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特征基础上,基于事故预防及驾驶员和行人的视觉需求,提出了基于安全视觉需求的农村公路环境视觉参照系。提出蓄能自发光系统与逆反射系统相结合的农村公路照明节能改善方法,增强夜间弱视觉参照系,并针对不同路段特征提出不同的组合方案。与传统灯具照明方式相比,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都大大提高,实现安全、舒适、绿色的照明目标。  相似文献   

2.
结合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研究了海洋环境中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的设计方案、设计过程及照明控制方式等,并着重对隧道内各区段照明系统的设计及控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公路隧道照明的目的是创造洞内良好的视觉环境,确保在白天和夜间行驶的车辆以设计速度能够安全地接近、穿越和通过隧道,同时为在高速公路隧道内的车辆驾驶员提供舒适和安全的行车环境。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主要包括:入口段照明、过渡段照明、中间段照明、出口段照明、应急照明及洞外引道照明。  相似文献   

3.
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节能改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是隧道机电工程中十分重要的系统,它的设置是为车辆驾驶员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提高夜间道路的安全保障等级。结合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节能改造,分析灯具改造前后隧道内的照明和耗电情况。  相似文献   

4.
整车内饰背光的主要作用是为驾驶员夜间行驶提供信息照明,而照明的目的是识别对象、提升品质及夜间行驶安全。本文结合人们对不同颜色光的视觉感知,阐述整车内饰背光主观评价及客观测试方法,重点介绍客观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5.
隧道照明布灯方式与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驾驶员通过隧道时的视觉现象入手,分析了隧道设置照明设施的必要性及照明设施的设置条件及要求,介绍了照明器的布置方式,及照度的计算方法。提出了照明器中间排列布置方式照明效果最好,最经济且计算方便及利用“方位系数法”计算照度最精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隧道智能调光技术的发展要求,提高隧道入口段驾驶员安全舒适性,利用眼动仪进行实车试验,研究公路隧道入口段驾驶员视觉特性.采用瞳孔面积变化率和反应时间表征驾驶员行车舒适性及安全性,建立与亮度折减系数、车速2项指标的回归模型,并以此基于确定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照明动态阈值区间.以张承高速(张家口—承德)小三岔口隧道为例计算隧道入口段照明动态阈值,求解得到满足小三岔口隧道行车安全舒适性的亮度折减系数区间为[0.033,0.050],对调光方案进行节能计算,方案实施后预计隧道半幅在24 h内约节能20%.该模型可保证各时段隧道入口段照明环境满足驾驶员视觉需求.   相似文献   

7.
隧道照明应为驾驶员提供足够的视觉信息。隧道内亮度应与实时车流量、实时洞外亮度的变化相适应。因此,隧道运营中照明调光极为重要。DIALux软件可以实现空间环境下的灯具选择、布设以及照明模拟。介绍隧道照明的视觉特点,阐述隧道内的照明强度分配,并利用DIALux软件对隧道照明进行仿真模拟。建立隧道模型,按设计要求布置灯具并设置各种场景模式,模拟分级调光隧道内亮度情况。通过报表输出,得出隧道照明所需的一些重要信息,为最优隧道照明设计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均胜电子旗下均胜汽车安全系统(简称均胜安全)近日宣布,公司将为通用汽车超级巡航系统(Super Cruise)提供多项创新技术,包括驾驶员注意力保持系统。驾驶员注意力保持系统用以判断驾驶员的专注度。在一家澳大利亚前沿视觉技术公司的支持下,均胜安全为通用汽车提供了先进的驾驶员注意力保持系统,该机器视觉系统用以监测驾驶员的头部姿势、眼部动态,并准确判断在超级巡航状态下驾驶人员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9.
王雪松 《汽车运用》2005,(12):35-35
夜间驾驶汽车与白天行车最大的不同点是驾驶员的视野明显变窄,视觉能力较差,加之灯光的照射,视力明显下降。尤其是在照明不良的道路上,一些地形、地物隐蔽在黑暗之中,难以辨认,需要借助车灯照明观察道路交通情况。因此要求驾驶员必须放慢行车速度,正确检查、使用照明装置,才能保障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丁旭  王海晓  高明星  吕贞 《隧道建设》2022,42(4):679-687
公路隧道出入口段行车时驾驶员的视觉负荷变化较大,为进一步量化该路段视觉负荷的变化规律,选取10名驾驶员在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柞水—西安段进行实驾试验,采集驾驶员在昼间晴朗天气下通过隧道出入口路段的照度、车速、瞳孔面积等数据。通过分析驾驶员在隧道出入口段的瞳孔面积变化特征,参照峰均比(PAR)、频段比(LF/HF)等物理学、医学参数,提出“瞳孔面积相对变化强度”(RCPA)的概念,将其作为视觉负荷的评价指标,划分出该指标取值与视觉舒适度的关系,并建立RCPA与速度、照度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 1)RCPA可以较好地体现出隧道出入口段视觉负荷渐变累积和急剧震荡的规律; 2)在即将驶入洞口和刚刚驶离洞口时的瞬时视觉负荷最大,超过了生理极限; 3)RCPA与速度、照度的定量关系可为隧道出入口制定安全速度阈值、改善照明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公路隧道照明的目的是把必要的视觉辨析信息传递给驾驶员,确保车辆在白天或夜间行驶时,能够安全地接近、穿越和通过隧道,防止因视觉辨析信息不足而出现交通事故。隧道LED照明控制系统是基于LED灯能瞬间启动并调整亮度的电气特性,并综合考虑高速公路隧道内环境亮度、车流量等因素,采用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实现对LED进行亮度调节。结果表明:将LED隧道灯与稳定可靠的LED隧道灯照明控制系统相结合意义重大,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驾驶员行车过程中80%以上的交通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道路视觉环境对安全行车的影响很大.文中从驾驶员的视觉角度出发,论述了行车中驾驶员视觉环境的主要内容、范围和特征,说明了道路视觉环境对驾驶员心理、行为及安全行车的影响;提出在道路设计与改造中应充分考虑驾驶员视觉特征与道路视觉环境对驾驶员的影响,合理设计道路、交通设施和道路景观等交通环境要素,为驾驶员提供一种宜人的道路环境,以利于安全行车.  相似文献   

13.
针对驾驶员在高速公路夜间和恶劣天气下行车,由于光照条件降低导致驾驶员视觉受限,对路面距离识别和感知速度降低,一旦车速过高极易发生危险造成重大事故等情况,介绍了一套新型主动发光警示诱导系统,详细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和系统架构,并通过现场试验证明所开发的系统能够主动对驾驶员在夜间行驶过程中进行警示诱导,有效地增强了人眼的视觉,减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是隧道机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规定长度大于100m的隧道应设置照明。隧道照明系统是保证公路隧道行车安全的重要辅助系统,良好的照明系统可以改善交通条件,减轻驾驶员疲劳,提高行车舒适性,保证隧道行车安全。就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的检测及计算做简要介绍,为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的检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5.
目前汽车LEDAFS仍存在光能利用率低和实时响应速度慢等问题。研究了目前车用LED前照灯照明系统光能利用率低和弯道照明滞后于驾驶员意图等问题。提供了照明系统合理分配光能量的方法以及基于预测控制的前照灯转角控制方法,用来改进照明系统以适应各种复杂工况对前照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优化虚拟仪表在光照下产生炫目对驾驶员驾驶感知的影响,通过VOC、QFD等工具分析客户抱怨情况并定义问题来源,利用视觉仿真方法获得各种工况下不同布置方案的包含驾驶员视觉仿真图像及每一像素点的光学信息,数据采用CTQ视觉对比度计算法进行数据对比与分析,对比分析了不同屏幕材质及工艺形成的反射率对驾驶员视觉感知的影响,通过该设计流程和表面处理方式,可在设计阶段对虚拟仪表在乘用车驾驶舱的光学干扰进行有效评估,为人机舒适性相关设计与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汽车实用技术》2012,(4):80-80
零部件供应商摩比斯日前宣布其已研发出发光二级管全自动自适应前照明系统LED Full AFLS(Adaptive Front Lighting System)以及远光灯辅助系统HBA(High Beam Assistance)。全自动自适应前照明系统无需驾驶员手动操作,可根据不同的驾驶环境(包括天气状况、路况等)自动调整照明的角度以及密度,该技术是传统自适应式前照明系统的一大突破。  相似文献   

18.
隧道光环境不良是低等级公路隧道路段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低等级公路隧道光环境的特点出发,分析了隧道接近段与入口段的光环境特征,并结合低等级公路隧道的交通组成以及入口段的车速特性,基于出行者光环境视觉需求,提出了安全型视觉参照系下低等级公路隧道入口光环境优化新思路及优化方法。通过驾驶模拟试验对驾驶员在隧道入口区域光环境优化改善前后的视距与视区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无论白天与夜间,驾驶员的视距距离与视区范围提升显著;通过经济节能评价显示采用改善方案是传统2种方案在未来10年资金投入的1/7和1/5。此改善方法提升了驾驶员在路段行驶时对隧道内外视觉信息的认知水平,满足了驾驶员的视觉需求,解决了低等级公路隧道照明不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静态视觉特性和动态视觉特性两方面分析国内外关于驾驶员视觉特性的研究现状,着重从组成道路交通系统的三元素——人、车、路(环境)三方面分析驾驶员视觉特性的研究在道路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研究交通状况下驾驶员的视觉注意特性.根据实际交通状况下驾驶员的视觉注意行为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交通环境驾驶仿真装置.通过实验,研究交通环境照度、驾驶速度和视觉注意转移方向对驾驶员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驾驶速度对视觉注意反应时间没有明显影响;年轻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比年长驾驶员短,且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明显;对于年长驾驶员,黄昏时的视觉反应时间比白昼时长;视觉注意从近处转移到远处的反应时间比从远处转移到近处要长;但通过提示,预先告知在视觉深度转移方向时,反应时间可以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