缩短输水时间及不设镇静段的优点,是一种适合中水头船闸性能较优的输水系统型式。  相似文献   

18.
曾涛 《水运工程》1998,(11):20-23
简要介绍渠江金盘子船闸底中长廊道侧支孔出水式分散输水系统的造型、水力计算、模型试验及结构分析情况,对分散式输水系统设计中的一些难点,重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了缩短新干船闸的输水时间,提高船闸通过能力,根据《船闸输水系统设计规范》和该船闸的特点,确定输水系统形式;通过水力学计算,确定新干船闸输水系统的关键尺寸及输水系统的布置形式,并通过输水效率、通过能力、工程造价等方面的比选,合理确定输水系统.  相似文献   

20.
以某船闸改建工程为背景,通过建立1:30船闸输水系统整体物理模型,研究中水头闸底长廊道侧支孔船闸输水系统优化布置方案。模型试验表明,设计方案下的船闸输水系统存在输水效率低、闸室横向水流分布不均及进水口出现串状吸气旋涡三方面影响船闸输水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问题。综合研究船闸整体及输水系统布置形式,并结合试验各项水力特性指标,提出通过增大输水廊道尺度、沟通闸室两侧主廊道及消除上游引航道与进水口之间的高程突变的优化措施,有效提高了船闸的输水效率、改善了船闸进水口及闸室内水流条件。经过优化后的船闸输水系统可以满足规范、设计要求,各输水水力特性指标均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