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沂林  刘建军 《中国水运》2010,(12):173-174
文中对玛纳斯河肯斯瓦特面板堆石坝的坝体分区及坝料设计进行了研究,通过当地的天然建筑材料的情况及施工进度进行了坝体分区方案选择及坝料设计,在充分利用天然建筑材料的条件下,优化了坝体结构,同时满足坝体变形控制的要求,节约了工程投资,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2.
总结面板堆石坝坝体填筑施工管理经验,详细阐述该坝型的坝体填筑施工工艺,坝体分区填筑、碾压施工方法,并从坝体填筑质量管理角度,指出了坝体填筑中应主要的几个问题及预防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具有地震烈度高、岸坡陡峻、筑坝材料特殊等特点。肯斯瓦特大坝全断面采用砂砾石填筑,文中介绍了该混凝土面板坝的坝体分区、坝料设计、面板设计、趾板结构设计和初期蓄水运行情况,为高寒和高地震烈度区修建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利用GEO-SLOPE软件,分析了荆门热电厂瑞家冲灰库拦灰坝坝体的稳定性,首先利用GEO-SLOPE软件的seep/w模块,对正常运行和洪水运行时坝体的渗流情况作了分析,得到坝体内的浸润线,然后利用slope/w模块,耦合seep/w模块确定的浸润线位置,分析了坝体在正常运行和洪水运行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江西某水库大坝兴建于1958年,运行期间经过多次整险加固,目前出现坝脚渗漏现象。本文通过对大坝近坝库岸稳定性、坝基质量、坝体筑填质量和坝体排水质量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坝体防渗加固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首先对试验内容与试验方法进行分析,然后对坝体填筑碾压试验进行讨论,并对试验成果进行探讨,确立坝体填筑时所应用的碾压装置、铺料形式、材料宽度、夯实次数、行驶速率等作业数据,保证了坝体安全,提升了项目的作业效益。  相似文献   

7.
堆石体变形控制与面板防裂是300m级超高面板堆石坝建设的关键难题。本文基于在常规面板堆石坝,采用设置坝踵混凝土结构及高模量区,提出了镶嵌面板堆石坝这种新坝型,利用优化坝体分区、提高部分堆石体模量及减小面板斜长来改善坝体及面板的应力变形特点。通过对拟定的三种方案的有限元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设置高模量分区的镶嵌面板坝比常规面板坝蓄水期坝体铅直位移减小15.94%,向下游水平位移减小15.34%,堆石体大、小主应力基本不变;混凝土面板挠度减小37.09%,顺坡向拉应力减小90.08%。镶嵌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对坝体变形、面板应力大小及分布规律均有所改善,对300m级面板堆石坝建设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受自然环境及人为因素等影响,部分航道整治建筑物坝体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文中对坝体损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导致损毁的因素。针对各因素提出了维修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重力坝的抗震稳定性是衡量大坝是否安全的重要指标,通过对云南省某水电站重力坝进行三维有限元静力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在强地震作用下坝体的抗震稳定性。本文采用时程分析法与反应谱法分别计算出坝体结构的动力响应规律,分析坝体的自振特性,获取自振频率、自振周期及结构阵型,以此找出坝体结构薄弱位置,提出可行加固意见,保证大坝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重力坝坝体因温度、受力、地震诱发等情况造成坝体开裂是重力坝最终失稳的重要原因之一,模拟大坝开裂情况和相应的开裂裂缝加固处理对大坝抗震稳定分析至关重要。本文根据实际工程项目检测出的重力坝开裂复杂性。首先,采用损伤——断裂耦合模型探索出坝体可能的开裂位置分布特性,然后在可能开裂位置设置微小的裂缝,加载模拟计算分析后探索出坝体开裂的趋势,开裂深度和裂缝扩展形态,得出在损伤或有裂缝存在情况下的坝体工作性态,分析得出坝体损伤破坏机理。最后根据坝体损伤情况模拟裂缝加固处理方案,归纳加固处理结果与无加固情况、坝体运行规范等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坝体裂缝加固的一般规律,指导本次工程项目的进行,同时希望模拟分析得出的结论对实际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头屯河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的设计,明确要求对坝体的水平方向位移和垂直方向位移、坝体的渗透坡降线、大坝基础渗透压力和绕坝渗流、塔架的、水位以及气温和强震等进行监测,保证实时测控坝体的各项指标,保证大坝安全可靠运行,并提出建议,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某山区小型水库为工程实例,针对水库存在坝体局部渗漏、安全储备不足、泄洪不畅等现状问题,对水库坝体在不同工况下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结合坝体、坝基土质透水情况,提出了采用坝体防渗墙及坝基卵石层高压摆喷的加固设计方案,控制坝体内水的渗透,同时加高加宽坝顶、修复泄洪道,并增加坝体变形、水压等监测项目动态指导。该设计思路可为类似水库加固除险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红雁池水库建成运行后,发现坝面存在纵横向的裂缝,本文通过勘察手段,综合分析了坝面裂缝的成因,主要由于坝体填筑质量较差,坝体土的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根据裂缝的发展情况,坝体的沉降发展已处于弱~微变形阶段,根据坝体沉降量计算,坝体变形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4.
韦启珍 《中国水运》2006,6(8):89-91
该大坝轴线长376米,最大坝高90.6米,工程规模大,针对工程特点,本文应用了三维非均质各向异性稳定饱和渗流有限元程序S3D,选择典型坝体断面,根据其边界条件及分区,作出了几个方案,进行了二维渗流计算分析,并对成果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5.
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坝体施工是其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在施工过程中,出于施工的需要,必须根据工程实际,选择一些施工方案,本文通过某工程坝体施工的运输施工技术方案在南梦三灌溉发展项目工程坝体施工中的成功应用,在对现场实际施工条件及初步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了合适的施工方案,为工程施工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石永 《中国水运》2014,(7):219-221
文中以贵州省黔西县附廓水库加高扩建工程建设为实例,对水利工程建设中大坝带水作业的工程方案作了详细的讨论及研究。由于需在原正常运行的老坝体下游面进行加高扩建,新建部分建基面低于原老坝体基地高程,新建坝体毗邻老坝体,并需要紧密衔接组成结构整体。根据大坝蓄水安全工况,总承包管理方案对坝体采取分段开挖,采用微差爆破技术、对开挖采用保护性技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有效地保证水库正常的蓄水、供水功能,同时有效地保证了施工的顺利实施,为水库大坝蓄水带水施工作业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磷石膏堆存处理的方法主要有湿排干堆(以下简称湿堆法)和干排干堆(以下简称干堆法)两种。目前,磷石膏湿堆技术由于运行费用低、排放方便等原因,国内大多磷石膏尾矿库采用湿堆法筑坝。湿堆法虽然简单便捷,但排放后库区及坝体内浸润面长期处于高位,渗流场不易控制,渗流作用明显,对坝体稳定性十分不利。本文使用饱和土稳定渗流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某磷石膏尾矿库在洪水条件和正常条件下的渗流场,并分析了在渗流场的作用下,库区及坝体的稳定性,得出不同运行条件下的安全系数。综合分析结果,在应用湿堆法的磷石膏尾矿库中,坝体排渗系统的设计与设置应作为整个坝体设计的重中之重。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使用干堆法堆存磷石膏,以减小发生坝体失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正继BIM技术在东溪口水道、长江上游航道小米滩维护性疏浚工程应用设计之后,重庆设计院技术人员不断加强对BIM技术的纵深研究,近日又将BIM运用贯穿小米滩整治建筑物坝体修复工程的整个设计阶段,并容纳了所有的建筑结构信息,该信息在项目策划、建造、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中进行共享和传递。由于坝体修复工程的复杂性,传统的平面二维设计方式难以直观找到坝体的实际修补位置以及精确的计算工程量。重庆院技术人员通过深  相似文献   

19.
双树寺水库大坝承担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六年来对双树寺水库的定点观测,分别在坝顶面从左岸依次布置有0+271、0+383、0+434三个观测点,坝体下游侧67马道上从左岸依次布置有0+271、0+383、0+327、0+434四个观测点,以及52马道上从左岸依次布置有0+271、0+383、0+327、0+434四个观测点,共记录有35组时间、水位、水平位移的数据。本文通过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及相关性分析,得到结果如下:在坝顶、67马道、52马道上,0+383点均为坝体受剪应力最大点,在此处坝体位移随水位升降变化最为明显,其次为67马道和52马道上的0+327点;其中67马道上的0+383点为所有观测点中的最不利观测点,此点的位移变化随水位变化关系最为相关;坝体在六年运行期间为稳定状态,按此规律运行,坝体稳定。  相似文献   

20.
乌雪特水库位于托里县境内的乌雪特河出山口处,距离托里县城40km,总库容322×10~4m~3,水库枢纽主要包括大坝、溢洪道、放水隧洞。大坝坝型为浇筑式沥青砼心墙砂砾石坝,全长220m,最大坝高49.42m。开工后根据料场实际情况,对坝体料的分区进行了重新设计,就近开采坝壳料,减少了运距,有效节省了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